发布时间:2023-09-27 10:02:4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安全培训的效果,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03
护士在输血治疗环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护生作为一名未来的护士,其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护理工作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改进临床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对2011届 “护生安全输血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人员
1.2 资料设计
参阅曾庆娥[1]和徐晖[2]的调查表格、输血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并结合临床实际后自设问卷,在经我院输血科专家审议评价后进行调查。培训前的A卷内容包括四个项目:①护生的一般资料;②护生对输血的一般认识;③输血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培训前后的认知人数比较。其中单选题17题;多选题18题,每题答案全对为掌握、答对部分或未答对为未掌握。④护生对输血相关知识教学方式的需求。培训后的B卷仅有A卷的第三个项目,采用回答内容少于2/3的答卷为排除标准。
2 方法
由医院护理部安排对护生集中进行“安全输血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培训前向护生讲解本研究的目的、意义、调查结果保密且不影响实习成绩,要求护生用10分钟时间自愿答卷,不得与他人讨论和查阅资料,答完后当场收回。考虑到问卷的回收和统计因素,采用实名答卷并在培训结束后立即用B卷调查。各发出问卷166份,A卷回收166份,有效回收率100%;B卷有效回收142份,有效回收率85.5%。
3 结果
由表2和表3可见护生对输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1)护生对输血存在不安全因素了解欠缺(P
(2)对输血前检查的内容和目的了解欠缺(P
(3)对护士有感染危险的认识不足(P
(4)对各血液成分制品的保存条件、输用注意事项了解欠缺(P
(5)对输血的查对内容掌握得不全(P
(6)对输血时的沟通、观察、记录内容和输血反应应激预案了解欠缺 护士在输血前应与病人和家属充分的沟通,告之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同时做好心理安慰,嘱咐病人牢记自己的血型。输血前、中、后都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和输血速度,保证血液在规定时间输完,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0.9%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配合医师及时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
(7)与输血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欠缺(P
4 讨论
4.1 护生对输血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而且护生输血实践操作少
4.1.1 实习基地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护理专业大幅度扩招使大量护生涌向实习医院,导致护生不可能轮转所有科室,而有的科室很难有输血的病人,即使有也不可能使每个护生都有亲自操作的机会。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近年因病员增多,护理人员缺编使得护士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承担大量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4.1.2 部分护士的带教意愿不强:目前临床上的护士多为人事编制,因而缺乏主人翁意识[10]。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护理差错的最严重后果是既给患者造成损失,也将对护生及其带教老师的未来职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11]。输血治疗方法的特殊性和输血费用高,一旦操作失误造成损失既耽误病人的治疗易导致医疗纠纷,且会增加输血操作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带教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操作,同时护生也心存畏惧心理。
4.2 加强输血知识的教育培训,保障实施临床安全输血。
4.2.1 由于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知识欠缺的情况普遍存在[12]:而加强对护生实习期间的输血知识的教育培训能加深她们对输血法律法规、输血理论和操作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其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工作中及时、正确的发现输血隐患,杜绝不良输血的发生[13]。我院先后多次请输血科专家给全院医护人员讲授安全输血的相关知识,多次派谴医生和护士参加“四川省输血知识培训”,要求全院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临床输血安全护理指南(试行)》并考核过关;每年对护生进行安全输血知识集体培训,并将多媒体课件放在医院共享文档里以方便大家学习,输血操作示范定在输血治疗较多的集消化、泌尿、血液为一体的综合科室。建议护理部充分利用护生希望进行输血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的意愿,将输血操作定为必考项目,让所有护生在实习期间都能看到输血和有亲自操作的机会,以保障其通过实践切身体会并牢固掌握。
4.2.2 认真选拔带教老师:选拔专业知识与技能较高、经验丰富、品德优秀、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责任心强和肯讲解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要反复示范、讲解操作要领,放手让护生操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带教积极性,我院将逐渐增加护士人力资源的配备、对带教护士进行教学培训和发放带教津贴。
综上所述护生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输血知识掌握不够,实际操作少,输血文书书写欠规范。知识了解掌握的不足严重妨碍护生成长为全面合格的护士,她们也迫切需要实习期间增强输血这一必备操作的学习和实践。因此安全输血知识及技能的培训要从实习护生入手,充分弥补其在校时输血知识的不足势在必行。本次调查显示培训效果较好,但由于护生单凭听课后的短时记忆回答问题,并且讲授内容较多,为真正牢固掌握输血知识,还须对护生加强输血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今后按照我们的计划采取更有利的措施,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将取得更好的效果,使护生能成为实现安全输血的合格护理人员,切实保护好医院、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曾庆娥,丁永艳,李文娟.护生输血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及需求分析.护理学报,2008,15(6):35-36.
[2] 徐晖.低年资护士临床输血知识和技能培训效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0.
[3] 陈颜,廖菁,王乃红,等.受血者输血知识与服务需求的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82-2084.
[4] 武红梅.输血前检查血清感染性指标的临床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
[5] 蒋冬玲,李志强.实用临床输血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 孙伯英,李明艳.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防护教育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 6,41(6):562-563.
[7] 毛秀英,金德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损伤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8] 李小英,黄红玉,刘小兰.实习护生经血液传播疾病防护知识调查.现代护理,2007,13(4):259-360.
[9] 李爱琴.护士在预防输血纠纷中应重视的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4.
[10] 李兴华.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与政府财政补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9:598.
病人在住院的期间,需要接受护理人员的悉心护理。护理人员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病人出院时间和康复效果。而如果在护理的过程中,病人出现了法律约束之外的功能障碍、病情恶化、死亡,护理人员可能会接受法律的诉讼,医院的形象和信誉也会受到影响在临床上,护士要面对形形的病人,因而要能准确的识别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选择安全有效的措施,为患者提供最真诚的服务。为了保障病人的身心健康,也为了护士执业的安全,护理人员安全教育,需纳入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中。而此举经过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
1教学设计的内容
将护理人员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中,需要先做好教学的设计。教学设计以护理技术操作为基础,其主要内容是护理操作的目标和目的、操作的措施、教学结果标准。护理人员需明确技术操作的目标和教学的结果标准。而整个护理技术操作的过程分为评估、尊重患者意愿、操作步骤和操作后记录整理等步骤。这些步骤都要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
1.1评估护理中的细节
评估患者的病情,是护理人员操作的必要条件。护理人员需了解好患者的病情,是否满足预实施的护理项目。仔细调查患者的病情是否对护理工作造成隐患,以及其损害的范围和程度。护理人员要把握尺度,注意防范安全隐患。除了对患者进行评估,护理人员还需对周边环境进行察看,所用的机械、药物是否满足护理要求。这些小细节,都可能会加重病人的病情,影响护理的安全,因此是培训教学的重点。
1.2尊重患者的意愿
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必然要包括尊重患者的意愿。患者是护理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的意愿,比如知情权、同意权等。整个护理操作的程序、目的,以及治疗药物的负面影响,都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和告知。护理人员要及时的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护理的材料和医疗同意书。在教学之中,护理人员要学会与人沟通的言辞和方式,并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若发生医疗的纠纷,需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1.3护理操作的正确方法
护理人员要掌握护理操作的正确方法。护理操作是护理安全的重要隐患。如果护理人员没有做好护理操作,那么承担事故的主要人便是护理人员自身。护理操作中,注意预防、隔离的操作原则,以及无菌技术的操作步骤。护理人员既要懂得操作的正确方法,也要懂得注意事项,对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如果患者突发病情,及时的选择最佳的方法和途径解决。等到护理操作后,保证患者有着较舒适的躺卧姿态。护理人员将所用过的医疗废物,特别是一次性的,按照严格的分类放置处理,并用笔做好记录。而这些复杂的护理方式和步骤,在培训教学中需要求学生实践体验,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设计的方法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中纳入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得其内涵和过程不断的深化和拓展。在教学培训的过程中,让护理人员建立整体的操作理念,确保系统性的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安全教育,是安全执业的基础。
护理技术操作可以分成精神运动、情感和认知三个领域。其教学设计的方法,可采用马杰模式,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分析阶段,对护理人员学习的需求、目标、任务进行分析。第二个阶段是教学设计阶段,说明护理安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探讨其教学条件。第三个阶段是教学开发,选择教学方式、安排教学工作。制定好测试的标准,实施针对性练习。其后,评价教学的效果,做好教学的反思。
3案例分析
为了能够证明护理安全教育融入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后的教学效果。我们对新入职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培训教学。
选择同期的51人,将其分为实验组25人,对照组26人。两组成员之前的学习成绩、教学背景、考核成绩都没有过大的差异,基本保持平行。两组成员的教师是相同的,但教学方法不同。对照组的成员以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根据护理的培训手册讲述护理的个案。教师一边试教,一边教授临床的应用。实验组在以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时,还把护理安全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经过近五六个月的培训,考察学生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并模拟真实的护理纠纷场景,给每组成员的表现打分。
打分完毕后进行整理统计时发现,护理理论考核对照组分数在89.21±7.4,而实验组分数在91.37±8.1。技能考核中对照组分数在81.22±6.5,实验组分数在90.65±7.2。在护理纠纷场景中,对照组护理错误操作发生15件,调节好纠纷问题的只有3人。而实验组护理错误操作发生3件,调节好纠纷问题的有21人。由此可以发现,操作培训中融入护理安全教育,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结束语:
护理技术操作因患者不同的病情而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点。之所以频发医疗纠纷,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通过实践证明,在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教学中,增加护理安全教育的内容,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拥有安全的思维习惯和护理意识。对于护理安全教育的教学设计,需含有科学合理的内容,采用优异的方法,才能使得护理人员经过培训之后拥有良好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魏睿宏.护理安全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理所当然成为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我园本着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对幼儿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在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制度》的同时,加强各项工作的安全检查力度,尤其重视深挖小问题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消除不安全因素,以不断完善、细化安全工作制度。我园推出以“细”保障安全、以“做实事”促进安全意识等一系列防微杜渐的安全工作新举措。
一、提高教师的安全责任感,增强教师的安全意识,对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教师只有在思想上重视安全问题,才能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在幼儿园,无论大会小会,都要讲到安全问题,长敲安全警钟,增强教师的安全意识。因为教师直接管理幼儿的学习生活,老师的工作态度、教养的方式方法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安全系数。所以,对幼儿生活活动必须制定严密的安全规则,教师对幼儿的活动安排,幼儿吃饭、睡觉、盥洗以及对每一次活动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幼儿的安全因素再设置发展目标及其他。其次,要对老师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如:请消防官兵到园给老师上消防安全课,请专家、医生传授给伤员包扎、急救等安全措施。让老师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操作程序及方法,掌握发生意外事故时的现场处理办法,做到遇事不乱,应对有方。
二、 建立安全制度和检查制度
幼儿园的安全检查制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1.门卫制度:为了确保幼儿园的秩序安全,必须严格把好进门关,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园区,另外,门卫人员必须严格禁止幼儿擅自单独离园。2.幼儿接送制度:家长送幼儿入园,把晨检关,做到事故隐患早发现。送孩子进班时,必须和老师做好交接工作;幼儿离园时,家长必须使用接送卡到幼儿所在的班级接幼儿,做到无冒领、无走失。3.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幼儿园要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严禁采购腐烂变质的原料,做好厨房、餐具的卫生及消毒工作,以避免食品中毒事故发生。4.是建立安全监督、检查、汇报制度。幼儿园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班及个人,并公布于众。同时,各班教师每天一次自查汇报,发现问题,及时改善。
三、开展排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意外事故的发生将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身心健康。我园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层层排查工作,提早发现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其次,我园成立的安全领导小组,有专门负责检查的人员。他们随时对幼儿园一切设施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每周对户外大型玩具活动检查一次。
四、安全应急预案补充完善,实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