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建议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建议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1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建议,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Q-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71-01

《2017年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全书6大部分。各部分分别为: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评价和实施建议。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部分就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展开了精辟的论述和说明。生物学能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学习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时,应让学生学习孟德尔身上坚韧的性格、善于观察事物以及从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到研究多对性状的科学方法。以“学科素养为核心”“课程内容少而精”“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为基本理念,相比以前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该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现在大多数学校的生物实验室设备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要求学校生物实验室设备的提高,评价的观念也需发生改变,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以生物学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相比之前课程标准中“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新课标中目标更加明确,通过学习生物课程使学生在多方面提升自己,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责任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为终身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结构

设计依据包括: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生物必修与选修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构建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多元需求,设计具有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基于科学教育成果和生物学教改经验,设计操作性强的课程。高中生物学课程分为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分子与细胞》和《遗传与进化》两个模块;选修Ⅰ部分有《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和《生物技术与工程》三个模块;选修Ⅱ部分涉及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及学业发展基础三个方向的多个拓展及校本课程模块。必修学分为4学分,每个必修模块为2学分,每个学分需18学时,共72学时,建议在高一学习。每个选修Ⅰ模块为2学分,每个选修Ⅱ模块为1-2学分,同时开设多个选修模块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四、课程内容

必修由原来的3个模块减为2个模块,包括《分子与细胞》和《遗传与进化》,将原来的《稳态与调节》变为选修内容,选修内容增加,选修Ⅱ部分更多的是与生活相联系,与学生今后的生活以及工作关系更为密切,对校本课程更加重视,给予很大的自,学校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及学校特色开发课程。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中学生的选择机会增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方向学习,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机遇,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发展。

五、学业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是依据生物学核心素养及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学习后所表现出的核心素养水平。新的课程标准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这改变了课程标准在高中生物学教师心中的地位,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工作有了具体的要求,如果不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将难以把握重点学习内容,难以进行有效教学。同样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具体,便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变得积极。

六、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部分,分别在教学与评价、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教材编写、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重要建议。相比之前的课程标准,在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四个方面提出的实施建议,在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上给出了明确建议,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核,主要围绕其四个维度进行考核,同时对地方与校本课程更加重视。

《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目标具体明确。教师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目的依据性更强,选修内容增加,更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都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思想。

篇2

一、研究背景

地理核心素养,是在地理素养的前提下,找出其中主要的、对今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地理学科素养。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转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基于核心素养下,我们做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工作,加快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不过,目前学校教育中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水平,地理课堂教学中依然以传统教学理念。而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的案例教学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全面做好核心素养下地理课堂的案例教学工作,对于我们做好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案例教学开展中,不同教师也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持有积极态度。不过,在实际过程中,推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知普遍不足,片面的认为地理学习中仅仅通过死记硬背便能够过关。整体上看,学校管理中,对于地理教育内容及其价值普遍缺乏明确的认知,特别是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方面,认知程度更是非常有限。所以,从教师层面,由于尚未对地理教育的认知特别是对于地理教育核心素养的认知没有提升到一定的层次。因此,地理课堂案例教学中,教师很容易会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二)教师案例素材选择渠道单一,尚未形成系统化案例素材库

案例教学中,教师选取的素材来源主要以网络、课本、日常生活等不同方面。不过,在各种各样的素材来源下,如何选择与教材能力要求相符的典型案例,则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筛选。在案例选择中,部分教师仅仅注重案例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案例的知识性。因此,案例选择的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并没有建立系统化、专业性的素材库,教师具体应用教学案例时,每次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筛选。

(三)案例教学中没有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缺乏一定的引导。相应的,在案例讨论中,教师也缺乏对于学生案例讨论的指导,甚至存在着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相违背的情况。同时,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时,大多以小组讨论并由代表发言汇报方式为主,而在讨论中很容易出现部分学生讨论不积极、不主动的情况,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提升建议

(一)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在案例教学中的认知

提升核心素养在案例教学中的认识水平,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提升合作及互动性水平。同时,教师也应该重点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推动地理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首先,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确定将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应用到地理案例教学中来,在能够明确课堂教学方向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更好的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地理案例中来找出并分析问题,通过不断探索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来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能力。

(二)确定案例筛选原则,建立案例素材库

篇3

一、研究背景

地理核心素养,是在地理素养的前提下,找出其中主要的、对今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地理学科素养。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转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基于核心素养下,我们做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工作,加快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不过,目前学校教育中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水平,地理课堂教学中依然以传统教学理念。而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的案例教学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全面做好核心素养下地理课堂的案例教学工作,对于我们做好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案例教学开展中,不同教师也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持有积极态度。不过,在实际过程中,推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知普遍不足,片面的认为地理学习中仅仅通过死记硬背便能够过关。整体上看,学校管理中,对于地理教育内容及其价值普遍缺乏明确的认知,特别是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方面,认知程度更是非常有限。所以,从教师层面,由于尚未对地理教育的认知特别是对于地理教育核心素养的认知没有提升到一定的层次。因此,地理课堂案例教学中,教师很容易会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二)教师案例素材选择渠道单一,尚未形成系统化案例素材库

案例教学中,教师选取的素材来源主要以网络、课本、日常生活等不同方面。不过,在各种各样的素材来源下,如何选择与教材能力要求相符的典型案例,则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筛选。在案例选择中,部分教师仅仅注重案例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案例的知识性。因此,案例选择的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并没有建立系统化、专业性的素材库,教师具体应用教学案例时,每次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筛选。

(三)案例教学中没有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缺乏一定的引导。相应的,在案例讨论中,教师也缺乏对于学生案例讨论的指导,甚至存在着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相违背的情况。同时,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时,大多以小组讨论并由代表发言汇报方式为主,而在讨论中很容易出现部分学生讨论不积极、不主动的情况,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提升建议

(一)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在案例教学中的认知

提升核心素养在案例教学中的认识水平,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提升合作及互动性水平。同时,教师也应该重点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推动地理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首先,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确定将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应用到地理案例教学中来,在能够明确课堂教学方向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更好的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地理案例中来找出并分析问题,通过不断探索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来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能力。

(二)确定案例筛选原则,建立案例素材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