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2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平面设计交流,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平面设计与印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真正的平面设计始于19世纪,机械化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是形成平面设计的主要因素,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极大的促进了平面设计的丰富性和艺术性,尤其是照相制版印刷和石板印刷的发明及发展,催生了现代平面设计。到20世纪初期,艺术改革运动的出现,极大的刺激了人们的视觉感官,平面设计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海报风格及各种宣传画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刷术是平面设计的原动力,也是平面设计进入大众传播领域的直接原因。平面设计是一种以视觉媒介为载体,由印刷制作而成的向大众传播信息和情感的造型活动,具有直接性、即时性、广泛性和渗透性。平面设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广泛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纸质包装、书籍封面、商店广告等,它是现代社会向人类提供多种视觉信息的载体,是信息传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特定时期还兼具着一定的文化传播和艺术传播的职责。
1.2传统平面设计面临的困境
首先,传统的平面设计在现实空间的生命周期较短,人们在平面设计上的视觉停留时间极短,只能受到瞬间感染力的影响,这就极大的缩短了纸质媒介作为视觉载体的有效期。其次,印刷平面设计的批量生产容易导致生产过剩,纸质媒介的有效期短,使传达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就成为过期信息,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与当前建立节约型社会主流趋势相违背。最后,传统的纸质平面设计只能实现单向度的信息传达,无法与受众形成及时有效的互动,信息在缺乏交流的情况下,其传达效果大打折扣。平面设计不仅是一项简单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为人们创造艺术的一项活动。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毫无生命气息的设计产品已经无法吸引人们的兴趣,传统的平面设计已经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取而代之的将是具有生命力、情趣化和富含一定意境的设计。
1.3视觉传达概念的提出
受传达和交流需求的影响,平面设计正在被视觉传达设计所替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最早于1960年的日本东京设计大会中提出。会议参与者意识到视觉影像随着影像媒体的不断发展而开始独立存在,需要一种能代表设计的新名词,视觉传达概念由此开始被提出。视觉传达不仅包括平面设计,还包括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新型传播媒体,极大的拓展了平面传播媒介的范围,原有印刷平面设计所包含的内涵已经无法涵盖新媒体的创造性,美术设计范畴也难以容纳诸如影像设计、网络设计、动漫设计以及视觉环境设计等内容,视觉传达设计由此产生。视觉传达设计的起点为设计,中心为传达,信息传递的方式为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以清晰、条理和具有一定美学水平的设计传播信息,从而提高视觉传播的效率,可以说视觉传达是一种复合型的设计,或者说是一种动态的平面造型,一种视觉图像的呈现。随着传播媒介功能的扩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并逐渐由注重设计者个人的表现过渡到关注受众者的视觉感受及信息感受。设计者已经完成了从商业艺术家到平面设计师角色的转变,当前正面临的是由平面设计师到视觉传达者角色转变的重任,新时期的平面设计将突破领域的局限性,逐渐走向交叉、综合、融合的新时代。
2视觉传达概念下平面设计的再生
2.1现代平面设计的主要任务
随着设计环境的不断变迁,平面设计或视觉传达设计的称谓都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在未来设计行业中,将会出现更为广泛的行业定义,使视觉传达设计里包含更为全面的信息,涵盖生活中各行各业,使设计深入到各个领域。设计者原研哉曾说,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力,因此,设计者的主要工作不是设计实践,而是要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根据时代的变化,对设计领域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1.1合理配置媒体资源
设计若只依靠传统的媒体,不仅其发展将受到影响,还可能遭到社会的淘汰。网络的兴起及发展,并没有完全取代报纸,电子邮件和手机的发展也没有减少邮政物资的数量,因此媒体种类的增多会促使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平面设计发展的新途径就是要把不同媒体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
2.1.2设计信息的传达
现代设计产品信息的表达不同于传统平面设计的信息表达,而是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将解读工具授予客户,使其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进行自我阐述。现代平面设计主要发展趋势为对信息过程的整合和视觉翻译者向信息传递者的演变。无论是传统的平面设计还是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都需要依靠设计职能来实现。无论新媒体技术如何发展,都将成为平面设计的发展空间,是视觉载体范围的扩展,同时也为平面设计再生提供了更多可能,进一步提升了平面设计的社会价值。
2.2平面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2.2.1数字化市场
数字化市场发展趋势主要是由新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主要力量,新技术的出现,为平面设计开拓了新的市场,也促使新产品、新设计和新服务的诞生,如电子邮件广告、在线广告、广告搜索、博客、手机市场等,这一系列的数字化市场具有的特征如下:消费者是设计活动的参与者,设计过程将观众的喜好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消费者对设计具有一定的控制力;注重设计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交流;新媒体的选择和检索对设计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2.2.2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指设计本身不需要调节或者变动,就可最大程度上适用于多数人产品的设计,设计者的作用是帮助消费者改变或者协调环境和产品。通用设计是交流设计的一部分,是未来设计的新动向,该设计的主要原则为设计多样化的力量为人们所用,其次使用方法简介直观。如公共场所自动人行道及电梯的图画说明设计等。
2.2.3可持续型设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文化、资源都具有可持续再利用的特性,现代平面设计也应该将产品和设计材料进行谨慎的思考,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若能使用恰当的方法传递环保意识,可极大的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平面设计课程的特性
《平面设计》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在课程中用于培养学生平面视觉元素设计的技能。?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该课程通过讲述平面图形图像处理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Photoshop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理念,让学生掌握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处理和设计图像、图形、标志的技能,具备制作海报、产品包装和企业广告等的能力。
三、学生的特点
我们的学生来自偏远农村和城市,存在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差等问题,但对平面设计课程具有一定的兴趣,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能够使用常用软件和网络交流工具,学生对项目教学法比较熟悉,适应快。如何让学生的翻转课堂更可行呢?根据学生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首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采取鼓励措施,培养自信心,引导学生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其次,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发展的前沿和人才需求,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对平面设计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第三,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微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四、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
平面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知其然,却难知其所以然。即课堂讲授新知识,内容丰富,操作步骤复杂,讲解时间长。传统教学法的优点是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缺点是忽视学生的主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训练和交流少,很难在课堂中实现知识内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目的是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教师课前制作好课件,学生课前学习课件,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利用网络平台与同学、老师交流问题;课堂中学生分组交流学习;课后对本节知识进行反思、总结。翻转课堂注重学习的主体,培养个性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交流和自学能力,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促进教育的公平。
五、翻转课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一)课前
1.教师课前准备
翻转课堂的课前需要准备一份学习视频、课件、任务或者相应的电子资料。制作课件前,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要求收集教学资源,利用录屏软件录制教学视频,结合课件制作软件对每个知识点制成一个微课,将微课、电子书、课程任务等教学资源制成课件放到教学平台。如课程中《图层蒙版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项目课前准备,首先录制Pho-toshop蒙版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蒙版应用实例的操作步骤和技巧等视频,然后用iebook超级精灵或者其它工具制成电子教程或微课,同时安排“双色葵花”和贺卡的课前任务,并放到教学平台。同时通过交流平台收集学生问题,了解学习情况和动态,并对学生问题进行归纳分析。
2.学生课前学习
随着网络的发展,3G、4G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的普及,学习环境向实时性、交互性、超媒体性、跨时空性方向发展,移动设备向高端化、智能化、微型化推进,为翻转课堂的实行提供条件。翻转课堂即先学后教,即课前学生从教学平台或者教师手中获取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碎片化学习,除了学习教学课件,还必须完成课前任务,但其对电脑要求比较高,目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无法完成该任务,这就需要学生在家或者学校机房完成。对学习遇到的问题通可过网络平台与老师、同学在线交流。
(二)课堂教学
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协作、交流和任务对知识进行内化。教师对课前大部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统一交流,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表扬、激励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带头分组讨论遇到的问题,并完成相应任务,防止学生代替学习的情况,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扩展性任务。如项目《图层蒙版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课堂,大部分同学存在着画面布局不合理、画笔设置不熟练、蒙版的工作原理不理解等问题,课堂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邀请同学相互点评作品,同时分组讨论如何改进画布布局、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和颜色等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协作精神。
(三)课后总结
教师在课后总结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归纳视频、课件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学生在课后总结本节学到的知识,反思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交至教学平台。
一、平面设计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悠久的历史、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辉煌的成就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代中国设计应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人们更多地发现中国设计之美和传统文化之类。在当今艺术文化较为活跃、对外合作与交流也较为频繁的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既显示出独特的历史特征和民族气质,又流露出当代精神与世界性的亲和力,并对当代中国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很广,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剧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凤眼、彩陶、中国瓷器、紫砂壶、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子、金元宝、如意、八卦等。而在我国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设计师从中获取的设计源泉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从近几年的设计界中国风应用趋势来看,已经从最初的疯狂趋向了冷静,说明国内的设计人员进行了理智思考,让着中国风的东西更多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
2、传统文化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2008年北京理想设计公司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文化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冲击,同样从中受益匪浅。但我相信,在这种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和竞争中,凡是我们民族特有的长处,决不会丧失,只会发扬光大,且有助于发展真正的“中国设计”。
二、平面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1)从图像及绘画艺术上挖掘。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内涵的图形和纹饰。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追求自然中的情趣美,将文学艺术中更深层次的美、意境的表现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去,使绘画作品显示出更深的内涵和更悠远的意境,因此,平面设计与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必将产生新的火花。
(2)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挖掘。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艺术构造、丰富的表现形式、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生活的直接性以及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对现代平面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挖掘。发扬民族文化是我国当代设计艺术走向世界的根本途径。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的设计艺术工作者应以继承为根本,超越为导向,努力从民族文化遗产中激发灵感,生升华传统资源,是我国的平面设计作品能够更好的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特色。
总之,现代平面设计发展至今,西方所谓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不能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沃土,当代平面设计师已经开始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形式美的角度去寻找可用的平面设计元素。相对于外国设计师来说,中国设计师似乎更愿意从书画艺术所蕴藏的中国文化的深层次意义中去探寻一些设计元素和灵感,去表现纯正的本土文化特色。放开世界,现在已是网络时代,地球也已变成一个村,我们设计作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广泛而迅速地传播,我们的文化交流也就显得非常的频繁和有效。只有立足当代。深挖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设计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才会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骏.传统文化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装饰,2007,1:第111-112页
[2]张曼娟.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导入[J].内蒙古艺术,2006
[3]陈蓉.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J].太原科技,2006
[4]赖兴才.试论中国画精神在平面设计中的化用[J].美术大观.2007,3:第96-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