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水电工程施工

水电工程施工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3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水电工程施工,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水电工程施工

篇1

Abstract: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discusse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atten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explore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几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逐渐趋于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并且取得了较多成绩。笔者从传统的水利水电技术和新生的水利水电技术进行了分析和陈述。无论哪种技术,只要能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便是最适用的方法。 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探讨和研究不能满足现有状况,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步。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的首要任务便是防治水害、促进水利,在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断为国民经济中的农业生产及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

1.1 首先,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基于水环境的存在,所以工程一般在江河、湖泊或潮汐较明显的沿海等地。其次,由于项目的要求不同和工程施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水文、地形、地质、气象等),根据实际分析对工程进行导流施工、截留施工和其后的水下施工。最后,工程施工的速度受施工导流、围堰填筑以及基坑排水这工程基本三大施工板块影响。

1.2 水利水电往往需要利用水流的速度、流量、落差等因素进行生产。而城市建设又与水利水电工程的择址要求背道而驰,所以工程的建设一般都离物资丰富的地区相距较远,交通情况也不佳。所以工程建设的各项费用也明显增大。

1.3 因为水利水电需要对水流进行挡堵和泄闸等相关任务,所以就要求水利工程建筑的稳定性、抗压性、抗寒性等相关各项性能都符合建设标准,符合相应的技术规则。应用正确的施工建筑方法,保证水利工程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1.4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所受因素影响的种类偏多。要确保水利工程建筑高质量有效的进行,就要对各种影响因进行有序的论证和有效方案的挑选。

1.5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是有危险性的,地下施工中的隧道挖掘、石方爆破以及高空作业等都易造成人身生命安全问题。

2 混凝土抗滑结构的应用

2.1 水利水电工程通常施工环境复杂,水凝土抗滑结构的运用对稳定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的抗滑结构有以下几种:混凝土沉井、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抗滑桩、混凝土挡墙、喷混凝土护坡、锚固洞。在混凝土框架结构当中,混凝土沉井是较为普遍的措施。它既能在工程中充当抗滑桩又能给工程做挡土墙,十分实用,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广泛运用。混凝土沉井的工程施工分几个工序进行。其中有场地的清理平复、沉井施制,沉井下沉、沉井中心填埋四个工序进行。在沉井的结构设计中,受布场、承重的受力状态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田字的平面结构是沉井的明显特征,根据沉井中下沉的轻重来取决井壁和横隔墙壁的薄厚关系。在下沉工序中,一般用人力挖掘的方法进行杂质等相关处理,普通设施进行运输,应防止下沉中跑偏的事情发生,并迅速的进行更正。在进行挖掘时,正确的挖掘步骤是这样的,第一步从中间进行开挖,然后在往四边开挖。第二步先对短边的进行挖掘,在对长边的进行挖掘。在沉井落位后,进行基面的清洁。对锚杆设为二十五,浇筑 C15 用混凝土进行对底部的抹封,混凝土的内部填心应使用 100 号毛石混凝土。水利工程易发生滑坡坍塌事故,采用混凝土框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坡体的整体性,防止坍塌现象,而且在控制地表渗漏和坡体风化上也有显著效果。由于混凝土结构抗滑桩的应用能改善滑坡现象且经济、科学,所以在施工中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已有一定理论高度。抗滑桩能够使大规模爆破的水利工程或大规模挖掘的水利工程有效的防止滑坡,这是其他技术所望尘莫及的。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工程坡体的土质密实度、土质含水量、坡体力学结构以及工程施工实际条件等进行抗滑桩的设计(排、间距,平面位置)。在抗滑桩施工至地下3-4 米时,应对井壁采取加固措施,沙土质井壁可采取喷上 30~40cm厚的混凝土用以加固。岩体井壁易采用喷锚挂网、打锚杆等措施进行井壁加固支护后在喷上10-15cm 厚的混凝土。如果工程中局部位置发生了坍塌现象,在对其进行修补时,在一定深度的抗滑桩进行绑扎钢筋以及进行吊装钢轨用以加固。浇筑过程以罐车直接入仓水下配比混凝土。施工速度不易过快,每小时1.5 米为最大工速,对滑动面上下 4m 处进行浇筑时还要对其进行机械振捣用以加固。对井口 57m 以上部位要进行分层振捣,一个井口配两个溜斗,溜管长为 10~14m 之间,直径为 25cm,抗滑桩用标号为C25 的水泥混凝土进行浇筑,钢筋宜采用 40Ⅱ级钢,以大孔径钻机完成桩身施工。

2.2 锚固技术的应用

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边坡加固,具有不破坏岩体、施工灵活、速度快、干扰小、受力可靠、主动受力等优点。因此,在很多水利水电工程的边坡治理中都得到大量应用。如果采用胶结式内锚头的预应力锚索,应采用后张法施工。预应力锚索由锚索体、内锚头、外锚头三部分组成。内锚头用纯水泥浆或砂浆作胶结材料,外锚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基岩接触面的压应力应控制在设计规定范围以内。为提高锚索受力的均匀性,应设计一种小型千斤顶,采用“分组单根张拉”的方法张拉,这样做既可简化操作程序,又能提高锚索受力均匀性。锚索在补偿张拉时可以用大千斤顶整体张拉,也可继续用分组单根张拉方法,两种方法都不会影响锚索受力的均匀性。无粘结锚索具有明显的优点,其大部分钢铰线都得到防腐油剂和护套的双重保护,并且可以重复张拉。由于在施工时内锚头和钢铰线周围的水泥浆材是一次灌入的,浆材凝固后再张拉,因此减少了一道工序,提高了工效,但其价格相对较高。预应力锚杆也是常见的一种加固形式。有些水电站厂房高边坡工程中实施了减载、排水、抗滑桩等技术后,滑坡位移速度虽有明显减小,但未能完全停止。为了确保雨季在滑坡体前方的施工安全,稳定抗滑桩到滑坡体前缘的滑体,在一定的高程马道上应设置预应力锚杆。

2.3 排水、减载等措施的应用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减载压坡应是优先考虑的加固措施。滑坡体后缘受倾向不同的陡倾岩层影响,将向倾向一定角度的方向滑动,将部分下滑力传至滑坡体前缘及治坡建筑物上,对滑坡整体的稳定不利,因此能有效控制后坡滑移也就能减缓整体滑坡。将滑坡体后缘覆盖层最厚的部位减载后,可降低滑动速度,提高滑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采取层层修建拦水沟、排水沟的方法排除山坡上的地表水,防止地表水渗入滑坡增重增滑,对坡体范围内的地表水,在开裂的地方用黄土封堵,在低洼积水的地方用废碴填平,同时,在地表水集中的地方设排水沟排走地表水。水电站厂房边坡工程治理中常采取修建拦水沟、排水沟的措施。

3 水库土坝防渗加固处理

解决土坝的变形和渗透问题, 可对坝体进行劈裂灌浆和对坝肩、坝底基岩进行帷幕灌浆,使坝体内形成连续的防渗体,从而降低坝体浸润线,消除坝后坡的严重渗漏,使坝体趋于稳定,最终达到除险加固之目的。土坝坝体劈裂灌浆可根据土坝实际情况布置两排灌浆孔,主排孔沿坝轴线布置,副排孔布置在坝轴线上游 1.5m 处;两排孔交错布置,孔距均为 3~5m,灌浆孔要尽可能穿透坝体底部的残坡积层深人到坝基,以形成一个连续的竖直防渗体。对坝肩、坝底基岩进行帷幕灌浆时,也是布置两排灌浆孔。主排孔沿坝轴线布置,副排孔布置在坝轴线上游 1.5m 处。两排孔交错布置,孔距均为 3~4m,灌浆孔要穿透弱风化带进人到微风化岩相对隔水层。采用回转方法成孔,孔内下塞,纯压式灌浆,自上而下分段,孔口封闭,孔内循环。帷幕灌浆注浆材料可采用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制成纯水泥浆后在设计压力下灌注。

4 水工隧洞施工衬砌或支护

水工隧洞施工的主要内容是开挖、出渣、衬砌或支护、灌浆等。常用的衬砌和支护的形式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以及喷锚支护。现浇衬砌的施工程序与一般水利工程的施工程序基本相同,包括:分缝(段)、分块、立模、扎筋、混凝土运输入仓、振捣密实等工作内容。隧洞

喷锚支护是采用钢筋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对洞室围岩进行单独或联合支护的统称。

5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保证农业等生产生活的基本前提,也是目前无污染的主要能源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特点以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切身实践经验和对问题的不断探索提出自己的几点意见。

篇2

1引言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自80年代初期实行改革以来,在建立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为中心的建设管理体制上,在推广以应用FIDIC合同条款为核心的工程管理模式上,取得了一系列较大的成绩。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现行的水利水电建筑承包市场运行还远不够有序和规范;业主单位在此市场条件下占有绝对的市场主动权,影响了施工承包合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施工企业改革时期各种显现的矛盾迫切需要施工合同来缓解,所以,施工企业为迎合业主单位取标的意向,普遍低价投标以增加中标的机会(在一些由地方投资的中小型工程上,甚至出现了中标价低于成本价的现象)。在此情况下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施工企业若按常规的施工工艺和项目管理方法,必将难以获得理想的利润额,甚至连预期的亏损都很难弥补。

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成本可分为两部分:施工成本(具体包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和经营管理费用(具体包括企业管理费、财务费和其他费用),其中施工成本一般占合同总价的70%以上,所以,施工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通过施工成本控制,可以促使项目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支出;可以分析和考核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计划消耗情况,挖掘降低施工成本的潜力;可以为企业投标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和预测的依据。然而,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成本控制是相当复杂的。因为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施工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技术条件复杂,产品单件性鲜明,不可能建立和其他制造业一样的标准成本控制系统;而且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机构是临时组成的,施工人员中民工较多,施工区域地理和气候条件一般又不利,这使有效地对施工成本控制变得更加困难。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毕竟有其内在的规律,只要我们科学地组织和规划,采取适当的控制标准,严格地按规章实施,施工成本控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施工成本的控制必须以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为前提。

2施工成本控制的实施步骤

2.1制定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类型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合适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这个过程是整个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控制的效果,甚至影响整个工作的成败。

2.2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

记录应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记录的内容要求详细又完整。它涉及到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项目;也包括资源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这一过程是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

2.3对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

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对原始资料仔细地审核,对整理的资料进行事后的结构性、及时性、计算和逻辑检查,使成果成为能反映施工和管理水平特征的资料。然后用适当的控制标准与整理的资料相比较,并结合实际施工和管理中的情况,撰写出施工成本统计分析报告,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篇3

Abstract: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dam review, the use of system thinking and concurrent engineering theory to the essence of rapid constructi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esearch.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在我国,超过千兆瓦以上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通常为8~10 年,即准备期2~3年,主体工程建设期4~5 年,尾工期2~3 年。工期过长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个显著的不利特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工程建设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资本金制“五制”的推行,以及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设备生产能力的不断进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速度与以往相比已有大幅度提高。但是,在电力体制深化改革,实行电力产品“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今天,作为工程投资主体的业主对加快工程建设速度的要求日益迫切,所有业主都将快速建成工程、早日投产发电作为工程管理的首要控制目标,以尽快回收投资和偿还借贷。施工承包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也把加快施工速度作为建立企业信誉,立足市场不断争取最佳效益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同时,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为了适应竞争,树立品牌,对快速施工也有主动的、积极的要求。对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和有价值的,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快速施工概述

快速施工,顾名思义就是加快工程施工速度,是工程建设系统的机制、环境、资源、信息等各种影响因素协调运转,按照工程的标准和功能以最优的速度建成工程的一种途径。

快速施工相对于历史的、传统的施工速度,表明快速施工是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必然结果;相对于工程本身的客观条件表明快速施工不是无限度的,其过程和结果要受到客观因素制约;相对于生产力水平意味着快速施工与管理、技术、资源、工艺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快速施工对施工组织系统不同管理层次的要求,即为各管理层次对快速施工发挥能动作用的关键,同时也是最大的风险所在。这些因素对快速施工的影响不一定是统一的、同时的,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也是相互转换的。就工程要素而言,快速施工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保证工程的标准和质量,即质量要求。

b.保证工程安全,即安全要求。

c.保证工程的投资额度或适度的增加,即综合经济性要求。

3 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的发展

3.1 国外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

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的发端,可从坝工建筑的发展追根溯源。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国开始修建拦河高坝,早期曾大量地采用重力坝,后来逐渐转为以双曲拱坝为代表的轻型坝和各种土石坝。由于土石坝的技术经济优越性日渐显现,以及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的进步,土石坝逐渐成为高坝的首选坝型,坝高的纪录不断刷新。目前土石坝之所以在世界高坝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工期短、造价低、安全性好的优点。

在技术、设备水平进步的同时,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也给快速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促进。首先,工程管理者不断寻求进度管理的有效手段,甘特图、网络计划等管理技术相继出现并应用于工程,使得工程进度管理更加严密、合理、有效,施工速度得以提高。第二,缩短工期带来的巨大效益越来越为工程活动参与各方所看重,共同挖掘加快施工速度的潜力,以求得更快的施工进度。第三,计算机管理技术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应用,其强大的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功能,全面提升了信息处理质量,加快了信息流动速度,加强了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施工进度得到严密、适时的控制,从而施工速度得到了加快。

3.2 国内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

与国外的工程类似,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同样经历了设计技术进步、施工机械大型化和施工工艺和管理水平提高的发展过程。我国根据地形、地质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各种不同坝型的水利水电工程,有常规的重力坝、拱坝、土坝,也有具有我国特色的宽缝重力坝、三心双曲拱坝、支墩坝、土石溢流坝等。但是限于国情和大型施工机械手段不足,施工速度一直较为缓慢。随着我国坝工界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RCC 坝等新坝型的认识与接受,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在工程中广泛采用。与技术进步相比,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相对是滞后和缓慢的。

3.3 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近代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新坝型、大型施工机械的出现和施工组织管理形式的变革,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法的改进,也是推动施工速度提高的重要因素。下面对水利水电工程快速施工主要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3.3.1 快速开挖技术:大孔径高速钻具、高性能炸药的出现,以及光面爆破、预裂爆破、大规模网络爆破等爆破技术的成熟,配备大型的挖装运输设备,使得开挖成型率高、速度快、强度大,成为了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开挖施工的特征。

3.3.2 深层锚固技术:在边坡开挖施工中,采用系统锚杆、锚桩和深孔预应力锚索等,分层开挖,边挖边锚,及时对开挖面进行喷混凝土封护,可使设计开挖范围缩小,开挖坡度增大,开挖工程量大大减少,既满足了安全,节省了投资,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3.3.3 深孔灌浆技术:建基面基础处理采用深孔高压固结灌浆,无盖重灌浆技术,可以提高基岩力学指标,提高建基面高程,减少了开挖工程量和施工干扰,从而提高了施工速度。

3.3.4 新奥法施工:在地下工程开挖施工中,采用光面爆破、锚喷支护和围岩变形监测技术进行施工,最大特点是支护结构和围岩联合受力,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达到洞室稳定,支护效果大大好于传统的刚性支护,施工方便,安全性好,因而提高了洞室开挖掘进速度。

3.3.5 工艺打包:在闸墩、拦污栅墩、调压井等混凝土异型结构施工中,采用定型模板,滑升模板,隧洞衬砌施工采用钢模台车,建筑物混凝土外露永久面采用多卡模板、翻升模板等工艺,可以实现模板异地加工,减少了施工现场模板拼装工作量和立模时间。

3.3.6 仓面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紧扣施工中每一个工序环节,使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紧凑、高效。

3.3.7 网络计划:这是一种目前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最广泛、最有效的进度计划管理方法。

3.3.8 设计优化:施工中来自各方的设计优化提案,通过反复的论证和比选,最终采纳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工程量和方便施工的变更方案,并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施工空间和资源,可以促使工程进度加快。

3.3.9 安全文明施工。

3.3.10 激励与约束:如工期节点奖罚条款、人员撤换条款等,用以激励和约束对方提前和按期完成工程施工。

3.3.11 施工规划:施工规划要建立在施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影响水利水电施工系统的因素多种多样,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各样的空间冲突,影响着施工效率的发挥。

3.3.12 计算机模拟:最大的优越性是可以在工程开始前对施工过程加以展示,在施工过程中用来对施工进度进行分析、调整和控制,为进度管理的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