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3:4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工业经济态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主要特点来看,工业企业有转型升级的潜力
(一)经济总量稳中有升
近几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一览表单位(亿元)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年报36.1841.940.22844.6548.8950.8961
半年报16.3516.8415.3119.43420.13320.201818.1134
表上说明,五年来规模以下工业生产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73.236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达155.17亿元,在全市排名第一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9.36%,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5%,根据抽样调查,工业产品销售良好,销售率逐月上升,企业经济效益同比增长,亏损额大幅下降。
(二)主导行业后劲十足
2015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9.89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11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一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同比下降两个百分点。其中玻璃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同比增长2.8%,通用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下工业采矿业同比增长9.6%,由于受大环境影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采矿业全部停产,非金属制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影响了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增长。
二、就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看,工业企业有转型升级的必要
2015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42亿元,去年同期完成增加值10.1亿元,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季度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达18.1134亿元,去年同期20.2018亿元,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引起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
(一)融资问题依然突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由于受到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产品市场不够大等因素影响,难以得到金融信贷支持。而民间融资又利息高、风险大,企业难以承受。
(二)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多是产产停停,形势变化较快。
(三)生产设备陈旧老化,产品档次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设备老化,产品档次不高,粗加工产品、一般产品、低附加值产品较多,市场竞争力弱。
(四)企业人员素质低,管理不规范。长期以来,尤其是私营个体工业,以家族式管理、手工作坊式生产经营为主,疏于成本、营销和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信息闭塞,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五)开工不足。今年以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设备利用率都在70—80%间徘徊,另外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治理污染矛盾明显,半年以来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相反人均应付薪酬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
(六)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2013年以来,沙河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高新技术工业企业有7家,产值达7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1.5%,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有7家,产值达60.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1%,玻璃深加工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玻璃行业更是工艺粗糙,技术落后。面对这些问题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三、适应新常态,力促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2015年已经进入“下半程”。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大局,为“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开局奠定好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而规模以下工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半年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企业对生产持观望态度,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进一步牢固。因此政府和企业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会大有作为。以下谈几点建议。
(一)创新融资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针对规模以下工业融资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协调金融部门建立一套完善的运作机制,积极扶持有发展潜力又缺少资金的小企业。金融部门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新的信誉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标准;担保机构要加大担保融资力度,降低担保费率,扶助中小企业渡难关;创新融资模式,促进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多方合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同时政府要逐步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覆盖面扩大,进一步充实工业发展基金,全面提升小企业融资环境。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投资补贴、加速折旧、税收减免、提供长期政府贷款和优惠利率等措施,倾斜扶持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主动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强主导产业的分行业规划和指导,推动工业产品结构由初级为主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为主转变,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主导型转变,并发展节能工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转换升级。
(三)依靠技术创新,推动高新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障,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必须依靠技术、产品创新。要积极引导企业重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
(四)创新人才机制,加大人才培训力度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人员素质整体低下是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自身应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要创造条件,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居住环境、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同城待遇。二是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创新培训模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全市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为企业提供各类急需人才。三是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五)加强创新改革,创建良好发展新环境
加快规模以下工业扩大规模、上档升级,逐步合并小企业,加快入统规模以上工业的步伐,另外发展非农行业的为农业服务的新兴产业,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不断发展新境界。
(六)开拓新市场,发展新行业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性发展,我们可以借京津冀一体化模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工业业务拓展策略,挖掘市场先机,发展新产业。如手工织布作坊业,多数是散户自产自用型,急需集中整合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改进生产设备,提高水平“走出去”;我们可以利用山区绿色资源,兴修水利,搞好生态旅游业;以项目促发展,加快紧固件产业升级,推动紧固件产业单纯依靠规模发展向高精尖研发展转变。总之,新常态、新趋势、新思维,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是当今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长动力转换,力促企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必然趋势。
(一)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其中6月份增长15.1%,比上月加快1.8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以来,月度工业生产增速基本处于13―15%之间,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二)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4105亿元,同比增长28.7%,增幅比一季度回落3.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利润率6.2%,比一季度提高0.09个百分点。从13个主要行业看,建材、有色、化工和纺织利润分别增长63%、55%、50.4%和41.4%,煤炭、轻工行业利润分别增长33%和31%,电力行业利润由前4个月下降0.4%转为增长7.7%,电子行业利润仅增长3.6%。分地区看,19个省份利润增速在30%以上,其中江西、湖南、内蒙古分别增长65.8%、55%和54%。
(三)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9.6%,内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4%,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国内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比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2.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21.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四)能源供需总体平衡
煤炭供需基本平衡,库存较为充足。上半年,煤炭产运需保持较快增长。1―6月,全国铁路煤炭运量、主要港口煤炭发运量分别增长13.2%和20.1%。煤炭净进口量6174万吨,下降11.5%。6月末,重点电厂存煤6536万吨,可用18天;秦皇岛港存煤745万吨,比5月末增加170万吨。
发用电量保持较快增长,部分地区供需形势偏紧。上半年,全国发电量221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据中电联统计,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2.2%,有9个省份增速超过15%。工业用电量增长11.7%,其中建材、钢铁行业分别增长19.8%和12.5%。受用电需求增长较快、来水比常年严重偏少、火电亏损等因素影响,华东、华中、南方等区域电力供需形势偏紧,部分省市实施了有序用电措施。
成品油市场运行平稳,消费需求保持高位。上半年原油产量10289万吨,同比增长4.6%;进口量12621万吨,增长7%。据行业统计,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1839万吨,增长7.2%。6月末,成品油库存1356万吨,处于基本正常水平。
天然气供应能力稳步提高,消费快速增加。上半年,天然气产量51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3%;进口量约为141亿立方米,增长1倍。据行业统计,天然气表观消费量631亿立方米,增长21%。5月份后,发电用气大幅增加。上半年,中石油西气东输系统向河南、江苏等地6个燃气电厂供气量同比增长64.9%,向燃气发电较多的浙江管网供气量增长15.4%。
(五)运输需求持续旺盛
上半年,全社会货运量170.9亿吨,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铁路、公路、水运货运量分别增长8%、14.7%和15%,比一季度加快0.2、0.2和0.7个百分点。全国铁路日均装车16.82万车,同比增长7.1%,煤炭、粮食、石油、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得到较好保障。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4.2亿吨,增长13.2%,其中内贸、外贸吞吐量分别增长15.6%和8%。
(六)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趋缓
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3%,涨幅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受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等影响,近几个月生产资料价格涨势高位趋缓。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回落,从2月份70.1%的高位回落到6月份的56.7%,说明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得到初步控制。6月末,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112.5美元/桶,较4月上旬的高点回落约10%;进口铁矿石现货价格1295元/吨,较2月中旬高点时回落6.5%。6月份,国内生产资料市场铜平均价格69758元/吨,较3月份下跌3.1%。国内市场标准级棉花平均售价24441元/吨,较3月份下跌20.7%,化纤、纱、布等产品价格也较快下降。
(七)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上半年,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4%、17.8%和17.3%。东部地区新兴产业增势强劲。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势头明显。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矛盾仍较突出
6月份以来,华东、华中等区域出现多轮大面积降水,水电出力明显增加,空调用电较常年偏少,电力供应紧张情况明显缓解。但从趋势看,随着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以及气温升高、空调集中使用,电力需求将明显增加,总体供需依然是趋紧态势,部分地区紧张形势还有可能加剧。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日最大发电量将达到155亿千瓦时左右,比去年峰值高出11%以上。从供需形势看,东北、西北平衡有余,其余大部分地区供应偏紧,电力缺口约3000万千瓦。其中,江苏、浙江、重庆、京津唐等地矛盾较为突出。
(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更趋严峻
地方和行业普遍反映,今年以来原材料、资金、劳动力等成本大幅上升,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明显增加。资金环境总体偏紧,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同比增长30.3%,其中小型企业增长42.6%。一些地区反映,重点企业贷款大都面临基准利率上浮10―30%的情况,中小企业贷款成本接近甚至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今年以来,即使各地劳动力工资普遍上涨了15―20%,但招工难,特别是招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工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机械行业反映,重型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产品新增订单有所回落。纺织行业反映,棉花价格波动剧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大,目前订单以短周期、小额为主。
(三)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轻工业生产增速加快,重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当月,轻工业增加值1335亿元,增长15.3%,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418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与上月持平。
工业产品销售率继续提高。10月份,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7,同比提高0.93个百分点。1月~10月累计产销率为97.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出口快速增长。10月份 ,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2492亿元,同比增长29.4%,增速比上月加快3.3个百分点。1月~10月累计实现出货值21259亿元,同比增长29.2%。
工业行业生产情况
煤炭产量加快增长,原油加工量、发电量减速
10月份,全国原煤产量1.16亿吨,同比增长18%(行业统计口径),增速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重点煤矿16.4增长%,地方国有矿增长4.3%,乡镇煤矿32.4增长%。1月~10月,全国原煤产量128635万吨,同比增长21.4%。
当月原油产量1439万吨,增长0.6%;原油加工量2175万吨,增长12.2%,比上月减缓0.4个百分点。1月~10月,原油产量14081万吨,增长1.3%;原油加工量19750万吨,增长10.3%。
当月发电量1581亿度,增长14.8%,增速比上月减缓0.7个百分点。
1月~10月,累计完成发电量15121亿度,同比增长15.4%。
冶金、建材行业生产增速加快,有色行业保持较快增长
10月份,冶金行业不变价产值同比增长39.5%,增速比上月加快3.4个百分点;钢产量增长25%,成品钢材产量增长28.9%。1月~10月,冶金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6347亿元,同比增长30.4%;钢产量达到17960万吨,成品钢材产量达到19188万吨,分别增长22.1%和20.5%。
当月建材行业不变价产值增长26.8%,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水泥产量增长18.7%,平板玻璃产量增长9%。1月~10月,建材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4588亿元,增长24.1%;水泥产量66234万吨,增长16.5%;平板玻璃产量20483万重量箱,增长10.1%。
当月有色行业不变价产值增长26%,虽比上月减缓1.3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21%。1月~10月,有色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814亿元,增长25.6%;十种有色金属产量960万吨,增长19.5%。
轻工、纺织行业增速稳步回升,机械增速增势继续减缓,烟草行业增速大幅回落
10月份,轻工行业不变价产值同比增长23.5%,增速比上月加快2.4个百分点;主要轻工产品中,软饮料、乳制品产量分别增长15.8%和29.7%,房间空气调节器、电饭锅、家用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产量增速在44.2%-98.9%。1月~10月,轻工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1554亿元,增长21.1%。
当月纺织行业不变价产值增长20%,比上月加快2个百分点;纱、布、产量分别增长12.8%,加快2.9个百分点;化纤产量增长19.8%,加快7.1个百分点。1月~10月,纺织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9497亿元,增长19.5%;纱产量764万吨,布产量202亿米,分别增长16.9%和9.1%;服装产量79亿件,增长11.5%;化纤产量935万吨,增长16.9%。
当月机械行业不变价产值增长24.9%,比上月减缓1.8个百分点;汽车产量增长21.4%,比上月减缓15.4个百分点,其中,载货汽车、公路客车轿车产量分别增长0.6%、7.9%和52%,减缓12.5、23.9和17.7个百分点。1月~10月,机械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1611亿元,增长30.7%;汽车产量364万辆,增长34.2%,其中轿车产量161万辆,增长82.9%。
当月烟草行业不变价产值增长0.6%,比上月减缓7.2个百分点;卷烟产量下降3.3%。1月~10月,烟草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974亿元,增长7.1%;卷烟产量3292万箱,下降1.1%。
电子增势不减,医药行业增速继续回升
10月份,电子行业(含通迅设备制造业)不变价产值同比增长38.4%,增速比上月加快6.2个百分点;其中,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62.9%、24.5%和36%,比上月分别加快8.6、2.2和15.1个百分点,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3.5%,减缓3.4个百分点。1月~10月,电子行业完成不价产值16914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2.5%、50.5%、26%和28.5%。
当月医药行业不变价产值增长16.2%,比上月加快3个百分点。1月~10月,医药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3121亿元,增长19.7%。
重点行业出口情况
10月份,电子、轻工、纺织和机械行业出货值同比分别45.6增长%、23.3%、20.8%和30.4%,增幅比上月提高5.7、3、2.6和4.6个百分点。电子行业中,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分别提高1.1、6.1、5.5和4.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