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2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吕梁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东部平川,是吕梁山地向汾河谷地的延伸;西部黄土沟壑,是吕梁山地向黄河峡谷的靠拢。吕梁旅游资源数量大,个性突出。自然景观优美,文物古迹景点甚多,革命纪念地和革命遗址也闻名中外,就东部的景点而言,唐代大将郭子仪、著名的酒都杏花村就在汾阳市内。唐代的武则天、今世的刘胡兰则出于文水县。

吕梁中部屹立着 “三晋第一名山”的“北武当”,以雄伟壮观、山势陡峭、奇岩怪石、形态神妙而著称;该区享有“三晋第一名山”的“北武当山”,也以雄伟壮观、山势陡峭、奇岩怪石、形态神妙而惊艳。“玄中寺”作为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和日本净土法门的祖庭,同样以其山石奇峭、幽净典雅而闻名中外。“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八个鸟类保护区之一,是黄土高原上不可多得的自然观鸟胜地。

“蔡家崖”纪念地、晋绥解放烈士陵园、、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等,一批重要纪念地,更有极高的学习、纪念价值。

吕梁西边的黄河一线,形成“天下第一弯”,镶嵌着碛口、三交等古渡头。秋风渐起时节,从柳林三交镇的军渡,乘汽艇沿河南下,稍不留神就过了石楼,宁静的母亲河在夹岸山峦间,展开一匹暖洋洋的金色绸缎。主人引客泊舟彼岸,那边已是陕北,绥德汉子和他的米脂婆姨,操着与东岸迥然不同的乡音,迎人进入“农家乐”,点燃乳色炊烟……

吕梁市旅游局以“英雄厚土.魅力吕梁”为主题,打造吕梁生态文化游、黄河黄土风情游、杏花酒都文化游、红色革命传统游四大特色品牌,规划“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五日游”旅游精品线路,要求纳入精品线路的景区景点,都必须具备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设施。建成参与式、体验型、养生型、游乐型、休闲型的特色旅游景区景点。

吕梁以旅游项目为载体,加快骨干景区、精品景区的建设力度,重点推进交城庞泉沟红柳湾漂流二期项目、果老峰水上乐园项目、交城山水村“金蟾湾”水上娱乐项目、文水县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项目;开工建设横泉水库旅游区,完善北武当山景区服务设施,提升卦山、玄中寺景区标准化建设水平。吕梁的风景名胜还包括黄河母亲旅游景区、香岩寺 、刘胡兰纪念馆 、则天庙 、西湾村 、碛口古镇 、柏洼山、卦山景区 、安国寺 、太符观 、贾家庄生态农业园、杏花村汾酒集团等景点。近年来,石楼县先后修复了留村、张家塔、西卫、四江、罗村5个路居地。东征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经典景区、扩大了石楼的对外知名度。

01吕梁文水苍儿会风光

篇2

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迅速,使得园林绿化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城市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虽然目前园林绿化在很多城市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在景区品牌发展、景观策划、园林建设、服务规范,已成为旅游景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云台花园近年来取得了业内瞩目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是广州市对外接待形象窗口,具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景观文化内涵。云台花园经营管理上,重视宣传策划,广开思路、增收创收、大胆创新,促使景区快速积累品牌效应,必将成为景区继续前行的重要推动力。

1、拓展景区活动,增加云台知名度

2006年9月云台花园成功举办首届“广州市立体花坛展览”,展览以“绿色花城・和谐云山”为主题,为广州地区首次大型立体花坛主题展览,进园人数达到21.03万人次。

2012年春节云台花园举办了第十八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云台花园以园博会为契机,充分展示了幸福广州的新形象,以园博会为契机,向市民游客传递“绿色家园、幸福广州”的理念,是市民游客节日赏花观景的好去处。

2013年春节云台花园举办“广州市第三届郁金香花展”,本次花展将展出20多个品种,近30万株从荷兰引进的郁金香,其品种、花色丰富为历年少见。展览以“郁金香”与“爱”为主线,精心设计了“郁金香之约”、“郁金香之恋”、“郁金香之舞”、“郁金香之旅”、“郁金香之吻”、“郁金香之趣”等大型景观,把风车、奶酪、木鞋等荷兰元素与广州风情巧妙结合,充满了异国情调,不出广州,就能欣赏到浪漫的异国风情和花文化。

2014年春节云台花园举办“ 康乃馨之约,母亲的爱”, 本次花展将展出10多个品种、10万多株康乃馨花,种植面积3000多平方米,其品种、花色之丰富为广州乃至华南地区历年少见。展览以“康乃馨之约,母亲的爱”为主题,精心设计了“感恩”、“ 母爱”、“真情”、“心心相印”、 “骏马迎春接福”等大型花景造型,而云台花园中轴线两边的康乃馨花海更是五彩缤纷、姹紫嫣红,令人难忘。另外,本次花展还增设了3D艺术画展区,供游客欣赏及互动。

2016年春节云台花园举办“ 紫罗兰主题花展”、 本次花展以紫罗兰为主题花,搭配金鱼草、百万小铃、角堇、天竺葵、郁金香、风信子等当季花材约30多个品种约10万盆(株),展出面积达10万平米。通过地栽种植和立体花坛景观布置相结合,营造出花海满园的美景。

通过近年来一系列主题展览活动,打造了白云山云台花园“花文化”品牌,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增长。

2、提高自身硬件,增强服务资源

2008年白云山景区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优势,可持续地开发自然旅游资源,打造岭南园林巨作,形成国内外山水城市的典型格局,成功创建为全国5A级风景名胜区。创建过程中,白云山一方面注重文化是一个景区的灵魂,是景区打造旅游吸引物的依托,是延续景观生命力的源泉!景区根据自身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异的自然旅游资源,根据广州历史文化,千百年来继承了岭南文化的精髓,根据广州历史文化背景,将白云山打造成为岭南文化品牌,也必要为发扬岭南文化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创建过程中为更好的提升服务质量,对景区的道路、灯杆、指示牌、垃圾桶等硬件设施进行统一规范;对景区部分厕所进行改建、扩建,并营造文化氛围,完善服务功能;在厕所周围种植桂花、大花芦利、醉鱼草等香花、多色彩植物,并在墙壁上种植垂体植物,以体现生态温馨的人性化管理;同时增加休憩设施、遮阳亭廊,采用环保材质。

3、强化优质服务理念,树立良好窗口形象

公园各服务部门遵循以优质服务铸品牌、以礼仪形象亮品牌、以安全第一保品牌的服务理念,做到无责任事故、无安全事故、无服务投诉。在职工中广泛开展职业道德、安全教育、服务规范、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加大服务人员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培养知识性、技能性的全面人才。牢固树立“天天都是检查日、人人都是监督员”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窗口服务美好形象。

公园结合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一线职工的服务理念,实现着装、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在抓好安全、服务、收入的同时,展现职工的文明礼仪服务风貌。开展风景区服务岗位班后会的培训,每月对服务岗位人员的培训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评价考核,使服务岗位人员通过每天的培训熟识服务技能和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微笑、手势及有声的服务技巧,从而在景区内营造一种亲切、礼貌、和谐的服务氛围,进一步提高了辖区内的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礼貌微笑的服务。

云台花园整合人力资源,调整岗位、人员、用工量,保洁区域采取区域化管理和量化管理,制定不同区域的管理办法,并加以量化考核。探索厕所管理新理模式:设置卫生专管员,负责实施对厕所的管理、监督、检查工作;为改善厕所周边环境。

4、完善景区规章制度,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白云山景区2011年规范制定标准化体系,为了景区在经营管理中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并加以实施。景区通过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能够针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以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实现经营管理各项活动的最佳秩序,推动景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景区的竞争力。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其组成单元是标准。标准体系表是标准体系的表现形式,它是研究、分析和优化标准体系的重要工具,是系统收集标准和编制标准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促进景区内的标准组成达到科学、完善、有序的基础,是一种包括现有、应有和预计要发展的标准的全面蓝图。 编制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标准体系表,将为景区员工了解掌握标准和实施标准提供基本依据,为制定景区标准化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全面开展景区标准化工作、提高景区管理水平、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景区管理理念和长远发展目标提供重要保证。

为更好的促进景区工作,2012年景区根据各个单位辖区地段,创建网格化办公,网格化办公是根据景区区域分割成若干网格,每名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网格区域做好日常绿化、设施、服务、卫生、安全等工作,更好的提高了景区现场环境,给游客提供良好服务质量。

篇3

1.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济宁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发挥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产业的作用。举办旅游产业发展专题报告会,进一步强化大旅游和综合性产业观念,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认真落实旅游奖励政策,积极鼓励旅行社组织招徕游客来我市旅游。落实国民休闲计划、带薪休假制度,积极扩大旅游消费。出台《全市旅游资源管理办法》,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推进融合发展。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的机遇,将旅游业融入全市经济发展大格局。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旅游发展的措施,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文物、农业、工业、林业、水利、地质等相关行业的融合,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实现共同发展。与文化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与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委员会、农业局等联合推进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与水利局联合推进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与渔业局联合推进休闲渔业示范点创建工作。

3.加强舆论宣传。认真总结推广汶上、微山等县党政主导、齐抓共管、全社会重视,以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提升整体形象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的力度。继续办好《济宁日报》旅游专版,在济宁电视台开辟旅游栏目。出台《济宁市旅游政务信息考评奖励办法》,加强旅游信息工作。办好济宁旅游政务网,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二、推进资源整合,在项目开发上实现新突破

4.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科学编制《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发展城乡互动旅游。认真编制《济宁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着力将旅游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完成《济宁城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指导曲阜、金乡、梁山等县市完成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好专家论证、评审工作。注重旅游规划同相关规划的衔接,争取市县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时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加大规划贯彻执行和监督力度,确保开发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进行。

5.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抓好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宝相寺、梁山水浒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南阳古镇、微山岛等过亿元的大项目。积极推进尼山景区开发建设;完成中都佛苑旅游区三期工程;启动以兴隆寺为主体的兖州佛教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加快微山岛和南阳古镇综合开发,发展生态休闲和体验旅游;积极推动金乡羊山风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建设,形成一批高端旅游产品。认真发挥重点旅游项目进度数据库作用,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调度和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公布项目进度制度。

6.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高标准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工作,对重点项目编制招商专案。以纳入“全市开放招商百个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的10个旅游项目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推介,吸引投资者关注。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采取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资本,开创社会办旅游的新局面。组织全市大企业到青岛、烟台等地参观考察,学企业投资旅游的经验做法,吸引本地大企业向旅游业进军。举办旅游项目和大企业对接会,为投资者和项目搭建交流平台。

7.推进景区标准化建设。制定《关于加强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鼓励更多的景区加入a级景区行列。切实加强指导,积极推进尼山、颜庙、羊山等景区创建a级旅游景区,全市新增3a级以上景区8处。积极推进微山湖旅游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