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急诊知识培训

急诊知识培训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35:2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急诊知识培训,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急诊知识培训

篇1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两组85例中,男性4人,女性81人,年龄22-45岁,平均31岁;

文化程度:中专6人,大专、本科共79人;职称:护士、护师共18人,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共67人;工作年限5年的25人,工作年限5年的60人。

1.2 方法

对泰州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急诊护士做AD相关知识调查。问卷由立项小组成员自行设计,并邀请心血管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设置,形成初问卷,经预试验,修订相关题目而成。预调查结果信度数值为0.86。调查表分为两部分:一般资料(性别、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等);第二部分为护士对AD的认知情况。

调查数据采用SPSS件进行检验。

2.结果

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对AD的认知情况见表1、2。

调查结果显示:职称高、工作年限长的护士对AD的认知程度高,

相比职称低、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对AD的认知,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职称=4.57、P

3.讨论

文献报道虽然国内外近年对AD研究日益重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但大部分研究主要致力于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经验总结等,对护士认知方面没有相关报道。所以急诊护士若能早期识别、并能正确、有效地实施紧急救护,可争取到极宝贵的抢救时间、帮助AD患者早诊断,从而降低其死亡率和伤残率。

本次研究中,接受AD专科培训的培训组护士对AD认知显著高于未接受培训的对照组护士。傅椰〔4〕等报道由护士首先发现或提示夹层扩展的各种并发症占61.5%,从调查结果看出,二级综合医院急诊护士对AD认知中急救及预后较重视,如: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作用、AD导致高血压原因、AD死亡原因方面,培训组的认知程度相比对照组而言要高得多;而护士对临床表现里出现的上肢假性低血压的认知程度,培训组相比对照组而言也要高。急诊护士应用这些掌握的知识于临床急救中,AD患者的诊断率明显上升,其死亡率、伤残率明显降低,这显示专科培训对二级综合医院急诊护士认知主动脉夹层对临床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护士对AD认知中临床表现里出现的上肢假性低血压的认知程度,培训组较对照组而言,虽有明显改善,但培训组仍有护士无相关知识,这为今后加强培训指明了方向;因此,对二级综合医院急诊护士进行AD相关知识的专科培训工作,将是持续不断的……

参考文献:

[1]KREUTZER C.Repair of subdivided left atrium associated with a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vena cava[J].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8,116(5):880.

篇2

灾难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早期以自然灾难为主,近代文明以来人为造成灾难逐渐增多[1]。在面临各种突发或灾难性事件的威胁和挑战时,迫切需要迅速有效的紧急救援,而急诊护士是医疗救援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群体伤害救援应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训练一支具有反应迅速,医学理论基础扎实,专业信念坚强,技术精堪,高实践水平的急救专科人才队伍[2],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2012年1月~12月对本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了系统、全面、规范化的培训效果观察,急诊护士应急救治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配备护士14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6人,均毕业于护理专业的大、中院校,全部接受过一般的护理专业训练。从事急诊护理工作长短不一,最长17年,有1人最短6个月,有1人,其他的从事急救工作在1~10年,均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规范的急诊专科培训,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急救技能参差不齐。有2人未参加过大批量群体性伤害的救治工作,不熟悉群体性伤害的抢救流程。

2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群体性伤害救治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突发性群体性伤害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交通事故、工伤、自然灾害、爆炸以及群体斗殴等引起的大宗伤员伤亡。如何提高发生后的救援能力,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使伤害的程度降到最小,成为广大急救工作者当前最迫切、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而急诊护理是可以体现用最小的数据、最短的时间和最佳的技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的痛苦的艺术[3]。因此注重对急诊护士的应急意识及救治能力的培养,使急诊护士具备应对群体性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熟练的业务技能、科学的急救理念、扎实、全面的医疗护理能力,才能实现成功、有效的救治。

3 加强急诊护士应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救治能力的培训

3.1培训目标强化急救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定期开展模拟演练训练,使护士牢固掌握大批量伤员的救治技巧。急诊护士由于平时应对群体群伤的救治实践机会少,容易导致对一些知识及急救技术的遗忘和生疏, 提示牢固掌握各种群体性、灾害救治知识不仅从日常抢救工作中积累还要通过不断学习获得和巩固。因此,对于群体性灾害事件救治知识的学习应与平时的培训相结合,关键时刻才能有效应对。

3.2培训方法

3.2.1注重急救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①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定义、种类、特点及救治技巧培训和学习,增强急诊护士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认识。②现场救治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任务、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汇报程序等,增强急诊护士的现场救治能力。③急症护理知识:包括各类复合性损伤、烧伤、多器官功能障碍、颅脑外伤、骨折、休克、 挤压综合症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急症护理知识。④大批量伤员的救治知识:掌握成批伤员的抢救流程,才能使成批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⑤自我保护知识:现场的救治原则是"先自救,后救人"。先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才能更好救治伤员。⑥做好现场伤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3.2.2 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培训①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务科及护理部举办的急救技能培训及考核。如心肺脑复苏术、气管插管及气道维护技术等。②每月1 次业务学习,由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授课,均采用多媒体形式授课,内容涉及急救护理各个方面,如:专科病、常见病护理、各种创伤急救、急性脏器功能 衰竭的急救与处理、急诊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急诊常见法律问题和防范措施;常见急救技术,如基础生命支持、气道的建立及维护、急救监护技术、急救仪器参数的设置、调节与报警处理、除颤术、洗胃术等;③每月进行一次护理业务查房,通过本月抢救的疑难、复杂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加深了护理人员掌握该病的急救及处理方法。采取计划学习与随机学习相结合,根据平时急危重症的抢救情况随机提问相关的急救知识,每周制定几道题,供晨会提问,题目以小精、实用性为原则,让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救治能力。

3.2.3 加强各种抢救设备使用操作培训制定每周操作示范及考核制度,每周进行一种抢救设备的使用及基本操作示范,由护长或高年资的护士随之抽考,不过关者督促其加强训练,要求人人掌握使用方法。尽量安排年轻的护士担任操作示范,然后大家点评存在不足之处,相互学习。通过反复训练,既锻炼年轻护士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又使全科护士的急救技能、操作技能得到持续地巩固和提高。

3.2.4制定各种应急抢救预案及急救流程急诊科是发现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部门[4]。完善的应急抢救预案,规范、程序化的急救流程是成功救治成批伤员的关键,在护理人员的培训中加强对突发事件、成批伤病员的抢救程序及技术的培训,以便遇到类似抢救能沉着应战,忙而不乱。

3.2.5强化演练,提升护理人员救援应急能力突发性是突然发性的,不可预测的,涉及的伤员较多,处理起来比较混乱,要想在突发事件中发挥最佳的救护技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只有在长期反复的演练中才能确保预案在启动时顺利实施,通过经常性摸拟演练,强化急诊救护观念,提高急救人员的规范应急、应变能力。情景摸拟演练的方法:定期组织大型仿真急救演习,设置不同应急救援现场可能发生的场景进行摸拟演练,让参训者身临其境,完成各项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准确的应急处理能力,从而实现及时、妥善、有效的救治群体性外伤人员。①在进行突发性群体伤害救治演练中应熟练掌握急诊急救区域划分要求,即红区为病情危重、生命体征明显不稳定、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黄区为病情严重,症状显著需立即处理的患者;绿区9为生命体征平稳、症状不重的患者。②所有参与抢救的护士由急诊科护士长统一指挥,具体分工:急救业务能力强的护士在红区;急诊本科室护士在黄区;外来援助护士协助急诊科护士在绿区。③每个抢救区域均安排有本科室责任心强、 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管理各项抢救措施的实施。④由护士长事先设定模拟急救场景和内容,选派5名护士分别扮演以上不同区域的角色:A护士由资深的业务骨干担任,负责预检分诊组的管理及指挥工作,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询问了解:事故发生地点,事故的性质,受伤人数,轻伤、重伤人数到达时间,同时汇报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伤员到达医院,预诊分诊医生、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分检;在短时间内迅速评估病情,准确分检,标志明确,分类救护。B护士负责急救组:根据分检结果,红色标志的患者放置抢救室,抢救护士采取各项急救护理措施,开放呼吸通道、静脉通道、吸痰、给氧、气管插管、监测生命体征等。开放绿色通道,竭尽全力使伤病员得到最好的救治。C护士所在组负责后勤、物资、联络及患者的转运、护送检查等工作,准备充足的急救常用的抢救药品、物品调集平车轮椅等搬运工惧,当储备的抢救设备和药品不能满足需要,汇报院总值班调配;D护士负责治疗护理工作组:负责输液、监测生命征、清创、包扎、记录、执行医嘱,维持秩序,观察病情,心理护理等。各角色要明确分工协同完成,指挥准确、得力,配合默契。演练结束进行总结,提出各自的指导意见,最后由护长进行全面点评。模拟演练提高了护士心理素质和协同能力及应对灾难事件的救援能力。

4 结果

14名护士培训后专业理论考核、急救技能的操作考核、综合应急能力考核见表1。

5 讨论

5.1当急性群体性伤害事件发生以后,成批伤员短时间内到医院就诊,因其突发性强、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伤势严重,故对医院内的应急救护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5]。发生急诊群体性伤害事件如何有序、高效、安全地收治成批伤员,一直是医院面临的难题[6]。因此,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是确保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畅通、便捷、高效的前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南和依据.加强对应急处理预案的演练,是应急处理预案启动时,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的保证[7]。

5.2 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及应急意识的培养急诊护士有如军队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应居安思危,加强急救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培训,注重对护士的应急意识、急救情商的培养。如模拟情景演练等,培养一支反应灵敏、训练有素、业务过硬的急救护理队伍是应对突发大批量伤害事件的有力保障。

5.3加强与相关科室之间的协作是应对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有力保障。取得医院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才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海晨,王一镗.灾难救援的人道理念[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95-96.

[2]谢少清,朱禧庆,朱娟,等.论急诊专科护士的职能定位及发展[J].现代护理,2006,12(28):2663-2665

[3]张亚卓.我国急诊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5,21(12):52-53

[4]林绍鹏,林佩仪,江慧琳,等.城市群体性伤害事件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5):424-428

篇3

该镇党委、政府对科技培训工作高度重视。为确保培训活动顺利开展,镇委、镇政府成立了科技培训领导小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每年均多次召开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活动动员大会,形成了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培训格局。对于科技培训工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指定主管科技副镇长专人负责,认真抓好人员、时间、计划、教材、技术、师资、经费的落实。专门组织人员筛选、编写培训教材,挑选了30多名业务精通、技术过硬、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为全镇农民授课或辅导。还专门聘请了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县农业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技术员到该镇讲课、辅导。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蔬菜研究所、肥料研究所,设立穗丰农资服务部,以科技推广为枢纽,推介良种良法。为方便农民和更好地服务农民,组成科技下乡服务队,定期深入到田间地头、果园、养殖场、牛棚、猪舍,开展技术讲座、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现场开方、看病、防治,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二、广泛宣传,形成合力

该镇党委政府认真做好科技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几年来,坚持每月印发《科技培训工作简报》1期,按时为各村免费赠予《大北农技术与服务》、《山区农业信息参考》报,并通过电视、广播、横幅、标语、宣传栏、网站等各种媒体,及时宣传在科技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农村、支持农村科技发展的新局面。据统计,该镇两年来共印发宣传资料6万份,赠予各类报刊10万余份,出动宣传车100多驾次,举办各种培训班160场次,悬挂横幅60多条,张贴标语200多条,制作大型宣传牌15块,营造良好的学科技、用科技氛围。

三、拓宽门路、增加投入

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量大,直接牵扯到农民的利益。为搞好这项工作,该镇领导不辞劳苦、上下奔波,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镇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扶持资金,每年均筹集一定的资金,用于购买培训资料、印发宣传资料、引进新技术、新机械、新品种。去年以来,该镇投入资金几十万元制作发放科技光盘1000多套,编印各类培训教材8套共8000本,购买各类实用技术书籍5万多册,购买种苗等,无偿提供新品种、新肥料和无公害农药的试用。

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镇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合发展粮油、苗木、林果、蔬菜、水产、畜禽产业。该镇采取因地制宜、优先扶持的措施。突出对甘坪、大径、河北、岳溪养殖专业户和河北、河东、宝山、砂坑草莓蔬菜生产基地等重点产业的政策引导、技术指导,技术咨询,跟踪服务,形成了青梅、草莓、无公害蔬菜等龙头产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带动各个产业的发展,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