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智慧教育课件

智慧教育课件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1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智慧教育课件,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智慧教育课件

篇1

所谓“集体回答问题”,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设计向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集体来回答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学生参与率高,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节省时间,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有利于师生的双边活动。但不足之处是:如果使用不当,对一些带有思考性的,有难度的,特别是答案不是唯一的问题也让学生“集体回答”,就会出现学生一哄而上,各说各的,众说纷纭的现象。其结果是师生双方根本听不清哪一个说得对,哪一个说错了;教师无法评价学生,学生无法评价自己,双方都得不出一个最终的结论来。可是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犯这个错误的很多。

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的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方式之一,如何运用,在什么时机运用,却是值得研究的。用得好,则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用不当,则适得其反。

篇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65-01

多年来,我国会计职业教育高职、中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大学本科一样,都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则要求设置的,只是稍作删减。这样的教学内容,高、中职学生难以学懂,且在实际工作中也不实用。

据财政部相关资料称,我国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7%以上,《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经济业务很多在小企业中就不发生,其中有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小企业中没有必要、也难以做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业务和处理方法,只适用于大型上市公司,对绝大多数小企业并不实用。为此,财政部于2011年颁布了适用小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从2013年开始在小企业实施。

由于97%以上的企业都是小企业,也就是说会计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在小企业工作,对于高、中职毕业生来说,无疑就业去向都是小企业。另外,从高、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看,也只能适应小企业会计工作,最多只能接受《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从近几年高、中职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合格率就可以证明。据笔者调查,几所高、中职学校近几年学生在校期间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合格率和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合格率数据如下表。

通过对有关学校的了解,陕西省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合格率为70%~80%左右,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合格率为5%左右;中职学生在校期间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合格率为10%左右,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合格率在2%以下,并且逐年下降。

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高、中职学生达不到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水平,中职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都很困难。

因此,笔者认为,无论从必要性还是可能性来看,会计职业教育《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标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的内容也应该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设置。

具体教学内容,高职层次可以完全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资产

1.1 流动资产

(1)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2)短期投资:包括取得短期证券、分得股利或利息、出售。不核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应收预付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其中坏账损失核算采用直接转销法。

(4)存货: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等。原材料核算包括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法,存货发出计价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2 长期投资

(1)长期债券投资:包括购入债券、应收利息、折价溢价摊销、处置。折价或溢价摊销采用直线摊销法,不计提减值准备。

(2)长期股权投资:包括取得股份、应收股利、处置。采用成本法核算,不计提减值准备。

1.3 固定资产

包括固定资产的取得、折旧、修理、改扩建、减少、处置。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租赁付款总额和相关税费计价入账;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计入产品成本或管理费用,大修理费用按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不计提减值准备。

1.4 无形资产

包括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处置。采用直线摊销法,不计提减值准备。

2 负债

2.1 流动负债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等。

2.2 非流动负债

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不包括应付债券。应资本化的利息费用,在竣工决算前一律计入在建工程科目,不计算开始和暂停资本化的时间。

3 所有者权益

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不包括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筹资。

4 收入

包括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资产出租收入。

5 费用

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6 利润及利润分配

包括营业外收支、所得税、利润分配。所得税费用按应付税款法核算,不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7 财务报表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表,其中现金流量表取消补充资料部分。

中职学生就业去向一般为微型企业,微型企业的经济业务更简单,中职生的接受能力也较低。因此,中职层次的教学内容,应在上述高职层次教学内容上再精简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在资产核算中,精简一些不常用且难度较大的内容。货币资金中取消其他货币资金;取消短期投资;存货核算取消计划成本法,只讲实际成本法;长期债券投资中取消折价溢价摊销;长期股权投资只做简单介绍;固定资产折旧只讲年限平均法,取消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财务报表中取消现金流量表。

总之,近些年,我国会计职业教育《财务会计》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难度偏大而在绝大多数企业不实用的问题,教学内容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也不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应当改革现行教学内容,才能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需要。《小企业会计准则》正是我们教学内容改革的标准。

篇3

教科书留白,是指教科书编撰者在教科书中嵌入了大量经过精心设计和策划的空白版面、空白图形或含有特殊意义和特定要求的符号,以增强教科书的弹性化程度,利于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编写的一大特色就是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留白。这些留白不仅使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显得更加贴近学生,富有亲和力,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留下了大量的自主发挥空间,从而大大丰富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本文拟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对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留白设计作一简要分析。

一、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留白的类型

与以往的思想品德、社会教科书相比,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在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内容选择、呈现方式乃至版面设计等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之处,而尤以留白设计最为突出。就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情况来看,不仅留白的数量众多,留白的类型、内容、要求和呈现方式也是颇具特色的。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科书设计的留白,大致可以分为实留和虚留两大类。

1.实留

实留亦可称作外显性留白,指在教科书上预留出一些可见的空白空间,供学生在书上完成写、画、剪贴等相应的操作。具体来说,实留又可分为完全留白和部分留白两种,完全留白一般只给出一个主题或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在书上的空白位置完成补白即可。部分留白则往往针对补白内容在教科书上给出一些提示、参考或填充方法上的指导。

2.虚留

虚留亦可称作内隐性留白,指教科书虽然没有预留出实际空间,但却以提问、提示或建议等方式对学生提出课上或课后的思考或行动的要求。这类留白有的要求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辩一辩,属于思考性留白。如“你想想看,还有什么人类行为引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六年级下册第6课)“现在一些地方的餐馆饭店仍然在私下利用野生动物烹饪菜肴,你认为吃野生动物合适吗?请说明理由。”(六年级下册第7课)“刘小明的妈妈经常把他反锁在家里,这种行为是否侵犯了刘小明的公民权?请分为甲乙双方展开一次小辩论”(五年级下册第6课)等等。还有的要求学生进行小采访、小调查、小制作、小创作等,属于实践性留白。如“让我们来当一回小记者,就30多年前人们日常生活物品供应的情况,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六年级上册第4课)“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文化名人,你了解他们吗?做一次小调查吧。”(五年级上册第13课)等等。

对虚留的补白往往不一定非要以纸媒方式呈现出来,特别是思考性留白,常常是在课堂上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完成补白的,而对实践性留白的补白则既可以是口头阐述,也可以是书面汇报,还可以是学生的各种有创意的作品。

二、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留白教学价值

将留白手法运用于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编写,反映了教科书编撰者的独具匠心,它不仅是一种编写策略和编写艺术,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体现。看似不经意的小小留白,却往往寄托和蕴含着多重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

1.留白展示了新的德育教材观

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科书一直扮演着一个不受学生欢迎的角色。以德目为线索编制出来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不但在内容上充满了训诫和说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敬畏感和疏离感,在功能上也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对于学生道德养成应有的积极功效,反而常常充当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控制和意识形态灌输的工具。学生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认知与情感、行动的割裂,甚至养成言语与行为相背离的虚假品性。品德与社会课程以新的教材建构观来指导教科书的编写,强调教科书应是能够与儿童对话的文本,它要能够成为一种“活性因子”,通过学生智慧与教科书中智慧的同构与异构,最终实现教科书的激活功能[1]。

留白设计正是对这种新教材观的积极回应。留白改变了思想品德类教科书的一贯形象,它使教科书不再以一种生硬冰冷的单调面孔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代之以丰富多样的学生参与,从而使学生感到亲切。留白调节了教科书的结构形式,使教科书的编排更加富有弹性,显得有张有弛,从而使教科书从静态的图像和文字堆砌起来的死物变成了动态的富有情感和生命的对话文本。留白还大大丰富了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内容和功能。留白不仅有利于教师依据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思想灵活地开发和利用教科书,实现对教科书的“二度创作”,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地使用教科书。留白让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有了灵性、有了生机,变得愈加充实和丰盈,它使教科书不再仅仅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和工具,更是一种对话的文本,是一种教室里的儿童向教材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倾诉情感的场所,是一个可以使儿童用文字、图画、语言、行动等进行创造的空间,是学生设计、选择、表达、实践、探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它使教科书实现了功能上的延展和超越,真正成为了具有激活功能的活性因子。

2.留白体现了新的德育教师观

传统教师观指导下的德育课堂上,教师始终是高高在上的道德灌输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课堂上常常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新德育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应“能与学生共同建构课堂生活,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教师应当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德育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留白设计恰恰体现了这种新型的德育教师观。教科书中大量留白的出现必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它将使教师无法再唱独角戏,而必须从道德制高点的神坛上走下来,在与学生进行频繁的互动、对话、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有意义的课堂世界,并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关怀者、引导者、深化者和促进者。留白还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了各种话题、范例和提示,从而为教师的思考、变革和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提供了更大更自由的空间。它留出的空间促使勤奋的教师更加深入地去解构、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更加认真地去研究学生,并拓展德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进而提升教师自己的教学境界;也迫使懒惰的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留白不仅为教师自我发展提供了许多机遇,也向教师提出了不少挑战。它既是教师迅速成长的催化剂,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严峻考验。正是在对留白的处理和运用过程中,学生的道德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德育课程的开发都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3.留白蕴含了新的现代学生观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留白设计与上述学生观是相契合的。首先,教科书留白尊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研究表明,根据知觉组织的封闭原则,“我们的知觉有一种完成不完善图形,填补缺口的倾向”[2]。而教科书留白就是以大量残缺不完善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它的这种不完整性和未完成性的特点很容易引起学生知觉的兴奋,激发学生追求和进取的内驱力,进而激发学生求知与创造的兴趣与潜能。其次,留白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及独特的成长方式,教科书不应无视这种个性差异。留白允许学生自由表达思想和观点,鼓励学生多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提示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和知识,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发展。第三,留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留白尊重了学生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为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契机,它可以让学生在空白的天地里,学会积极主动,学会自行选择。第四,留白关照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留白的内容,多来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往往是引领学生在回顾和总结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予以补白;留白的语言也多从儿童视角出发,行文生动活泼,且多采用第一、二人称叙述,使学生感到教科书是为他们而写的,叙述的也是他们自己的故事。因此,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留白设计,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蕴含着诸多新型的现代学生观,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独特的功能和效用。

三、对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留白的教学建议

教材中留白并不是真正的空白,而是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对留白去创造性地思考和补充。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恰当地运用好教材留白。

1.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去谱写留白

包括学生个人信息的记录、成长过程中的趣事、曾经经历过的生活体验等。如要求学生制作自己的身高、体重、属相、外貌特征、性格特长、喜欢的东西等个人小档案(三年级上册第1课);调查记录家庭成员的简况并向同学说说你和家庭成员之间的趣事,填写稍复杂一些的家庭关系图(三年级上册第9课);说说你逛商场时遇到过的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四年级上册第9课)等等。

2.让学生用自己的实践活动及成果去诠释留白

包括学生的观察、发现、调查、参观、访问等各项实践活动及取得的成果。如调查家乡在居住、交通、公共设施及其他方面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填写“家乡变化调查表”(四年级下册第7课);与家长一起设计家庭节水计划,并填写“家庭节水情况报告”(六年级下册第9课);出示你在旅游中所拍的照片,在班上办一次“我在旅游中”的展览会(五年级上册第14课);收集以前购物的各种票证,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购物票证张贴在白纸上,布置成一个专栏在教室的墙壁上展示出来(六年级上册第4课)等。

作为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一大创新,留白不仅需要教科书编撰者用心揣摩、精心设计,也需要一线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思考和运用,需要教师更多的智慧、辛劳、汗水和付出。如果教科书的留白设计不合理,或者教师对教科书中的留白使用不当,留白的实际效用将很难得到真正的发挥。笔者认为,目前的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尽管留白的数量众多、形式丰富,但在设计上仍然存在不少瑕疵,一线教师对于这些留白的处理和运用也存在不少问题。

3.引导学生把留白作为探究的起点

在德育课堂上,学生往往感受不到生活的真实意义,因为高大上的道德知识似乎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不会用课堂所学去指导生活实践,因为它不具有适用性。这就导致了人们不仅质疑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甚至质疑德育课堂本身的道德性。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留白设计为这种回归架起了一座桥梁。留白既把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生活中的思考带到了课堂上来,又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借助留白,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探究生活的意义,也可以在生活中品味课堂的价值,不仅有利于引领学生道德的成长,也有助于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留白使教科书、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更多的交汇和互动,它不仅使教科书从平面、静止、固化的文本变成了立体、变化和富有动感的学材,也为教师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打开了一扇扇窗户,为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风采和激活智慧装上了一扇扇翅膀。它使德育课堂从冷清变得热闹起来,从呆板变得灵动起来,从单调变得活泼起来,从沉闷变得智慧起来,从而使课堂获得了全新意义上的解放,德育课堂因此而变得更加富有生机、更具灵动感和活力。可以说,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每一处留白设计,都是富有深意和用心良苦的,它们寄托了教科书编撰者对于理想的德育课堂的无限期待和憧憬。

综上所述,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留白,固然是一种新颖有效的设计手段,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也不应当是随意的。作为一种编写策略,教科书编撰者对留白应当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在留白的呈现数量、呈现时机、呈现面貌、留白与教学内容的切合度等方面做细致的安排和合理的规划。一线教师对教科书的留白也要认真研究和合理应用,充分发挥留白的诸多功效,从而为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留出变化与交流、留出空间与想象、留出期待与超越、留出意境与风流。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