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0:3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历史如何提升,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105-01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涉及面广、量大,历史事件、人物年代多,时空跨度大。要使初中学生获得历史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历史学观点,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教育工作者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也给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难上加难的情况下,如何改变现状,让初中历史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否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并切实把对新课改的相关理论研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是教育界普遍关注并亟待研究探索现实的重大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呢?
一、纠正认识偏差,提升思想认识
1、寻求支持,营造氛围。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争取主动,积极地寻求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要主动筹建历史长廊,历史过道等历史知识氛围,通过学生天天时时对历史知识的接触和面对面对话,促进自我对照、自我反思,解除对历史的认识隔阂。
2、搞好宣传,纠偏正向。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和校内报刊,采取每周一个历史小故事、小事件、小知识,在听看中感悟历史知识的丰富和博大,积极开办校内历史小广角,让学生自由交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丰富学生历史知识,使认识得到纠偏正向。
3、思想引领,提升认识。在平时教学中,注意用马克思、恩克斯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具体的历史史实,揭示史实内部的联系和实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做到史论结合。
二、注重兴趣引导,激发学习热情
1、运用电子传媒,注重吸引提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运用多媒体、视频等形式再现历史事件和事件经过,让学生身处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教师适时反映或补充重要史实,印证重要观点,解释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深化历史认识,从而吸引学生对历史的关注和思想认同,提升学历史的兴趣。
2、积极创设情境,激发浓厚情趣。事实证明,要提高教学质量,在历史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照本宣科灌输式的教学,要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走进你创设的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紧跟你的思想。在授课中注重让历史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性的“百科全书”。
3、开展教学活动,体验历史事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兴奋点,只要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学模式要多样化不拘一格,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开展活动相结合;广泛开展历史知识、辩论赛、历史人物小对话等课外活动,切实让学生亲自认识它或走进它,体会历史其中的奥妙,丰富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深化认识中激发出浓厚的兴趣。
4、主动关心关爱,融洽师生感情。作为历史教师平时注重与学生多谈心交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喜好,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学生“交朋友”当知己,让学生对你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才能喜欢你讲话和授课,进而喜欢历史这门课程。
5、注重激励先进,营造比学氛围。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多方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特别是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我们也要及时表扬。必要时可主动设制一个情况,让其主动解答,帮助落后生提升信心。通过激励表扬使学生实现从讨厌上历史课向爱上历史课的转变,通过培育学历史的兴趣爱好,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三、遵循认知结构,创新历史教学
1、突出通俗易懂。教师在备课授课中注重口语化语言,多用白话授课和简明课件,让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少用成语复杂课件,让学生听后似懂非懂,看后似明非明。要多采取现代电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形象直观,尽可能地给学生减负,提升学历史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加大难点突破。在学习中学生往往因遇见难点问题,而对学习产生厌恶,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作为老师要加大对难点问题的研究,在突破中提升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对学生提出的难点要进行全面点破,加大对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不留丁点死角和疑问,切实帮助扫清障碍,达到破除瓶颈的目的,使教学质量在破解中得到提升。
3、注重语言艺术。历史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围绕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特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决定声音的高低,取舍音速的快慢,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要不断探索、总结、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生动性的辩证统一,使历史教学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当然,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工程,首先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能力水平和知识储备,才能对各类教材融会贯通,驾驭自如,才能把课讲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富有吸引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也是我们永不停止所追求的方向。
一、转变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历史科目只是以一个史实重现的方式进行教学,阐释、描述是传统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同时在传统课程中,教师也只是作为知识传授者,其教学表现大致为:(1)信息交流呈单向传输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2)教师在教学中单独拥有权力,学生则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3)教学基本上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教师关注不够;(4)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程等都有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就是彻底的应试和接受评定。这就导致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比较被动,同时学习方式、学习模式也比较单调,很难真正的实现历史科目的育人目的。所以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毫无疑问应改变上述状况。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1)在教学观念上,应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以便能够真正的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在信息传输中,应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不断的丰富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发展;(3)在教学模式上,应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基础差异,不能简单的使用“一刀切”,而是要兼顾全体学生;(4)对学生的态度,应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对于教学的有效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二、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时期学生的各项学习基础、学习认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仍处于“混沌”阶段,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率较低。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历史知识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便能够直观的呈现出历史现象,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的效率。比如在教学九年级《探险者的梦想》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学习的“郑和下西洋”中的相关知识,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东西方航海对比”的情境,组织班上学生成为两组,一组为“大明郑和船队”,一组为“西方哥伦布船队”,让两队之间事先进行资料的搜集,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对比,分别从时间、目的、规模、范围、性质、成员、结果、意义等角度进行辩论,看谁的规模大、看谁的影响大……这样以来,两组成员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比较、相互促进,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参与,对于知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加上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辩论、比较,也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注重科目综合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历史时间、事件、人物等知识的讲解,历史教师一直走“单线教育”。这样以来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学习面比较狭窄,对历史知识很难会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认识,这就会造成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固,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教学科目彼此之间的联系,注重科目知识之间的综合与融合,引导学生多感官的进行知识的认知与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联系语文科目的相关知识,比如学生从小学习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让学生认识著名的《资治通鉴》就是这个人主编的,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另外也可以根据语文课本中学习的《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一文来让学生对于《资治通鉴》的内容构造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又比如对于不同朝代的疆域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地理知识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古今国家疆域的变化,通过对比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综合认知。
四、做好教学评价
在对学生评价方面,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对教师评价方面,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的课程相对于小学而言,多了很多的课程,并且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需要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来提升历史与社会的课堂学习效率。初中的历史与社会已经引起了教师的重视,并且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历史与社会的学习,也能够增强其他学科的学习。这样,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就不仅仅是单一的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成果,还能够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
一、创建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且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综合探究―对比早期区域文明》的时候,最适合用小组合作学习来进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最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探究效率,教师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下,对学生进行最为有效的指引。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小组内的探究,准确找到知识的重点,从而加以记忆,这肯定会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学习成果,让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实现高效。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展示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以及与知识点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点,让历史与社会教学变得更加有效率。例如,在学习《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有关秦始皇的一些资料图片以及秦国灭六国时的图片,让学生充分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国家状况。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对于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同时,教师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高效的环境,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创建高效的历史与社会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