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2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建筑工程的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057-01
工程设计是对建筑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描述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和灵魂。建筑工程的施工图预算是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依据,对于控制工程造价起着关键的作用,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应加强工程设计的质量,从源头控制工程造价。本文结合实际,谈谈建筑工程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工程设计中对工程造价产生印象的因素
1.1 设计方案
工程造价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设计方案的质量与复杂程度影响。设计标准越高、越复杂,工程造价就越高。在实际中,不能单纯以工程造价的高低衡量设计图纸的好坏,但是在使用功能相近时,应当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范围控制。超出控制的范围,图纸的设计可能就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经济合理处。很多建筑产品的设计图纸质量差、缺乏系统设计、专业设计之间矛盾重重,造成了施工中的返工、停工,甚至给建筑物带来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直接影响了工程投资合理水平的控制。其中的原因可能为建筑单位一味追求高标准,不注重建筑物的实际,设计本身太过保守。由于在设计阶段缺乏对工程造价的研究,导致建筑设计的盲目性。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确定出技术经济的最佳方案。
1.2 材料选择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于建筑施工的各种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有研究称钢结构体系墙体材料的造价占高层住宅工程造价的20%左右,可见设计阶段材料的选择对于控制工程造价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样的结构体系,选择不同的材料对于工程造价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1.3 设计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的设计要依靠设计人员来完成,设计人员的素质对于工程造价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些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存在着经济观念不强,设计中将技术与经济分离,重技术、轻经济,更多的关注建筑形式的功能和美观,忽略经济性。
2 工程设计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2.1 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是政府主管部门对投资额进行核准并下达任务书的重要依据,因此设计时应抓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将工作落到实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准确的估算,制定科学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坚持从实际出发,考虑远期的发展,避免不合理设计。
2.2 重视初步阶段的设计
2.2.1 注重总体设计的质量
为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设计单位应在对工程项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实现设计的最优化。如节省土地资源,确定合理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确定合理的占地面积、建筑标准、建筑规模、配套工程、工艺装备等标准和指标;避免断层、流沙层、熔岩、有用矿床及滑坡、洪水淹没区等。
2.2.2 提高专业设计方案的质量
为满足建筑的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等方面的需求,建筑方案需涉及建筑整体各个环节。明确区分各种功能、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和平面布置等;确定建筑的最佳层高,优先自然采光,提高屋面、门窗和墙面的保温性能,减少交付使用后的日常开支;将结构方案和建筑方案结合起来进行考虑,重视抗震设计集中的概念设计,加强设计时之间的沟通协调。
2.3 做好施工图的设计
在施工图纸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初步设计的原则、项目、内容、范围和投资。完善精确的设计施工图的尺寸,避免缺项漏项,做到各专业之间无矛盾。做好施工图的设计、提高施工图纸量应认真严格贯彻执行钢筋混凝土、高层、抗震的有关结构规范,按照规范要求的深度和内容进行验算。对于结构措施的重要性要充分重视,切实解决经济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减少各种人为浪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4 建立完善的设计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之间的矛盾,应尽可能的在设计中将问题考虑全面,以免施工与设计脱节,减少不合理的设计变更给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他们之间在设计上的协调配合;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优化设计方案;积极贯彻限额设计的方针,各专业在工程设计中根据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各项不合理变更。
3 结语
工程造价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建筑工程设计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面临复杂的设计难度,需要不断提高各种知识的积累,在设计中严格按照各项规范的要求,合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拿出合理经济的最佳方案,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Key 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nergy-saving design; individual energy-saving
中图分类号:TU201.5
一、建筑物整体与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1. 选择最佳的建筑地址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所在区域的气候、水质、土质等综合因素考虑,确定,在建筑设计中,尽量使建筑融合在最佳的环境中,为实现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也要保持整体环境的生态均衡。
2. 外部环境的合理性确定位置后,就要对环境的详细信息进行确认,根据建筑功能,加强外部环境的设计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实现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增加建筑物周围的树木、植被,减少风沙,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少能耗;如果自然环境无法满足,可以适当的创造人工环境,平衡环境温度,发挥收集雨水的作用。
3.规划合理性和体型设计面对一些相对较为恶劣的气候环境,必须做好建筑规划与体型设计,所谓的微气候环境主要包括建筑物的整体体量,体型与环境的关系,日照及朝向等,充分考虑微环境,做出适时的调整,例如蒙古包都是圆的顶,主要就是为了应对草原的恶劣气候,减少建筑散热;而在沿海地区则要特别注意通风性,实现节能的目的。建筑的设计原则还有就是避开主导风向,在冬季获得足够的日照,保持夏季的通风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受到历史、地形、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要做好权衡协调工作,寻找最佳的平衡点,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二、个体的建筑节能设计
1.住宅立面建筑节能设计根据当地气候状况改变墙体的角度,可以提高建筑对环境气候的适应性以及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资源。如内倾斜南墙屋面和层层退台可以获得更大的阳光照射面;外倾斜南墙屋面和层层出挑可以获得更大遮阳面:适度内倾斜北向墙面以及屋顶,可减少冬季风的风压,以降低围护结构的热渗透;西墙绿化和遮阳架有助于降温隔热,若在墙面和植物之间设置通风构架,则能够加强西墙的散热性能等。
2.住宅平面的建筑节能设计设计住宅平面要对其进行巧妙的布局,得出最恰当的布局面积。除了要考虑节约用地,减少材料能耗,同时要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绿色节能。南朝向的地带,夏天有穿堂风不易受阳光直射,冬天阳光充足且温度暖和。由此,住户的客厅和主卧设计时应朝南,可以给住户带来最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取暖和制冷的能量损耗。平面设计的其它朝向可以布置些次要的楼道、电梯、厨房和卫生间等。
3. 住宅外墙的建筑节能设计窗体就像住宅的外衣,作为建筑室内外传递热能的媒介。建筑节能主要是通过建筑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节能外墙与普通外墙比,除了具备基本的承重和安全围护外,还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它们的室内温度可有4-10度之差。由此,设计外墙时,要选取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通过选取比较,加气混凝土砌块、多孔粘土砖、和复合墙体着三种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好。复合墙体特别适用于常年严寒的地带,有很好的墙外保温效果。外墙的体型系数也是外墙节能设计的关键,它是建筑物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其降低可使建筑物外表面积缩减。由此,在合理设计的条件下,建筑物相对越窄、越高和外表越整齐,其体型系数越小,节能指数越高。此外,要注意的是,体型系数不得超过0.3,住宅进深控制在10m以上,最佳长度设置为55m。建筑物的墙体外形设计,也在建筑节能设计的考虑范围内。外墙有棱有角,凹凸不平的话,表面积相对变大,消耗的能量也变大。在设计时外墙时尽量设计成圆柱形。从接收太阳辐射热能考虑,应使建筑物南向墙面的面积尽量的大,其他墙面的外表面积尽可能的小,也就是说南向墙面与其他各方位墙面的面积比应是越大越好。另外,也可以利用植物来调节气温,在日照强烈的墙面,种植植物来吸收太阳热量,减少传入室内的热源。据报导,建筑西墙种植爬墙虎,在植被遮蔽90%状况下,外墙表面温度可降低8.2℃,并有利于吸尘和消音,减少温室效应。
4. 住宅屋面的建筑节能设计屋面终年接受着阳光的直射和雨水的冲刷,其受辐射得的热和雨水的冲击多过任何一个受太阳辐射的墙面。所以,屋面的保温隔热性和防水性显得尤为重要。构建时,要运用导热性差、吸水性小和密度大的材料,以防止屋面防水层的老化和增强隔热保温的效果。还可以在屋顶上种植写花花草草,形成一个天然有机绿色屋面。花卉和灌木吸收了阳光和雨水,得到了充足的营养,茁壮的成长,美化了周围的环境。屋面相对直射到的辐射减少,受雨水的冲击力也减弱,真是一箭双雕的举措。同时,植物的土壤中滞留的水分,保持了屋面空气湿度。当阳光直射时,土壤中的水分的蒸发还可带走大量的热能,降低了窝面的温度,同时夏天的室内温度也不会那么高。经论证,种植花草的屋顶比一般屋顶的表面温度可低2.7℃。另外,结合平坡屋顶构建,通风散热的效果更佳。
5. 住宅门窗的建筑节能设计门窗即是传热的主要渠道,又是传热的重要部件。合理设计墙体面积的同时注重窗体面积的设计,是一有效节能的举措。不同的窗体根据其功能不同,其开窗的朝向有别,切勿使用落地窗和飘窗等。窗户的朝向,要自然通风,其面积要在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窗体嵌入墙体的部位,不得有缝隙,要选取好的窗型和密封度好的胶体保持外窗的密封性。同时,还要选取保温隔热的窗体玻璃。据国内外建筑行论证,双层玻璃塑料钢窗的效果最显著。总之,外门窗的设计,要确保夏季时室内自然通风和防止冬季时寒风的渗入,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三、结束语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规划、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维修等诸多环节。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在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的同时我们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应将建筑功能与艺术和技术更好地结合,使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节能的原则,努力创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节能建筑。
参考文献:
[1]宋春华. 选择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 建筑学报,2004(1) .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设计变更及其产生的原因
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一般包括由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由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联络单两种。
设计变更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在建设项目决策、立项阶段,由于对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不透彻造成错误决定。当设计工作完成后,才发现其中有不合理之处,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如选址不当、地质条件不理想等。(2)业主在工程建设前期往往会缩短设计单位正常的设计周期,这将造成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施工图局部细节部位达不到具体施工的要求。审图不严出现设计错误,各工种之间未及时协调、配合、衔接,出现互相矛盾现象。另外,设计方案的施工可行性差,设计投标时,为突出其效果,往往会设计一些较前卫、富有时代感的外观特殊造型,这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通常考虑不周全,实际施工中无法实现,以致造成设计变更。(3)施工中由于建设单位原因,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供材料、场地、设备资料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损失。由于建设单位原因决定工程中途停建、缓建或由于设计变更以及设计错误等造成施工企业的停工、窝工、返工而发生的倒运、人员和机具的调迁等损失。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由建设单位造成的停水停电,造成工程不能顺利进行,且时间较长,施工企业又无法安排停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技措技改工程中,常碰到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面过于狭小、作业超过一定高度,造成需要使用大型机具方可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在发生时应及时将现场实际条件和施工方案通告建设单位,并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实施,此时施工企业应办理工程签证。
(二)工程签证及其产生的原因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签证,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就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以外,施工图预算或预算定额取费中未含有而施工中又实际发生费用的施工内容所办理的签证,如由于施工条件的变化或无法遇见的情况所引起工程量的变化。施工现场签证产生的原因:鉴于工艺、技术方面的修改,施工单位依据施工现场具体条件和自身技术、经验、施工设备等条件,提出对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的某些修改要求,如钢筋种类代换,基础开挖边坡系数的修改等。还有因施工单位只图施工方便、省事或为赶进度而不顾业主利益,提出现场变更签证。
二、建筑工程设计变更规范化管理策略
(一)注意对工程合同变更条款的合同分析
对工程合同变更条款的合同分析应特别注意工程合同变更不能超过合同规定的工程范围,如果超过这个范围,承包商有权不执行变更或坚持先商定价格或再进行变更。业主和工程师的认可权必须限制。业主通过工程师对材料的认可权提高材料的质量标准、对设计的认可权提高设计质量标准、对施工工艺的认可权提高施工质量标准。如果合同条文规定比较含糊或涉及不详细,则容易产生争执.如果这种认可权超过合同明确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承包商应争取业主或工程师的书面确认,进而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
(二)促成工程师提前做出工程合同变更
在实际工作中,变更决策时间过长和变更程序太慢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一是施工停止、承包商等待变更指令或变更会谈决议;另一种是变更指令不能迅速做出,而现场继续施工,造成更大的返工损失。这就要求变更程序尽量快捷,承包商应尽早发现可能导致工程合同变更的种种迹象,尽可能促使工程师提前做出工程合同变更。
(三)对工程合同变更应进行识别
在国际工程中,工程合同变更不能免去承包商的合同责任,对已收到的变更指令,特别对重大的变更指令或在图纸上作出的修改意见,应予以核实。对超出工程师权限范围的变更,应要求工程师出具业主的书面批准文件。对设计双方责权利关系的重大变更,必须由业主的书面指令、认可或双方签署的变更协议。
三、建筑工程签证管理
(一)建立完善的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制度
业主应根据其工程管理的组织模式制定《工程变更管理实施细则》,以规范基建工程项目的工程变更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工程投资。《细则》应针对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对工程变更应遵循的原则、工程变更的操作流程、工程变更确认、工程变更审核和批准、工程变更的造价确定和支付、工程变更的实施、工程变更文档管理(总监签字、统一出口、统一编号、业主备份)等作出详细规定。
(二)加强现场人员的管理,落实现场签证责任制
建立甲方驻工地代表与乙方代表对等的签证负责制。必须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只有“责、权、利”明确了,才能规范各级工程管理人员在建筑工程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的管理行为,提高其履行职责的积极性。甲乙双方代表应认真对待现场签证工作,提高责任感,遇到问题双方协商,及时签证,及时处理。为了及时办理好增减预算和经济签证,有效控制工程结算造价,发生在哪方,由哪方办理签证,各方的专人负责归口汇总,使现场签证工作成为一项正常制度。
(三)明确签证主体
工程签证实际操作中,常遇到过这样的案例,签证主体普遍存在着简单化的趋势,仅将工程师或项目经理的名字简单地填写在合同条款中,对其具体的职权未作规定;有的则在签证时不找合同中指定的签证主体签证,致使签证所涉及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例如,在几个工程合同纠纷案中,合同双方在《工程承包合同》中,只填写了双方驻工地代表的名字;对各自的职权未作具体规定。而施工单位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形成的签证,有的不是发包方现场代表的签字,而是发包方具体负责某个项目的施工管理员或技术员的签字。有的签证虽是发包方代表签的,便代表只签署“情况属实,但与合同条件不符”等字样。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以此为依据向发包方提出结算要求未果,便向法院,要求发包方支付相关费用,在法庭辩论中,发包方人以签证主体不合格轻松地驳斥了对方,施工企业必须以此为戒。
(四)施工过程中及时办理签证
由于工程工艺复杂或使用方、业主对建筑标准、用料等方面经常变更,导致合同承包范围、工程包干造价随时都在变化,所以要求现场签证必须及时,但是有的负责签证人员不负责任,当时不办理,口头答应,事后回忆补办。这样只能导致现场发生的具体情况回忆不清,补写的签证单与实际发生的条件不符,数据不准,征结算或审计过程中双方代表经常互相争吵扯皮。因此,工程签证发生的时候就应当及时办理,做到1次1签、1事1签、及时处理、及时审核。遇到设计变更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工程量调整,应当按照先算后干的原则,及时提出调整的工程预算,按期报监理和业主进行审核,避免边干边算,杜绝先干后算,以免工程结算时陷入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