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1:3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低碳经济特征,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风景园林的设计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设项目,设计风景园林,既与城市发展规模以及建设水平相关,还会对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产生重要影响。在设计风景园林过程中,设计人员需从城市环境的构成特色以及与园林主要建设目的进行考虑,重视对不同城市地域特征的了解,让风景园林设计最大化发挥自身美化城市的效果。
1 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特征分析
1.1 文化特征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遵循地域人文特征的发展规律,并使其得以延续,是现代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风景园林设计中展示其所在城市的文化及社会特色是一项重要的目的,所以,园林的设计需要与城市特有的文化氛围相搭配。比如,丽江、青岛等城市的风景园林设计,就针对旅游城市的特点,让其风景园林可以充分展示出城市的风景特色;洛阳、杭州等地设计风景园林,则应突出城市文化底蕴,表现城市的悠久历史与人文内涵。由此可见,地域中包含的人文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风景园林设计的主体风格,加强重视风景园林设计中具备的文化特征,更加突出风景园林设计对城市发展的推动效果。
1.2 自然及应用性特征
地域中的自然特征,比如,地形、植被、气候等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在统一的地域之中,不同的自然特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比如,以山地为主的重庆、四川等城市[1],根系较发达的乔木是主要的植被类型,较少种植草皮,因为乔木类对土壤有较强的稳固能力,使土壤能够较好地抵抗雨水的冲刷。同时,乔木具有高大、繁茂的树冠,可以很好地发挥遮荫、避暑的作用,对那些高温、高热地区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
由此可见,风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分析不同的自然因素、地域建设发展以及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确保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其特有的应用性质,不同地域对风景园林设计的预期效果存在差别,有的园林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游览的需求,园林就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在园林中设计更多的休息区以及自由应用区,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便利。
2 地域特征下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分析
2.1 调查地域自然特征
城市中的自然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植被应用具有决定性作用,而绿植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构成要素[2]。所以,设计人员需在规划之前,了解城市具备的自然天气以及水文条件等,通过查阅当地自然地理档案的方法,更加全面地收集信息,充分分析城市中的自然特征,使植被的挑选更加合理。尽量使用当地土生土长的植物,设计出来的景观会更加适合地域的自然特征,还能够突出园林的自然美,土生植物在园林中也可以获得更加健康的生长,更好地体现园林设计的科学性。
2.2 了解地域文化,调查风景园林设计的应用目的
为了让风景园林设计风格能符合地域文化特征,设计人员应深入市民生活之中,通过观察、访谈、阅读城市史志等方式,掌握城市的文化及风俗[3]。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可以充分地表现出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使风景园林更具独特性,避免发生园林风格大同小异的状况,也使园林景观可以更好地与城市风格相融合。比如,杭州的西泠印社是浙江篆刻家的聚会之地,其风景园林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金石创作的特色与气质。
另外,设计风景园林时,设计人员应调查不同地域园林设计的投资数额以及实际应用目的,调查投资金额状况是为了在设计中,可以更加合理地选择相关植被资源及建设材料,使风景园林规划与城市应用的实际需要相一致。调查应用目是为了确定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模式,使风景园林最终的设计风格可以与地域建筑的整体要求相一致,更好地发挥风景园林自身所具备的应用意义。
3 结语
风景园林的设计只有将地域特征作为主要参考内容时,才能实现别具一格的设计特点,并且实现人文地理、历史与地域建筑的自然融合,进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结构状态。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能够更好地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实现风景园林与城市建设整体形象的有机结合,突出风景园林的人性化、地域化特点,使风景园林设计获得长久进步。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原则;规划设计
Key words: geographical feature;landscape gardens;design principle;plan &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107-01
1景观地域性的研究意义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文化、科技各领域交流的扩大,城市,景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这些变化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这些飞速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它使更新中出现了一些浮夸的雷同倾向,城市,乡村甚至更大范围内的规划设计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正在失去个性,正在失去灵魂。任何一种场所,空间,环境都是定性的,“整体的”现象。在其中不断发现带来生命力的特征根源是设计师们长期以来的追求。
2场所自然特征的产生
2.1 地形地貌西尔万・佛里波教授的设计理念:对一个区域的设计与改造不应当脱离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不要只重视对其加以重塑,而是要尊重本地区呈现出的或潜在的自然环境元素。要提供有意义的设计,建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新的平衡。所以说,富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应当尊重原场地的地形地貌,与其周围环境和谐共生。这种关系并非被动地适应和保存原有景观,而是将景观创造性地融入环境之中,形成更加完美的景观效果。
2.2 气候天气气候的差异是形成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它影响到地域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也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园林地域风格的形成。中国古典园林中,岭南园林建筑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往往连成一片,这是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而取得遮荫的效果,同时也便于雨季的内部交通和防御台风袭击。而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充沛的阳光、温暖的气候、晴朗的天空使室外生活极为适宜。所以以托马斯・丘奇为代表的加州学派就加利福尼亚的地中海特征气候发展出了带有露天木制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加州小花园”,就非常适合当地的气候和人们的生活。
2.3 植物特征植物在绝大多数场所中都对景观起到重要的塑造作用,由于植物的不同足以使得景观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特征,与地域特点紧密结合。首先由于河湖、土壤、地形地势、气候等环境的变化,植物自然分布规律有很大差异。我国北方的针叶树较多,常阔叶树较少。如在东北地区,自然形成漫山遍野的各种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林景观,这种景观在南方则少见;而南方那幽草蔽日、万玉森森的高大毛竹林,或疏林萧萧、露凝清影的小竹林,在北方则难以见到。
除了自然因素以外,地区群众的习俗也是地方风格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2.4 用材特征各地由于地质特点,气候特点不同,在土石,植物,矿产上形成各自的资源特点,这些特征几乎成为“地域基因”,从根本上影响建筑,景观用材及构筑技术的使用,并因此形成景观特点。传统的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环境建设通常是大量性的,经济性要求较高的建设类型,因此会尽量地使用地方性材料资源,这是降低造价、节约经费的重要一环,同时也就使不同地区的建筑更具个性,风格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反映出地域特色。对土的利用是全国各地较为普遍的,它是价格最为低廉的建筑材料,而且具有隔热、防寒效果。石材是山区最廉价的材料,可就地取材,而且石材有耐压、耐磨、防潮、防渗等特点。木材是应用较广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在盛产木材的林区。竹材在南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尊重地域文脉,延续地域文脉,是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无论是后现代主义的哪个流派,无论它们的风格样式呈现出何种面貌,但实质上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自然环境与社会现实需求共同作用下的产物,都有极其深刻的科学技术背景和历史文化渊源。在此背景下,地域人文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影响,越来越重大,某种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而其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手法上,也是十分多样而有效的。
3.1 历史背景与遗迹因子历史遗迹是人类在地域上活动和作用留下的种种印记。这些印记,直接反映长期以来人们与地域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样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设计中,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与保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旧有景观结构与要素进行了新时代的演绎与新功能的表达,而不是随意抹煞。
3.2 人文符号因子在后现代主义代表的众多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人文符号因子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景观营造,对场地进行符号化隐喻,来表达旧建筑的灵魂,使得整个景观细部充满生活情趣和地域特色。
3.3 民俗风情因子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伴随着人们不同生活习惯与地域文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情延续至今,也对地域的开发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概念规划中,应该重点对地域民俗文化因子进行挖掘和在景观环境中表达。
3.4 社会特征因子当今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而不是服务一家之需。因此,现在的园林作品更多呈现出来的是开敞、外向的面貌,通过各种类型场地来满足各类人群的社会需求。
4结语
【 abstract 】 our country region is vast, disparity betwee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will no doubt affect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in should be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respect for the region characteristic, do it with regional natural and humanistic harmony, especially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 rural areas.
【 key words 】 regional natural features;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untryside; 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P58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风景园林中运用了许多新工艺、新材料和新颖的设计想法,因此我国的风景园林越来越丰富,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有些园林建设已经成为政府政绩的表现内容,设计时忽略了地方的特色,只是一味的模仿,造成了中国如此之大,风景园林建设却越来越单调化、一致化。特别是由于经济的发展,跟上这个时代大潮的农村,本身地域特色较为显著,但仍然存在这个问题,很多园林做成了城市园林的缩小版,失去地方特色、传统和灵魂,缺乏生命力。
2.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
2.1地域自然特征对风景园林的影响
地域通常指一定范围内的区域, 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双重性。[1]地域必须包括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有机融合,地域特色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出当地的地域文化,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景观,比如我国南北自然风光的大为不同,形成不同的地域特色,因此这应该在地方风景园林设计上表现出来,尤其是至今保留地方特色较好的农村地区。地域的自然特征包含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不同的自然特征形成不同的风景园林类型,这是园林设计的基础。
2.1.1地形地貌差异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地形类型包括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地形地貌多样且复杂,一定的地形地貌影响当地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风景园林的设计应该遵循这一特征,比如在平原园林设计中应表现出平原的平坦广阔,山地的园林建设应凸显山地的弯曲起伏。再者城市园林多是建设在视野开阔、地形特征较好的地区,园林的建设受地形地貌的影响相对农村小很多。
我国农村聚居大多分散,园林的建设更加依赖于地形地貌,可以依山而建,傍水而依,突出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的影响。而不应处在平原地形却一味模仿山地园林的造型,盲目的建造假山等,既造成经费的超额支出,还失去地方特色。在经费不足的农村,更应因地制宜,根据原有的地形地貌建设园林,既节省资金,又体现地方特色灵魂。这样才更具有地方吸引力。
2.1.2气候水文差异的影响
气候差异是造成地域差异的重要原因,它影响地域的水文特征、生物特征,甚至地形地貌等。水文在我国的园林建设中必不可少,例如我国南方园林的面积较大,而且植被茂盛、河流众多,这是与南方炎热的天气息息相关的,植被较多可以起到遮荫防晒的作用,这是气候水文的影响;再者被称为“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用江南”的苏州园林,这与江南水乡的地方特色是密不可分的;另外北方比如泉城济南,有着72名泉,这是地方特有的奇特水文特征,因此济南很多的园林建设体现这一特征,将泉水的特色突出;最后比如南方农村,很多是傍水而依,在建设风景园林时,可以将河流纳入园林建设中,既可以保护水域,又可以为村民提供休息娱乐场所,将地域特色融合到风景园林的建设中。
2.1.3土壤植被差异的影响
气候、地形、地貌不同,土壤也就不同,比如东北黑土、华北黄土、南方的红壤,这些都影响到各地域植被的不同,而且植被在园林建设中必不可少。园林植物是指在园林建设中所需要的一切植物材料,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2]我国的植被特色主要体现在南北差异上,例如北方因为四季分明,著名颐和园一般都有常绿针叶林,在冬季可以形成 “松涛”、“大雪压青松”等给人以壮美的视觉享受,这样可以弥补冬季北方普遍的植被枯落,在颐和园一般是以种植落叶林为主,春季的嫩芽抽枝以及五彩绚丽的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枫叶红一片,每个季节给人不同的感官享受。而南方比如海南海口著名的园林万绿园,多是浓郁神秘的热带雨林、多彩繁茂的花草树木和随风摇曳的椰子树叶,这与北方的园林植被是大大不同的。
在农村,农作物是农民生活的基础,因此农村的园林建设中,更多体现地域农作物的特色,根据农作物的特色,建设观赏性园林。既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又可以做到观赏和生产的结合。比如南北方农村园林建设可以种植当地的果树。
2.2地域人文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
2.2.1历史特征的影响
历史遗迹是人类在地域上活动和作用留下的种种印记。[3]每一个地方都有着自己传承的历史印记,历史背景影响着园林的建设,由于历史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有利于推动当地风景园林的发展和创新。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就应体现地方的历史文化,挖掘出历史信息,提炼出特有的历史文化,综合规划历史风景,使风景园林设计的理念与地方的历史文化相符合,最好能将地方历史遗迹纳入风景园林建设中,将大大增加园林的价值和历史底蕴。
例如,较为开放城市的园林建设多吸取海外的文化,更多体现现代性,这也代表这个城市的历史开放性;与开放性不同的浙江楠溪江畔,坐落着许多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今天仍保留着古代文化的痕迹,村寨在布局规划、建筑风格、楹联碑记等方面展现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我国的园林设计有着很大启发和借鉴。
2.2.2人文特征的影响
人文从社会的角度讲可以认为是社会的精神面貌以及道德修养,由于地域不同,地方文化也不尽相同,园林设计应体现地方人文特征,人文是一个地方风景园林设计的文化灵魂,也体现风景园林的文化看点和文化吸引力。我们应通过人文风景园林的建设来团结当地人心,增加人们对地方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来推动地方性园林的建设,增加园林对于外界的吸引力。从古至今人们就认识到人文对园林建设的重要性,比如人们对于儒家文化的认同,建设有体现儒家特色的孔府、孔庙。再者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园林建设体现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由于农村多比城市保留民风民俗,人文特色更加突出,因此地方性的农村园林建设应该以人文作为重点,通过一个地域的风景园林,人们可以领略地方民风、民俗。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当地的特色,比如园林设计中加入地方名人的塑像和地方风俗建筑,来增加当地人们的自豪感。
3.结合地域特征设计风景园林
鉴于地域特征对于风景园林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还应注意以下的问题,来确保建设极具地方特色的风景园林。
3.1园林设计与地域自然的和谐
地域的自然特征影响到风景园林的设计,应体现在园林设计中,而在园林设计中应做到与地域自然特征的和谐,保护自然特色,比如在园林建设中的植被,应注意引进的植被不破坏地方的环境,不应影响到原有环境的平衡。
另外在农村,田园风光是农村的特色,在风景园林设计时应注意规划体现农耕文化的地域景观特色,规划保留山村和田野。可以让来自城市的人们认识自然风光,体验农村的耕作和乡村生活,这样也保留了一定的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模仿城市园林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做到了园林设计与地域自然环境的和谐。
3.2园林设计与地域人文的关怀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着重体现地域人文的关怀,加入民俗特色和历史文化印记,这些都会增加园林的价值。在园林设计中,对于人文要合理保留和利用,尊重历史,保护历史古迹,加入民俗风情,并增加新的内容,做到创新,使整个园林具有生活气息和地域历史特色,展现人文关怀。
4.结语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我们要重视地域特征对于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要做到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地方特色。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园林建设不再单调,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地域特色浓厚的农村,更不能忽视地域特色,要做到既保护地域特色,又促进农村的发展。应做到与地域自然环境的和谐以及人文的关怀,地域特色的加入会大大增加园林的价值和风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