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1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建筑安全教育心得,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0 引言
与计算机领域其他专业不同,信息安全专业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而且在实践内容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它涉及数学、密码学、网络安全协议等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专业教学;另一方面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更注重应用性、工程性和实践性。C++课程群(见图1)是指C++程序设计以及基于C++程序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的统称,在信息安全专业中主要包括高级程序设计C++、密码学基础、应用密码学、网络安全编程及课程设计、信息安全综合实践、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等课程构成的课程群。C++课程群是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核心和支撑课程,贯穿信息安全专业整个教学过程,它们实践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然而,在多年的C++课程群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由于在大学一年级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C++编程,导致后继C++课程群的实践环节难以有效展开,造成在课程群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综合实践环节中拼凑、雷同、抄袭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针对目前C++课程群教学现状,我们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信息安全专业C++课程群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教育,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将建构主义理论中的理念和机制灵活应用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抽象理论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有效改进C++课程群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1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
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总体框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见图2),我们把该模式有效地应用于C++课程群中不同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即将“项目演示主动认知团队实践团队讨论认知统一项目构建”的教学模式以适合的形式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深人学习C++课程群中的每门课程和实践环节。这个模式贯穿C++课程群的不同阶段,而且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可以具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项目演示主动认知团队实践团队讨论认知统一项目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相互渗透的过程。通过项目演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认知学习本能;通过团队实践和团队讨论验证团队成员主动搜集和挖掘知识的能力,使团队成员达到新的认知统一;然后基于统一的认知进行项目构建;最后项目构建的成果又作用于项目演示,从而使团队成员的知识得到不断丰富和提高。
例如,从低年级开始强化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基于C++)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实践,主要采用基于ACM程序设计大赛的形式构建“项目演示主动认知团队实践团队讨论认知统一项目构建”的教学模式。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技术是密码技术和网络安全协议。因此,实践教学必须也围绕这两个核心技术展开。但是,不管是密码技术还是网络安全协议,其理论和技术均有较高的门槛。要开始这类课程和实验,学生必须具备密码理论与实现、网络协议分析和较强的网络编程能力。同时,信息安全的实验通常是涉及网络威胁和防护多个方面的综合实验,一个完整的实验内容多、工作量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讲授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时,主要采用安全竞赛和项目驱动的方式构建“项目演示主动认知团队实践团队讨论认知统一项目构建”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毕业设计和综合实践实训时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构建“项目演示主动认知团队实践团队讨论认知统一项目构建”的教学模式。
2)基于协作式学习的教学组织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因此我们采用了基于协作式学习的教学组织过程。协作式学习是指通过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协同学习,如模式中的团队实践和团队讨论,团队成员共同学习、讨论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教学目标。优势之一在于团队成员可以有效共享彼此通过不同途径(如网络、图书馆等)主动收集、挖掘的信息以及根据实践总结的资料和实验结果等;优势之二在于可以进一步通过班级PPT讲解或讨论与其他团队共享搜集资料和实验结果,加深对不同知识点的理解和升华。在此过程中,教师总体负责教学和实验的组织、进展和引导,以保证教学以及实验目标的有效实现和协作学习成果的有效共享。
例如,在应用密码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相应的与安全相关的项目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根据内容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4-5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一周)协作完成PPT制作(组长负责任务分解和协调)、PPT讲解(推荐组内同学)、密码理论研究、算法实现和演示、安全与攻击等教学和实验内容。组内成员可以采用不同方式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由组长和成员共同讨论决定。每个组内成员根据自己的子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组内成员的成绩直接影响小组的成绩,同时也影响自己的最终成绩。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每个组内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克服了个别成员的畏难和偷懒情绪,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而且面对面的相互交流也使得每个成员的学习效率最大化。组与组之间以班级的形式共同讨论,教师和各组成员互相点评成果质量、思路完善程度、材料搜索和总结完备程度,从而达到激发竞争力、相互学习和促进的效果。
通过C++课程群中的教学实践,如基于ACM竞赛的高级程序设计C++教学模式、基于攻击与防御情景模拟的网络攻击与防御教学模式以及基于创新实践项目的安全综合实践等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课堂气氛明显活跃,甚至一些平时不爱学习,只靠考试最后几天突击学习的学生,也不得不在平时积极准备以便充分展示自己,以达到最终的考评要求。
3)基于竞赛或项目驱动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社会竞争力提升。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通过实物或项目演示激发学生的初始认知兴趣,进而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认知潜能,因此我们在C++课程群教学中通过引入合适的竞赛和实践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例如,我们在C++课程群教学中主要采用两条路线进行。一是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创新实践题目,如企业团体邮件安全分发的异常检测、基于挑战应答机制的身份验证系统、恶意软件的内核级程序设计、数码照片的来源盲鉴定等,由感兴趣的学生分组合作申请或参加各类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和应用比赛,如中国机器人RoboCup公开赛、ACM程序设计大赛、上海市大学生科创项目、上海高校信息安全竞赛、Google Android应用开发中国大学生挑战赛、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等。二是校企联合实践项目。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来迎合市场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社会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采用的方法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分析与解决、与指导教师或企业实训教师讨论等多个环节的锻炼,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了社会竞争力。
与此同时,我们将这种竞赛或项目驱动机制引入到实验实践教学中,通过模拟正规比赛规则评判学生实验实践质量。我们设计了各种竞争和激励机制,如综合排名、日冠军、周冠军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多乐趣和挑战。将其与绩点、各种计算机类竞赛的参赛资格等挂钩,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其学习欲望和主动性,以形成你争我赶的良性互动局面。
4)创新课程考核和评价机制。
考核和评价机制的设置应该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体现,如资料收集、课件展示、问题回答、作品展示等。然而,目前存在的考试考核方法单一,一般采用期末试卷或者大作业形式,如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这种考试考核方法在与实际结合紧密的信息安全专业C++课程群教学中日益显露出弊端,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资料收集整理、总结能力。试卷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做题,极易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大作业要求学生提交程序或报告,由教师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根据代码或书面报告给出成绩,评判标准有局限性,学生也难以展示创新思想和创新观点,导致大量雷同报告的产生。另外,考核多集中于期末,导致学生平时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我们提出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中,考核方式采用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实行平时分组讨论表现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分组,每组人数可以根据课程不同调整,对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PPT准备情况、自制团队教学录像情况、表达能力、协同学习能力等进行考核。
根据C++课程群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评价体系不仅有效体现了公平、合理,且鼓励创新,更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并能较好地体现出学生不同方面的创新水平,达到团队成员优势互补,如在PPT制作中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部分学生因此获得了市级奖项,部分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演讲天赋和现场表现力等。
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实践效果
1)学生参与科创的主动性提高。
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指导下,构建了完善的学科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科创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相关课程的内涵建设,加强了实践教学。课题组成员通过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课原则,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参加形式多样的科创活动,而且近几年本专业参加科创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获得资助的科创项目数量迅速增长,从2008年的7项增至2011年的30项,平均每年有8组40名左右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2)工程实践能力提高。
Abstrac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increasing of safety awareness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the sate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as been concerned increasingly. Based o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 author makes a discussion on how to manage satety production in construction, and a conclu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afe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中图分类号:F7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 言
安全作为企业生产水平和人员素质的一种间接反映,是企业形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企业的形象管理。我们建筑企业从事安全工作,不仅是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意外事故,而且还要将安全管理与其它各主体工作结合起来,形成规范化管理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为做出质量可靠的工程奠定基础,安全对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同样重要。在企业形象管理中,提高企业内在的素质是根本。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呢?下面,本人就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建筑企业安全施工管理的意义
安全在日常生活中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和不出事故。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就是不使职工发生伤亡和职业病,不使设备和财产遭受损坏。管理即计划、组织、指挥、实施、协调、监控和处置。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就是在施工中采取现代管理的科学知识,为防止危险、事故和损失,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筑施工安全贯穿于施工现场的生产和生活的所有时间、所有作业及人员。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全体人员的管理。对于一个施工企业来说,追求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每一个施工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追求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必须建立在确保工程安全施工的基础之上。国内外施工企业的许多实践经验和教训证明了这一点。只有保证生产安全,企业经济效益才有保障;施工企业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施工企业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存在重生产、抢工期、赶进度、轻安全现象,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质量、进度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对安全生产抱有侥幸心理,对安全问题多采取敷衍了事态度,安全意识不高。
(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不高
由于企业负责人对安全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个别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形同虚设,安全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变动频繁。甚至有的企业和项目部根本没有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一人身兼数职,起不到应有的安全监督检查的作用,更无从谈起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及安全大检查等活动,安全管理成了一句空话。另外,部分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具备与所从事的施工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对施工现场缺乏应有的安全监管的作用。
(3)对专业分包、劳务分包队伍安全监管不到位
部分企业对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队伍把关不严、安全培训教育不重视、安全监督检查不严格,对分包队伍的安全管理工作疏于管理,导致分包队伍承建工程安全隐患突出。
(4)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落实
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都编制得很齐全,写在纸上,挂到墙上,但是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施工企业对“三违”多以罚代管、安全管理手段单一,忽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有些企业建立的安全生产制度不是用来管理,而是用来应付检查,谈不上管理和责任落实。
(5)施工现场管理不严,隐患整改不力
部分项目经理部的安全质量管理其础差,安全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自检自查要求不严格,落实上级要求执行力差,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对发现的隐患整改不力。
(6)安全措施费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缺乏保障
个别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投入未必会出事,节省下来的就是利润”,舍不得资金投入,导致现场安全防护设备不到位,劳动保护用品投入少、欠账多,造成安全隐患和事故的频繁发生。
(7)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
部分企业忽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导致作业人员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安全技能,盲目操作,违章作业,冒险作业,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事故频频发生。
三、其它行为主体和当前社会因素对安全管理的影响
(1)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安全意识不强,很少承担安全责任
一些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自身应负的安全职责不清,未起到应有的安全管理和监理作用。建设单位(或业主)是建设项目的投资者和拥有者,对项目目标实现起主导作用,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一些业主对施工项目过分拆分,工程标价过低,不合理压缩工期现象突出。项目每分包、转包一级,安全生产工作被削弱一些。每分、转包一级,安全生产工作就更为边缘化一些,分包、转包链条最末端的施工队伍甚至可能没有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人,出了事故也无法追究责任。
(2)政府安全监管不到位
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1 面对目前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工程投标时的下浮率越来越大,虽然建设主管部门发文强调,安全生产措施费在投标时不计入下浮。但工程一旦中标后,许多项目部为了追求项目的盈利或最大的利润率,就把安全生产措施费挪做他用,造成投入不足。建设主管部门不能有效的控制安全生产措施费的专款专用。
1.2 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不高
当前,农民工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力量。他们在发挥自己力量,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安全生产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问题。为此,国家做出规定,要求工人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生产培训,接受安全生产教育。但很多施工企业的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往往流于形式,培训老师本身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且培训的时间短,效果差;由于当前职工的流动性大,造成对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导致职工操作技能低下,安全意识淡薄,施工时往往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参加培训的人员从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知识没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培训结束后,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能力没有有效的评估和考核。
1.3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
部分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制定的内容不切实际或者不能有效执行。安全教育制度不健全,得不到落实,不能起到提高管理人员及工人的安全生产水平的作用。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可以使施工现场中物的不安全因素降低,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却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工地上虽都配备一些专职安全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不能真正履行职责。且企业往往迫于工期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各项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
1.4 监督管理不到位
各级政府和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还基本依靠安全生产大检查,缺乏日常性、平时性的监督管理,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监管力度也不够。往往是当地或公司发生了大的安全事故以后再要求工地停工,进行安全检查,为时已晚。施工单位把施工任务违法转包、分包给不具备施工条件、资质的施工单位或队伍的现象亦普遍存在。政府对这些现象的监管也不到位,有时为了一己私利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违法违规现象发生。施工现场涉及到安全的物料升降机、塔吊等特种设备的单独承包也时有发生。这些承包方往往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同时对企业的违法违规处罚不到位,企业违法成本不高,往往铤而走险。
2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对策探究
2.1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
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能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而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培育劳务公司是方向,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是重点。政府应注重劳务公司的成长,扶持培育出一批合格的、规范的劳务公司,让劳务公司为施工企业提供劳务用工,劳务公司与劳务工人签订安全方面的协议,让工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安全生产责任,责任的明确也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劳务公司也能成立专门的工人培训基地,所有的工人都必须经一段时间的安全及操作技能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方能上岗作业。
2.2 落实安全生产制度,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检查标准
为了更好的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建设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全省建设工程实际的国家强制性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以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管理水平,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各企业也应注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编制安全制度责任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的审核、审批和签字制度,按作业环境、作业部位及工作内容,进行分部、分项交底。交底内容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并进行逐级交底,使每一个班组、每一个操作人员,都心系安全生产责任,把管理工作纵深到底,并严格检查执行情况。从负责人到各部门、各班组再到每一个操作人员都应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的要求作业,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同时,企业和各级政府还应强化安全监督管理,丰富安全监督管理手段,建立安全生产良性运行机制,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及安全施工方案、措施,不断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发挥现场专职安全员的动态管理作用,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2.3 加大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投入
企业必须加大施工安全生产的投入,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略安全生产。要切实保证安全措施经费专款专用,保证配备足够的安全设施和安全器具并有效使用,严格控制安全防护用品、机械设备及有关配件的采购,并建立采购台帐及检验验收记录,所有产品必须“三证”齐全,杜绝伪劣产品流入施工现场。施工企业将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位,不但可减少甚至不发生事故,安全成本反而会降低,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生产投入的施工企业,可能短期内侥幸未发生安全事故,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安全事故,得不偿失。
3 结语
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企业自身应加强安全监管,提到安全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降低安全成本,增强施工企业竞争力,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