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2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2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因素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的三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关系,其中劳动者是最主要的因素,能够发挥最积极的作用,是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利用生产工具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劳动对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能够为劳动者在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提供保障,推动劳动者在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的进程。在煤矿生产中,影响安全管理的环节及因素有许多。从煤矿安全管理过程来看,煤矿安全管理环节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煤矿生产前所做出的一系列作业计划、部署和安排;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作业步骤及对出现事故的处理;煤矿生产任务结束后的工作总结等。从涉及的因素来看,主要包括人、物和环境:对“人”来讲,就是指职工本身及其意识和行为;对“物”来讲,主要有工程、设备、材料等硬件方面和技术、工艺、流程等软件方面;对“环境”来讲,主要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部分:硬件环境是指由装备、技术等构成的生产、作业环境,软件环境是指由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文化宣传等构成的思想文化氛围。综观煤炭安全管理全过程,在“人、物、环境”三大因素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煤矿技艺革新的积极推动者,煤矿生产作业过程的实施者,应急处突事故的帮手;“物”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客体,是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工具,是被利用、被组织、被实施者;“环境”是人和物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第三位因素,是两者进行有机协调的承载物。我们只要处理好这三大因素,煤矿的安全生产就有保障,煤矿的安全管理就能出效益。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三大因素的关系,事关煤矿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事关煤矿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3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坚持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理念的主要载体。所谓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就是在遍及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都要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以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心,把提高职工的素质、劳动技能、职工之间协同作业的能力,以及满足职工自身和工作需求,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讲,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事物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职工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主力军,是内部因素,要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效益,就应立足于职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和煤矿安全生产效益目标的最大化。
3.2以人为本的内涵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应从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两方面入手,达到煤矿安全管理效益提升的目的。
(1)强化对职工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和安全思想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利用宣传工具和一系列科学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职工对安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职工深层次理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个人、安全与家庭之间辩证关系的意义,从而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稳定和效益最大化。
(2)强化职工安全操作技能,提升职工应急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加强对职工进行《煤矿安全操作规程》《开采工艺》等专业技能培训和相关资格的考核认定,坚持职工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作业,严禁违规操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确保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3.3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
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的保证。职工在自我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升的前提下,不仅应具备岗位职责的坚守水平和能力,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监督制约及奖惩机制,使职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生产中,并一以贯之地照章作业,实现安全与效益同行。
(1)加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和落实。针对不同工种和岗位,建立不同的岗位责任制,使每个职工都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同时发挥职工的互纠作用,挖掘安全隐患死角,对发现的每一处隐患或违规操作,都要进行相应的奖惩,形成风险共担,传递正能量的安全管理考核机制。
(2)建立对职工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机制。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使职工的物质利益需求得到满足,通过建立精神激励机制,利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亲情感化、标兵和模范奖励等方式,使职工在精神层面上实现共鸣。
参考文献:
[1] 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罗国杰:《伦理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焦国成:《中国伦理学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4] 罗国杰:《道德教育与价值导向》[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 肖群忠:《道德与人性》[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6] 张初愚、张永云:《管理伦理学》[M],译本(作者:霍思谟)人大出版社,2000.
[7] 刘云柏:《管理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在煤矿事故中最常见的一种灾害就是机电事故,因为煤矿矿区使用的设备往往都具有比较高的综合机械化程度,所以容易出现机电方面的零碎事故,例如人为操作失误、电击伤人、设备挤压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事故。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素质、机电监察力度不足、超负荷生产、机电设备超出使用年限、没有完善的机电管理制度等,都是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煤炭企业总体来说属于粗放型管理,运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用来对管理机电,可以将高科技手段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对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1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在设备管理和安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信息化和数字化为中心进行发展,框架为B/S结构,为煤炭企业的使用者、决策者以其安全管理权限为基础提供不同的企业数字化信息。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不仅是安全生产的保障,还可以与其他的模块集成起来,让企业充分的共享信息并且帮助其分清权责、清晰职责同时流畅地进行沟通,让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的同时损耗降低。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得到了控制,安全系数自然也提高了不少,操作人员不再承受着繁重的工作,最终也达到了本质安全这个目标。
2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煤矿的数字化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进行分析并且保存起来,最终开发出一个软件平台来对设备进行管理保证其安全性。具体包括管理物料、设备台账等,并且需要进行设备维修、设备故障、设备资料等方面的管理,还要负责安全、人事、报表、系统维护、系统日志等模块的管理工作。在使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时候,煤矿企业实现了管理的数字化,从而数字化的进行决策支持、数字化的进行应用分析、生产过程和设备管理也实现了数字化。将OPC看做工业标准,对接口函数进行规范,利用煤炭企业的WEB实时系统来连接煤矿中各个类型的通讯设备。对于那些自动的图形拓扑、矢量图形等利用矢量图形数据拓扑系统对其进行绘制,然后成为生产监控图以及分析决策图,对煤矿工程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如果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在进行监控的时候发现机电设备有故障问题出现,可以发挥系统功能使其进行自动判断并且进行自我修复,以设备的实际效能指数为依据生成分析报告,让机电设备具有更好的维修和保养水平。
3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管理内容
煤炭企业在对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进行应用了以后,可以有效地管理物料,科学分类煤炭企业的材料并对其进行编码,做好相应的入库工作和入库库存管理,统计好材料的价格、生产厂家等相关信息,并打印成相应的报表。管理工具的时候要将其借出操作和归还时间登记清晰。同时还要进行设备管理,首先进行设备分类,然后管理其相关的部件以及信息参数、使用情况、更换周期等,具体包括设备类型、设备技术参数、设备注油换油情况、设备部件更换等方面的管理。当设备出现了故障的时候技术人员要第一时间进行维修,然后记录下处理的步骤以及信息等,如果设备再次出现同样的故障的话就可以对上次的记录进行参考快速进行处理了。重要的是安全管理,企业生产过程中要记录其安全隐患问题,并长期进行跟踪,对其处理情况进行了解,处罚那些处理不当的行为或者不够及时的问题。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将众多监控系统集成了起来,使定位矿井人员的系统、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监测顶板压力的系统以及瓦检员巡检管理系统集合成为了一个安全监管数字化平台,从地面到井下,不管是环境还是人员都能全面的监控到,例如管理信号工的时候,有了信息化监控以后信号工电话联系车辆、手动进行岔道搬转的情况都成为了过去式,调度员在集控室内就可以将全部情况收入眼中,然后进行调度指挥,不仅控制了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压在工作人员身上的劳动强度也减轻了不少,发生的左右事情都能在地面指挥中心中得到准确地反映,为矿井的安全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机电设备运行的良好程度与煤矿生产的安全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利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可以使机电设备实现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机电设备的信息,保证设备故障诊断的效率,工作人员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机电设备运行的情况,及时处理故障,保障安全生产。
作者:葛晶 单位: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