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金融危机的判断标准

金融危机的判断标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2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金融危机的判断标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金融危机的判断标准

篇1

第二,企业在当前的困境下,放缓了招聘员工的步伐,甚至开始削减员工或者降低员工薪酬。尽管如此,本次调查结果仍反映出金融危机对员工心理造成的影响较小,大多数人选择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存在的危机感而促进了财会人员的素质提高。而且,金融危机造成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对财会人才素质要求更一步提高,除了传统的财会方面的知识外,需要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的财会人才相对来说更具竞争力。

《财会通讯》:从财务或会计工作的角度,通过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得到哪些启示?

邵瑞庆: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反映了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风险意识不强的情况,尽管已经意识到进行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但在日常工作中仍未因其足够的重视并付诸实践。这给财会工作者敲响了警钟,财会工作者在进行任何工作都应有风险因素这一根弦,危机到来时也能够从容应对。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

调查结果也显示了在市场萎缩、竞争加剧的环境了下,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调查中34.26%的受调查者所在行业为制造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支柱,目前金融危机已经蔓延至实体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最主要的手段就应该是加强风险管理,但成本管理也是应对金融危机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企业应优化生产与业务流程,研究探讨成本管理模式,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为在竞争中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

《财会通讯》:金融危机对财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提出哪些要求?哪些方面正是当前财会从业人员所欠缺的?

部瑞庆:除了财会专业技能之外,财会人员必须对管理、经济、金融有一定的涉猎,成为综合复用型的人才,并且要具有敏锐的思维。现在财会人员会被要求做一些财务分析,如果所进行的是一种高质量的分析,必然地需要与财会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问题,涉及到的不仅是财会问题,而且是金融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目前财会人员所欠缺的是金融等与财会相关方面的知识,大多数的财会人员只关注完成技术性的记账、算账、报账任务而对其他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这是以后财会教育所必须关注的地方。

由于我国目前财务人员的结构中、初级人才明显过剩,占的基数很大,而高级人才比较稀缺,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初级会计人员的就业比较困难。金融危机下凸显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以及具有专业会计资格人才的重要性。那些不仅对数字十分敏感,而且具有全局和战略眼光、具备应对日趋复杂形势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的财会专才,将越来越紧俏,对企业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金融危机中很多企业倒闭了,而生存下来的企业制胜之道,一是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机制,二是拥有财会专才。现在不少企业业务日趋复杂、供应链越来越长、经营风险越来越大,这就对企业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财会专业技能,还要有专业嗅觉和沟通技能等软技能,才能确保企业在战略上取得成功。对于这种财会专才,不仅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非常渴求,就是发达国家也同样十分缺乏。这正是今后我国财会职业教育必须努力的方向。

《财会通讯》:通过此次金融危机,您认为会给会计理论教育带来什么新内容?

邵瑞庆:本次金融危机对于会计理论教育来说,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会计是一种技艺,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烙下会计人员的判断痕迹。尽管具有作为会计信息生成标准的会计准则,但会计准则所提供的标准并不是那么好把握。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具有客观性,但已不能满足现实环境下的计量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全面地引入了作为国际会计计量潮流的公允价值,在经济高涨时期由于谨慎性原则不会受到质疑,但在经济萎缩时期问题就凸现。传统的会计认为,会计特别是财务会计是对已发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的一种记录,必须是客观的,但现代会计其确认、计量,包含了对未来的预期。特别是一些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给会计理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衍生金融工具是透支、想象、设计未来。而现在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很大,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大。作为本次金融危机起源的次贷问题的关键在于,不确定性被放大了,吹嘘未来很好,但未来的事情会计能把握多少?会计如果对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过于乐观,所生成的会计信息必然存在着泡沫。

篇2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银行业带来了深重的影响,也影响着中国的金融银行秩序。此前,中国经济已备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波动、全球经济放缓、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国际因素和自身经济发展过热、自然灾害和通货膨胀等国内因素的双重压力。金融旋风突袭,无疑更使中国经济处境雪上加霜。

次贷危机导致国际金融业重新整合,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金融业在开放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从中国来看,必须及时追踪次贷危机的发展趋势,掌握国际金融业整个脉络,实现在动荡环境中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应依照审慎原则稳步发展本国衍生品市场,适当调整国内金融经营和监管模式,加快混业经营步伐,并适时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同时,利用有利时机参与国际证券期货业并购管理重组,获取先进金融机构的核心技术资源。经济危机对于经济的影响,会反过来越来越多地影响银行。上半年一大批好的企业,好多都在下半年急转直下,有些甚至是全行业的亏损。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给中国银行业提供了很好的警示。反观这一次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就在于部分银行的经营管理背离了审慎原则。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过程中,从事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放弃了银行业一贯坚持的审慎信贷标准,不关心客户的信用记录,不注重贷款的还款来源,过度看重抵押品市场价格,甚至出现住房贷款的"零首付"。同时,投资银行的高杠杆融资,以及证券化资产的过度衍生,又助长了银行次级贷款发起和分销的授信经营模式,放大了房地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泡沫风险。对于我国银行业,由于我国银行在西方金融机构发行的不良债券上风险敞口有限,监管层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相对审慎,次贷危机虽然会使中资银行损失掉今年的一部分利润,但不会伤及资本金,因而,对于银行后续经营不会产生过大影响。

二、我国银行业应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首先,应对危机,要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应对危机时,应该认识到在流动性管理方面要有灵活性。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要意识到事态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处理方式要有灵活性。其实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前几天的判断是根据前几天的条件,现在的判断是根据现在条件作出的,在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中,都是很正常的。从应对危机的调整能力的角度看,关键是要提高经济金融的微观上的灵活性,对价格、市场供需变化的适应性,而不能在价格、供需、制度设计上注入过多的刚性。

篇3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银行业带来了深重的影响,也影响着中国的金融银行秩序。此前,中国经济已备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波动、全球经济放缓、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国际因素和自身经济发展过热、自然灾害和通货膨胀等国内因素的双重压力。金融旋风突袭,无疑更使中国经济处境雪上加霜。

次贷危机导致国际金融业重新整合,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金融业在开放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从中国来看,必须及时追踪次贷危机的发展趋势,掌握国际金融业整个脉络,实现在动荡环境中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应依照审慎原则稳步发展本国衍生品市场,适当调整国内金融经营和监管模式,加快混业经营步伐,并适时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同时,利用有利时机参与国际证券期货业并购管理重组,获取先进金融机构的核心技术资源。经济危机对于经济的影响,会反过来越来越多地影响银行。上半年一大批好的企业,好多都在下半年急转直下,有些甚至是全行业的亏损。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给中国银行业提供了很好的警示。反观这一次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就在于部分银行的经营管理背离了审慎原则。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过程中,从事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放弃了银行业一贯坚持的审慎信贷标准,不关心客户的信用记录,不注重贷款的还款来源,过度看重抵押品市场价格,甚至出现住房贷款的"零首付"。同时,投资银行的高杠杆融资,以及证券化资产的过度衍生,又助长了银行次级贷款发起和分销的授信经营模式,放大了房地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泡沫风险。对于我国银行业,由于我国银行在西方金融机构发行的不良债券上风险敞口有限,监管层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相对审慎,次贷危机虽然会使中资银行损失掉今年的一部分利润,但不会伤及资本金,因而,对于银行后续经营不会产生过大影响。

二、我国银行业应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首先,应对危机,要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应对危机时,应该认识到在流动性管理方面要有灵活性。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要意识到事态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处理方式要有灵活性。其实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前几天的判断是根据前几天的条件,现在的判断是根据现在条件作出的,在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中,都是很正常的。从应对危机的调整能力的角度看,关键是要提高经济金融的微观上的灵活性,对价格、市场供需变化的适应性,而不能在价格、供需、制度设计上注入过多的刚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