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3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情感化设计的思考,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面是基于用户的人脑加工水平的反映,是以用户为研究对象的一种设计理论。将情感化设计应用于智能家用电器产品中,可以从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反思层面三个方面进行,形成三位一体的情感化设计策略。
2.1本能层面设计策略
人的本能处于意识之后,思维之前。因此情感化设计在本能层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用户的对于产品的直观体验和最初印象。在本能层面的产品设计,主要涉及到产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搭配、材料质地等方面。在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中,要注意这些方面对于用户的不同情感影响。传统家用电器因为多采用白色或黑色的外观,所以也因此分为“白电”或“黑电”。而随着用户审美水平的提高与物质生活追求的提升,仅仅只要白色和黑色的家电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了。所以智能家电产品除了在技术层面与传统家电产品有区别之外,在颜色和造型上也要寻求突破。此外,不同的用户群体,在对待外观造型、色彩搭配、材料质地这些因素而产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通过对于情感化设计本能层面的思考,可以在智能家用电器产品的设计中,采用创新的造型与材质,能够给用户耳目一新的感觉,提升用户对于产品的第一印象。在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中,本能层面主要设计产品的外观造型。造型是产品的实体形态,是产品实用功能的表现形式。首先在形态方面,一般家电产品多采用方体的形态,给人沉闷古板的印象。如果能采用不同的设计形态就会给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格力i系列空调,采用了圆柱体形态的造型,与通常方体形态的立式空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圆柱形态给人圆润细腻的感觉,相比方体形态给用户的是一种轻盈柔和的情感体验,更能抓住用户的眼球。其次在色彩上,传统的白黑颜色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多彩的配色可以给用户带来新鲜的感觉。此外,在材质的选择上能给用户不同的情感感受。现在家电产品多采用工程塑料或金属制造产品外壳,给用户的情感感受较为单一,可以考虑使用皮革材料、木质材料、纺织材料甚至是玻璃材料用于家电产品全部或部分外壳。各种材质代表的不同情感感受刺激用户的感官,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总之,在本能层面的设计,最能刺激用户的感官,在形态、色彩、材质的选择上要能突破传统,也是智能家电产品全面创新的表现。
2.2行为层面设计策略
情感化设计在行为层面的要求是直接与产品的功能、性能、效用挂钩的。简而言之,产品的功能表示了产品能为用户提供怎样的活动,用户可以通过产品达到怎样的目的;产品的性能表示了产品的内部结构以及零件的性质是怎样的,能否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产品的效用表示了产品完成用户活动的时效性,也是产品的使用效率。这些都是产品行为层面的表现。在情感化设计的行为层面,用户通过对产品的操作感受决定了用户对待产品的情感。如果用户可以很顺利地使用产品达到预期效果,并且使用过程充满了乐趣,就会激发用户积极的情绪;反之,用户在使用过程遭遇障碍或困惑,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就会给用户造成消极的情绪。在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中,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是一大卖点,用户的操作行为也与传统的家电产品有所不同。那么在智能家电产品的效用方面就要注意,在一些新兴功能的操作方面要简单易行,让用户能顺利完成,以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化设计在行为层面上,主要强调的是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过程。首先用户能有效的完成智能家电产品的各项产品功能,其次在使用智能家电产品时产生有趣、愉快、舒适的情感,这两点是情感化设计在行为层面的要求。智能家电产品与传统家电产品相比,在外观结构上的差异不大,差别主要是配备了图形界面、网络化操作等。所以,在行为层面上的情感化设计,实际是对用户与家电产品的交互过程进行设计。在图形界面方面,可以使用一些能带动用户情绪的图形,比如笑脸、红心等一些能够带给用户积极情绪的图形。当用户在进行某些行为时,如启动智能家电产品或成功使用智能家电产品的功能等等,在交互界面上显示这些图形,用户就会被这样带有积极情绪的图形所带动,有助于提升用户自身的情感感受。其次还可以使用一些语音的方式。智能家电产品目前还是一种新兴事物,所以一些用户并不能非常熟悉地进行操作。而面对不会使用或使用困难的产品,用户会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利用语音提示操作步骤,指导用户操作就会减少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这也涉及到产品的易用性。产品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会令人快乐,加倍喜欢。这是设计中为什么易用与情感总要联系起来的原因。在智能家电产品行为层面的情感化设计会与交互设计有很多联系,应用一些交互设计的技巧会提高用户的情感感受。
2.3反思层面设计策略
反思层面是情感化设计中的最高级层面,是产品的内隐无形层,将对产品设计的要求提升到文化形态、精神需求和社会价值的层面。而且反思层面非常容易随着不同用户的文化水平、生活经验、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因素产生个体化的差异。情感化设计的反思层面的体现包括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对于自我形象和对于用户自身的满意程度,甚至还体现在是否能引起用户的记忆。基于反思层面的设计,会引发用户的思考,用户会将产品标签化,以便思考是否符合用户对于这个产品的认知。结合产品而言,即某种产品会特别受一些用户的欢迎,而另一些用户非常不喜欢这种产品。在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中,在反思层面的考虑因素是全方位的,反思层面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能够给用户产品的概念。而且反思层面的设计还与用户的使用经历、品牌效应有关。智能家电产品通过反思层面的情感化设计,决定了用户对于产品的最终印象,用户在反思层面会给产品定下结论,也是用户选择产品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情感化设计中反思层面的设计,投射在产品上,更多表现在产品品牌文化方面。在反思层面上,用户会对产品产生有一定的思考,品牌文化会对用户在理解产品方面起到一定的影响。品牌文化是品牌在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积淀,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所以,在反思层面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中,在用户心目中建立健康的品牌文化也是一种设计策略。比如德国西门子品牌,给用户营造的是一种严谨、专业、可靠的品牌形象,所以在西门子的产品设计上,造型简约而性能持久稳定。用户在使用过西门子产品之后,就会感受到这样的品牌文化,从而建立起长效的品牌意识。品牌文化的建立与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品牌文化与用户内心的民族文化相统一,产生情感共鸣,也会对用户在选择时产生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本土品牌在产品的设计上,能结合一些民族文化,这样的产品能和用户产生情感共鸣,用户就非常容易认同产品,而且还能激发用户的民族热情。同时,很多用户是带有很强烈的本土化品牌倾向的,这样对于我国的智能家电产品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此外,品牌形象除了和产品本身有关之外,与产品的配套服务也有很大的关系。智能家电产品设计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用户对于其具体功能操作有待熟悉,应该加强产品的引导服务和售后服务,这样也会使用户产生较好的产品印象,有助于增强用户在反思层面的情感感受。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已步入了体验经济的时代,消费思想与需求已逐渐转向高情感化。因此,产品设计不再单纯考虑物质和功能的层面,一种以充分关注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为基础的情感化设计已俨然成为了设计流行趋势。在当前的产品设计中,深入理解情感化设计并研究如何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化因素显得十分必要。
一 情感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
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是指把人对情感的需求充分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从而满足实用性以外的需求,使美感和可用性达到统一,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从精神价值角度来说,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可以为人们带去更多的愉悦和感动,激发出对生活的热情,激励着人们作出购买决策。由此可见,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对于产品设计的成功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产品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
美国认知心理学教授唐纳德.A.诺曼在其著作《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将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分为了三个层次:本能层次的情感化设计、行为层次的情感化设计和反思层次的情感化设计。本能层次的情感设计原理来自人类本能,关注的是产品外观呈现出来的某些特性所引发的人的直觉反应,具有即刻性。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本能层次的设计,这些产品有着趣味新奇的造型和明亮、高饱和度的色彩,这些看似肤浅的设计却能够令很多人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感到无比快乐。
行为层次的情感设计讲究的是效用,着重体现在产品自身的功能、结构、使用方法的合理性与易用性方面,它与人的操作行为息息相关。如何用简练诙谐的设计为使用者提供最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最明确的使用指导,让人们轻松愉悦地使用产品,是这一层次的产品情感化设计的中心。行为层次的情感化设计还体现在让使用者参与到产品功能实现或形态改变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并获得一种乐趣。反思层次的情感设计是指产品造型所包含的某些信息,在引起人的联想、共鸣和思考之后,所产生的一种高级的、深层次的心理感受,如温馨、忧愁、崇敬等,是“产品”到“思考”再到“感受”的过程。反思层次的情感设计注重印象和形象,关注的是经过理解后的情感和感受。具体体现在产品所引起的个人回忆,与个人形象的展示。如人们喜欢购买纪念品,真正的意义在于能激起那段令人难忘的经历,再如人们长期追逐名牌产品,不仅是因为质量可靠,更重要的是在乎产品所展示的自我形象与社会地位,即产品所带来的反思情感价值——骄傲感与炫耀感。
与本能层次和行为层次不同,反思层次的情感不具有通感,它易受文化程度、地域差异、流行时尚等的影响。很多时候,产品的情感化不单单停留在一种层次上,而是在三种层次上共同作用。
三 如何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化因素
情感化设计理论的三个层面为实际产品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对照此三个层面来研究相关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将更有利于把情感因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从而设计开发出满足人们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产品。
(1)针对本能层次的情感化设计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1)增加审美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感受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因此,在指导具体的产品设计时,设计师最基本和首要的工作就是根据形式美法则,利用人们熟悉的审美规律和视觉形式,对产品的各个审美因素进行设计,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习惯的形态、色彩搭配、材料应用及肌理表现,从而突显出产品的感观特征,使消费者自然而然地产生美好、愉快的心理感受,即获得本能的审美情感。
2)增加趣味性
与审美性一样,趣味性也是人的天性之一,充满趣味的事物同样能够直接激发人的愉快、轻松等本能情感。具体指产品的形态、色彩、形式等方面看起来很有意思、有味道、吸引人,呈现出圆润、憨厚、可爱、亲和力或新奇、特异等特点。一般说来,视觉上的冲击最容易给人新奇的趣味,主要体现在物品的独特外型和明艳色彩两方面。为了增加产品的趣味性,设计师通常会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仿生设计,即以某种植物、动物、昆虫或人的形态为参照物,经过概括、提炼和适当的变形后用于造型上。二是造型“圆润化”,即通过设计使产品造型曲线化、平面圆滑化以及边界模糊化,强化整个产品的圆润丰满,使之显得憨态可掬,更加富有亲和力。
3)增加拟人性
拟人化是指把人的动机、信仰和情感赋予动物和无生命的物体。对设计而言,外型拟人的物品更容易给人们亲近的感觉。一方面,产品的拟人性可以给使用者带来乐趣和惊喜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人的情感系统会倾向于对拟人化的设计做出积极的反应,甚至会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依恋性。所以,设计如果能够引发人和产品之间的拟人化情感,就能让产品提供欢乐有趣的情感体验。
(2)针对行为层次的情感化设计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1)提升使用方式的乐趣
使用方式的乐趣设计注重深刻有趣的使用操作过程,让人觉得操作的过程是可享受的,也由此产生对生活的积极情感。如将电子产品的操作设计得更富真实性、娱乐性,用户就更容易摆脱高科技产生的压力,自觉地去尝试和发掘新的使用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产品的友好和实现用户的自我感觉。
2)注重方便易用的功能
好用的东西更受人喜爱。这就要求设计师学会观察生活的细节,从人的行为习惯及合理的人机工程角度出发,在设计的细节处体现人文的关怀,比如亲切易用的界面交互设计。
3)采用组合的多功能设计
在许多领域,人们倾向于自己动手完成产品,像家具、小电器、食品等等。对于设计而言,应通过提供最大化的使用可能性,来激发消费者参与体验和享受这一过程.,如采用模块化设计,让消费者根据自身需要对产品进行优化组合,在动手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和成就感。
(3)针对反思层次的情感化设计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1)引起回忆
引起回忆是指让使用者积极有趣的记忆意象在无意识中被唤醒,重新召唤与产品有关的最初情感,从而产生快乐或依恋的感觉。对于设计师而言,如果能够针对特定的消费者开发设计出能够引起人们回忆情感的产品,那无疑将是非常受欢迎的设计。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来说,能够引起回忆的刺激源也是不同的,这就要去设计师真正熟悉和了解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才能合理把握造成回忆的刺激因素,从而深入到消费者的心灵深处。
2)引发积极的自我感觉
消费者选择购买特定的物品式样或生活方式,通常是为了追求个性化,树立自己特定的形象。然而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大多数是带着设计师的感情,表达着设计师的个性,因此在市场中往往不能满足那些力求彰显自我的消费者的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应该越来越有针对性地面向具体受众,并可以在制作过程中时时征求他们的意见,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来。
3)追求情感体验
如今的人们在谈论产品设计时,已经很少用颜色漂亮,款式新颖之类的用语来形容,更多强调的是产品所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这在汽车设计中尤为明显。因为这种体验比语言描述更为深刻,且会长期留在脑海中,并能引发思考。在此过程中,产品不仅充当了道具的作用,除了满足功能外,还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拥有了美好的回忆,产生值得回味的体验,这是优秀的反思设计所应做到的。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一款产品时,应转换思维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功能和外形而进行单纯的设计,而应从设计“一件事”的角度出发,创造出耐人寻味的使用过程的感受。
四 结语
工业设计是人与产品间的交流媒介,优秀的工业设计能增进人与产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让产品成为情感的依托。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追求的是进一步认识情感化设计的内涵并正确运用情感化设计的方法在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次上指导产品设计,创造出富有情感、人性化的产品,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营造出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生活需要我们用心体会,而情感化的设计则需要我们用心去创造,才能展现出产品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得·A ·诺曼. 情感化设计[M ]. 付秋芳,程进三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美)唐纳得·A ·诺曼. 梅琼译. 设计心理学.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3.
中国分类号:TM925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025―02
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设计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也在提升。用户消费需求的提升,使得产品设计除了要考虑材料、加工方法、外观形态,还要对产品的情感因素进行把握。很多情况下,用户选择购买和使用某类产品的原因,就是由于产品本身带有的情感化因素。家用电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产品2_-,现代人对于家用电器产品需求在不断扩大。同时,近几年智能家电快速发展,相比于传统的家电产品,智能家电产品在功能和外观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所以,在智能家用电器产品设计中,将情感化设计应用其中,更能满足用户对于家电产品的全方位需求,也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1 智能家用电器情感化设计研究
科技进步带动产品发展,近几年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家电产品在内的智能设备层出不穷,消费者对于智能家电的关注热潮也在升温。通过对智能家电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智能家电产品一些共同的特点:网络化,即利用网络将智能家电与手机、电脑等其它智能终端联系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利用其它终端远程控制智能家电的功能:智能化,即智能家电产品可以智能判断产品自身情况、周围环境情况等等,从而智能调节其运行状态和工作时间;界面交互化,即智能家电产品一般都要依靠图形界面进行功能操控和状态观察,所以智能家电产品通常都配备一块电子屏幕以实现界面交互的功能。
虽然智能家电产品引发了很大的市场关注,但是不能否认目前的智能家电产品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外观设计方面。智能家电产品由于其自身的界面交互特点,使得大多数智能家电产品配备一块电子屏幕,而在外观设计上,相比传统的家电产品,也只仅仅多了一块电子屏幕。在外观造型的设计上,智能家电产品缺乏一些个性化的设计,还需要进行改进。其次,是智能化适用范围方面。智能家电产品之所以让用户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便捷性。而除了一般消费群体之外,还要关注老年用户群体和残障用户群体,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一般的智能家电产品不能很好地适用于这些用户。在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上,要考虑这些特殊群体的用户特点,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智能家电产品的智能化。
通过上述关于智能家用电器的特点和问题的分析研究,目前的智能家电产品,更多的是体现功能化设计,用户与智能家电产品的情感交流并不突出。而在今后智能家电产品的发展上,用户的情感因素非常重要。所以情感化设计作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探索人的’情感与产品设计的关系的理论,如果能应用在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中,会使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更具人文化气息。
情感化设计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提出的,情感化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用户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研究,产品设计师分析总结出用户对于产品产生情感的规律和原理,然后带有目的性的、意识性的进行引发用户某种情感的产品设计,以便用户对产品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产品被用户所接受和选择的结果。
现在的家电行业,产品同质化十分明显,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行为几近相同。虽然智能家电产品与传统家电产品相比,在技术层面上有所突破,但仍然没有改变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而情感化设计能够赋予产品在技术层面以外新的产品精神力量。所以,在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中,应用情感化设计理论,引发智能家电产品新的设计内涵,给用户营造新的感官体验。
2 情感化设计策略研究
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面是基于用户的人脑加工水平的反映,是以用户为研究对象的一种设计理论。将情感化设计应用于智能家用电器产品中,可以从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反思层面三个方面进行,形成三位一体的情感化设计策略。
2.1 本能层面设计策略
人的本能处于意识之后,思维之前。因此情感化设计在本能层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用户的对于产品的直观体验和最初印象。在本能层面的产品设计,主要涉及到产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搭配、材料质地等方面。在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中,要注意这些方面对于用户的不同情感影响。传统家用电器因为多采用白色或黑色的外观,所以也因此分为“白电”或“黑电”。而随着用户审美水平的提高与物质生活追求的提升,仅仅只要白色和黑色的家电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了。所以智能家电产品除了在技术层面与传统家电产品有区别之外,在颜色和造型上也要寻求突破。此外,不同的用户群体,在对待外观造型、色彩搭配、材料质地这些因素而产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通过对于情感化设计本能层面的思考,可以在智能家用电器产品的设计中,采用创新的造型与材质,能够给用户耳目一新的感觉,提升用户对于产品的第一印象。
在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中,本能层面主要设计产品的外观造型。造型是产品的实体形态,是产品实用功能的表现形式。首先在形态方面,一般家电产品多采用方体的形态,给人沉闷古板的印象。如果能采用不同的设计形态就会给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格力i系列空调,采用了圆柱体形态的造型,与通常方体形态的立式空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圆柱形态给人圆润细腻的感觉,相比方体形态给用户的是―种轻盈柔和的情感体验,更能抓住用户的眼球。其次在色彩上,传统的白黑颜色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多彩的配色可以给用户带来新鲜的感觉。
此外,在材质的选择上能给用户不同的情感感受。现在家电产品多采用工程塑料或金属制造产品外壳,给用户的情感感受较为单一,可以考虑使用皮革材料、木质材料、纺织材料甚至是玻璃材料用于家电产品全部或部分外壳。各种材质代表的不同情感感受刺激用户的感官,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总之,在本能层面的设计,最能刺激用户的感官,在形态、色彩、材质的选择上要能突破传统,也是智能家电产品全面创新的表现。
2.2 行为层面设计策略
情感化设计在行为层面的要求是直接与产品的功能、性能、效用挂钩的。简而言之,产品的功能表示了产品能为用户提供怎样的活动,用户可以通过产品达到怎样的目的;产品的性能表示了产品的内部结构以及零件的性质是怎样的,能否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产品的效用表示了产品完成用户活动的时效性,也是产品的使用效率。这些都是产品行为层面的表现。在情感化设计的行为层面,用户通过对产品的操作感受决定了用户对待产品的情感。如果用户可以很顺利地使用产品达到预期效果,并且使用过程充满了乐趣,就会激发用户积极的情绪;反之,用户在使用过程遭遇障碍或困惑,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就会给用户造成消极的情绪。在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中,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是一大卖点,用户的操作行为也与传统的家电产品有所不同。那么在智能家电产品的效用方面就要注意,在一些新兴功能的操作方面要简单易行,让用户能顺利完成,以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有良好的情绪。
情感化设计在行为层面上,主要强调的是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过程。首先用户能有效的完成智能家电产品的各项产品功能,其次在使用智能家电产品时产生有趣、愉快、舒适的情感,这两点是情感化设计在行为层面的要求。智能家电产品与传统家电产品相比,在外观结构上的差异不大,差别主要是配备了图形界面、网络化操作等。所以,在行为层面上的情感化设计,实际是对用户与家电产品的交互过程进行设计。在图形界面方面,可以使用一些能带动用户情绪的图形,比如笑脸、红心等一些能够带给用户积极情绪的图形。当用户在进行某些行为时,如启动智能家电产品或成功使用智能家电产品的功能等等,在交互界面上显示这些图形,用户就会被这样带有积极情绪的图形所带动,有助于提升用户自身的情感感受。其次还可以使用一些语音的方式。智能家电产品目前还是一种新兴事物,所以一些用户并不能非常熟悉地进行操作。而面对不会使用或使用困难的产品,用户会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利用语音提示操作步骤,指导用户操作就会减少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这也涉及到产品的易用性。产品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会令人快乐,加倍喜欢。这是设计中为什么易用与情感总要联系起来的原因。在智能家电产品行为层面的情感化设计会与交互设计有很多联系,应用一些交互设计的技巧会提高用户的情感感受。
2.3 反思层面设计策略
反思层面是情感化设计中的最高级层面,是产品的内隐无形层,将对产品设计的要求提升到文化形态、精神需求和社会价值的层面。而且反思层面非常容易随着不同用户的文化水平、生活经验、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因素产生个体化的差异。情感化设计的反思层面的体现包括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对于自我形象和对于用户自身的满意程度,甚至还体现在是否能引起用户的记忆。基于反思层面的设计,会引发用户的思考,用户会将产品标签化,以便思考是否符合用户对于这个产品的认知。结合产品而言,即某种产品会特别受一些用户的欢迎,而另一些用户非常不喜欢这种产品。在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中,在反思层面的考虑因素是全方位的,反思层面智能家电产品的设计能够给用户产品的概念。而且反思层面的设计还与用户的使用经历、品牌效应有关。智能家电产品通过反思层面的情感化设计,决定了用户对于产品的最终印象,用户在反思层面会给产品定下结论,也是用户选择产品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情感化设计中反思层面的设计,投射在产品上,更多表现在产品品牌文化方面。在反思层面上,用户会对产品产生有一定的思考,品牌文化会对用户在理解产品方面起到一定的影响。品牌文化是品牌在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积淀,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所以,在反思层面的智能家电产品设计中,在用户心目中建立健康的品牌文化也是一种设计策略。比如德国西门子品牌,给用户营造的是一种严谨、专业、可靠的品牌形象,所以在西门子的产品设计上,造型简约而性能持久稳定。用户在使用过西门子产品之后,就会感受到这样的品牌文化,从而建立起长效的品牌意识。
品牌文化的建立与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品牌文化与用户内心的民族文化相统一,产生情感共鸣,也会对用户在选择时产生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本土品牌在产品的设计上,能结合一些民族文化,这样的产品能和用户产生情感共鸣,用户就非常容易认同产品,而且还能激发用户的民族热情。同时,很多用户是带有很强烈的本土化品牌倾向的,这样对于我国的智能家电产品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