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23:3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冬季公路养护,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公路桥涵的现状分析
某县公路管理站列入养护的桥梁涵洞大致分为两个时期。
①在80年代以前修建的,由于当时修建的桥梁涵洞受多因素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在设计时,对水文资料不够重视,特别是洪水水位调查比较草率,水文资料失实,在计算桥位断面设计水位、流量、流速等数据时误差特别大。往往出现桥位选址不当,跨径偏小,基础埋置深度不够,防护工程不配套等先天性缺陷。例如,某河桥属于中桥,5孔跨径6m,桥长30m,上部结构为板梁,下部结构为钻孔桩,1.5m,建于1978年,由于当时对河流水文的自然规律认识不足,水文、地质调查不细,缺乏定性定量的分析,没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在桥台结构,桥梁下部式样及埋设深度,防护工程等方面设计不合理,由于基础深度不够,加之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冻胀,造成桥台和翼墙严重开裂,桥墩及桥面位移,成为危桥、险桥,不能使用。此桥要拆除重建。某路K13+570处一座小桥,3孔跨径6m,桥长18m,上部结构为板梁,下部结构为钻孔桩,由于正值时期,受历史背景影响,在桥位选择、桥梁孔径、桥台结构防护工程等方面设计不合理,由于桥位选择不当,加之桥梁跨径小,没有防护工程,在汛期桥梁排洪阻滞,桥下水流形成涡流冲刷,加之锥坡是土的护坡,造成水流冲刷掏空。于近年重建。某公路K45+230处箱涵,由于当时考虑的水流会流点的问题建涵洞位置有异,造成涵位偏差,导致排洪不畅,形成阻水,造成公路水毁,此涵洞已于2004年,某公路改建时重建。某公路K102+300处,涵闸,由于当时设计洪水位过低,造成涵闸阻水。致使公路受损,此涵闸在2008年某公路大修时改建,改建后从涵闸的高度和跨度都得到了改善。从而达到了设计质量要求,瞒足了交通流量的需求。
②80年代以后建的,这个时期还处于国家发展时期,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桥梁的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根据我县的土质特点,通过实地勘察和载重预测,结合水利部门提供的地质条件资料,水文资料。在涵洞的修建上,大多采用了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在处理下基础时,一般都设计加一个下处理,来满足基础不稳定的条件,当然也有个别的地质条件好的,只设一层沙砾垫层就能满足的,也没必要浪费的就只设一层。在涵洞的选址上和选型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该设方涵的绝不设圆涵,该设双涵的绝不设单涵,在涵洞的位置的选址上,我们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慎重考虑后方可下结论,减少了没有必要的经济损失。总之,80年代以后建的桥涵,目前状况普遍良好,没有阻水现象,也没有下沉现象出现。
2.桥涵养护采取的措施
根据多年的桥梁涵洞养护的实践,摸索出适合我县地区桥梁涵洞的一些养护规律,由于地质环境的影响,在桥涵的日常养护上,增加了一些难度,主要是在桥涵清理加大了工作量,比如桥面要定期清理淤沙,涵洞也有定期清理淤沙和淤泥。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站里特别制定了一项工作方案,就是站里下去巡查与道班的日常养护挂钩,做到了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绝不留后患。
在这些年以来我们认真执行交通部工程管理司颁发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配备了相应的桥梁养护技术力量,站里设桥梁养护工程师,设桥梁养护技术员等职位,设专人负责,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绝不拖后,更加努力发展。建立健全桥梁技术档案,实行桥涵养护管理责任制。
3.摸清底数,分类管理
组织技术力量普遍对桥涵定期检查一遍,并按《桥涵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划分类别,把现有桥涵分为三类。各类桥涵采取了不同的养护措施。一类桥涵进行正常养护,二类桥涵需进行小修,三类桥涵需进行加固处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大中修。
4.下达桥梁涵洞养护生产计划
站在下达旬、月公路小修保养生产计划时,包括桥涵保养任务,从而纠正了只养路不养桥涵的错误做法。道班每月在完成普查路况资料的同时,对桥涵普遍检查一遍。并填写好《桥涵经常性检查记录》存档。
5.加强桥涵的整体结构的养护
在搞好桥涵上部养护的同时,加强下部墩台及锥坡、翼墙,河底铺砌等防护工程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发现病害及时修复,尤其是在汛期前做好检查维修、加固和清障,做好抗洪抢险准备工作。以防桥涵在洪水到来时发生严重的水害,给国家造成没有必要的经济损失。
桥涵养护存在的问题:重养路、不重养桥的现象依然存在。我站制定了桥涵养护工作制度,但是员工及班长头脑中只养路、不养桥的观念还普遍存在,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转变观念,加强桥涵的养护管理工作。桥涵养护责任制不落实,缺乏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工作,造成在桥涵养护工作中,只重视上部养护,轻视桥涵的下部墩台,防护工程的养护维修和加固工作。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上的行车安全,我国一般会在高速公路设置分隔带,与此同时在中央地区留有绿化养护空间[1]。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和降雨量的不同,所以部分地区的降雨量无法满足高速公路的绿化养护需求,需要人工降雨来维持绿化养护。现阶段来看,高速公路最为常用的人工灌溉方式有以下两种:(1)滴灌技术;(2)拉水灌溉技术。基于高速公路比较长,所以传统的拉水灌溉方式不够使用,再加上灌溉效果不够好,所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此时,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应而生。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最早是在农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其具有节约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在高速公路绿化养护过程中被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分析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1 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是高速公路环境建设管理方式的变革
(1)滴灌是高速公路发展的必然选择。高速公路环境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环境既能够有效改善高速公路的生态环境,又能够不断丰富公路的景观,从而不断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西方发达国家在进行高速公路设计时都非常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需要考虑到纵断面和横断面的结合,另外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的结合。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起步比较晚,所以在财政资金投入方面比较有限,在经验方面比较缺乏。在公路设计中,对生态环境采取低标准,施工单位更为注重主体方面的工程,而轻视生态环境保护,给高速公路的相关管理带来很多不便之处[2]。由于高速公路的气候特殊性,加上灌溉工作比较繁重,所以费用比较高,甚至影响到了行车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高速公路的环境管理被侵蚀,使得环境建设和公路运营出现一系列矛盾。
(2)滴灌使得公路环境建设方式发生一系列变化。在高速公路上引用滴灌技术在一次性种植之后,其有关管理工作均变成自动化和现代化。通过滴灌管理模式,将营养液体输送到系统之中,通过管道能够将最好的肥料植根于根系地区。根据植物生长的营养变化需求,以小量的方式向作物输送养分,保持整个植物的营养水平。将除草剂灌入到滴灌系统之中,既能够清除杂草,又能够预防病虫害,最终完成好公路环境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
(3)滴灌是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主要战略。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比较高,但是人均水资源比较低,是贫水国家。我国的干旱地区面积达到我国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存在缺水状况。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越来越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滴灌技术能够节约88%以上的水资源,相比起传统的水车漫灌方式而言有很大的优势。根据相关资料研究显示,由于受到污染的限制,所以利用含盐量高的劣质水进行灌溉趋势越来越明显。使用咸水进行灌溉能够使得作物正常生长,与此同时获得比较高的产量。采用滴灌技术来冲洗一定降雨量的地区,能够不断扩大公路用水的范围。
2 自动化滴灌技术的主要优势
(1)安全运用,减少车道占用。在高速公路绿化养护中采取传统的灌溉措施,势必会占用车道,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通拥挤,降低高速公路的整体运行速度。除此之外,洒水车的行车速度一般而言比较慢,相比起其他车辆行车速度,非常不符。行车之间的差异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在施工工人操作出现失误的情况时会给行车安全带来负面影响。而自动化滴灌技术能够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只需要设置好相应设备就能够不需要更多的人参与。
(2)提高灌溉效果。传统的灌溉方式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热情和整体工作效果,一旦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势必会在有些地方浇水过多、有些地方浇水过少,在气候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会干预到施工人员的相关工作,最终影响到实际浇水效果。在高速公路绿化养护中采取滴灌技术,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为干预,减少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浇水效果不均衡情况出现。
(3)设备投入比较少且经济效果显著。在高速公路绿化养护中采取滴灌技术不管是人工成本方面还是在机械设备的投入方面都要优于传统的拉水浇灌方式[3]。传统的拉水浇灌方式要配备洒水车和抽水泵等,而且还要配置专门的洒水人员,因此带来一系列的费用问题。
3 自动化滴灌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3.1 自动化滴灌系统的组成
自动化滴灌系统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位:(1)首部装置;(2)水源;(3)输水配水管网;(4)滴头;(5)自动化控制设备。水的主要来源有:(1)河流;(2)湖泊;(3)水库;(4)沟渠;(5)井泉;(6)坑塘。首部装置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水泵;(2)过滤器;(3)化肥罐;(4)水表。首部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好除草剂和肥料等,经过过滤之后输送到主管道内。在施肥装置中,根据管道内注入溶液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压差式;(2)文丘里;(3)泵注入式。过滤器主要有以下几种:(1)筛网式过滤器;(2)砂石过滤器;(3)旋转式水砂分离器。输水配水管网中的主要作用是将压力谁容易输送到滴头中,能够连接好干管、毛管等,将其连接为一个整体,进一步控制好相关调节设备。塑料管是滴灌系统中最为常用的管道,如PPVC(聚氯乙烯馆)、LDPE(聚乙烯管)。现代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塑料管的性能远远超过滴灌系统的基本要求,在公路上进行长距离输水能够得到材料方面的保证。现阶段来看,国内有诸多企业专门生产滴灌管和塑料管等。滴头的是自动化滴灌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滴头的主要作用是将毛管中的毫λ流减压之后,以稳定的小流量状态输入到土壤之中。滴头的种类有以下几种:(1)过流道式滴头;(2)孔口式滴头;(3)压力补偿式滴头。部分企业已经将滴头和毛管合二为一,并且按照客户的相关需求生产滴灌管,使用时更为方便。滴灌的自动化装置其主要作用是监控好设备的基本运行状况,使得系统能够更为正常且高效的运行。
3.2 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项独立的发展产业,其技术日趋完善。滴灌技术从1980年开始就已经被逐步推广,其配件设施非常齐全。部分现有的自动化滴灌系统均为农业生产所涉及,在自动化控制程度方面比较高,但是投入的资金也非常巨大。高速公路滴灌设计将滴灌技术引入到高速公路的养护中,一方面能够完成好施肥和杀虫工作,另外一方面能够节约用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滴灌管理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灌溉方法,能够使得农作物土壤保持在最为理想的状态中,从而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
参考文献
公路冬季除雪防滑的检查验收考核,是困扰我们多年冬季养护考核评价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养护市场化实行计量支付制度后,按定额和工程量核定除雪费用,如何计量和支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新的课题。由于降雪的次数、时间、雪量、地域等具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给我们考核除雪防滑质量和计量支付工作带来巨大的难度。为此,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一套冬季养护检查验收考核办法。现整理出来介绍给大家,以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公路冬季除雪防滑考核指标的确定
公路冬季养护生产的中心工作是除雪防滑,随着高等级公路里程和交通量的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公路冬季除雪防滑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公路冬季除雪防滑费用逐年递增。为了合理的使用冬季除雪防滑经费,准确地考核冬季除雪防滑质量和数量,我们将除雪与防滑分开进行考核与计量。
1.1机械除雪用“除净率”指标考核。
“除净率”系指机械除雪露出路面的面积与原路面面积的比值。
1.2人工除雪用“定额指标”考核a。
“定额指标”系指按养护工程定额核定的每工日的除雪数量。
1.3防滑用“撒布率”指标考核。
“撒布率”系指岭坡、弯道、桥涵、平交道处规定面积的撒布防滑料的数量和质量。
2.冬季除雪防滑的工作原则
以雪为令,随下随除,以除雪为主兼顾防滑,确保冬季道路通行安全。
2.1国省干线和在其他重要路线(油路、水泥路)做到随下随除,雪停路净,保证路面无积雪积冰。
2.2其他公路和工程路段的陡坡、弯道、平交道口、高填方路段、桥面和桥头引道、工程便道、便桥等部位要及时清除积雪、积冰。短时间内不能及时清除的重点部位要撒好防滑料后,再逐步清除。
3.除雪防滑的作业形式
3.1机械除雪:由承包单位统一调配,突出重点路线采取集中作业形式,合理调配机械,先重点后一般路线。
3.2人工除雪:采取分散的作业形式,一般情况下,每1-2公里安排1人,人工除雪要落实包段责任制,任务落实到人头,定额落实到当日。
3.3人工除雪:先桥面、桥头引道,后弯道、岭坡高填方路段、平交道、村屯、直线段。
4.除雪防滑的作业方法
4.1人工除雪路段采用抽条法:沿路方向适当间距等距离抽条50-100cm宽,然后依次逐渐加密,直到除尽。主要清除除雪机械达不到的部位。
4.2机械除雪:随下随除,积雪严重的路段,对7-9米的路面,先集中清除半幅,之后除另半幅,超过9米宽的路面,先打通一个车道,之后除其余路面积雪。
4.3除雪机械配置,一级路每20公里配2台除雪车,基本能满足除雪时限和除雪质量要求。
5.冬季除雪防滑的计量与支付
5.1除雪防滑是根据定额和省颁除雪防滑的标准和时限来确定的,按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计量。
5.2依据我们制定冬季除雪防滑机械台班单价:铲车2000元/台班,汽车式除雪机1500元/台班,55拖拉机415元/台班,按小到中雪和大到暴雪分别计算出除雪公里成本数量,按除雪里程核定费用。
机械除雪费用公式:机械除雪费用=除雪里程×除雪费用×除净率系数。
按除雪里程核定费用,每次除雪检查对除净率达不到50%的路段,不给予计量。除净率达到60%-70%除净率系数为0.7,除净率达到70%-80%除净率系数为0.8,除净率达到80%-90%除净率系数为0.9,除净率达到90%-100%除净率系数为1.0。除净率达到100%除净率系数为1.1。
5.3人工除雪用的定额标准
5.3.1人工除雪每工日:
①松雪370m2
②压实雪114m2
③硬雪(冰、雪结合)60m2
5.3.2撒防滑料每工日:714m2
5.3.3除冰每工日:20m2
5.3.4机械除雪:55马力拖拉机除雪(松雪)0.07台班/公里;压实雪3.10台班/公里,适合于偏远地区。
5.3.5防滑材料费:根据降雪次数和撒布率确定防滑料备料数量。
5.3.6对于冰雪结合和纯冰覆盖路面,需要晒布除雪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晒布范围和除锈剂的数量。
6.除雪防滑费用的取费标准
6.1人工费:52.12元/工日。根据降雪情况,实行计时和计件工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6.2防滑材料费:防滑所用的材料价格按市场价每年综合确定。
6.3机械台班:执行交通部公路机械台班费用定额标准。
6.4间接费:按《吉林省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办法》取费标准执行,只限机械除雪。
6.5依据的定额、标准如下:
①《吉林省养护工程预算定额》吉交发[2005]16号。
②《吉林省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办法》吉交发[2011]1号。
③《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交工发[2007]33号。
7.检查验收标准和验收方法
检查验收标准即吉林省公路除雪标准,依据标准规定的标准和时限进行检查验收。
7.1大到暴雪,雪停五日内;小到中雪,雪停三日内,国省干线和二级技术标准(含二级)以上公路,其它各级公路的客货运输繁忙路段和陡坡、弯道、平交道口、桥面及引道、收费站、村(镇)过境路、危险路段等重点部位要求全部清除路面积雪,其它路线及路段应逐步清除积雪。
7.2降雪后要做到除雪防滑相结合,重点路段和重点部位要备足防滑料并集中人力及时铺撒。
7.3对于偏远地区交通量较小的砂石路线允许有积雪,但必须整平,并进行防滑。
7.4大雪或暴雪期间,干线公路和主要客货运输路线出现雪阻时,要及时予以清除,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其它路线不得超过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