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口腔护理体会,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颌骨是人类消化道的顶端,是构成口腔咀嚼功能的重要性支架。由于其解剖和生理特点,骨折后多须复位固定,以避免肌肉的牵拉而产生错位,出现咬合关系紊乱,造成颌面畸形及咀嚼语言功能障碍[1]。而术后病人的饮食多是靠口饲流质提供各种营养,由于口腔内添加固定器,一方面易于各种高热量高蛋白的流质残留,形成细菌繁殖的最佳培养基,一方面不易于行口腔护理,很容易引起口腔感染[2]。故口腔护理新方法的使用对颌骨骨折病人显得更为重要。我科于2009年07月23日收治一例左下颌骨完全性骨折的住院病人,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例男性,26岁,左下颌骨完全性骨折,受伤机制:殴打伤,手术方式:左下颌软组织切开、骨断端钻孔医用不锈钢丝栓结复位术,上颌连续带钩钢丝弓杠牙间栓结、下颌连续带钩钢丝弓杠骨断端牙间栓结颌间橡皮圈牵引复位术。
2.护理
2.1 护理难点。手术行颌间复位固定,添加固定器及橡皮圈,造成大量食物残渣,分泌物残留,而患者无法打开口腔更加大口腔护理的难度。
2.2 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要,满足患者的需求。沟通方法采用简单的手势法及写字板的运用。
2.3 护理方法。采用双人行常规擦拭法和特殊冲洗法口腔护理。使用无菌棉签蘸取0.3%的双氧水,按口腔护理程序彻底清洁口腔,半卧位床头抬高30度,用20ml注射器抽取冲洗液(0.9%的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接上负压吸引装置,开启0.01-0.02mpa的负压吸引用压舌板拉开患者一侧颊部,将抽取了冲洗液的注射器前接5cm头皮针去掉针头,轻柔地置入撑开的一侧颊部的磨牙位置,而负压吸引装置前端接开口为斜面的吸痰管置于门牙的结扎丝处,边推注射器冲洗边吸。冲洗时注意结扎丝有无脱落,固定器有无松动。同样方法冲洗对侧口腔。直至消除口腔内的双氧水异味为止,3次/天。患者术后2天应激出现口腔溃疡,术后3天出现口唇疱疹,予溃疡处涂擦碘伏,予疱疹处涂擦聚肌胞,3次/天。
2.4 健康指导。使用吸管吸食高热量、高蛋白无渣流质饮食,进食后吸食温水起到初步清洁口腔作用,后期遵医嘱补钙。
3.结果
口腔内无新增溃疡,无白斑,无异味,术后4天溃疡好转,术后8天口唇疱疹好转,患者术后恢复好,无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入院体重54kg,出院体重57kg。
4.讨论
4.1 口腔护理的意义[3]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臭,促进食欲,使患者舒适;抑制口腔中致病菌的生长,预防口腔疾病;减少继发感染和并发症,保障治疗顺利进行;观察口腔黏膜变化及特殊口腔气味,提供病情动态信息。
4.2 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 它是口腔护理的基本操作方法,以棉球擦拭为主,其优点: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口臭,预防口腔感染。但对于骨折术后颌间固定的患者,由于橡皮圈或结扎钢丝的使用给清洁口腔带来困难。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对口腔清洁不全面而增加伤口感染机会影响手术效果。
4.3 采用0.3%的双氧水擦拭口腔,0.9%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16万u冲洗口腔方法可达到以下效果:抑制厌氧菌生长,发挥抗菌和除臭作用,清洁口腔,产生大量热能促进局部血运,口腔由于机械刺激可促进唾液分泌,增强口腔自净力从而保持口腔湿润,使患者舒适,防止口腔感染冲洗时注意将冲洗管置于磨牙处,患者头偏向一侧,颊部置弯盘。吸引时吸痰管置于门牙结扎丝处,负压吸引力不可过大,防止置于患者口唇破坏口唇组织,勿吸溃疡处,吸引力在0.01-0.02mpa之间。采用水冲洗法操作简单,不会引起疼痛,患者易于接受。
4.4 患者口腔内无溃疡后,出于人性化关怀,将冲洗液改为口感更为舒适的复合漱口液(口泰漱口液)其成分主要是:葡萄糖氯己定0.6g、甲硝唑0.1g 、甘油25ml、浓薄荷水5ml。患者反映良好。
参考文献
[1] 金芬芳.颌骨骨折固定复位术后口腔护理15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6(2),2198-2199.
口腔颌面部位于头颅的前下方,上至额部发际,下至下颌骨的下缘,内有丰富血管和神经,具有呼吸、咀嚼、消化、言语、表情等诸多生理功能,有重要的解剖结构。所以,颌面部受伤后,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口腔治疗和护理操作,防止口腔并发症[1]。我科于2001年5月~2010年3月共收治常见口腔颌面外伤79例,通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9例病人,其中男50例,女29例,年龄6岁~70岁,22岁~40岁55例;多由车祸、工伤、酒后失足或械斗等因素所致,主要为颌面软组织损伤,牙齿断裂、脱落,或合并上、下颌骨、颧骨、颧弓骨折等。
2.护理
2.1病情评估:认真评估病人情况,制定具体的口腔护理方法计划。评估口腔呼吸道和病人对口腔护理合理的承受力,评估内容包括[2]:⑴生命的体征;⑵口腔粘膜和组织有无异味、出血、坏死等情况;⑶术后留置物如:结扎钢丝、牙周夹板等,是否移位及脱落;⑷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口腔护理工作。
2.2口腔护理:口腔冲洗是对于口腔颌面外伤病人最有效的方法。采用0.02%呋喃西林液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3次,用餐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颌间要结扎、张口受限的病人须用20mL注射器抽吸漱口液进行反复加压冲洗直至冲干净为止。或可采用含漱法,每次3到5min,而后用吸引器吸出。
2.3心理护理:本组病人多由外力因素所致的意外伤害,受伤时都没有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受伤后看到自己面部发生了很大变化,都很难接受显示而情绪激动、狂躁、紧张、焦虑、不安、抑郁等行为表现都有。在此情绪下,易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损伤部位的出血增加,尤其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更加明显。护士在安排住院床位时应考虑避免与焦虑病人同住,尽量安排到已经术后进行康复的病人病房,帮助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以增强新入病房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时,对患者进行护患沟通,开展健康宣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克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逐渐增强其自信心和安全感。
2.4饮食护理: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禁食,通过输液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术后第2天置胃管,每天鼻饲流质4~6次,每次300~500ml,鼻饲完毕后灌注少量温开水冲管。术后1~2周拔除鼻胃管,并指导患者按顺序进食流质、半流质和软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根据患者个人的口味调剂营养食谱,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半流食、软食、普食[3]。
2.5护理:术后保持患者头正中位或略偏患侧,两侧以沙袋固定,制动5~7天,以免肌皮瓣的血管蒂受到牵拉或扭转而发生血管危象。患者应睡气垫床以预防褥疮。
2.6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采用全自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率、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本组有1例伴有哮喘病的肥胖女性患者,在术后5h哮喘病发作,血氧饱和度降至70%以下,立即通知医师行气管切开术并给予平喘药物,病情很快缓解。
3.讨论
口腔颌面外伤虽然是常见创伤的一种,但是因为其生理解剖的特殊性,此种外伤除有外伤的共同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如口腔颌面血运非常丰富,受伤后可能伴随出血较多,腔窦处更易感染等。口腔是消化道的入口,呼吸道的门户,损伤严重时会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这时护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4]。通过几年来对79例口腔颌面外伤病人的护理,我们的体会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病情评估,实施细致的口腔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护理,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患者早日康复的主要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谢洪.口腔颌面外伤的急救[J].口腔颌面外科学,2003,7(1):156.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70例颌面部损伤中,交通伤63例,占90%,坠落伤1例,占1%,运动伤6例,占8%。70例患者中男53例,占75%,女17例,占25%,男女比为3∶1。年龄在7~45岁之间,以20-30岁为主。70例颌面部外伤中,单纯软组织损伤15例,占21%,颌骨骨折伴软组织损伤55例,占79%。其中下颌骨骨折28例;上颌骨骨折5例,颧骨颧弓骨折12例,多发性骨折10例。5例同时伴有颅脑损伤。
1.2治疗方法颌面软组织损伤的伤口72 h内清创缝合。污染创口注意彻底清创、放置引流,以防感染[2],清创时尽量保留组织,并予以止血、消肿、抗感染治疗。颌骨骨折的患者在全麻下使用微型钛板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面中部骨折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辅助上颌前庭沟和睑缘切口;下颌骨骨折除髁状突采用耳屏前切口外其余均采用口内切口。术前存在咬合错乱的病人先行牙弓夹板颌间牵引,恢复咬合后再行骨折内固定术
1.3治疗效果70例外伤患者,所有软组织损伤患者均在72 h内清创缝合,55例骨折患者接受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68例软组织伤伤口一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53例骨折患者术后愈合良好,面部对称,开口度正常,2例上颌骨骨折患者术后颌关系恢复不良,配合正畸治疗后恢复。未发现钛板排斥等不良反应。
2护理体会
2.1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创伤后患者出血较多,且伤后部分患者昏迷,应使其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积血、积液及分泌物,切忌头后仰致分泌物或血凝块堆积咽部造成窒息[3]。加之颌面部的血运丰富,颌面出血多易形成血肿,也可因组织水肿、舌后坠的堵塞发生窒息[4]。特别是上颌骨骨折患者,因骨折后骨折块下坠导致堵塞气管,因此要随时清理呼吸道,床边备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及时有效地吸尽痰液及分泌物。
2.2及时止血,防止休克由于颌面部血液循环丰富,出血较多,应配合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对少量出血患者应压迫包扎止血;若动-静脉血管出血,可采取结扎血管或缝合止血;若出血较多,紧急情况下可采取压迫颈外动脉,或必要时考虑结扎颈外动脉止血。颌骨骨折后骨缝内出血,往往出血量大,止血困难,此时应将错位的骨折片复位并利用牙弓夹板简单固定;此外,颌面外伤后经常伴有脑外伤、颅底骨折等,易导致脑脊液漏,表现为口鼻腔出血,临床应严格区分判断,如为脑脊液漏,若出血不多,可严密观察待其自行停止,禁止填塞压迫;如出血量大,需行后鼻腔填塞止血,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情况。在止血的同时应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应用止血药物及抗生素等,防止伤口感染及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引起休克。
2.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并正确记录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出汗、鼻翼煽动,严重时出现发绀、呼吸浅而快,继而出现脉弱、瞳孔散大等症状,应考虑是否伴有颅脑损伤。对于出血较多者应根据患者的脉搏、血压、皮肤颜色等情况快速补充容量,以防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术后应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红肿,术后第2日伤口可外露,保持伤口清洁。
2.4口腔护理颌面外伤的伤口大多与口腔相通,口内微生物极易侵入伤口。对于口腔软组织损伤后的患者,除用呋喃西林漱口外,还应用生理盐水定时做好口腔护理,并使用含漱液漱口。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及张口受限。为了防止水电解质紊乱,要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宜少量多餐,以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和促进伤口愈合。对做颌间固定不能张口的患者,要教会其用吸管或橡胶管自缺牙间隙或磨牙后间隙进入口咽部吸入流质,避免呛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