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煤矿安全生产目标

煤矿安全生产目标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1:3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煤矿安全生产目标,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煤矿安全生产目标

篇1

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低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级安全要求的落实和本单位安全工作实际状况的分析与结合。不能够创新与实施安全管理,而是机械的套用,安全管理浮于表面、遥控指挥等问题突出。缺乏深入井下考察,实施现场办公的能力与问题的预判能力。也有部分干部怕得罪人,在面对安全生产违章的时候,往往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心理。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煤矿的安全管理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二)部分职工的业务技能素质待于提升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采掘者,往往其文化程度、业务能力较低,并且短期用工问题的存在,使得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加上煤矿井下地质等条件的复杂性,很容易使得煤矿生产出现违规操作、侥幸心理。如何提升煤矿工人的业务技能与整体素质,成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

(三)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待于进一步提高

随着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不断加大,各个煤矿企业基本上都能够制定相对完善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并且结合煤矿的实际出台了相关的考核政策。目标管理责任书、安全生产军令状等也是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多有实施。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没有制度层面的理想。这主要是因为相关监督制度缺乏执行的刚性。对煤矿发现的安全隐患往往存在处罚重、奖励轻的问题。

(四)安全管理工作超前意识不强

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工作内容多、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能够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缺乏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审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对安全工作规律的把握。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处在较低的层次,缺乏一种良性的安全运行来支撑煤矿的生产,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超前意识不足,影响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煤矿安全管理责任落实的策略

(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领导意识与责任心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煤矿领导的安全管理意识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煤矿安全规程中提出,各级行政正职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人,需要高度的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肩负起煤矿安全生产的责任,更好地推动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与人性化的提升。

(二)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全员培训效果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来提升其效果。培训的内容既应该包括煤矿安全生产法规以外,也要涵盖矿井的实际进行安全生产操作、应急防备等。通过科学的培训,提升煤矿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逃生技能与煤矿生产的操作方法。通过培训,达到每个员工都能够自觉、高效的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安全生产的行为。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的方式是多样化、多路径的。既可以借助安全图片展、放映安全事故案例、针对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也可以借助安全知识、生产技能竞赛等方式来实现。

(三)规范煤矿生产的安全制度建设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强、管理内容多、管理人员复杂的工程,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监控、规范化管理等措施来实现。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完整、系统的煤矿生产安全制度建设体系。第一步,要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制度,通过目标管理制度的制定,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细化与良好。同时,为了提升管理的效果,需要制定煤矿安全生产的奖惩制度,把各部门及个人的安全效果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实行目标激励,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的提升。

(四)煤矿安全生产的质量标准与要求不断提升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质量标准化作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要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强化安全认识,加强安全领导,做好安全与质量、安全与产量、安全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次要加大对煤矿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再次,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对于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安全检查要做严做细,通过有效的考核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加大对危险因素的整改与规避。第四,要将采煤、掘进、通风等进行重点管理,全面展开,实现全员管理与全过程管理。

篇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法制建设,在煤矿行业建立健全了安全体系、安全法规,彻底扭转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状态[1]。1979年6月,煤炭部颁布了《煤矿安全工作试行条例》、《煤矿安全监察试行条例》。1980年2月,颁布了《煤矿安全规程》。1983年2月颁布了《煤炭工业统配煤矿职工安全培训试行条例》,1985年颁发了《关于在改革中加强安全工作的几项决定》,1992年能源部又颁发了《煤矿安全规程1992年版执行说明》,这些法规和执行说明,对于建立健全安全监察机构起了重要作用,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严格管理和法律约束[2]。建立煤矿安全体系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建立的煤矿体系是否符合实际的煤矿安全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而这种验证方法大多是通过评价方法来完成,建立煤矿安全体系评价来对安全体系的合理度进行量化评价,有助于对当前安全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以便能够更好地保证煤炭生产的安全性。

近年来,关于煤矿安全体系评价方面研究得较多,而且研究方法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创新[3-5],文献3是从煤矿安全管理的角度来对煤矿安全体系结构进行细节化评价,强调安全生产体系的精确化,文献4是采用SEM方法建立煤矿安全体系评价,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安全体系结构的量化分析,但是缺少层次感与脉络性,文献5是对煤矿生产安全体系中防尘系统的评价。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完成煤矿安全体系评价,该方法层次感强,而且对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具有可调节性,便于对整个体系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具有一定的优势。

1 煤矿安全生产结构

煤矿安全生产强调生产的安全性,安全性是第一要素。如何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指标,需要从煤矿安全生产的结构入手,保证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方可提高安全生产指标。从煤矿安全生产的组成结构来看,主要可以分成六个部分,具体如图1所示。

本文将煤矿安全生产系统划分为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和排水六个方面,这是从功能结构来划分,而每一方面又可以再细分,比如防瓦斯安全、通风设施安全、强电布线安全和隧道顶部安全等。在安全结构分析中,尽量考虑到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每一个要素,这样做是尽可能地全面地完成煤矿安全体系评价,同时也为层次分析结构做准备工作。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体系模型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它能够在多约束条件下实现多目标问题的求解,而且可以设置可变的权重系数,根据实际需求,实现多目标的决策方案[6]。

首先对层次总排序合成表进行简单分析,因为它介绍了不同层之间的权重表示关系。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开始需要建立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AHP下,一个复杂的问题将被分解多个元素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元素又按内在的属性及关系被分到不同层次,在层次划分过程中,遵循一条准则:“上”支配“下”,上一层次对下一层次起支配作用,这也是检验模型结果建立得是否合理的标准。概括来说,AHP模型主要分为三层:

最高层:也即目标层,一般而言,在AHP模型中,该层次的元素个数固定只有一个,是分析问题的主要目标及预订结果。

中间层:也即准则层,从层数数量来说,中间层的数量最多,可以跨越多层,主要是分析问题的相关限制条件及建立模型相关准则。一般而言,中间层的元素个数不是特别多。

最底层:要素层或方案层,主要是影响问题的直接要素和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而且为了实现数据分析,这些要素和方案必须先经过量化。

AHP采用递阶层次结构来建立模型,一般而言,一层元素最多为20个,层次数量最大值没有明确规定,因为在实际问题分析中,层次数量与问题的复杂度有关,同时也与分析的精确度有关。复杂度越大,精确度要求越高,所建层次数量相对较多,反之,层次数量较少。

2.2 模型建立

考虑到煤矿安全体系评价的复杂度与精确性,本文AHP模型建立3层结构,参照煤矿安全体系架构图,第一、二、三层的元素个数分别为1、6、18个。煤矿安全体系的层次分析结构图如图2所示。

从采煤系统a1、掘进系统a2、机电系统a3、运输系统a4、通风系统 和排水系统 六个方面来考虑,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了煤矿安全体系评价系统合理度的评价模型。文从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机电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五个方面考虑排队系统的合理度问题。首先,建立了指标层次结构,求出各指标的数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再根据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构造出与之对应的判断矩阵;然后,通过该矩阵我们可以求出各指标的权值;最后,将归一化后指标值与对应权值乘积的和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即煤矿安全体系评价指标的合理度。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值,将各项指标与其权值乘积的总和作为综合评价的指标I,即合理度。上述提到的煤矿安全评价指标六个方面的侧重点并不一定是平均的,可以根据评价模型的侧重点来决定每个方面的权重。

3 结语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完成煤炭生产安全体系评价模型的建立,先对煤矿安全生产结构进行了分析,对煤矿安全生产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介绍,最后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煤矿安全体系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模型,具有权重可调节性,层次分明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志宏,张典龙.新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J].煤矿安全,2012,(03):187-189.

[2]闫冰.煤矿安全评价体系探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2,(11):384.

[3]张建平,王珍,路聚堂.精细化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J].煤矿安全,2012,(01):190-192.

篇3

1 概述

目前煤矿是我国主要能源生产企业,对推进社会建设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煤炭赋存条件比较复杂,导致开采难度加大,危险程度增高,因此煤矿安全生产,是摆在广大煤矿生产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质就是要在生产过程中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没有效益、没有矿区的稳定发展。只有把安全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才能更好地保持煤炭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也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最终保证职工和个人的家庭幸福。

2 煤矿安全管理的定义、目的及基本职责

2.1 什么是煤矿安全管理 所谓煤矿安全是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管理,是管理层对企业安全工作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是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煤矿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借以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因此说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生产建设的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进行预测预报、早期发现、分析评价、采取措施、综合防范,以达到消除隐患、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2.2 煤矿安全管理的目的 ①提高安全投入效益、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②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技术措施的使用。③防止发生事故、职业病和环境危害,避免各种损失。④预先发现、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⑤提高灾害防止水平。

2.3 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职责 ①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方针、政策、法规。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业务保安制和工种岗位责任制。③严格安全生产检查、监督和监察。④编制并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计划。⑤严格工程质量检查验收。⑥搞好安全技术培训工作。⑦搞好矿山救护工作。⑧搞好事故的管理工作。⑨促进工业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⑩及时总结安全生产经验和事故教训。

3 煤矿安全生产常用的方法

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我们常采用以下六种方法:

3.1 安全目标管理法 ①安全目标管理的含义:安全目标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集中要求和目的所在,是指将企业一定时期的安全工作任务转化为明确的安全工作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本系统的各个部门和个人,各个部门和个人严格地、自觉地按照所定目标进行工作的一种管理方法。②安全目标管理的作用安全目标管理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方向具有指引作用。安全目标管理能增强现代化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和推动作用。安全目标管理可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安全目标管理能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3.2 戴明循环管理法 戴明循环管理法:又叫PDCA

循环法,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是美国人戴明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其实质是把管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按八步法循环提高。

戴明循环管理的特点:①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②每循环一次就意味着安全工作前进一步。③PDCA循环是一个综合环,四个环节缺一不可。

3.3 安全检查法 安全检查法又称安全生产检查,是煤矿企业根据生产特点,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定期性、监督性的管理活动。安全检查的内容很多,最常用的提法是“六查”,即查思想、查领导、查现场、查隐患、查制度、查管理。具体实施方法必须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自查和互查相结合、检查和整改相结合的原则,防止走形式,走过场。

3.4 系统工程管理法 系统工程管理法煤矿安全系统工程是以现代系统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为指导来管理矿井的安全生产,可以改变传统的安全管理现状,实现系统安全化,达到最佳的安全生产效益。

3.5 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法 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法是运用各种知识和科学手段,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对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或结果进行事先的推测和估计。

3.6 煤矿系统安全评价法 系统安全评价包括危险性确认和危险性评价两个方面,安全评价的根本问题是确定安全与危险的界限,分析危险因素的危险性,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

4 煤矿安全管理的意义及作用

①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②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都有赖于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③搞好安全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④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保证。⑤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

5 结束语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必须牢牢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实践中,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先安全后生产,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操作原则,抓安全促生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政治、经济效益,并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来保障安全生产,我们的煤矿企业才能达到少出事故和不出重特大事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国家煤矿安全检查局人事培训司组织编写.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