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0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语文主题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这里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这一单元首页编者的主题提示;二是这一单元具体篇章。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主题作为贯穿本单元的主线,以各篇章为点,点线结合共达目标。为此,教学时我们应先以主题导入,再以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为依托具体掌握文本内容,最后再以主题收束,在感悟中领会主题。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人物风采”单元,我们应先通过本单元首页的主题提示建立起整体印象,那就是本单元都是写人物的,都是展现人物风采的。那么都写了哪些人他们都具有哪方面的风采呢?这样就用这根线把文本与读者牵在一起,让读者自然走进一幅幅人物画卷,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对话、师生互动,渐渐的头脑中出现了高尔基笔下对世界充满无私的爱的朋友式的外祖母,阿累笔下的为普通工人敬仰的大师鲁迅、魏巍笔下的挚爱着孩子们的女教师蔡云芝先生……再以各篇章抒发主题思想收束,同时加强各篇章之间的横向联系,最后总结升华单元主题。
二、从单元阅读上,潜移默化,逐步提升赏析能力
每一主题单元,可以简单说是把具有同一主题的一类文章进行集中展示从而让读者进行多元化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前一步教学的基础上更深入探讨:这一组具有共性的篇章又是怎样彰显出它的文学魅力?它的句段是怎样组织成篇的?重点词句又是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这样运用在这儿又有什么特殊作用呢? ......这样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自然而然学生就会在疑问的促使下深入学习,反复阅读、文本对话。此时教者必须针对本单元、本篇章应掌握的知识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加强该单元间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能说能讲谈感受,达到知识间融会贯通,能出能进,灵活运用。逐渐的潜移默化,学生必然会形成一定的阅读和鉴赏能力。这样,文本教学就真正为学生课外阅读起到“典范”作用。如此坚持下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 从单元写作上,触类旁通,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多年来,我们的人文思想教育是被忽视了的,是不成功的。在实施人文素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增强人文素质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是提高人文素质水平的关键。要避免说教式、注入式等形式化教育的倾向,还人文学科本身的魅力,就要探索多元化的人文思想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诸如举办人文知识系列讲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变的人文知识竞赛,开展阅读与人文思想教育有关的阅读教育活动,外出参观人文景观等。通过开展人文思想教育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中学习、积累人文知识,增强人文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就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把人文思想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如何利用优秀的电影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就值得我们现代教师去研究,去为现代中学生寻找一条人文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影视艺术是当代最具群众性的艺术之一,是通过银幕或荧屏上的艺术形象进行思想熏陶,情绪感染的一种精神活动。为此有人说:电影,能从诗中学到语言和韵律;从小说中得到故事和描写;从戏剧中汲取角色和表演;从摄影中搬来光线和色彩;从音乐中窃取音响流动;从画师处偷得构图和情趣;从建筑那里摹得结构。它是各种艺术的综合,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是思想与艺术的珠联璧合。
电影融光、声、色、画为一体,形象逼真地、深入浅出地演绎着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它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打破了时空限制,能让全世界、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相会于课堂,相会于今天;有利于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化。主题电影能让学生走近名著,和名人握手,与“伟大的心灵”对话,从而完善人格,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同时它还能让学生随剧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惧、憎,从而发展学生的情感,张扬个性,成为中学生人文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载体。
二、主题电影是实施人文思想教育的客观需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地理和环境条件决定了我们的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准确地说是一所农村孩子的学校,家长文化素质偏低,82%的家长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学生家庭缺乏文化氛围,家长眼界狭窄,文化品位不高,缺乏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人文认识,因而也就缺乏对学生,对自己孩子的人文关怀。同时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需要,农村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留守学生现象,更加促成了农村学生生活环境的单调、家庭教育的缺失、知识来源的匮乏,知识结构的单一的现象的形成。因而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相对封闭,课堂表现缺乏活力,往往难以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模式需要。他们迫切需要开展现代人文思想的教育,需要一种媒体给他们进行认识世界、了解生活、培养意志的人文思想教育。在这样的客观教育背景下,我们择立了电影课程资源融入初中语文课程教育,整合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课改特点,目的就是想:“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知识广博,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涵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具有人文关怀,品德高尚的人”。
三、主题电影对语文知识有理解和内化的效应
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厚重的经典名著改编成了电视剧、电影,利用影视作品以其生动具体的银屏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本质,通过观看主题电影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中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背景的了解,提高学生理解、表达、鉴赏语文教学内容的能力,是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特色之一,具有对语文知识强化理解和内化的效应。
第一、利用主题电影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写作素材。影视作品作为学生文化生活的有机部分,备受学生关注。写作课可以利用影视作品这一资源,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可以把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情节、细节的叙事技巧,以及结构的章法借鉴到学生的写作教学中。比如在一次主题为《用什么打动“我“的心》的作文评讲课上,我通过学生的作文拟题、选材等的评析,引导学生得出:“真实、思想、创意、文采”是作文取胜的法宝。接着播放电影《围城》让学生讨论,这部电影,在写作上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学生讨论达成共识:换个角度去观察生活、去思考问题、去表达情感。如果我们的作文能在这“真实、思想、创意、文采、换角度”几方面考虑,一定会打动人心。生活、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中学生喜爱的影视作品也是他们写作的重要素材,可引导学生写影视评论文章等。
第二、利用主题电影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影视艺术是一种语言性很强的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越来越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运用才能逐步实现。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走向他们所喜爱的影视作品。如确立话题“我喜欢的电视剧”,“电影、电视给我们带来什么”,“你对影视剧中的什么最感兴趣”,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说说电影电视的利与弊,还可以与同学进行对话,甚至争辩。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交际能力。这样一定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
二、初中语文主题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多层次阅读原则。文学作品是多义的,读解也是多元的.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同一个文学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便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施“主题教学”,实质上就是要我们选择好教材编写者预设的“阅读角度”,或者说要求我们在教材“母题”的启示下,从实际出发确立符合教材编制意图的“阅读角度”。
(二)归纳整合原则。围绕主题展开教学,除了学习教材外,需要教师创新并利用教学资源。这样,语文教学内容实质上就成了“教材+教学资源”。但是教学资源的利用并不是平铺直叙,与教材平起平坐的,需要教师依据教学主题的内在规律性加以整合,使之成为一个逻辑严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整体。
(三)再次创造原则。在正确处理教材和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关注在“主题”指引下的教学过程如何富于艺术性地展开,即通过再次创造,使“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凸显,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富有创意和文学灵气的活动了。
三、实施主题学习要抓好相关措施的落实
(一)多角度扩大学生阅读量。初中主题教学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教师根据主题,选择教材以及教材之外的拓展材料。主题教学的整个教学内容是有系统的,每一个教学内容是相互补充,相互连结,融为一体的。所有的内容不仅要紧紧围绕文本,而且要丰富文本。我们可以把主题教学看作知识建构式的学习。这种建构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更体现在课前教师对教材的教学建构,这一过程不仅要结合要依托的教材载体,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现状来建构教学内容。这样就把有限的教学内容无限扩大,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在学习中与新知识发生碰撞,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主动地去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课型上倡导百花齐放。主题学习往往紧紧围绕一个单元的主题来设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好课本的基础上用好材料。教师要教育学生做到“开卷有益”,同时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课堂的目的。“单元授课模式”是一种好的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形式,就是在授课过程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具体有“识字课”“过关课”“阅读欣赏课”等课型,一般三至四课时就能够完成一个单元的主题学习。主题学习的总体要求相同,但是各个年级的侧重点要有不同。应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确定重点研究教师,并进行观摩活动。
四、初中语文主题教学的实施案例
以亲情主题为例进行分析。
亲情主题,这是一个经典主题,每一届学生都会研究,那么如何教学这一类的文章,我也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归纳主题式和主题引领式是我常用的一些方法。
所谓的归纳主题,就是先把与教学有关的文本给学生,让学生细读文本,归纳总结,在小组间交流探讨合作创造,从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炼出主题。例如,《祖父、后园和我》《我的母亲》《爸爸的花儿落了》《背影》《台阶》等都是写伟大亲情的文章。让学生在细读文本,归纳出主题之后,并不是教学的终结,反而是新的教学的开始,学生在细致地体会了经典文本中的亲情之后,应该让学生去体会发生在他身上的,他身边的,日常生活中的亲情,去用心观察用心体会,从而创作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