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0:5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

篇1

中图分类号:TP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232-01

《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操作能力很强的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设计思路、以项目为导向、结合任务驱动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PhotoShop》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设计的优点

《PhotoShop》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下,结合任务,通过协作、交流来完成任务。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后达到教学目标,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一)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置,使学生对《PhotoShop》的操作技能训练能顺应市场的需求

在实践教学中,课程模块内容可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技能,如个人照片的处理,也可以是模拟某企业真实的环境,如数码店的照片处理、广告制作等,这些选择的内容都是与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行业紧密联系,通过这些模块的完成,学生熟悉掌握了操作技能和操作流程,毕业后也能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二)能及时更新模块中的知识与技能

在模块化教学设置中,各模块中的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当知识和技能更新时,能及时方便地对模块中的内容进行更新调整,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置,能更好的体现技能训练的特点。

模块化教学设计有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情选择相应的模块内容进行技能训练,发挥学生潜能。

二、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对教学知识点划分模块

在确定教学模块时,教师要根据专业需求及学生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选择、重组进行设计,在每一模块中包含了相关的教学知识点及训练技能。总体上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入门――初级技能训练、精通――中级技能训练、提高――高级技能训练三大模块,各模块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1)入门――初级技能训练模块

作为一门课程的基础操作部分,包含图形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是该门课程的基础和核心,是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和准确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后继知识和技能的关键和前提。这一模块中设计的项目任务,基本上都规定了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主题、任务要求、注意事项,并提供了相关的素材、效果图的前后对比图等。在要求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前,先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讲解,并与要求完成的项目任务作比较,引导学生明确项目的重难点,了解操作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并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尽快熟悉各种工具的使用,掌握相应的基本操作技能。

(2)精通――中级技能训练模块

通过前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在熟悉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操作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项目任务,要求学生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作品。在要求学生完成作品之前,由教师分析点拨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然后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协作完成。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这部分内容重点是训练学生熟练应用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

(3)提高――高级技能训练模块

该模块一般设计3~5个项目,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由学生个人或分小组协作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训练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设计的能力,同时能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延伸,与已掌握的其他课程整合进行综合设计制作。让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体验真实工作中的平面设计,了解Photoshop在不同领域中的平面设计常识和工作步骤,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软件的熟练掌握。这一阶段主要在机房中以学生上机实践操作为主,教师则起到组织、引导提示解惑答疑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各模块内容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实训项目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为导向来设计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对于每一个项目,首先,对项目进行描述来创设工作情境,同时对设计的项目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完成该项目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其次,对项目进行分解,讲解涉及到的知识点及操作步骤,通过对涉及到的知识点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第三,对每一个项目中涉及到的案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最后,安排适当的“拓展实训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模拟职场完成。对于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或小组协作完成,并在下一次课由学生自己讲评、交流,教师则对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进行展示点评,指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能力等,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施效果

几年来《PhotoShop》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是教学的目标更明确,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更明确更具有针对性,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其次,在每个教学模块中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入了理论教学、实例练习、考核及知识拓展等,并根据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件[N]。

[2] 柴永茂. Photoshop CS2中文版入门与提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高等出版社,2006年.

[4] 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 黄河明.《现代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篇2

一、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的一种计算机语言,它功能丰富,表达力强,使用灵活方便,目标程序运行效率高,兼有高级语言与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许多机型、操作系统都支持C语言开发[1]。C语言的实用性使之成为编程的首选语言,但概念多、规则繁杂、使用灵活、书写方式多变、容易出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感到闲难,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而学生抱怨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编写代码时往往无从下手,缺乏编程和调试的能力[2]。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法、模块化教学、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优秀的教学方法,并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金字塔原理”的知识构建的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训练学生思维,由上至下构建目标问题框架(分解问题),由下至上逐步解决问题,纵向运用模块方案,横向保持内在联系。该方法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效果明显,是其它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二、目前主要教学方法及其特点

(一)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该方法强调任务设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与激发,任务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选取有典型性意义的、覆盖教学目标知识范围的任务,分解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探究式学习,对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方面效果较好。

(二)模块化教学方法

模块化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本质在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取决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须和够用”,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行和完整性有所区别[3]。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以例激趣―― 以例说理―― 以例导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师生互动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师要预先选择典型案例,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学生保持较强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然后通过案例的步步进阶,使得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点[4]。

(四)项目教学法

在项目教学中引入软件工程的概念,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项目的开发。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水平。在实践环节中,让学生在沟通中成长,在协作中进步,在自由中学习。实践中,首先给出实践参考项目,提出实践的基本要求,再者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团队,实施项目。最后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实现各个项目小组的交流沟通[5]。这种方法适用于在学生掌握了课程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使用。

三、基于“金字塔原理”的教学方法

(一)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避免文章或语言表达上的“思维混乱”而提出的一种组织结构,即:自上而下式地寻找论据支持论点,或自下而上式的根据事实做出判断。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要呈现出骨架刚劲有力的、有金字塔结构的描述。表达的总论点放在顶端,下一层是支持总论点的关键句,再下一层是支持关键句的论据,依次类推,便于更形象地理解了逻辑性和条理性[6]。C语言程序设计无论是从语法结构还是从代码编写上来看,都具有表达和描述的特征,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也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知识建构的过程。

(二)金字塔原理组织教学,建立课程的知识构架

在教学设计中,以“整体―部分―整体”的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课程开始时,学生对一门新的课程的积极性、学习兴趣较高,笔者直接给出“寻找最佳存款方案”的源程序,首先讲解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头文件#include、主函数main{ }、自定义函数、{函数体}、数据),初步建立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框架;其次对于浅显易懂的部分如定义变量、基本语句等采取精要讲解完成教学,最后简要讲解该程序的其它内容。此时并不要求学生都掌握该实例的全部内容,而是对C语言程序设计有一个宏观上的理解,同时掌握一些初步内容。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思维上上升一个高度初步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消除陌生感,避免一开始就进入细节学习的混沌状态。

建立初步的知识架构后,就像登山之前从地图或高空对登山路径、环境和景区分布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登山时,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这种前瞻地把握事物整体的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产生迷蒙感和挫败感,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

(三)采用模块化与案例教学法进行各项内容的教学

(1)模块化建立知识结构

一个完整的C语言程序由头文件、函数、函数体、数据4个基本部分组成,我们就把这四个部分划分为四个大的知识模块,有的模块包含较多的内容,需要再次细分二级模块,如数据模块中,就分为数组、常量、变量、指针,还涉及到函数值返回等内容。模块划分强化知识集合的相对集中,而不是割断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本中指针、函数返回值和链表的内容靠后一些,难度相对增加,在模块教学的顺序中,适当延后或提前,分散难度,保持整个教学过程中难点呈均匀分布,而不是先易后难。在教学中巧妙把握模块的独立性与内在联系,在学生知识构建中模块化内容自然形成,同时也包含模块间的关联。

(2)模块化与案例分析教学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教学,一个案例包含多个知识,甚至是课程的大部分知识,呈现给学生的是该案例程序的完整内容,讲解时重点放在目标知识点上,非目标知识点仅作简要讲解或功能描述,形成既有侧重点又有覆盖面的教学,而不是单一知识点的“攻坚”,多个案例分析教学后就构成了一个知识面的“重复结构”,这种“重复”有利于加深记忆。例如,课程开始时,就用一个包含基本语句、变量、循环结构这些相对简单内容的案例,侧重点放在基本语句和语法上,对于变量、循环这些内容仅做功能描述或简要讲解,对于少数学生来说,已经能掌握案例的全部内容,而大部分学生则应掌握目标知识点(基本语句和语法),在后续的变量部分的教学中,又涉及到语法的内容,采取同样的方式处理,形成知识的循环结构,让学生的学习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快点、其它的跟着“走”。

以住的教学模式习惯按课本的章节顺序进行各知识点的教学,然后结合实例巩固,由下至上堆积知识来构建知识结构,在进行知识点教学时,常常过度讲解,割裂了与其它模块的联系,知识重复概率降低,听懂的学生已经走神,没接受的学生仍然不懂。在改进的教学中,我们采取既突出重点,又注重知识板块之间的连贯性和覆盖面的策略,在涉及到另一模块的内容时仍然简要讲解,对于旧的知识点有利于加深印象,起到良好的复习作用,个别没有掌握的学生得到再次的学习机会,甚至产生顿悟;对于新的非目标知识点,经过简要讲解后,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已经掌握,其它学生即便没掌握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每个案例始终保持程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方便学生笔记和复习时阅读。

(3)实践环节

在上机实践环节中,直接把授课案例的源码给学生调试通过,引导学生简要分析程序与输出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间接复习了整个程序的全部知识,然后给出与之相似的任务,鼓励学生自己分析,画出由知识结构组成的程序流程图,敲出代码,并调试,再次形成一个知识的“重复结构”。布置任务时,障碍设置不宜过大,避免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增加,产生挫败感,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按总学时72个课时算,当教学进行到45个学时的时候,已经完成大部分内容的教学,经过案例实践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了,实践课也应作相应的调整,难度加大,按模块化任务的形式进行软件开发模拟,把一个复杂任务分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即为一个模块,模块化是组织程序的基础,多人或多组协同工作来完成软件的不同模块可以提高开发效率,这是软件工程对模块化的要求。另一方面,C语言又称之为函数语言,函数是实现程序功能的最小单位,一个函数完成一个功能是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一个模块通常用C语言的函数来实现,因此函数是实现模块化思想的有力工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函数作为着眼点,培养学生的模块化设计思想。

首先,训练学生以函数为单位组织程序。教材中的例程为了节省篇幅,往往在一个程序当中实现全部算法或功能。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安排学生按模块化思想用函数重新组织程序,培养学生的模块化思想。

其次,加强团队协作训练。在上机或作业过程中,在一个题目中给出多项任务,将学生分组,不同小组分别用函数来完成不同的任务,借此来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促进学习[7]。

(四)思维训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8]”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激励学生树立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显得尤其重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金字塔形式的自上而下构建知识结构,自下而上学习巩固,纵向模块化案例训练实践,横向重复巩固。在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分解问题,建立架构,逐步细化,画出知识结构图,完成代码编写。经过这种思维训练,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是一个若干知识模块的集合在大脑里运转、优化组合和实现的流程,最终完成任务。

(五)教学中的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无论知识模块的大小,尽可能的把整个框架呈现给学生,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上升一个高度来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有了整体构架后,再逐步细化,深入学习各个知识点,在学习各知识点时清晰的知道它在模块中的地位与用途。

(2)层次性原则

在某一个特定知识目标教学时,这个目标本身要反映出学习效果的层次性。如布卢姆、加涅等人对教育目标分类都是有层次性的,他们累积性的层次分类,表现为每一层次的行为或操作包含了较低层次的行为和操作。应用这种层次累积的思想,对教学目标要求进行层次分析。

(3)动态性原则

即所构建的金字塔式知识结构不应当处于僵化状态,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反馈能够进行不断调节的动态结构,这种动态性也体现在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对课程内容的掌握逐步增加,知识结构的纵向加深和横向的丰富和完善。

四、结束语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采用“金字塔原理”的知识构建模式,结合其它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兴趣,模块化搭建知识结构,目标任务的分解实现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基于知识构建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课程和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件]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创伟,汤克明,蔡长安.《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2010(10).

[3][4]蔡茜.浅谈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在《C/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3).

[5]黄婷.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6][美]巴巴拉.明托.金字塔原理[M].汪洱,高愉,译.海口:南海出版社, 2008:10.

篇3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为计算机教学的模式提供了方向,专业应用导向的涵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开展的计算机课程,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以及内容比较特殊,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能进行重新划定,主要是同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学方法以及内容;第二种是根据计算机不同课程的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要而进行教学改革,这一过程需要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对其不同的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及内容进行改革。在现代教学改革中,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正处于改革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正从知识普及形式转向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形式,我国很多高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都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前提,以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为辅助的框架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分层教学以及不同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必须以专业应用为导向,对教学模式以及方式划分层次,这样可以更加细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水平,是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二、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及实践方案

1、构建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构建正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可以更好的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对专业与非专业计算机学生相关能力进行区分,并进行分层教学,有效的区分不同课程的难易程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为了更好的体现知识分层,需要开设知识普及课程群,而为了更好的体现专业分层,则需要设计专业应用课程群。

1.1知识普及课程群

知识普及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区分知识层次,在对不同专业的人群,教学的方式与内容也需要区分,在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要注意掌握新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情况,根据不同的计算机能力对这些新生进行分组分班,对不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要进行区分教学,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所以,针对这些已经具有一定基础能力的学生,要改革教学模式,加快教学进度。

1.2专业应用课程群

以专业应用为导向,整合专业应用类课程群的知识模块,按照专业应用需求,选择与专业对接的“模块化”课程进行教学。

2、“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教学方法设计

各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结构进行阶段模块化设计。课程教学以综合案例为主线,将综合案例分解为与相应知识模块相配套的实训项目,形成能力递增驱动的“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的教学方法。

2.1知识普及课程群案例式教学设计

下面以新闻专业为例,说明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知识普及课程群”的案例式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需求模块(音频处理软件 CoolEdit、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视频剪辑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 Publisher)。

综合教学案例:电子出版物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标:“电子出版物设计与制作”是集多媒体素材(图像、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的采集、处理、集成为一体的综合案例,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掌握音频处理软件 CoolEdit、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视频剪辑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 Publisher 的常用技能。案例在注重解决常用技术性问题的同时,更多地注重多媒体集成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及制作能力。教学主线如图1所示。

2.2专业应用课程群案例式教学设计

下面分别以工商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说明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专业应用课程群”中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和专业应用软件课程的案例式教学设计。

示例 1:工商管理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案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模块: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语言。综合教学案例: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用户为本”的设计能力和逻辑思维等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