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医药行业废气处理技术

医药行业废气处理技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1: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药行业废气处理技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医药行业废气处理技术

篇1

随着各种新兴技术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纳米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多,纳米技术的基础理论等相关研究也都在飞速发展,相关技术在医疗、电子等行业应用得比较广泛,并已面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虽然在美国、日本等几个国家已经实现纳米粉体材料的批量生产,但未来的研发之路是任重而道远的,纳米生物材料和纳米医疗诊断材料等产品还将处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有关机构曾经做过预测:到2020年,全球纳米新材料市场规模达86亿美元,行业的年增长率为24.6%。最近几年,各国政府和企业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促进了纳米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纳米材料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美国将纳米材料的研发列为国家战略层面的科研项目之一,这与其在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分不开。纳米材料优良的性能已被认可,正逐渐应用到农业、生物、医疗等领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开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并不算晚,目前,我国有100多个从事纳米材料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机构。其中,开展研究工作比较早的单位既有高校也有研究所,例如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老牌学校,以及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感光化学研究所等研究院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纳米材料基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并且将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研制出金属以及合金的氧化物和氮化物等一系列纳米颗粒;积极地向走在前列的国家学习,并且引进一些急缺但是却不能自主生产的设备,对纳米微粒的尺寸进行有效的控制,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生产中,其中生产出一系列高科技产品,例如纳米薄膜、纳米块材等;积极地从各个角度对纳米材料的特性进行挖掘,在很多的方面都积极而显著地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成功地研制出具有优良性能的纳米陶瓷,其主要表现在密度高和结构复杂等方面;另外,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超塑性形变现象,即纳米氧化铝晶粒在拉伸疲劳应力集区所表现出的特性;在其他纳米技术应用的领域也取得了不菲的战绩,例如对功能纳米材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一系列的丰硕成果。在“八五”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国建立了几个纳米材料研究基地,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南京大学、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物理所、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这些基地的建立为纳米材料的研发创造了条件。经过数十年的工作基础和工作积累,我国在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国际社会上具有一席之地。新时期,国内的科研院校不仅为我国纳米材料研究培养了高质量的纳米材料科研人员,还对纳米材料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促进了成果转化工作。今后一段时期内,这些科研单位和高校都将是我国纳米材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国已有700多个以“纳米”命名注册的公司,注册资金达到560多亿元。通过纳米材料的标准化工作,规范纳米材料产品的生产,使纳米材料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改造有机结合,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提升了产品的档次与性能,促进了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改造。

二、纳米产业发展的趋势

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研究虽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纳米技术上存在的问题都会一一被解决。纳米技术将逐渐与其他技术相融合,最终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第一,纳米技术与信息产业的融合。信息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的利润占GDP的10%。纳米技术与信息产业相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阶段网络通讯、芯片技术以及高清晰度数字显示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纳米技术的发展。未来对通讯和集成等方面的零件性能要求会越来越高,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着手研究,实验室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次,我国在分子电子器件和巨磁电子器件等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比较滞后。最后,在网络通讯中,我国对其中一些关键的器件如谐振器、微电容和微电极等方面的研究不足,与世界的差距较大,在进行研发的时候也要努力提升相关零件的性能,这些都为纳米技术与其产业的融合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第二,纳米技术与环境产业的融合。纳米技术在空气净化以及水污染物的降解方面不可或缺,纳米技术在净化环境方面的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已经制造出可以充分降解甲醛、氮氧化物等一系列污染物的设备,可以大为降低空气的污染程度,可以将有害气体的浓度从10ppm(指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来表示的浓度)降低到0.1ppm;近年来,很多公司致力水处理产业,利用纳米技术的光催化性能净化水质,提高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质量,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未来,纳米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第三,纳米技术与能源环保产业的融合。当今,对能源的不合理开发和滥用已致使其呈现出日益枯竭的状态。所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是我国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刻不容缓。一方面在传统能源领域,加紧对其催化剂的研究,这样可以使煤炭、石油等资源充分利用,充分燃烧,同时减少废气的排放,这些都需要纳米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开发新能源方面,我们不仅要自主创新,还要积极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开发一些可燃气体,开发清洁能源,将一系列的新能源更便捷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第四,纳米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的融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个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以医药行业为例,在国际医药行业决定采用纳米尺度发展制药业的大背景下,我国必须奋起直追,不能落后。纳米生物医药发展的方向在于从动植物提取需要的材料,之后通过纳米技术处理,使其药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也是我国中医的理论思想。在医药方面采用纳米技术生产,也可以提高纳米技术的适用层次。

篇2

一、概述

杭州某三甲医院新建病房楼的医用气体工程,充分结合了目前国内外医用气体系统先进的设计理念及国内知名医院的设计模式。大楼内重要病区(手术室、ICU层)的主要气体管道采用独立管道设计,气体减压系统采用一用一备,确保住院楼检修时不影响主要病区使用,提高气体使用的安全性,并在严格按照国家医药行业标准YY/T0186-0187-94《医用中心吸引、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前提下,参照了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医用气体篇》要求,同时借鉴德国先进的理念和经验,遵循国际ISO7396-1:2002标准。为保证系统今后的扩展性,主要气体(氧气、吸引、空气)机房总管出口处留有阀门,可作为今后其它大楼的用气连接之用。

医用供气系统的设计要点:

(一)解决全系统的最佳气体流量及压力分配问题

1.根据整幢大楼的总用气点流量,对主管、横管、支管进行一系列的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计算,确定最佳管径保证用气点的气体流量。

2.为保证压力符合使用要求,氧气系统中从站房设备经过机房二级减压,以安全的低压气体输送到病区,经过区域报警阀门箱统一管理,可随时监控该区域的气体压力和故障报警。

(二)解决全系统的密封性问题

为了提高系统密封性,从工程设计到施工、材料选购、检验均严格按照国家医药行业标准YY/T0186-0187-94《医用中心吸引、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及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三)解决全系统的寿命及安全性问题

1.为了保证系统整体寿命,除所选用的设备产品均是国际知名产品外,紫铜管的连接采用金属管件密封,系统中无非金属密封材料,避免了系统的老化,从而保证整套管路系统使用寿命超过50年。

2.供氧系统中氧气、空气部分的所有减压装置均双路设计,一路使用,一路备用。所有减压系统均采用国外先进设计理念,机房统一经过二级减压后以低压气体输送到各楼层。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杭州市某三甲医院新建病房楼医用气体工程。该病房楼建筑面积90000㎡,主楼地上22层。其中9~22层为病房,开放床位650张;六层为手术部,设洁净手术室13间,另设12张ICU病床和7张术后苏醒及术前准备病床;五层为分娩洁净手术室和68床的NICU病房;四层东侧为5间门诊手术及人流病房,西侧为生殖中心实验室。

工程范围包括:所有医用气体的站房设计、大楼内除洁净区域外的所有医用气体管道、病房床头终端设备以及ICU和手术室内气体终端设备(备注:四~五层洁净区域内气体管道由净化公司负责,我方只负责设计到管井出口处,加装截止阀)。

三、医用供氧系统设计

该院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由中心供氧站、减压装置、管道、阀门及氧气终端等组成。中心供氧站是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核心,站内的氧气通过管道和减压装置输送到各个病区、各病房的快速插座终端处,然后通过湿化器供患者吸氧。它使用起来安全、快捷、方便,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医疗设备。本工程采用以液氧站为主、氧气汇流排为备用的制氧系统供氧方式。

(一)医用供氧站设计

1.设计依据

医院新大楼设计床位650张,满足手术室、ICU、普通病房的供氧量,根据供氧规模要求采用液氧供氧站作为大楼的主供氧源、瓶氧站作为备用氧源。本工程液氧站设在大楼内,同时考虑充液方便。

2.液氧供氧站

①液氧站配置设备:3m3液氧罐两只,100m3/h汽化器两只,调压装置一套,管道阀门系统一套。

②液氧站主要技术参数:液氧站最大出口流量100m3/h×2;液氧站最高工作压力2.0MPa;液氧站输出压力1.35MPa。

3.备用瓶氧站

此备用站只在液氧罐检修或保养时代替供氧,保证系统不断气。

瓶氧站设在大楼一层,采用双排气瓶,每排20瓶,双路控制系统,一路工作、一路备用,具有全自动控制功能。

氧站内配置:二级自动切换装置GCS1200C 两只,汇流排2×20瓶组,4组。(本工程提供的汇流排获CE认证,符合德国EN737-3标准)

(二)医用氧气管道设计

按国家医药行业标准要求,本工程氧气管道采用TP2脱脂紫铜管;铜管应符合YS/T650《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和GB/T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1.管道管径设计计算

按YY/T0187-94《医用中心氧气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规定:手术室、ICU、抢救室的氧气终端同时使用率按100%计算,普通病房的氧气终端同时使用率按20%计算。根据医院一般用气量要求:手术室使用医疗设备(麻醉机、呼吸机)终端流量按100L/min,ICU、抢救室等由于要使用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等)终端流量按100L/min,普通病房终端流量按10L/min,具体参数,见表1。

计算管道规格如下——

氧站至病房大楼的主管分四路。

病房楼氧气总管:氧站至病房楼一至四层为φ35×1.5紫铜管;氧站至病房楼五层ICU为φ35×1.5紫铜管;氧站至病房楼六层手术室为φ35×1.5紫铜管;氧站至病房楼十至二十二层为φ35×1.5紫铜管;氧气病区横管:普通病区采用φ22×1.5紫铜管;五层新生儿区预留为φ35×1.5,六层ICU、手术室预留为φ35×1.5。

氧气病房支管: 普通病房采用φ12×1紫铜管;重症病房采用φ12×1紫铜管。

2.压力减压装置及区域控制阀箱

为保证病房终端的压力稳定流量充足,氧气经机房压力减压装置通过二级减压,统一由分配器以低压气体的方式输送到每个楼层,然后再经过楼层合理的设计,由每个区域的区域报警阀门箱进行控制和报警。压力减压装置采用一用一备,当一路减压阀故障时,打开备用减压阀即可供气,保证病区氧气不停气。

3.氧气总计量装置

自动控制汇流排GCS1200C是全自动液晶屏显示,可适时检测气体流量计总用气量,无需额外的氧气计量装置,同时气体流量将保存在内存中,可瞬时、累计计量,具有数据传输功能,可接入AMS系统。

4.气体终端装置

设备带上气体终端采用国际领先的德式气体插座,可插入(或连接)氧气湿化瓶、麻醉机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气体插头。氧气终端可区分其它气体终端,且插拔方便、密封可靠,使用寿命大于20000次,无插头时能自动密封。

四、医用负压吸引系统设计

医用中心吸引系统适用于医院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它是专为各类医院的手术室、抢救室、病房等吸出患者体内的污物、痰液而设计建造的。医用中心吸引系统克服了电动吸引机随用随搬、不能多人共用、消毒不便等缺点,而且不占用病房空间,无噪声,是现代化医院理想的吸引系统设备。

吸引系统的负压源是中心吸引站的真空泵组,通过真空泵机组抽吸使吸引系统管路达到所需负压值,在手术室、抢救室和各个病房终端处产生吸力,供医疗使用。

(一)负压吸引站

负压吸引站设在大楼七层,配置如下:

进口油润式真空机组3台(提供符合EN ISO 7396-1的医用真空管全自动系统,采用一用两备共3台真空泵,独立底座);8L污物收集罐两只;90m3/h细菌过滤器两套,过滤容量99.97%;2m3真空罐一只;真空泵面板(符合EN 60204)一套。

吸引电控柜采用PLC控制,当真空负压超上下限值时有声光报警信号,中央控制系统能保证每个真空泵都有单独的控制电路,以便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整个电气系统可确保其他真空泵正常运转。

(二)吸引管道系统设计

按国家医药行业标准要求,吸引管道大楼总管、病区横管均设计为TP2脱脂紫铜管,进入病房内支管设计为TP2紫铜管,铜管应符合YS/T650《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和GB/T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按YY/T0186-94《医用中心吸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规定:手术室、ICU的吸引终端同时使用率按100%计算;普通病房的负压吸引终端同时使用率按20%计算。根据医院一般用气量要求:吸引终端流量按40L/min,计算管道规格如下——

吸引站至病房大楼的主管分四路:

吸引站至大楼九层到二十二层管道井为φ54×2紫铜管;吸引站至大楼六层手术区管道为φ54×2紫铜管;吸引站至大楼五层管道为φ54×2紫铜管;另一路吸引站到一层~四层手术室为φ54×2紫铜管;吸引病区横管:9层~22层普通病区采用φ28×1.5紫铜管;五层、六层重症病区采用φ54×2紫铜管。

吸引病房支管:普通病房支管为 φ15×1紫铜管;重症病房支管为φ22×1紫铜管。

五、医用压缩空气系统设计

医用中心压缩系统专为各类医院的手术室、ICU室等提供医疗用气,作为推动医疗设备工作的气源。

空气系统的动力源是中心压缩站的空压机组,通过空气压缩机组排气使空气系统管路达到所需压力值和流量,在手术室、ICU等重病室终端处产生医用空气,供医疗设备使用。

(一)压缩空气站

压缩空气站设在大楼地下一层,配置如下:

设3台进口四级无油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可集成控制;1只380V三相50Hz系统控制柜;两只压缩气体缓冲罐(3000L);两套EcoPharm Tower MA DME 080S吸附式干燥机;两套五级细菌过滤器(含一氧化碳过滤装置);两套进口自动排水装置Bekomat 12;1套压缩空气(带二级减压)压力减压站(一备一用)。

(二)压缩空气管道设计

按国家医药行业标准要求,本工程压缩空气管道采用TP2脱脂紫铜管;铜管应符合YS/T650《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和GB/T1527-2006《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1.管道管径设计

按《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标准规定:手术室、ICU室、抢救室的空气终端同时使用率按100%计算;根据医院一般用气量要求,手术室、ICU、抢救室由于要使用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等)终端流量按60L/min。

空气站至大楼的主管分四路:

空气站至大楼九层~二十二层的主管为φ35×1.5紫铜管;空气站至大楼六层手术净化区域的主管为φ35×1.5紫铜管;空气站至大楼五层的主管为φ35×1.5紫铜管;空气站至大楼一层~四层的主管为φ35×1.5紫铜管;空气病区横管为φ22×1紫铜管;五层、六层预留为φ35×1.5;空气病房支管为 φ12×1紫铜管。

2. 气体减压装置设计

为保证病房终端的压力稳定流量充足,在压缩空气机房出口端设二级减压装置,通过二级减压将压缩空气的气体压力由1.6MPa减至0.5MPa,由气体输送管道将低压力的安全气体送至每个楼层,每个楼层均按欧洲标准及设计要求配置有区域报警阀箱,在压力故障时可声光报警。减压箱内减压装置必须一用一备,当一路减压阀故障时,打开备用减压阀即可供气,保证病区压缩空气不停气。

六、笑气、二氧化碳系统设计

为操作管理方便,笑气、二氧化碳汇流排气源站设在七层同一房间。另外在大楼四楼另外单独配置一套二氧化碳汇流排,供应生殖中心。

(一)笑气、二氧化碳站房设计

笑气和二氧化碳主要供给大楼四层、五层、六层的生殖中心、分娩室和手术室使用,根据规模气源站设计如下——

笑气站:4瓶×2组自动控制汇流排;

生殖中心二氧化碳站:4瓶×2组自动控制汇流排;

二氧化碳站:4瓶×2组自动控制汇流排和一套2瓶×1组自动控制紧急汇流排。

全自动控制汇流排特性:

全自动切换并带停电保护装置,系统断电后不会影响正常使用,采用机械式压力控制装置,确保断电不断气。所有汇流排均能提供日后升级,无需另外购买。

(二)笑气、二氧化碳管道设计

1.管道管径设计

按《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标准规定:笑气和二氧化碳主要应用于手术室、分娩室、生殖中心实验室,并根据《国家医用气体规范》的要求,对笑气和二氧化碳的终端出气流量有相应的要求(表2)。

笑气和二氧化碳的使用率按100%计算;根据医院一般用气量要求,手术室、抢救室由于要使用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等)终端流量,笑气按15L/min;二氧化碳终端流量按20L/min计算。笑气、二氧化碳系统管道采用TP2紫铜管,具体管径要求如下——

笑气管道:φ15×1.5 紫铜管;管道井出口预留φ15×1.5紫铜管;

二氧化碳管道:φ15×1.5 紫铜管;管道井出口预留φ15×1.5紫铜管;

生殖中心二氧化碳管道:φ15×1.5 紫铜管;管道井出口预留φ15×1.5紫铜管。

2.气体减压装置设计

为保证手术室、分娩室及生殖中心实验室终端的压力稳定流量充足,在笑气、二氧化碳站房的汇流排上设计有二级减压装置,通过二级减压将压缩空气的气体压力由1.6MPa减至0.5MPa,由气体输送管道将低压力的安全气体送至每个楼层,汇流排内减压装置设计为一用一备。

七、麻醉废气排放系统

采用先进的文丘里式设计原理,利用压缩空气进行废气排放,无需日常保养,并且不会产生震动,流量可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调节流量,以满足不同手术类型的需要。

八、医用气体区域报警阀箱

(一)区域报警阀箱的应用

区域阀箱安装于每个手术室、病房、ICU/NICU等区域,五气区域阀应用于手术室区域,三气区域阀应用于普通病房、ICU/NICU、抢救室等区域,区域阀门应设有压力显示,两侧设有短管,便于现场焊接(现场不允许酸洗处理)。

区域阀箱安装在房间外面以确保气体发生故障时,可以利用NIST紧急接口接入钢瓶,进行不间断供气。

区域报警阀箱应用场合:

当需要关闭某一区域;由于终端气口或管道损坏而引起病房严重漏气;气体供应压力不稳;气源受污染;病房着火。

(二)区域报警阀箱的功能及特点

1.区域报警阀箱功能

该区域报警阀箱整合了气体切断阀门、压力报警、紧急接口等功能,主要是对医院一定数量病床区域进行气体的管理和监控,以保障该区域气体的正常使用。

2.区域报警阀箱的特点

声光报警遵从EN 737-3 & ISO7396-1;复位按钮可以消除报警声;完善的监测显示单元;压力传感器测量实时通过的气体压力;压力计显示实时压力;内部的监测功能通过报警系统模块传输。

九、医用气体中央报警系统

(一)气源报警器

气源报警器适用于监控各种气源设备,如压缩系统、真空吸引系统、汇流排等运转状况,气源控报警器具备控制功能可以实现紧急处理能力,气源报警器也适用于中央监控。可以用于监控每个区域报警器的信号是否正常,更为客户提供了便于管理、低成本的监控方式。

(二)区域报警器

医用区域报警器适用于监控医院楼层、护士站、手术室等区域供气状况,实时数显气体压力,可设定报警点并实施超限报警,确保医院供气的安全正常。

(三)AMS(Alarm Management System)中央监控

系统监控主机采用Monitor LL/MonitorLLT液晶显示屏对故障单元进行文字显示,同时提供声光报警信号,该中央报警器可提供随时查阅历史维修记录、故障清单、数据趋势等,满足智能监控各种需求。显示屏通过LED灯显示,报警监视器上会显示两行文字。可随意设定信息在显示屏上显示的顺序和报警优先级。

十、结束语

医用供气系统的设计,应遵循GB 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新标准,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医用气体设计理念,将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从整个系统气源的产生到气体输送,区域报警系统及中央报警系统,床头病房终端系统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所有设备从设计到出厂都经过严格检验,并遵循ISO7396-1标准,从而带给客户一个安全、合理、规范的医用供气系统,同时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气体。

参考文献

[1]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篇3

安全完整性等级SIL的验证方法

溶媒回收工艺计算及节能措施分析

液体制剂工艺系统洁净设计的探讨

医药行业实验室的工程设计要点归纳

设计输入阶段的质量风险概率估算

密相气力输送水平料栓作用力分析

地基土在地震作用下的液化机理浅析

一种喷雾干燥塔的新风预处理系统

钛硅分子筛TS-1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制药企业蒸汽冷凝水回收方案的选择

某管式高压聚乙烯装置引发剂系统设计

发酵罐用搅拌设备的防染菌的结构设计

喷雾干燥未能达到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

大型塔器应用旋流板除雾器的有效型式

钛制塔式容器的吊装方案设计及校核计算

生物制药废水污染特征及其控制策略分析

基于ANSYS的布袋除尘器钢结构热应力分析

某药厂污水处理系统沉淀池改造研究探讨

苯胺流化床催化剂跑损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环保部通过有关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两草案

管式加热炉遮蔽管的模拟计算和优化设计

高活性药品密闭设备的密封性能测试研究

多功能原料药合成车间工艺及工程设计探讨

中药多功能提取罐自控要求的有关问题探讨

高活性药品生产设备密封性能测试风险分析

软胶囊药板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关于发酵车间菌种室及霉菌室的布局思路

疾控中心建设和相关实验室建设标准实施的探讨

大型加热炉高等级发展促进高效装运技术进步

邻苯二胺氨解反应釜机封泄漏原因分析及改进

有机废气处理工艺的探讨及处理效果的评价

炼油装置往复压缩机气量调节系统应用分析

DeltaV批量控制在实现单抗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苯乙烯装置反应单元局部换热节能方案研究

催化剂加氢还原反应器进出口开关阀选型研究

精馏塔再沸器典型温度控制方案的分析与优化

SuperKleanTM——提供节能、节水、省钱之方案

神华陕西甲醇下游加工项目烯烃分离装置准点中交

单克隆抗体药物生产车间(抛弃型设备)工程设计探讨

欧美经典节能的清洗装置探析及在国内成功应用案例

气相法聚丙烯工艺装置先进过程控制(APC)的应用研究

美国SuperKleanTM公司更改中国市场销售经理的启示

炼油装置中几种典型双壳体径向剖分多级泵对比分析

储罐设计标准中对抗拉(压)环截面积相关规定的研究

风险评估在新建暖通空调计算机化系统验证中的应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