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劳动教育评论

劳动教育评论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劳动教育评论,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学校历来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一是利用每周升旗仪式中的国旗下讲话,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文明,鞭鞑丑恶”的演讲;二是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对校内外事件发表评论

2、定期评选“礼仪之星”

学期末,学校把思想品德优秀、文明守纪的典型学生评为“礼仪之星”,而且照片上墙,张榜公布,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

一开始,我校一些新生很不适应这些要求和做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学习,都能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见到老师和外来人员,都能主动地问候:“老师好”;食堂就餐秩序井然;公交车上都能主动让座。家长、社会对学生的文明行为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3,要继续抓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重要环节,加强德育环境建设。

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学生成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家长学校要按要求办好,深入加强对学生自理、自、自治、自律、自学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篇2

二、班主任必须与科任老师进行密切的配合

学生的大量时间是在课堂学习,学生大量的问题产生于学习过程中。为了做好工作,班主任必须与科任老师进行密切的交往,从他们那里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还要经常与之共同研究,介绍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安排,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协调教育学生,并防止造成互相推诿、埋怨等不利于工作顺利开展等情况。当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或教学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时,必须诚意、及时地向科任老师个别反映,同时也必须向其介绍学生群体及个体的基础与特点,帮助他们互相正确认识,改进教学或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时又能形成学生、科任教师、班主任三位一体,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班主任要用高尚的品格感化学生

班主任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释。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则不能教人。当今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模仿性强,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要比一般教师多的多。示范性也比一般教师大的多。所以,班主任应以高尚的品质给学生巨大的感化。学生像一面镜子,时刻照着你,如果你什么做得不好,他们就会马上指出。良好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要经过时间的坚持。所以,班主任干什么事,都要持之一恒,坚持不懈,积极进取。

四、班主任要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多关爱学生

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以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想找信赖的人――那就是班主任,一吐为快,借以寻求寄托和答案。所以当你主动去帮助他或者跟他推心置腹交心时,他一定会很感激;当你给他一个不经意的鼓励和微笑时,他一定很高兴;当同学们要托你办事,你一时又办不成,但能主动解释为什么帮不了忙时,他就会对你有好感。所以,经常帮助别人将能使别人懂得你的存在对他的价值,作为投桃报李的结果,必然是“爱人者人恒爱之”。

五、班主任要引导教育学生

班主任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分清是非,明确方向,提高思想认识。进行思想教育要以理服人。学生的思想问题大量属于认识问题,对学生无论是激励,还是批评,都应使他们明白道理。这并不是对学生的错误言行放纵、容忍,而是剖析说理,使学生心服口服。如果班主任不采用说理方法,而是采用体罚、变相体罚、大声训斥的方法,其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引导学生坦露思想,武装头脑,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思想教育的其形式,有课堂讲授、专题讲座、讨论会、个别谈话和写评论文章等。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六、德育活动教材的选取要贴切

在德育教育中,德育活动材料的选取是德育教育的重点。我认为应以德育《读本》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利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世界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观点教育、纪律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在选材上应遵循"小、近、实"的原则。即选题要贴近身边发生的事,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所学知识。做到大小、远近、知行的统一。例如,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要先从爱护自家的一草一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做起;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首先要教育他爱自己、爱家、爱班级、爱学校,最后才能上升为爱国,使学生的思想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得以升华。

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有:走进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走进蔬菜大棚,接受劳动教育;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魅力;祭扫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德育教育空间,深化了德育教育的内涵,将学校与家庭、社会紧密地系起来,充分发挥了德育网络的教育功能。

篇3

家庭教育是指由家长按国家、社会的要求对子女实施的有意义、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有他自身的优点和特点,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具体了解的情况和特点,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使教育更有针对性。一般说,家长与子女政治、经济利益一致,休戚与共,感情深厚,家长爱护孩子,孩子尊敬家长,家长在孩子面前有更高的威信,子女易听教诲。

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在义务教育学习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表现较差。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出现厌学、逃学、不求上进、不听老师的话等现象。那么,与学生有着特殊的血缘利害关系的家长的家庭教育,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家长如何才能做好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呢?

首先,家长要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树立优良的家风。家庭环境的实质是社会环境。孩子诞生后,就是在这个环境中生活成长。我们知道,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孩子越小,越易受环境影响。所以,如果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优良的家风,就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是他们更好发展:如果家庭环境不好,家风不正,就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建立新型家庭,树立优良家风,是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条件和措施,必须引起我们家长的重视。我们家长都应该主动的按照“努力学习,思想品德好;积极工作,勤俭持家好;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好;文明礼貌,环境卫生好”的要求去做,建立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的新型家庭,实践证明,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就会受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就会健康的成长。

二、掌握教育子女的规律、方法。目前,我国有许多做父母的缺少一定的文化、道德素养和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不讲究科学育人。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所以我们做父母的都应该学会做父母,自觉的进家长学校,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家长参与的各项教育会议,从而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同时家长还需在实践中,通过言语、思想、作风等方面言传身教,也是一项最基本有效方法。

三、严爱相济,相互结合。既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和蔼可亲和热爱,又要让孩子意识到大人的坚强意志,体验到大人所支持的正确要求是不容违背的。如果一味无原则的迁就孩子的要求,并以此来博得孩子的爱,结果他会觉得大人可爱而不可敬。当大人没有满足孩子的某些不合理要求时,他就不但不爱你,反而可能怨你。如果家长整天板着面孔,严肃的对待孩子,他们感受不到家长的亲切爱护,则会觉得大人可敬而不可亲,对家长敬而远之,更不会和大人谈心;有时甚至发展到撒谎,用一些虚伪的态度和表现对付大人。所以,只有严爱结合,亲切而又坚持原则,坚持原则中又表现亲切,做到严中有爱,爱中寓严,才能使子女觉得家长可亲近、可相信、可谈心、可敬爱,由衷的听从教导,这就必然促使孩子向正确方向发展。

四、说理导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必须坚持正面疏导,耐心说服。说服首先是为了使孩子明事理,提高认识,知道怎么做。这只解决了理论认识问题,而重要的是行,言行一致。所以,说服的目的不仅是使孩子明事理,更重要的是,要他们自觉的行动。只有自觉行动了,才真正达到说服的目的。故家庭教育必须把说理教育与训练行为结合起来,也就是讲练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不仅懂得,而且做得;不仅会说,而且会做。成为真正既有知识,又有才能;既有高尚思想,又有良好品德行为的人。为此,家长必须在坚持正面疏导、耐心说服教育的同时,按照学生守则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家规,在提出时讲清道理,使之自觉实行,并且经常检查督促,进行反复训练,以养成良好习惯。孩子有了缺点和错误,固然要批评教育,但重要的是耐心开导,帮助分析原因,指出努力方向,启发他们自觉改正。有不少家长习惯封建式管制,孩子动辄得咎,不是训斥穷骂,就是动手体罚。既不讲道理,更无明确家规。孩子当然不知如何去做,更谈不上什么道德行为训练,这样的家长当然不可能真正的把孩子教好。

五、信、威、教结合。父母的威信是有效教育子女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父母没有威信,孩子不听话,就根本谈不到教育孩子。如果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有威信,子女就会确信父母的言行。父母所提要求是正确的,对父母的话就能听进去,并产生积极反响,将父母的话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会进一步增进孩子对家长的信赖,更加尊敬和听从教导。这可以说是家教的“正循环”。如果孩子对家长不信赖,当然说不上威信,往往孩子就不听众教导,教而效果不好,就会使孩子不信不敬家长了。这可以说是家长的“负循环”。可见,信、威、教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家长要想教好孩子,需必在孩子心目中赢得信任,享有威信,并且正确施教。这样,孩子就会易听教诲,教学效果就好。

其次,家长要明白家庭教育的内容。

一、重视体育卫生。中职生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要非常关心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讲究卫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身心正常发育,成为体格健壮的人。为此要注意孩子的合理营养;保持家庭的清洁卫生、阳光充足,空气流通;规定孩子合理的生活制度,养成早睡早起、按时学习、按时锻炼、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加强保健,预防并及时医治孩子的疾病。做到既要督促子女好好学习,又要他们按时休息,锻炼身体,保护视力,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二、正确进行智育。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智育的任务时,辅导或督促子女努力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子女上学后,家长的重要任务是督促孩子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旷课,放学后按时回家;要求子女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检查他们的作业本,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询问他们学习中的有关问题。有进步应表扬鼓励,有问题要及时辅导帮助,但不要包办代替,更不要粗暴斥责,甚至打骂。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自觉习惯,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各科成绩都较差,所有科全无兴趣,家长可选择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为突破口,如化学,当学生食用食盐时,家长就可提问为什么是咸味?加碘盐是怎么回事?面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食醋为啥是酸性?让孩子感觉到厨房中的化学,从而首先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然后再逐步发展子女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家长还要为孩子定购有关书报杂志,指导他们阅读有益的文学作品和科普读物,鼓励他们热爱科学,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必要的技术,例如,学习无线电、电工、汽修等。

三、抓紧抓好德育。所有的家长都应配合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认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良性格,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代新人。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家长必须言传身教,必须先从大人做起,父母应处处给他们做出榜样,从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同时要提出要求,并在日常生活中耐心的训练他们,做得好的,表扬;做得不好的,及时纠正。那种不从我做起,不注意“小节”,不从日常生活中细小生活抓起,不坚持一贯,是不可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代新人的。

四、切实加强美育。实施美育,学校固然是重要的基地,而家庭也是不可忽视的场所。中职生已经进入人生爱美的时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美育,也是家长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不论家长自觉与否,家长对孩子的审美观念的养成都有重要影响。家长实施美育,可从以下三方面做起:1、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阅读文学作品和观看戏剧、电影、电视,看后,最好和他们评论评论,帮助他们分辨美丑、区别好坏,使孩子吸收好的思想,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点。2、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到附近的风景区、名胜古迹浏览参观。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且还可能使他们认识自然美,了解自然美,欣赏自然美,养成审美能力。3、家长可以在家庭环境、衣着穿戴、言谈举止、自觉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和表现美的能力。

五、重视劳动教育。勤劳是一个人的最主要的美德,也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而好吃懒做刚是一个人变坏的开始。家长必须对上中职的孩子继续加强劳动教育,要求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只有通过实际劳动锻炼,才能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当然孩子的中心任务是学习,不能教他们过多的从事劳动,但现在却出现有些家长为了保证孩子学习,不让他们做任何劳动的偏向,这显然是不妥的。

相信只要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做到严以律已。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子女适当教育,那么,中职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一定会得到发展,成为具有创造性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