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宏观经济走势

宏观经济走势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7:39:5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宏观经济走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经济涵盖面很多“形势”又是一个军事术语。就我来说,研究经济形势,关键是要看“势”。按照《孙子兵法》里的“善战者谋于势”这句话对“势”的解释“势”为“力量聚集的方向”。怎样看待当前的形势中央“十一五”建议里的第一段,表述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5年”。第二层意思是“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什么说过去5年是不平凡的5年,我觉得这里面包含着三个“面对”。

第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第二,面对着非典型肺炎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冲击;第三,面对着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又出现的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这3个“面对”在去年及过去的5年中,呈现出很强的阶段性特点。去年以来,中央实施了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文件中使用了三个“显著提高”。即我们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都取得了显著提高。为什么说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因为这个阶段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构想。即我们不但要发展,而且要和谐发展,不但要建设和谐社会,而且要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本身,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应该说,这方面在过去的5年,有非常明显的轨迹。现在讲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实际上就是我们要用强烈的忧患意识、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来应对挑战,显著地增加“三个力”――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一、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有哪些因素推动了消费增长?一是政策因素,它还会成为一种动力而继续支持消费增长。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调控宏观政策的重点工作,依旧是提高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度,同时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二是进一步落实措施,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以此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三是继续完善节能产品、汽车及家电的消费政策。

(2)有哪些因素抑制了消费增长?一是国家近期内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它会减缓和住房有关的建材和家具的增长速度。二是由于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房价的大幅增长,相应的会制约已购房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三是国家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会造成局部地区消费能力的下降,同时也使当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降低,实际收入减少。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加大。经济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开始逐渐复苏,引发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的巨幅增长,也进一步增强了物价对我国的传导影响。二是由于近几年来华北地区低温、西南地区干旱,这些异常的天气变化造成农产品的产量大幅降低。三是原材料及生产资料购入价格的提高,会进一步向下游传导。四是在一些沿海地区,例如珠三角,尽管“招工难”问题已经通过提高工资而得到解决,但相应的也会提升劳动力的成本。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将导致我国成本推动型物价的上升压力进一步加强。

3、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尽管我国经济已经从过去强劲的复苏转变为现在稳定的复苏,但依然存在着经济下行的风险。并且通胀和下行的风险并存,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强,投资驱动模式作用减弱。在短期内,经济的发展需要靠经济、消费及进出口三个方面来带动。

二、经济增长趋缓背后的原因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怎么看待当前的形势和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这3、4年来的一切政策、一切调整就是为了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一点。近几年GDP的增长速度一度接近12%,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把这个过热的趋势抑制住,将来可能会出大问题。所以这两年一直采取了各种措施控制投资、出口,就想把这个增长速度放缓一点。因此现在的增长速度放缓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事情,是政策的目标。因此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很正常,否则就意味着过去采取的措施都是无用的。

三、我国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调控

1、加大政策力度,提高支出结构

我们财政政策必须把握四大投资支柱,一是民生的投资,二是结构调整的投资,三是创新的投资;四是三农的投资。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对农场品生产供应方面,没有提供相应的保障体系。水利设施方面,包括农村的灌溉设施和水库,已经遭到严重的损毁。在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农村道路方面,都有明显的先兆。所以为调动农村生产的积极性,我们就要建立长效稳定的农产品供给机制和价格保障机制,而不应该仅仅是一些短期的、临时性的措施。

2、改革税制、推动结构性减税

结构性减税并非是单一的减税,在税收上存在着有增有减,但总量上是在减少。目前我们的消费呈现升级的趋势,前一阶段消费升级主要是依靠政策扩大消费,而我们下一步的政策目标是推动消费升级,将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因此,扩大内需和治理经济萧条的可行的政策选择是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向贫穷阶层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其具体举措如下几个方面。(1)认真贯彻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适当时候取消农业税。(2)公平税负,对高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所得税、财产税、利息税,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3)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大政府对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

篇2

一、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有哪些因素推动了消费增长?一是政策因素,它还会成为一种动力而继续支持消费增长。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调控宏观政策的重点工作,依旧是提高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度,同时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二是进一步落实措施,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以此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三是继续完善节能产品、汽车及家电的消费政策。

(2)有哪些因素抑制了消费增长?一是国家近期内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它会减缓和住房有关的建材和家具的增长速度。二是由于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房价的大幅增长,相应的会制约已购房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三是国家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会造成局部地区消费能力的下降,同时也使当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降低,实际收入减少。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加大。经济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开始逐渐复苏,引发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的巨幅增长,也进一步增强了物价对我国的传导影响。二是由于近几年来华北地区低温、西南地区干旱,这些异常的天气变化造成农产品的产量大幅降低。三是原材料及生产资料购入价格的提高,会进一步向下游传导。四是在一些沿海地区,例如珠三角,尽管“招工难”问题已经通过提高工资而得到解决,但相应的也会提升劳动力的成本。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将导致我国成本推动型物价的上升压力进一步加强。

3、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尽管我国经济已经从过去强劲的复苏转变为现在稳定的复苏,但依然存在着经济下行的风险。并且通胀和下行的风险并存,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强,投资驱动模式作用减弱。在短期内,经济的发展需要靠经济、消费及进出口三个方面来带动。

二、我国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调控

1、调整财政货币政策、预防通货膨胀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宏观调控的矛盾已经发生了改变,同时要面临经济下滑和价格上升两种压力,现在的焦点问题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基本上代替了经济下行的压力。目前的状况,造成了财政货币政策陷入无法选择的境地。

消费者物价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5元的货品及服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我们过去的政策目标是稳增长,下一步的政策目标是,即要稳增长、又要防通胀,中间的目标是调结构。这样的一种背景,需要我们及时的调整财政货币政策,进一步深化经济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动力。下一步的宏观政策可以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需求,应对国内的内需不足的现状。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而央行近期降息27个基点,正是政策宽松信号。

2、加大政策力度,提高支出结构

我们财政政策必须把握四大投资支柱,一是民生的投资,二是结构调整的投资,三是创新的投资;四是三农的投资。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对农场品生产供应方面,没有提供相应的保障体系。水利设施方面,包括农村的灌溉设施和水库,已经遭到严重的损毁。在农村的公共服务和农村道路方面,都有明显的先兆。所以为调动农村生产的积极性,我们就要建立长效稳定的农产品供给机制和价格保障机制,而不应该仅仅是一些短期的、临时性的措施。

3、改革税制、推动结构性减税

结构性减税并非是单一的减税,在税收上存在着有增有减,但总量上是在减少。目前我们的消费呈现升级的趋势,前一阶段消费升级主要是依靠政策扩大消费,而我们下一步的政策目标是推动消费升级,将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因此,扩大内需和治理经济萧条的可行的政策选择是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向贫穷阶层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其具体举措如下几个方面。(1)认真贯彻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适当时候取消农业税。(2)公平税负,对高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所得税、财产税、利息税,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3)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大政府对低收入阶层的转移支付。

4、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加大政府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减少权力对国有资产的侵蚀,建立起抑制不法侵占国有资产和谋取非法收入行为的监管机制,同时建立对非法收入攫取者的惩戒机制,从制度上限制和减少因“灰黑色收入”大量存在而导致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现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司法体系和民主法律监督体系。在财政体制改革上,应该进一步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权,给地方正常的融资渠道,以便于地方政府控制土地价格,使房价得到有效打压。

结语

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即要适度、适时的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还要在经济稳步运行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不断建立和完善健康的经济体制,以迎接未来不断出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俭贵.劳动与资本市场的双重过剩.宏观经济形势的新概括.经济学家,2002.

篇3

一、宏观政策调整的背景

宏观政策调整,实际上是要依据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宏观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两个方面因素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也是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要做的一个事情。我们当前的宏观经济整体来说,增长是在持续回落之中,如果从增长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复苏达到高点以后,现在是持续的在回落。同时,我们又要看到尽管经济一直在回落,但是现在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2011年第四季度是9.1%的增长.从中国过去增长情况来看,9%以上增长基本上是一个比较适宜、适度的增长。

所以.如果只看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的话.宏观政策实际上只能进行一些微调,并不是一个总体的方向性变化。如果从宏观经济未来的发展走势来看,应当说态势有一些新的特征在里面。如果我们展望2012年的增长,应该说经济增长当中面临下行的风险,而且明显在加大。

首先国内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滞后反应和影响.特别是投资增长面临的不利因素是比较多的。第二个方面是外需放缓可能性在大增。尽管说2012年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二次衰退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现在大家也普遍公认2012年市场经济增长率将会出现明显放缓。这段时间,对中国外需影响已经有所显露,可能在2012年中期的时候会显露更加明显一些。另外国内还有一些风险因素,这两种因素如果叠加起来,到2012年可能会对增长有比较大的影响。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话,我国经济增长也许会低过9%,甚至8%。如果那样的话,对我们整体企业环境将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在通胀方面.2012年通胀形势相对比2011年要乐观.这种整体的通胀压力,特别是一种输入型通胀压力是要趋于缓解的。首先是国际性输入型通胀压力将会明显降低.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另外一方面也由于地区形势逐渐趋于稳定。从国内来看,应该说我们当前通胀还是以农产品价格上涨为主的通胀。现在在国内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下,整个农产品生产供需基本上平衡了,流通成本也在国家政策调整.油价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控制.食品价格上涨已经明显趋缓了。

二、宏观政策调整的方向与内容

无论是从宏观经济运行的当前态势和未来趋势来看.宏观政策都没有进一步紧缩的必要.所以政策调整的方向只能说进一步走向宽松。现在通胀率还是比较高,在通胀率回到政府政策目标之前,宏观政策放松只能在一个从紧的大框架下进行。这个政策放松应该只是一个局部性的,小力度调整。这个政策放松也是非常有针对性,并不是一个全面性的,主要针对我们实体经济当中,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困难.还要针对我们投资可能出现的下滑因素.以及我们外需增长比较疲软,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放松方式。

政策调整主要内容,首先是财政政策的调整。我们的财政政策应该还是一个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从执行来看.财政政策还是非常紧的。所以,首先放松恐怕要从财政政策开始,是要真正使我们财政政策成为一个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实施的主要方向就是实行一种结构性减税.应该说减税政策在中国过去不是特别多.我们更多利用一个政府支出政策。但是,从这一轮政策调整、政策放松来看,我们对财政政策运用幅度将会明显加大。首先是减轻中小企业特别是服务业的税收负担,加快对创新性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我们已经宣布对小型企业营业税,增值税都已经提高了起征点,并且上海也开始做生产型服务业增值税,从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型,增值税的扩围,实际上这种政策都带有减税的性质。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适当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改善地方政府.铁道部这些部门融资条件。从2011年上半年来看,政府投资增长速度是非常非常慢的.特别是政府所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在2011年上半年增速几乎为零,中央项目投资增速也是为零。从现在的条件来看.政府投资适当增长在当前发展下也是必要的.也可以来弥补一部分。

第三个方面就是对出口部门的一些政策。对外贸政策调整,包括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我们国家已经多次降低出口退税率。现在在新的形势下,外贸政策可能就要以稳为主,不会说在外贸政策方面出台更多限制外贸发展,像过去的一些政策。

三、企业如何应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