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17:39:5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经济形势分析会,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6月份实现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同比增长 %,增幅四区排名第二。 1-8月份限上单位零售额 亿元,增幅 %。预计1-9月份限上单位实现零售额 亿元,同比增长 左右。实现社会零售总额 亿元,同比增长 。
截止8月底,全区限上批发企业 家,呈现负增长的有 家,限上批发企业销售额增速为 , 完成 的增长目标。
(二)外贸进出口
1—8月,全区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同比增长 ,增幅列四区第一,完成时序进度任务。预计1-9月,实现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能够完成时序进度任务。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外贸进出口方面
我区外贸进出口总量一直不大,进出口额达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有 家,为 ***。外贸进出口主要为**出口,占全区进出口的 以上。其中,****80%以上出口到 *,占全区进出口总额 以上。随着贸易战的影响,下一步出口总额下降压力较大。
(二)限上批发业方面
1、税务部门的强监管,致使物回、物流等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对区内大的正常批发物回企业也造成影响。如***是我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2018年营业收入 万元,纳税 万元。今年因税务对物回企业控票对企业经营影响巨大,加上年初市统计执法检查对该企业进行了处罚,企业有顾虑虽有实际业务但没有票不敢上报,1-8月份销售收入上报 万元,同比下降 %。
2、矿产品等大宗贸易因受去产能及环保的影响,烧结企业对原矿(含进口)的需求量锐减,矿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的不稳定性影响,造成矿业贸易公司业务和上半年相比销售量大为减少。如***主营业务矿产品交易,同比下降 %。
(三)限上住宿业方面
1、限上住宿企业入库数量少,全区仅有 家,存在应入未入现象,上报数据受个别企业影响波动大。
2、今年1-8月份 旅游较往年同期人数减少约 万人,同比下降 %,对全区住宿业都造成影响。库内企业占全区限上住宿企业营业额 左右的****,因下半年装修停业收入急骤下滑,导致全区限上住宿业额下降。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与建议
(一)关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方面
一是进一步夯实商贸统计工作。区商务局、各载体单位和统计部门加强对接,10月份至年内,要加强对限上商贸企业的统计指导,制定、落实月度工作计划,做到应报尽报。狠抓限上零售业入库和大个体申报培育工作,年底前要对符合条件的商贸类企业特别是住宿、批发企业进行摸排,积极组织申报入库 ,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
二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各载体单位、各相关部门要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困难和问题,金融、担保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统计部门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关注、加强月调度指导。
三是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商贸互联网项目招商引资。区商务局 加大商贸企业招商力度,确保年内线上批发、零售类入园项目 个以上。
四是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对工商企业注册成立的销售公司,区财政给予相应的 奖励、房租补助等 。
“开好两个会”:一是开好经济专线工作会议,汇报会议精神,研究下一步工作思路。初步定于近期组织城市经济专线、经济管理部门及部分执法部门与乡镇党委书记去苏州、江阴、连云港等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讨论,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结构调整重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全县经济工作在上新台阶。二是召开全县经济工作半年总结会议,进一步落实全市会议精神,全面总结1—7月份的工作,分析形势,落实任务,量化指标,竭尽全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抓好六项工作”:
一、加强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项目投资、结构调整的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下一步园区工作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搞好规划,合理布局。改变过去“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局面,积极引导各类项目向园区聚集。大力实施乡镇、经济主管部门千万元项目入园工程,集中开展项目攻坚月活动。二是完善机制,搞好服务。近一步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园区污水处理等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加园区承载力,同时要搞好园区服务,对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入园企业享受到零收费管理、零距离接触、零差距办事、零障碍发展的优质服务。对入园项目审批实行一条龙服务,限时办结。通过完善机制和优化环境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入园。三是引导园区企业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发展,在项目如园方面要有所取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即:对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不单独提供土地和厂房,可提供标准厂房,对违反产业导向特别是高污染、高效、低效益的企业不予提供土地。对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大企业、县外大型名优企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对行业发展起龙头带动作用的项目优先提供土地。 二、加快培植壮大“三个一批”,做大作强莒南工业。一是培植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增强其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倾斜、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力争年底新增规模企业37个;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的企业3个,过亿元的16个;利税过亿元的3个,过1000万元的10个。重点培植XX公司、橡胶厂等16家利税过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形成强有力的骨干群体。培植一批支柱产业,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围绕生物发酵、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造纸、建材等重点行业,发展主导产品和配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企业群,加快产业集聚。三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十一五”期间,要着力实施名牌战略。本县现有省名牌产品六个,省著名商标五个,两个国家绿色食品和三个“全国免检产品”荣誉称号。今后要大力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品牌认定,争取到2010年,全县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名牌达到10个,省著名商标达到10个以上。
三、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推进技术进步。一是坚持大中小并举,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继续扶持四个集团化企业,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在“十一五”末XX公司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XX公司过20亿元;努力培植XXX公司、XX纸业公司、制约厂等利税过500万元的中等规模企业;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磨料磨具、泡化碱、石雕石刻、柳编加工等行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培植产业龙头,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规模企业群体。二是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挥传统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实现集簇式发展,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围绕产品做文章,形成连片发展的局面。突出抓好生物发酵、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建材等主导产业链,加大投入,着力提升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生产技术水平,拉长做大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以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经济主管部门要努力为产学研联合牵线搭桥,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联系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洽谈会,支持企业对关键技术、共性问题组织技术攻关。四是支持鼓励企业,建设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企业技术开发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开发的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给予税收优惠。围绕XX公司、XXXX公司等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培植一批高新技术支柱行业,企业和产品。
“开好两个会”:一是开好经济专线工作会议,汇报会议精神,研究下一步工作思路。初步定于近期组织城市经济专线、经济管理部门及部分执法部门与乡镇党委书记去苏州、江阴、连云港等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讨论,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结构调整重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全县经济工作在上新台阶。二是召开全县经济工作半年总结会议,进一步落实全市会议精神,全面总结1—7月份的工作,分析形势,落实任务,量化指标,竭尽全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抓好六项工作”:
一、加强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项目投资、结构调整的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下一步园区工作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搞好规划,合理布局。改变过去“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局面,积极引导各类项目向园区聚集。大力实施乡镇、经济主管部门千万元项目入园工程,集中开展项目攻坚月活动。二是完善机制,搞好服务。近一步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园区污水处理等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加园区承载力,同时要搞好园区服务,对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入园企业享受到零收费管理、零距离接触、零差距办事、零障碍发展的优质服务。对入园项目审批实行一条龙服务,限时办结。通过完善机制和优化环境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入园。三是引导园区企业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发展,在项目如园方面要有所取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即:对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不单独提供土地和厂房,可提供标准厂房,对违反产业导向特别是高污染、高效、低效益的企业不予提供土地。对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大企业、县外大型名优企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对行业发展起龙头带动作用的项目优先提供土地。 二、加快培植壮大“三个一批”,做大作强莒南工业。一是培植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增强其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倾斜、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力争年底新增规模企业37个;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的企业3个,过亿元的16个;利税过亿元的3个,过1000万元的10个。重点培植XX公司、橡胶厂等16家利税过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形成强有力的骨干群体。培植一批支柱产业,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围绕生物发酵、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造纸、建材等重点行业,发展主导产品和配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企业群,加快产业集聚。三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十一五”期间,要着力实施名牌战略。本县现有省名牌产品六个,省著名商标五个,两个国家绿色食品和三个“全国免检产品”荣誉称号。今后要大力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品牌认定,争取到2010年,全县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名牌达到10个,省著名商标达到10个以上。
三、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推进技术进步。一是坚持大中小并举,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继续扶持四个集团化企业,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在“十一五”末XX公司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XX公司过20亿元;努力培植XXX公司、XX纸业公司、制约厂等利税过500万元的中等规模企业;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磨料磨具、泡化碱、石雕石刻、柳编加工等行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培植产业龙头,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规模企业群体。二是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挥传统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实现集簇式发展,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围绕产品做文章,形成连片发展的局面。突出抓好生物发酵、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建材等主导产业链,加大投入,着力提升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生产技术水平,拉长做大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以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经济主管部门要努力为产学研联合牵线搭桥,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联系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洽谈会,支持企业对关键技术、共性问题组织技术攻关。四是支持鼓励企业,建设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企业技术开发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开发的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给予税收优惠。围绕XX公司、XXXX公司等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培植一批高新技术支柱行业,企业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