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经济对社会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提高,这是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正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无论国家、社会还是民族其重要组成因素无疑是人--是劳动者!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理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在德国,企业界人士更是认同职业教育就是产品质量保证--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1 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培养和训练新的劳动力必须通过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实现。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说过“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另一方面,职业技术革新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的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的确,职业技术教育正好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一般性质的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即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2 职业技术教育是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技术”,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是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职业技术学校(院)是使科学变为技术、变为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 职业教育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恩格斯曾经提出并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即智育、德育、美育、技术教育、体育。这里提出的“技术教育”,就是要“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职业技术革新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因此最能有效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种“人力资本”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描述为“体现在人身上的体力、知识、技能和劳动者熟练程度的总和。”这本身就包含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之中。舒尔茨还指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因此,能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同样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4 职业技术教育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首先,职业技术教育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传授系统的技术知识,训练科学的生产技能,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发个体在职业方面的潜力。从而使个体获得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能促进个体在职业岗位上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发展其智能,使劳动者提高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并能使劳动力有更多的技术革新与生产创新。
第三,职业技术教育能塑造劳动者的政治观念,职业道德、专业思想,影响着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从而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
第四,职业技术教育能通过塑造劳动者的现代人格,实现劳动力的现代化,从而使劳动力能认同现代企业文化,能与现代管理要求相一致。积极配合现代管理的施行,提高现代管理的效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一、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体育旅游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产生的新兴行业,并在人们旺盛的需求中逐渐发展为丰富人们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或者手段。体育旅游能有效地为国家的外汇收入、国际收支的平衡、缓解就业压力、引进国外投资做出贡献。
(一)体育旅游有效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一般是以货物作为中介进行的。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直接标志着该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这也为其在国际贸易的交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地开辟创收的新渠道,通过吸引国际投资者来发展自身的经济。国际支付能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是关键的因素。体育旅游作为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经济的发展势头上有着良好的表现力,与贸易创收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发展体育旅游成本较低。目前,国际上的经济竞争较为激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相比发达国家而言较低,导致了在出口产品上的竞争力较低,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较低,高新技术产品更是短板,在对外贸易这一方面属于低端。而体育旅游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各种体育旅游资源和质量较高的商业服务来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通过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大多数的游客都可以便捷地在旅游景点获得想要的服务,进行满足自身需求的消费。而这种消费模式并不需要对能源产生太大的消耗,而通过商业服务即可获得周转资金,能够有效地实现贸易保护、弥补贸易逆差。以巴西为例,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举办2016年奥运会时吸引了千万游客前往,在观赏比赛的同时也对巴西各个地方进行游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巴西的旅游业贡献了力量,相应的巴西的经济也会有所增长。
第二,体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一般不受贸易保护的限制,这就有利于弥补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体育旅游的过程中一般来说旅游者会有自己的消费需求,无论是去某个国家参加体育活动或者观赏体育比赛,通常不会受到关税的影响。这样的优势在于体育旅游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不受限制,能够一直保持一个上升的态势,因此体育旅游也逐渐变成了无形贸易的最佳场地。根据世界旅游委员会的相关数据表明,西班牙作为全球旅游热门景点,人口却只有3,840万人左右,商品贸易在世界属逆差国家。而在注重发展旅游产业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来西班牙的游客达到了5,600万人,而这之中体育旅游者人数就占据了六成。体育旅游主要是通过商业服务来获取大量的利润,而在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国家,体育旅游的服务指标甚至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体育旅游中提供的行业服务的附加值比较高,比如健身、保健、医疗等。
(二)体育旅游有利于回笼货币、平衡国内供求。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相关数据显示,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外的旅游者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体育旅游主要是通过商业服务来获取大量的利润,而在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国家,体育旅游的服务指标甚至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体育旅游中提供的行业服务的附加值比较高,比如健身、保健、医疗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当今蔓延全球的就业压力。当前,全球的旅游行业都在不停的制造就业岗位。而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虽然势如破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在体育旅游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旅游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直接为就业解决了不少难题,为我国的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开辟了新的道路。以北京奥运会为例,不仅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很多当时建设的场馆后来都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三)体育旅游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资源共享。在体育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可以发现不仅有体育专业的学者、体育专家,也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才,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提供了最新的科技信息。通过他们提供的各种信息和资源,我们能把握一个大致的体育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此外,外国投资者也可以通过体育旅游来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合作关系,有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比官方政府的方案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进步。
二、体育旅游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体育旅游能促进国民身心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体育旅游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不仅显示了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也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体育旅游的重要作用在于这一活动的外部条件和活动内容本身,其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是人们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和一般旅游资源相区别的因素。体育旅游资源比如大山名川、江河湖海、草原、森林、海滨沙滩、天然温泉等都有利于人们健身强体。这种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能很好地振奋精神、锻炼意志、培养情操。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体育旅游有利于满足人民的身体和精神需求,体现了其重要价值。
(二)体育旅游能促进世界和平和国际友好关系。在体育旅游不断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之间的人们相互交流沟通,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交往,通过体育旅游的发展互相学习对方的文化和历史,在世界和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奥运会是这一作用的典型代表,体育旅游在奥林匹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全球人民沟通的工具和手段,让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不分种族与肤色,不分贫富与大小,不分与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在没有任何歧视、相互尊重的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下,聚会在一起进行竞赛,从而使人类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降低到最低程度。现代的体育旅游是世界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拉近了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矛盾和冲突的缓解,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外交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三)体育旅游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不同的民族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先天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民族文化。体育旅游作为体育文化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凭借民族传统文化所具的吸引力,来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的。通过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及其功能的发扬光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大大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事业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产业,体育旅游这一新兴行业的出现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举例来说,中国的武术、气功、龙舟竞渡、摔跤、围棋、舞龙、风筝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是通过体育旅游这一载体传播出去的。
三、结语
体育旅游产生的目的在于将体育和旅游的特征完美结合,以充分满足民众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体育旅游综合了商业化的运行模式和人们的生活需求,为旅游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体育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和跑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贡献力量,推动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伴随着全球经济化的经常加快,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在市场竞争中提升经济效益。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和体育业交叉融合的新行业,对于旅游业和体育行业都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要善于利用其优势,在适当的发展时机促进国民经济更上一级台阶,在全球化中占据领先位置。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常麟,工肃.简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2.
一、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中的个体发展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类活动给社会环境以深刻的影响,而人类本身在适应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所谓社会心理发展就是描述个体情感需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理论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了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指出:“他人关系在形成个体自我同一性上的重要作用,在个体一生中,个体发展存在八个阶段或关键期。”[1]而且他认为个体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一个危机。根据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解决冲突和危机的能力,个性才得以发展。
具体八个阶段如下。
阶段一: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出生至1岁)。
阶段二:自主感对愧疚感和怀疑感(1岁至3岁)。
阶段三: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至5岁)。
阶段四: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至11岁)。
阶段五: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岁至18岁)。这一阶段是青少年阶段。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即一种幸福感,明确自己要去哪里。对预期中可获得的认同有一种内在自信。[2]在这一阶段,青少年试图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也就是说,随着他们的参照标准从父母转向同伴,他们需要了解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异同。
阶段六:亲密感对孤独感(18岁至35岁)。该阶段是一种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心理关系的状态,其主要危机是建立真正的、亲密的人际关系。该阶段的个体应能够在不失自我同一性的基础上关爱他人。
阶段七:繁殖感对停滞感(35岁至65岁)。该阶段描述的是一种生产能力或自我关注,心理健康的中年人更多把心思放在照顾下一代上,而不再过多地关注自己。他把繁殖感界定为一种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这种体验的个体很可能会出现停滞,并且过分关注自我。
阶段八:自我整合感和绝望感(65岁后)。这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个体对自己人生的回顾。如果这一阶段的老年人回顾过去的一生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对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就会有一种自我健康感,感到没有白活,度过了丰富多彩的有成就的一生;相反,如果这一阶段的老年人感到岁月蹉跎,年华虚度,想要弥补但为时已晚,就会产生一种绝望感。
二、自我概念的定义及结构
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各个方面特质的知觉与判断。研究者把其定为“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社会和学业能力的总体认识”,[3]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在人的自我概念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个体的自我概念并不是对现实像镜子式的简单反映,自我概念包括大量有关信息的整合和组织,如对他人和世界的印象。人们自我概念的来源是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以及在与他人交往时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虽然在人的一生中自我概念是在变化着的,但它的基础在人幼年时就形成了。儿童从经验中形成自我概念,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反过来又影响儿童未来的经验。总的看来,我们可以把自我概念的结构视作一个人的各种同一性的各层组织,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系统。具体结构如下:
三、积极自我概念的自我塑造
积极的自我概念主要体现了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的积极接纳和一个人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1.全面客观认识自我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是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基础。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条途径进行:(1)承认自我的价值。我们在别人的目光里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体,而是有思想有地位有意志的。我们的目的既不是心甘情愿被人操纵,又不是妄图操纵别人,而是仅仅有能力去表达自己。(2)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每个人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都免不了要与别人进行比较。进行社会比较是每个人全面客观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合理的社会比较策略,对于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3)留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每一种评价都不可能是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评价,学会总结别人提出的建议,归纳总结,才能了解并弥补自己的不足,就能得到比较全面的自我概念。
2.积极悦纳自我
“心理学家指出,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4]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身上只有缺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丧失信心,产生自卑,这样的人就会缺乏积极性。悦纳自我是发展积极自我概念的核心和关键。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要悦纳自己的全部,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成功还是失败,要学会爱自己、爱生活。一个人首先应该自己欣赏自己,在自己悦纳了自己之后,才能被他人所接纳。悦纳自我不仅仅指的是悦纳自身的优点,对不足之处也应该积极悦纳,要平静而理智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3.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积极乐观是积极的自我概念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真正认识社会,在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认识人生的积极价值和意义”。[5]“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必然会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反过来又会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4.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自我概念是自我的思想、观念,与自己有关的知识、情感和相关事情等抽象出来的图式”。[6]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一种活动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5.成功的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指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自信、自尊是积极的情绪体验;自卑、自责则是消极的情绪体验。其实,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渴望着成功的,期待着被赞美。“当个人的才智与能力在活动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同时,也就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悦”。[7]
6.准确的自我评价
每个人都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世界上不存在所谓完美的人,即使是圣人也有出错的时候,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太过于追求完美,否则只会让自己生活在烦恼之中。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做到自己最好的程度就要对自己进行鼓励,我们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不要高估自己,同时也不要贬低自己,只有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才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同时,准确的自我评价也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方式。
7.适度的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在某种思想指导、影响下,支配自己言行,调节自我心理的一种能力”。人的欲望是多方面的,每种欲望都会带来一个追求目标,它们之间常常会相互“打架”。因此,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坚强”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人生道路上就会一事无成。人要能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衡量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能律己,也就意味着能理性思维,对各种情况都能冷静考虑,是非轻重的衡量有依循标准,不致利令智昏,误了大局。
参考文献:
[1]孙灯勇,郭永玉.自我概念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
[2]叶丽红.自我概念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8).
[3]陶琴梯,杨宏飞.高中生的自我概念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教育科学,2002,(6).
[4]樊富珉,付吉元.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