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3:5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商业模式核心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0-2435-03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运营商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并使其成为真正的巨型企业,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在对互联网发展现状与典型互联网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网络与企业生态系统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互联网运营商的商业模式,进而把相关分析和结论延伸到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中,对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文选取了Google和Apple这两个既具有典型互联网代表性又拥有截然不同商业模式的互联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求通过深入的对比分析,更好的探究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特点。
该文的第一章首先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概念进行了剖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范式分析模型;第二章是对Google商业模式的深入分析;第三章对Apple的iphone商业模式进行了分析,并与Google商业模式进行了对比;第四章基于前两张章分析结论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共有的核心特点进行分析;第五章为该文结论。
1商业模式范式分析模型
1.1商业模式综述
商业模式在当代企业竞争中作用日趋显著,理论界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与市场竞争研究的热点。目前相关研究对商业模式尚未有统一的明确定义,但有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概念阐述,该文对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把其中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分成体系论、价值论、盈利论和整合论四类。
在体系论中,认为商业模式应包含战略目标、价值主张、收入来源、关键成功因素和核心竞争力这几大要素[1];在价值论中,商业模式则包含定价模式、收入模式、渠道模式、商业流程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商业关系、组织架构以及价值主张这几大要素;盈利论认为商业模式是解决应为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应为哪些顾客提供价值、如何为该价值定价、谁应为该价值付费、为提供该价值应该采取什么战略、如何提供该价值、怎样保持优势的一揽子方案[2];整合论则认为商业模式应包含产品、顾客界面、基础设施管理和财务四大要素。
除此以外,Osterwalder与Pigneur提出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在概念上和框架结构上的实现,并为企业过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3];欧洲Teleno研发小组提出商业模式时特定的汇集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最终传递给客户增值的商品或服务的业务流程与其核心环节的抽象。
综合上述对商业模式的分析和定义,该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以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与企业价值的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商业模式包含了企业战略、盈利模式、成本战略、人才战略、内部运营管控,其有效性、价值实现能力和生命周期受到外部相关产业环境、用户需求发展与内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1.2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发展背景
前文分析中可知,企业商业模式的实现必须考虑外部环境、需求发展与内部能力的协调,因此,对互联网典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分析首先需要对互联网时代环境,经济环境,竞争模式和用户需求发展进行分析,才能从根本上明晰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产生的基础和发展方向,为该文构造商业模式分析模型提供依据。
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出现了重大变革,可归结到如下几方面:
1)全球一体化:网络信息交互带来的生产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消费分工全球化,其本质是信息、物资及人力等各种资源的迁移成本迅速降低,逐渐实现一个扁平的地球。
2)知识革命:互联网促使知识的加速传播,加速了知识的更新速度,使知识爆炸与经济发展直接联接,改变了传统的竞争和发 展模式。
3)错位竞争:企业竞争已不仅是对传统资源占有的竞争,由于信息资源的开放和知识革命,小企业、甚至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和大企业竞争的能力。
4)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反,网络经济极其重要的特征是边际效益递增,其单产品生产营销成本随着用户规模增长不发生变化甚至快速降低,经济价值则呈几何级数增加。
下面对当今时代和文化发展环境下的用户需求特点进行分析:
1)时代特性:当今时代特性崇尚个性化和多元化,与网络时代的联接的有机性和节点的离散性相契合。
2)矛盾的需求:信息需求的开放性与个人信息的隐私性并重,对主流价值的认同与批判并举,对围墙花园存在的矛盾心理。
3)长尾理论:人们的选择越多,自由就越多;人们选择的成本则越低,自由就越容易。当长尾理论与互联网相结合之后,实现了以最小的选择成本,提供最多的选择机会。由此互联网客户需求中长尾部分的至关重要。
结合上述分析,互联网时代的成功商业模式首先需要适应网络经济特点,理解网络时代用户需求的特点;能够利用互联网,吸引用户,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利用互联网,提升用户价值实现水平,并同时降低实现用户需求的成本。其次,成功的商业模式在独特价值实现的基础上,必须难以模仿。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单纯依靠技术领先和资源优势已无法确保此点,竞争的形式已经从单纯的新产品、新技术及其后的价值链竞争,发展到了价值网络的竞争,价值网络也是扁平化趋势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价值网络,对竞争对手来说往往是难以复制的,从而能够较长的保持竞争优势。
1.3商业模式范式分析模型
结合前文的分析思路,该文建立了如图1的商业模式范式分析模型:
图1商业模式范式分析模型
该文建立的分析模型基于研究目标的商业模式的直观现象与内在价值实现,从价值实现和系统体系两个维度进而拓展到内部性、外部性、结构性和整体性4个分析角度,深入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进行分析,进而对其商业模式“范式”分析结论进行评价。
内部性:基于核心竞争力分析方法,研究对象独特的价值创造模式;
外部性:基于价值网络的竞争,与企业生态系统定位实现全价值网络(链)的竞争优势与最优价值实现;
结构性:特有的价值创造模块和资源的独特组织结构,从而实现难以复制性以建立竞争优势;
整体性:实现价值网络建立整体竞争优势,使某个商业模式与企业整体理念与发展策略有机结合。
后面章节中对Google和Apple商业模式分析将基于此模型展开。
2 Google商业模式
2.1商业模式分析
目前Google的核心价值模式是:搜索+信息应用+广告,其关键是让用户的网络应用更多的通过Google实现。
下面将应用商业模式分析模型对Google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内部性分析:在核心竞争力方面,Google有着具有技术领先的谷歌算法,降低了用户找到真正需要的信息的成本,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Google品牌是网络开放和网络技术的代名词,用户对Google“不作恶”的企业理念高度认同,从而有着极高的忠诚度。Google始终坚持与用户搜索内容直接相关纯文字广告,同时广告的精确投放不依赖于用户的个人信息,而只依赖于用户输入的搜索关键词,实现了信息开放需求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平衡;广告竞价不仅看广告商的出价,也同步考虑其广告每次用户点击带来的盈利,从泛化广告到精准营销,兼顾了顾客与广告商的利益最优化,这也体现了知识产生知识的特点。
外部性分析:Google通过组建联盟和商业收购,打造其庞大的价值网络,外部通过Adwords和Adsense拓展其广告联盟,以android为核心建立手机开放联盟;内部基于明晰的发展思路与战略发展规划,积极收购公司发展所需要的相关企业与专利,为Google打造全方位的用户需求实现能力,奠定了基础。Google通过庞大的用户群、领先的技术以及低成本的服务实现确立了其在价值网络的主导地位和生态系统的优势定位。
结构性分析:Google信息服务从互联网信息开始,逐步拓展到书籍信息、视频信息、社会交往、地图信息等,结构完整、步骤明确的践行这“组织起世界上所有信息”的愿景。从搜索引擎开始,发展到Google地图、Gmail、Youtube,云计算、android、GoogleApps,让用户的全部需求能够通过网络实现。Google在技术层面通过先进的算法和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支持,让其他竞争者暂时望尘莫及。Google搜索,Google地图,Google Apps,Google云计算,在保持其技术领先性的同时通过信息服务形成的有机的整体,从而确保了 Google在企业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定位。
整体性分析:从单纯的网络信息搜索,向全面的信息服务发展,提供包括信息、广告、书籍、地图、图片、视频、社交、电邮、办公等;从“点击一下就可以离开”到“欢迎进入星球Google”;所有的服务都整合到Google的网页,用户只需要登录Google就能够迅速的得到所要的服务。随着iGoogle的发展,用户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打造最舒适的需求获取环境。通过云计算技术把数万至数十万台廉价CPU和硬盘组成服务器,协调全球的服务器成为“一台机器”并行处理计算需求,配合以高速光纤连接和互联网接入、以及廉价的电力和制冷,打造高效的“信息核电厂”,使得Google完成一项运算成本仅为普通公司的十分之一。Google把服务内涵、服务方式、服务提供、技术及支撑通过统一的价值观与理念凝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强大竞争力。
2.2 Google商业模式“范式”分析结论
Google通过“开放”与“不作恶”的理念宣传,顺应了用户在网络时代对信息获取和信息服务提供的期待,从而得到全球众多用户的支持,其价值观为用户所肯定。在最优信息获取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的不断丰富及网络技术的进步,引导用户需求通过网络远端实现,减少用户对本地硬件软件的依赖,彻底改变现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基于Google的技术优势构建以Google为核心的价值网络,打造了一个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借助其价值网络提供全方位功能实现能力,从而确保难以复制的强大竞争力,让用户的所用需求都可以通过Google服务得以实现。
3Apple商业模式
3.1商业模式分析
Apple公司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3.8%,凭借iphone手机的巨大成功,苹果公司市值在2011年8月10日已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因此,该文将主要对iphone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iphone核心价值创造逻辑:终端+内容+通信费分成,其关键是培育并掌控独特价值取向的用户群。通过应用商业模式分析模型对其商业模式的分析结果如下。
内部性分析:Apple在美国电子产品市场一直占有相当数量的用户群,其工业设计与审美品位为用户广泛认可,Apple致力于生产工业化时代的艺术性产品的理念使其拥有很高的用户忠诚度。同时Apple作为美国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其总裁Jobs的个人影响力与个人魅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Apple强大的设计能力、品牌优势、最新技术集成及用户超强体验保证了iphone的强大竞争力。
外部性分析:iphone通过终端供应、内容应用供应及系统平台三位一体,确立其价值网络的整体竞争优势;与运营商合作扩展渠道,进一步完善其价值网络,同时依靠品牌吸引力及App Store模式确保其在价值网络中的主导地位。在美国,Apple能部分掌握手机用户的数据库信息,iPhone使得独立ISP得以绕过运营商提供服务,削弱运营商对服务提供商的控制,直接提升了iphone在价值网络中的地位;其safari浏览器可以使所有的互联网内容搬到iphone上,削弱了运营商对内容提供商的控制;在现有的价值网络和生态系统中,Apple具有极大的控制力,占据了生态优势位。
结构性分析:Apple把原有iTunes成功的应用方式和服务模式移植到iphone上,通过App store持续提供基于iphone的各种应用于服务,因此不断产生新的利润点。从某种意义上看,App store是iTunes的演进和升级。Apple整体品牌吸引力及用户关注度其他终端厂商远远不及,其打造的简约的精英文化品位深入人心,这使得iphone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因此,iphone通过把产品、服务、应用和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强大竞争力。
整体性分析:iphone出售只是客户价值实现的起点,其后整个价值网络启动,不断实现新的客户价值。Apple的整体战略是构建以MAC电脑为核心的“数字家庭”,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策略来实现,iphone是iPod的手机化、MAC的移动化,是Apple在特定产业环境下的战略延伸;iphone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是对Apple整体战略的颠覆,而是其企业长期战略的局部实现方式;事实上,iphone的推出刺激了Mac电脑的增长,光环作用体现了多个业务之间的正反馈。
3.2商业模式“范式”分析结论
Apple从理解用户需求到引导用户需求,从iTunes到App Store,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客户小众需求实现的创新模式,开拓了App 2.0时代,有效的降低了成本。终端+服务+应用+丰富周边产品,同时满足了用户品味和个性化两方面的需求,也间接的突破了围墙花园的弱点。苹果通过产品和服务打造的精英文化征服了客户,使得苹果的封闭被用户理解为品位的象征,也让竞争对手难以效仿。
从MAC PC到ipod到iphone到ipad,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构建了Apple主导的价值网络,形成了全面的竞争优势;苹果的商业模式围绕着一个长远的战略形成一个整体,从过去的“数字家庭”逐步扩展到“数字生活”。
4范式对比与解析
而Google和Apple在互联网企业中分别是封闭和开放的代表,也体现了对围墙花园观念的不同理解和实践,通过对Google和Apple的商业模式研究,及在模型应用分析的基础上,本节将对二者折射出的互联网典型商业模式“范式”进行统一分析,相关分析归结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切入点:必须在用户的网络生活中有合适的切入点,即某种用户需求的最佳实现方式,可以是服务,亦可以是产品从而快速形成巨大的用户规模,如Google的信息搜索,Apple的iphone手机等。
2、独特的价值创造方式:在切入点的基础上,要建立创新的价值创造模式,且其价值实现要兼顾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从而建立为用户所接受的创新的盈利模式,如苹果的App store应用分成,Google的广告竞价。
3、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能够在企业所选切人点与价值创造中体现,且具有难以复制性;如Google的搜索技术与信息服务,Apple的工业设计与电子应用。核心竞争力往往是企业文化、品牌、技术、服务等构成的有机整体,能保证企业所用商业模式不易被竞争对手复制。
4、构建价值网络:企业要尽可能的联合第三方伙伴构建自己的价值网络,在扩大竞争优势的同时,扩大切入点维度上的服务广度与深度,以最终包含用户所需全部需求为目标,不断扩展。Google和Apple作为围墙花园的不同理念的代表,其践行的方式也有所不同,Google希望能够成为用户获取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唯一途径;Apple则希望能够在花园中满足用户所有的服务需求,并激励用户自给自足。
5结论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商业模式价值实现和系统体系两个维度及内部性、外部性、结构性和整体性4个分析角度的商业模式分析模型。并把模型分析应用到对Google和Apple的主要商业模式分析中,并进一步引申到切入点、价值创造方式、核心竞争力与构建价值网络这四个关键点上,从而为相关企业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参考文献: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律师事务所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运用,已经越来越体现到律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和绩效上来。所以研究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改善对律师事务所绩效的影响机理,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本文将探究商业模式创新、核心竞争力和绩效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规律,这将有益于中国律师事务所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假设设定
为了验证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创新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探寻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显著影响企业的绩效的因素,在总结归纳有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立如下假设。
H1: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创新的程度越高,则绩效越好。
H1-1:价值主张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1-2:价值创造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1-3:价值传递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1-4:价值网络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1-5:价值实现创新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通过系统研究文献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对提升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的作用,为进一步验证这一论点是否适用于律师事务所的特定,设立如下假设。
H2:律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越强,则绩效越好。
H2-1:市场层面核心竞争力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2-2:管理层面核心竞争力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H2-3:专业技术层面核心竞争力对律师事务所的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第一,设计调查问卷。本文设计了25个集成创新指标、20个核心竞争力指标以及8个绩效的构成要素指标。同时,本文运用Likert五点记分法来表示问卷调查表以区分调研对象主观感受的强弱程度。通过参考该行业专家及业内人士的建议,本文修正了一些指标,将集成创新、核心竞争力及绩效的25个指标、20个指标、8个指标分别简化为19个、17个和7个,从而完成了最终问卷调查表。
第二,收集及分析样本。本文抽样调查律师事务所,通过上门访谈、邮件、电话访谈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430份,回收378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327份,问卷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7.91%和86.51%。表1是有效样本的结构特征,将表中的三个方面分别与律师事务所行业协会提供的近几年相关数据比较后,可以发现较高的数据吻合度,从而证明了该有效样本较好地反映了律师事务所的实际情况。
(二)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第一,信度与效度分析。调查问卷整体信度值为0.949,每个层面衡量指标信度值也均达0.80以上,因此本研究所使用问卷的信度良好。同时,本文主要衡量指标都是整理相关文献归纳得来,且多次与有关专家斟琢讨论,在小范围内作了试调研,因此量表内容效度较高。本文运用SPSS17.0分别对19个商业模式创新测项、17个核心竞争力测项以及7个绩效测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分别提取出5个因子、3个因子和1个因子,在各自对应因子上的每个测项的标准负荷值均达到0.5以上,说明建构效度也较好。之后通过分析各测项及因子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验证性因子再次检验其建构效度。本文主要是参考侯杰泰对拟合指数的看法,根据χ2、RMSEA、CFI和NNFI参数鉴定模型的优劣。其中,如果χ2/df在2.0到5.0之间,表示可以接受模型;RMSEA低于0.1,表示拟合较好,低于0.05表示拟合非常好,低于0.01,表示拟合非常出色;CFI和NNFI在0.90以上,表示模型很好的拟合。通过运用AMOS17.0统计计算,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核心竞争力及其要素与绩效关系的路径模型拟合指数都达到了相关的要求,这表明建构效度较好,结果如表2所示。
第二,假设检验。该阶段主要使用AMOS17.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以证明图1中的假设。表2中,各项模型的拟合指数均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较高,表3表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假设验证的结果如下所述。
商业模式创新对绩效的效应系数是0.88,对应的t值是11.57,比2.00大得多,表明商业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而我们可以得到律师事务所商业模式创新程度越高,事务所的绩效越好,因此H1假设成立。而商业模式创新的五个组成部分对绩效也有大致相同的影响效果。其中,价值主张模式创新对绩效影响的效应系数为0.48,t值为2.73,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主张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1假设成立。价值创造模式创新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42,t值为2.55,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创造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2假设成立。价值传递模式创新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57,t值为4.39,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传递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3假设成立。价值网络模式创新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41,t值为2.66,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网络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4假设成立。价值实现模式创新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67,t值为3.93,大于2.00,说明律师事务所中价值实现模式创新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H1-5假设成立。
核心竞争力对绩效的效应系数是0.91,对应的t值是11.59,远大于2.00,表明律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越强,则绩效越好,所以H2假设成立。核心竞争力的市场层面对绩效的效应系数是0.37,t值是2.38,大于2.00,表明市场能力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H2-1假设成立。管理能力对绩效的效应系数是0.46,对应的t值是3.28,大于2.00,说明管理能力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H2-2假设成立。专业技术能力影响绩效的效应系数为0.63,t值为5.38,大于2.00,说明专业技术能力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H2-3假设成立。
第三,比较相关模型。综上所述,商业模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都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与此同时又有另一个问题随之产生:设想1认为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了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继而提升了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绩效,设想2认为是商业模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两者分别对绩效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如模型A所示。为了证明设想,本文建立了模型B,如图2所示。运用AMOS17.0分析模型B的拟合度,其中模型B的拟合指数χ2/df、RMSEA、NFI、NNFI、CFI、GFI、AGFI分别为6.59、0.13、 0.80、 0.80、 0.82、 0.86、 0.81,各项指数均都没有达到拟合度的目标要求,从而证明模型B的拟合度较差,因此拒绝模型B。那么这就证明了设想2的正确性,也就是说律师事务所中商业模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运用模型A更加能代表实际情况,即商商业模式创新和核心竞争力,两者分别对绩效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实证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程度越高,则企业绩效越好。选择和匹配不同的商业模式要素对于企业绩效的作用并不同,核心竞争力与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层面的核心竞争力对绩效的影响不同。
参考文献:
1.Amit,,R,and Zott,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
2.Fumio Kodama.Measuring emerging categories of innovation: Modularity and business model[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04(4).
3.孔翰宁,张维迎,奥赫贝.2010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荆浩,贾建锋.中小企业动态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创业板立思辰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
5.方金城,张秀梅,朱斌.我国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分析与实证研究——以福建中小企业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很多人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来做下整理,分析出一个更全面且更容易理解的解释。
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商业模式新时代》
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模式》
在我看来,商业模式就是你如何赚钱,其核心就是三个问题:你卖什么?怎么收费?怎么卖?--《创业36条军规》
一句话,商业模式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从上面的摘选可以看到,人们定义商业模式时,基本上会从两个层面来讨论:公司层面和产品层面。本文分别从这两个层面,对商业模式进行解读。
从公司层面解读商业模式
从公司层面,商业模式包含了公司运作的方方面面,《商业模式新生代》中将公司的商业模式总结为了9个版块,每个版块都代表公司运营中的核心事务。在这里将其简化,可以理解为四个核心要素:
产品:公司能提供哪些产品、服务、解决方案。
资源:公司所拥有的有竞争力的资源有哪些,比如技术资源、合作资源、政府资源、内容资源、业务资源。
客户:公司面向的目标客户群体,建设了怎样的销售渠道体系,客户关系怎样。
钱:公司的成本结构、收入来源、资本增值等跟钱有关的事务。
由于不同公司所拥有的各要素的资源和能力不同,所以才出现了各公司多样化的商业模式。那么,公司层面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这四个要素进行归类,比如资源驱动、客户驱动、产品驱动的商业模式。下面举几个例子:
客户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没有核心产品、核心技术,要么提供一些没有技术门槛的产品和服务,要么其它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公司更依赖于建设有力的营销体系维持客户关系构建商业模式。比如常见的提供网站建设的公司。比如一些提供项目外包开发、设计服务的软件、设计公司。还有一些专门为客户提供广告推广、运营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特点是:大多以接客户项目单生存。
资源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占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利用资源优势研发产品、提供服务、甚至获得项目订单,以资源为基础构建商业模式。一些有特定资质(牌照)的企业拥有业务资源优势,比如电信运营商、出租车公司。一些基于高校的企业拥有技术资源,比如科大讯飞、清华紫光。一些有行业积累的企业拥有内容资源。一些有政府关系或大企业关系的公司能够承接到大型项目。一些有业界口碑的企业(或高管)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资源。
产品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以研发解决行业(企业)、用户问题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为核心目标,利用产品的低成本可复制性构建商业模式。产品主要分为实体产品和虚拟产品两类。实体产品主要是需要生产制造的产品,比如玩具、书籍、消费品等。虚拟产品主要是以人的体力和智力转换成的产品和功能,比如电子游戏、培训课程、手机话费等。另外还有平台类的产品,用于整合多方用户需求为多方带来价值,比如百货商店、电影院、淘宝、滴滴出行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不同的企业通过不同商业要素驱动构建的商业模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无论是资源驱动、客户驱动还是产品驱动,其它的商业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钱”这个核心要素。一个成熟的企业必须要考虑成本、收入、增长等跟钱有关的问题。
从产品层面解读商业模式
从产品层面讨论商业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这个公司是以产品驱动的公司,其产品是自己研发并做为公司核心业务。由于目前实体产品业务也在逐步互联网化,而互联网产品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方法论来支撑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逻辑。所以这里主要讨论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
在我看来,一个产品的商业模式可以拆分成用户价值、盈利模式和运营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比如,我们在讨论搜房网这个产品,会说它是一个“房产交易资讯类平台”。其中包含的信息是“房产交易资讯”--用户价值、“平台”--运营方式,而盈利模式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广告”、“基于流量的交易分成”等模式。
下面详细说明一下这三个基本要素:
用户价值
这个产品是什么样的产品,满足了用户怎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了哪些价值。对于用户价值的分析,首先要分析用户场景确定目标用户群体,然后分析用户需求找到痛点并分析需求的质量,然后设计产品的核心功能如何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后要跟其它满足需求的产品(方案)相比较,建立竞争优势。
一个优秀的产品在用户价值方面应该满足三个条件:抓住用户的痛点、用户需求质量高(广泛、高频、刚需)、与其它产品(方案)相比更有竞争力。
拿滴滴最早推出的打车功能来举例。分析用户打车的场景:最早打车要么在路口拦车、要么打出租车公司电话叫车,这个场景带来的问题有:
不知道附近有没有车,不确定等待的时间。(或者附近恰好有车,前一个路口转走了的杯具)
高峰时间很难打到车。
多个人在同一地点打车时,有人不遵守秩序抢车。
拦了车之后,很有可能是黑车,跟乘客讨价还价。
招手拦车效率低,很有可能出租车看不到而错过机会。
分析以上五个问题,不难发现,前两个问题是用户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打车这个用户场景的核心痛点。
接下来,分析这个需求的质量:
打车难的问题不是个例,是很普遍发生的现象--需求范围广。
很多人每天都要打车,甚至一天打多次车--需求频度高。
不打车的话就要挤公交、挤地铁,对于经济条件可以的用户来说是最好的代步选择--刚需。
所以,打车这个场景是一个广泛、高频、刚需的需求场景,需求质量高。
然后我们看看产品功能的设计是否解决了用户的问题:
用户打开APP后就能看到附近有哪些出租车,距离多远一目了然。
高峰时间可以提高价格叫车,以金钱换等待的时间。
以在线抢单的形式,出租车与乘客建立一对一的契约,解决了不遵守秩序抢车的问题。
出租车的信息在APP中都有认证和备案,排除了黑车的可能。
下单后出租车司机会主动电话联络乘客,确定位置,不会出现错过的问题。
最后,分析一下滴滴打车产品的竞争力,相比传统的招手拦车、电话预约的方式,利用手机APP打车更加便捷、效率更高,解决了很多传统打车时遇到的麻烦,竞争力更强。
盈利模式
关于产品的盈利模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除了直接用于买卖的商品模式之外还有很多的花样,直接的、间接的、不可告人的... ...。为了能够更方便理解,在这里用最简单的方式将其分成“免费”、“付费”两种。
免费模式:
免费模式是互联网产品最常见的盈利模式。需求强调的是:这里讨论的是产品的“盈利模式”,不是“营销手段”(不是免费送个小礼品什么的、或者免费做个小项目拉住客户下个项目再赚回来什么的)。免费模式可以细分为:免费+广告的盈利模式、免费+流量的导流模式、免费+增值功能(服务)的盈利模式。
免费+广告:这是互联网最早的一种盈利模式,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功能网站大多都利用这种盈利模式。无论是融入到产品中的闪屏广告页、还是损害体验的突兀的广告位,还有搜索推广、软文推广等,都是广告的一种呈现方式。
免费+流量:基于庞大的人口红利,很多软件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付费模式转移到流量模式。流量模式的变现途径有很多,为其它产品转移用户,为服务提供商导流意向客户信息,为其它产品获取曝光,为线下服务提供商引流订单。
举几个例子:
滴滴出行的“发现”功能里,是在向各合作产品提供的服务导流。
装修管家的“申请免费报价”功能,目的是为了采集意向用户的信息,之后传递给合适的装修服务商。
驾考宝典的“百宝箱”功能里面,放置了很多与驾考功能没有任何关系的产品和服务,是为了基于其APP的高流量进行导流。
免费+增值功能:免费增值功能的利用方式也比较丰富。比如AppStore中:
提供免费的Lite版和付费购买的Pro版。
直接使用会员年费(或一次性VIP会员费)获得增值功能。
让用户直接购买一些增值功能(或服务)。
以虚拟货币的形式让用户购买增值功能。
游戏也会采用免费+付费道具的方式盈利。
付费模式:
付费模式主要为销售实体或虚拟的“商品”。以电商模式和App Store为代表的虚拟商城两种模式。用户付费购买的都是有价值的商品:实体商品、APP、书籍、音乐、游戏等虚拟内容。
运营方式
在确定了“产品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和“如何通过产品盈利”两个要素后,策划运营方式实际上就是解决“通过怎样的方式能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和“通过什么方式能让用户使用付费功能”这两个问题。根据产品的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公司制定的运营方式也是不同的。
基于用户:
互联网产品最核心的资源就是用户,服务好用户是第一要务。用户运营的核心指标是用户量和用户的活跃度。所以产品运营的重点要放在“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并留住他们”和“如果让现有用户更频繁的去使用”这两个问题上。
基于内容:
对于以内容为主的资讯类产品、阅读播放类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内容的质量,不仅要把握好优质内容的来源,有时还要自己生产内容。内容运营的工作主要是内容的生产、整理、分发。一些其它品类的互联网产品,有时也会利用内容运营增加用户粘性,提升推广效果。
基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