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is the whole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nagement, it is related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project participants, directly affects the engineering of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This article from the phases of cost control of characteristics, briefly discusses curr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eliminary solution.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Project the life cycl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建筑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想取得预期的、最大经济效果,这就要求建筑工程造价必须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然而在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通过合理竞争使产品价格趋近于价值。而建设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生产周期长、生产要素价格变化频繁、以及固定不动等特殊性,加之生产过程中,项目决策、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材料价格、竣工结算等各个环节交织在一起,因而构成了建设产品价格的复杂性和可变性,这就客观上要求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必须由传统的单的定额管理转向全面的、动态的造价管理。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往往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重点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只重视建设项目的承包价、实施过程的变更造价以及结算价,而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造价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一些人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概算是虚拟资金、是非现实的,而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所发生的资金才是真实的。
工程造价管理一直重视造价的控制,轻视造价的合理确定,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我们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我们一直在寻找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但收效甚微,因而出现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片面现象。造成了在建筑材料价格不稳定时把工程造价的失控归根于材料价格上涨,在材料价格较平稳时把工程造价的失控归根于没有足够重视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而很少有人提到工程造价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没有足够重视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
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一)建筑工程应该重点把握造价目标
把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前移到设计阶段。工程造价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关键在于设计。据有关专家分析:建筑设计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工程的影响分别达75%~95%、35%~75%、5%~35%而在施工阶段,通过优化组织施工设计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所以应该把重点前移到设计阶段,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它是把投资转化为建筑产品的关键环节,仍需重视。
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必须有明确的控制目标并且不同控制阶段的控制目标是不同的。例如,投资估算应是设计方案选择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控制目标;设计概算应是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控制目标;投资包干额应是包干单位在建设实施过程的控制目标;施工图预算或工程承包合同价是施工阶段控制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目标。这些阶段目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逐步清晰、准确共同组成投资控制的目标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问题复杂这就要求设置控制目标时严肃和科学实事求是。
(二)建筑工程应该合理控制全阶段造价
项目管理是由多个过程组成的活动,每个项目的全过程必然经过启动、规划、实施、收尾几个阶段,每个项目的过程都不可避免有这些阶段,没有这些阶段就不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程项目费用管理是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对建设工程项目来说,就是贯穿于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发包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直到竣工验收等阶段,即从项目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开始至项目竣工验收决算为止,并与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紧密结合。
在项目设计阶段,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工程设计招投标管理,加强对设计单位、设计图纸质量的外部监督与审查,积极推行“限额设计”,确保设计阶段工程造价不突破限额。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
在项目决策阶段,采用市场调查及头脑风暴法对项目进行识别和构思,项目组织应鼓励本组织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大胆地提出各种新项目设想,集思广益,减少少数人决策时的失误。对每一个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及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判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在施工阶段中前期就必须按项目、按时间进度对建设投资进行合理分配,对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查,作好技术经济分析;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工程进度计时支付工程款,搞好项目投资的动态结算,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按规定程序确定工程变更价款。以此为基础,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合同为依据,处理好建设项目和施工企业的关系,做好投资支出分析,帮助承建企业加强建安成本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在项目招标发包阶段积极推行公开招投标和提供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方式,在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过程中,采用编制投标控制价方法,在投标控制价范围内,通过竞争降低成本,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是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建筑市场的基础,是推动建筑业有序发展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规范建筑市场交易,增强廉政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建筑工程应该合理运用造价管理方法
1.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所谓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Management,简称LCM),是将三个相互独立的管理过程DIM,OPM和FM通过集成和统一化,形成一个新的管理系统。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项目策划、建设面向运营,以项目的运营目标导向决策和实施,使项目策划、建设和运营的资源、组织、技术、过程一体化,在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运营的情况,通过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的充分结合,实现相关参与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通过及时的信息沟通,使各参与方充分了解项目情况和项目及市场信息,为下一阶段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公共工程利益相关者;核心价值;VBS
Key words: public works stakeholders;core values;VBS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051-03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共工程的投资力度增大。一方面,公共工程的实施满足了公众的需求,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公共工程也引起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投资绩效不理想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为了使公共工程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公共工程进行价值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运用VBS方法系统分析了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共工程核心价值体系。本文的最终研究成果,是期望通过实现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提高利益相关者对公共工程的满意度,进一步的提高公共工程的价值度,使公共工程的价值趋于最大化。
1 公共工程核心价值理论
1.1 公共工程的内涵
公共工程是指国家作为投资主体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公众需求、目标人群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等目的而建造的工程项目[1]。
公共工程根据项目是否有收费机制或者说资金流入区别于一般工程项目,可以将其分为纯经营性公共项目、准经营性公共项目和非经营性公共项目,本文主要研究准经营性的公共工程,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工程:煤气、地铁、轻轨、自来水、收费不到位的公路等。
1.2 公共工程核心价值
本文认为:“价值”即事物的有用性,项目对利益相关者的有用性构成了项目每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3]。
工程价值是指工程活动及其成果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关系,工程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在工程活动领域创造、实现的。工程目的即满足主体需要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工程价值,如工程的经济价值、工程的政治价值、工程的生态价值,工程的军事价值、工程的社会价值以及工程的人学价值等会[4]。
公共工程的核心价值可以理解为“以公平为前提,以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有效地实现公共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
2 公共工程投资决策阶段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
2.1 公共工程利益相关者识别
公共工程的利益相关者就是指在工程项目中拥有某种利益要求的,会受到工程项目决策、实施及运营活动的影响,同时也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个体、群体和机构。[6]在工程的全寿命期内,工程的利益相关者众多,不同的项目阶段,利益相关者不同。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到公共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以下7个,分别是政府、投资人、金融机构、环保部门、周围社区、媒体、社会大众。
2.2 公共工程核心利益相关者选择
根据Michel的利益相关者动态变化的思想,公共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应同时具有两个属性特征[1]。属性1:对项目具有明显的影响力并承担对应的风险。属性2:能够体现公平性为核心的社会属性。根据这一界定标准,界定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政府、投资人、社会大众、环保部门和周围社区被界定为公共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核心利益相关者。
3 公共工程投资决策阶段核心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投Y决策阶段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分析
根据上文,公共工程投资决策阶段的5个核心利益相关者已经确定,分别是政府、投资人、社会大众、环保部门和周围社区。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VBS的研究方法,需要对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进行分析,提炼出各个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要素。其次,根据以往的文献整合,将各个价值要素归类到公共工程核的价值标准,其结果如表2。
3.2 公共工程核心价值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根据上文归纳总结出了23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指标及价值要素,并对价值要素进行分类,整合得到12个价值标准,通过5级李克量表法对价值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其次通过“KMO和Bartlett的检验”来验证样本数据的正态性和偏相关性,结果如表3。
■
从表3可以看出样本精度的KMO值为0.892,说明原始数据之间的偏相关系数较大,适合做因子分析。此外, 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显著性水平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样本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可以继续做因子分析。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从这12个价值标准指标中,进一步的提炼出价值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得出数量较少的有代表性的公共因子,按照SPSS软件默认的特征值大于1的提取原则,应该取5个公共因子。根据累计的方差贡献率可以看出,前5个因子所解释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1%,已经对大多数因素变量给出了充分的概括,所以取前5个因子比较合适。
为了更清楚的反映因素变量间的关系,采用方差极大化正交旋转(Varimax),得到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表4。
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对5类因子进行概括,并对因子变量进行命名,五个因子及对应的指标分别为经济价值(X1、X2、X6)、社会价值(X5、X7、X8)、环境价值(X3、X4)、科技价值(X9、X12)和文化价值(X10、X11)。
综上所述,公共工程投资决策阶段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4 结语
本文系统分析了公共工程利益相关者以及公共工程核心价值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利用现有的价值哲学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SPSS数据处理分析方法法,得到了公共工程核心价值体系。本文得到的只是初步参考,研究尚有许多不足,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来加以完善,希望对评价工程价值以及给出价值标准的研究上能够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80.
关键词: 绿色工程管理;工程价值观;创新
Key words: green project management;project values;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086-01
1绿色工程管理的内涵
1.1 生态目标的导向作用绿色工程管理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生态目标的导向作用,建立绿色工程的价值观。因此,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最大限度的保证环境的生态化。
1.2 重视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多种目标建筑工程的整个建筑过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必然会影响到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因此,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管理目标不是单一的追求经济价值,还应该重视社会和环境因素。所以,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目标,保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要努力追求环境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3 重视对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绿色工程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很多工作内容,包括目标设计、目标规划、建筑工程设计、招投标工作、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运营管理等。因此在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强对全寿命周期的管理。
1.4 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成本、工期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和工程期限的控制,并且在控制工程质量。成本和工期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尽可能的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
2.1 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的新要求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的新要求具体体现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保护好生态环境,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的节约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尽量改善生态环境。这些新要求的提出,就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企业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循环发展。
2.2 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及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根据系统的原理处理好工程管理中的各种矛盾的辩证关系,充分运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协调各方面因素,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工程管理中应该遵循客观规律,客观的分析建筑工程中每个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从而对绿色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指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善社会居民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人类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原则是指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充分的把握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辩证关系,以先进性为基础,把实用性作为保证,将经济性作为最终目标,进而加强对绿色工程的管理。
3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基础的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分析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对于建立绿色工程管理评价体系具有会重要作用。因此,以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绿色工程管理水平。
3.1 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以及协调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工程管理具体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反映评价系统各方面的具体信息;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工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根据具体指标的量化程度和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做到指标精简,并且操作方法方便快捷;综合性原则是指把工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作为一个综合体,综合的分析工程项目,从而充分反映出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协调性原则是指工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之间要相互协调,使各种评价指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进而有效的优化工程管理指标系统。
3.2 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为基础,建立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从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工程期限和安全方面出发,系统的分析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质量方面主要包括建筑的耐久性、宜人性,环境污染的控制能力废物循环利用的能力等;成本方面包括工程造价、成本防范措施和环保资金等;工期方面包括工程进度的规划和绿色规划方面;安全方面包括安全教育、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4创新绿色工程管理的措施
在绿色工程管理创新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广大社会群众参与到绿色工程的管理工作中,提高社会群众绿色建筑环保意识;其次建立有助于绿色工程管理的政策和规定,提高绿色工程管理水平;最后提高绿色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绿色工程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绿色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5总结
本文通过对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与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的分析和研究,深刻的认识到绿色工程管理的创新和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地对于创新绿色工程管理理念,创新绿色工程管理体系,建立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艳.浅谈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