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8: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劳动力流动的形式,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5(c)-001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bilateral femo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on blood flow dynamics and relief tim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ouble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planning for double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ed bilateral femo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general anesthesia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HR and mean fluctuating pressu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esthesia , after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immediately after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operation, after 60min of operation, after 120min of operation and at the time of awakening of patients, and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emostatic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dosages of propofol, fentanyl and remifentanil in operation were recorded, and the awakening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in detail. Results Both groups successfully finished operation after anesthesia,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hemostatic tim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y comparison.[(109.3±21.1) vs (122.5±21.6)] min, the drug dosage of propofo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awakening time and extubation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Bilateral femo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ouble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is superior to general anesthesia obviously, which can reduce the use of intravenous sedation and analgesics by patients in operation, better stabilize blood flow dynamics and shorten the awakening time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 Bilateral femo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 Double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Blood flow dynamics; Awakening time
人类在医疗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现在,寿命得到了相应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也在到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在不断的增加[1-2]。双膝关节的同时置换,只需要进行一次麻醉这样可以有效的缩短病程,同时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的消耗,因而被广大中老年人所广泛接受。该文对该院自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60例双侧股神经阻滞麻醉患者进行了研究,在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和全身麻醉进行比较,分析前者对老年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和苏醒时间的影响。
1 主要资料和麻醉方法
1.1 主要资料
该实验方便选择该院自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60例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60~78岁,同时以上所选的病例中患者没有严重的心肺疾病以及重要的脏器功能的衰竭,没有严重认知障碍,病情基本稳定。其中老年合并症中高血压21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患者20例。实验将60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前需签订和实验内容的相关协议,并对实验情况完全知晓。该次实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两组实施不同的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30 min前均进行常规的肌注射阿托品0.5 mg,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使用检测仪对患者的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脑电双频指数进行监测。两组患者中对照组不进行双股神经阻滞穿刺。实验组患者实施全麻诱导前神经刺激器的协助下对双侧骨神经进行穿刺。对实验组患者的腹股沟韧带下2 cm的位置定位股动脉,将50 mm长的电刺激针于股动脉外侧1 cm处与皮肤形成30度进针,刺激电流1 mA,患者的股四头肌出现明显收缩或是伴有膝盖跳动时,降低刺激针的电流至0.3 mA,股四头肌仍有明显收缩时注入0.375%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60137)3 mL,此时对患者观察5 min后患者没有局部麻药中毒反应后,单侧缓慢推注0.375%罗哌卡因17 mL,推注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血液是否出现回流的情形。双侧股神经穿刺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
1.3 对两组患者进行的观察
观察麻醉前、全麻诱导后、全麻诱导后即刻、手术开始、手术开始60 min、手术进行120 min、患者苏醒时HR、平均脉动压进行比较。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进行的手术时间以及止血所用的时间。术中使用的丙泊酚、芬太尼、瑞芬太尼的用量做出记录,对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1.4 统计方法
该次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检验,P
2 实验结果
两组患者全部顺利完成麻醉和手术,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是(171.2±42.6) min和(165.2±20.6) min,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止血带应用的时间分别是(109.3±21.1) min、(122.5±21.6) min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的老年双膝置换手术中经常使用的麻醉方法是椎管内麻醉会使实施全身麻醉,该种麻醉方式对于存在脊椎骨质增生的患者来讲,韧带钙化普遍,导致麻醉穿刺过程中难度增加,对患者造成了手术的痛苦,并且会出现麻醉风险[3-4]。神经刺激器和超声下的辅助穿刺极大的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神经阻滞对患者的循环呼吸影响也比较小,不但很好的和硬膜外镇痛产生了相同的麻醉效果且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吗啡需求量[5-6]。在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中经常使用的神经阻滞方法是腰丛和坐骨神经同股神经阻滞相结合的方式,但是腰丛坐骨神经的位置比较深,在对患者实施穿刺时需要患者的侧卧位的配合,姿势保持时间比较长。相比较之下股神经穿刺的位置相对比较浅,患者在穿刺的过程中只需要保持仰卧位即可,神经刺激仪能够很好的对神经进行定位,保证了麻醉实施的成功率[7-8]。在研究哌罗卡因的剂量最大为150 mg,但未出现麻药中毒的不良反应。
冠心病、缺血性脑梗死在老年患者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老年人对麻药的耐受性较差,手术的刺激很容易引起老年人血压的升高而发生脑血管意外。在该研究中的患者中有近一半的患者由高血压和糖尿病,因此物在老年患者中的使用要更加谨慎[9-10]。
该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在进行麻醉后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止血带应用的时间分别是(109.3±21.1)min、(122.5±21.6)min,两组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组的丙泊酚等药物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该结果同李红培等人[1]的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1.3±42.5)min、(165.0±20.2)min,止血带应用时间分别是(109.4±21.0)min、(122.6±21.5)min]保持一致。
综上可知,双侧股神经阻滞麻醉同全身麻醉相比在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的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手术中减少对患者使用静脉镇静和镇痛药物,稳定患者血流动力,缩短了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
[参考文献]
[1] 李红培, 李皓, 公茂伟,等. 双侧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 2014(19):71-73.
[2] 马冬梅, 梅静, 徐桂萍. 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22):30-33.
[3] 王凯, 韩威利, 孟瑞霞. 超声引导的股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嘧啶在老年患者单侧膝关节清理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5):882-883.
[4] 罗振国,肖莉,吴刚,等.不同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5(7):657-660.
[5] 李飞, 张柏银.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4(18):29-30.
[6] 郑晓铸, 夏燕飞, 周嘉莉,等. 下肢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3):491-492.
[7] 周日永, 胡霞蔚, 徐旭仲. 右旋美托咪啶对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止血带耐受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11):1389-1391.
[8] 赵方, 银瑞, 尹彩星. 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24):7111-7113.
酗酒、爱吃甜食、缺乏锻炼是肝脏发生脂肪沉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脂肪肝发生的主要原因。
的确,轻度脂肪肝一般没有什么不适的症状,以至于让不少人忽视。但如果脂肪肝发展到了中度或重度,就会出现肝区肿大、疼痛、肝功能异常及肝纤维化等症状,同时患者身体的抵抗力也不如正常人,容易患上多种疾病。
想不得脂肪肝的话,就要做到以下8点:①控制饮酒,如果要喝,最好选择红酒;②饱餐后别马上喝茶,以免抑制肠道蠕动和增加毒素对肝脏的损伤;③饮食定时定量,尤其控制晚餐别吃太多;④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鱼、禽、蛋、奶及豆制品,少吃肥肉和动物脂肪;⑤多饮水,减少在外吃饭次数,尽量少吃自助餐;⑥坚持体育锻炼,增加脂肪分解消耗;⑦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合适体重;⑧如果血脂、血糖升高,要用药物控制。
对于那些已经患上脂肪肝的人,生活方式则要改变一下:①戒酒戒烟,多饮水,忌食辛辣和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咖喱等;②重视早餐,避免“早饭损失午饭补”,少食肉汤、鸡汤等含氮类浸出物高的食物;③不要长时间坐或躺着看书、看电视;④坚持每天进行有氧健身运动,包括爬楼梯、散步、跑步和骑车。
老年人心房颤动须预防栓塞并发症
文/王和平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时由于心房无收缩力,血流淤滞,易于发生心房内附壁血栓,导致体、肺循环栓塞,其中,以脑栓塞和肢体动脉栓塞为多见。其危险性甚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非瓣膜性心脏病(即,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瓣膜病变的心脏病,如心肌病、冠心病等)合并房颤,发生脑卒中的机会较无房颤者高出5~7倍。而老年人持续性房颤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因此,有栓塞史、瓣膜病、高血压、冠心病、左心房扩大等病史的老年人,发生栓塞的危险性更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长期抗凝治疗。对于房颤发作频繁、心室率很快、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射频消融术,此外,亦可施行房室结阻断消融术,并同时安置按需或双腔起搏器。
反流性食管炎的自我康复
文/伏新顺
1.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穿戴要以宽松舒适为原则,切忌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以免增加腹内压,加重胃食管反流。
2.少食多餐、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的频率。对于肥胖病人而言,要注意减肥。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尤甚,故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至于减肥方法,要以节食(特别是高脂肪、高糖饮食)、体育锻炼和腹部按摩为主,切忌滥用减肥用的泻药。另外,要忌酒戒烟。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乙醇均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可诱发或加重胃食管反流。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不同地区金融发展及劳动力流动状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提出金融发展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机制:收入效应、就业效应和贸易效应。在借鉴Acora和Hewings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使用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发展对劳动力流动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验证这种作用机制的存在。在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发展 劳动力流动 区域差异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传统僵化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模式,开启了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历史。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劳动力流动迅猛发展,流动形式丰富多样,不再简单地表现为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和跨地区转移等原始的流动方式,而展现出多层次、多角度同时流动的态势,劳动力要素流动也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
劳动力流动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历来相关研究甚多,其中一个主要方向是研究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这些研究多是从迁入地与迁出地的要素差异着手,比如工资差距、就业状况差异、工作条件居住条件等。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的地位日益突出,金融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先导力量,具有强大的作用力、渗透力和推动力,近年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国内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和金融部门的持续扩张。金融中介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劳动力流动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和内容,因此,金融发展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以开放的视角,运用省际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深入研究了金融发展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把金融因素纳入劳动力流动研究中,对我国完善劳动力市场、实现区域间的平衡、协调发展有着参考意义。
金融发展对劳动力流动的效应分析
(一)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
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的研究是较多的,且主要集中于研究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对于金融发展和收入不平等的关系,经济学家们均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部分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改善有利。从金融中介发展的广度来说,金融发展能够让更多人获得金融服务,这有利于增加经济机会同时减少代际间的收入不平等。
由于在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收入不平等主要的表现形式,因此学者们关注更多的是我国金融发展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关系。叶志强、陈习定、张顺明(2011)利用1978-2006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发现金融发展显著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且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显著负相关,并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进行影响的机制,即金融发展减少了农村人口的收入增长从而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关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陶珍生(2011)认为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性扩大了收入差距,同时通过对金融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地区收入差距贡献度的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非平衡性对其区域内部收入差距的贡献度达到了22.97%,中部地区较低,而三大区域之间的金融非平衡性对区域间的收入差距贡献率达到了80.08%。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就是工资水平。伴随着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加剧,区域收入差距会因此拉大,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会更倾向于选择从低工资地区流向高工资地区,由此金融发展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二)金融发展的就业效应
一般认为金融发展对就业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金融深化的作用,金融深化一方面能够使金融资产收益率提高,另一方面能降低实际利率,从而促进金融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最终起到增加就业的作用(Edward,1989)。
本文把金融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分为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直接效应是指金融发展增加了金融产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增加了就业机会。金融发展的间接就业效应是指金融中介机构利用吸存放贷的行为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通过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已有行业的成长及新行业的形成和推动城市化,实现就业的增长。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增加能够吸引更多劳动力,不同地区就业情况的差异促进着劳动力的流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劳动力向该地区流入。
(三)金融发展的贸易效应
开放背景下,金融发展通过促进地区国际贸易对国内劳动力流动产生作用。徐建军、汪浩瀚(2008)以及包群、阳佳余(2008)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全国金融发展对进、出口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东部沿海地区在地理上就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发展贸易和吸纳FDI,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又高于中西部地区,在金融发展对贸易的促进作用下,进一步扩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在对外开放条件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提高了区域间的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一方面,东部地区各种优势吸引着制造商以及投资者在该地建厂投资,而在当地劳动力供给不能满足于生产规模的扩张时,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便会流动到东部地区。另一方面,劳动力不仅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劳动力的流入使得东部地区人口激增,这又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扩大,加之该地地理上接近外国市场、政策上有税收等优惠,进一步吸引了制造商以及投资者,在这种循环之下,劳动力流动将非常活跃。同时,由于企业的增多致使劳动力需求增大,若供给满足不了劳动力需求,名义工资也会随之提高,这也成为吸引中西部省份劳动力流动至东部地区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