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1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有机化学入门知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二、研究过程及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及时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听课请教,真实获取了第一手资料;通过读书、查阅资料,认真学习,提高了理论基础并以此来指导实践;在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又不断总结思考,积累了大量经检。经过一年的研究工作,现将研究过程和成果总结如下:
1.找到一个好的抓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由个别到一般,让学生“有法可依”。
无机化学教学中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体会到这种思想,这让各类有机物的学习“有法可依”。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这个“法”,就是我们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始终要关注的核心问题。在有机化学入门学习阶段,教师要及时给与学生学法指导:①记忆一些基本概念、规则和事实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应用这些知识。要特别注意细节,如化学方程式中不用“等号”而用“箭头”,并注明反应条件;用结构简式表示物质的组成。②对照比较,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促进新知识的获得。③学生必须对已学习的知识加以组织和精加工,在零散的知识中找出其内在规律,从而结串成网。④变式练习,举一反三,促进学生知识地迁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用生活素材创设学习情境,从生活中走进有机化学。
在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传说在古代的中国,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率族移居现江苏省镇江。在那里,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极佳,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就是‘酉’加‘二十一日’——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有机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我们知道性质决定于结构。下面我们来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这样引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并将前一课时的内容与本节课的知识建立了联系。对于一些常见药品,教师可事先让学生查阅它的说明书,从商品名、俗名、化学名、分子式、结构式及物质的类别对身边的常见药品进行分析,讨论常用药品中的有机成分,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3.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使教学衔接工作事半功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实验授课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对教学大有裨益。如在学习Na和乙醇的反应时,可以先作一个对比实验——Na放在煤油中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强化了烃的性质,而且自然得出乙醇和Na反应的实质。这样就充分利用实验研究了物质的性质与反应,从结构角度深化了认识。
4.利用电教技术,活化教学衔接。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被引入课堂教学领域,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使用微观模拟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跨越宏观和微观的思维障碍。如在回忆复习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时,通过计算机课件展示甲烷、乙烯的立体结构模型;通过实验录像再现甲烷、乙烯的燃烧,以及它们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过渡到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上。多媒体等网络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加了教学资源,扩大了课堂容量,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有机结合,扬长补短,相得益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5.积极开展校本课程,通过研究性学习,联系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校本课程的开展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学生联系课堂的知识去拓展,又可以应用于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以研究过程的体验,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和无机化学教学相类似,多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STS教育,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直接体验。如学生就结合学习工具——修正液,提出了这样的课题,“修正液的成分分析及利弊探讨”,在这样的研究实践中,学生不仅兴致高涨,充满热情,而且综合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有机化合物分子最简单的便是甲烷,在学习甲烷时,老师可以先设问:同学们听说过瓦斯爆炸吗?你用棍子捅过垃圾污泥池或污泥沟吗?你家附近有烧沼气的吗?学生兴趣来了便立即作答,这时老师告诉学生瓦斯爆炸的原因、沼气的成分、捅踩污泥冒气泡的原因是因为污泥里面产生了沼气或空气等原因,化工由瓦斯、沼气引出甲烷,接下来讲甲烷的结构性质就使学生极易接受和掌握。
在学习乙烯时,老师可以这样先设问:同学们听说过有催熟剂吗?你是否注意过市场上的香蕉由购进到销售在颜色上的变化?学生便会马上相互讨论、打听或从书本中找答案,其活动多样化,在学生急需答案的情况下,老师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乙烯可作瓜果催熟剂,接下来就讲乙烯的结构、制法、性质等。
二、用实验吸引学生去分析、理解、掌握
例如在学习乙烯的氧化反应时,老师将制取的乙烯气体通入盛有1-2毫升0.5%的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里,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红色迅速褪去。从而学生知道乙烯能被氧化剂氧化。
在学习乙烯的加成反应时,老师把乙烯气体通入盛有溴水的试管里,可以观察到溴水的红棕色迅速消失。
分析:因为乙烯分子中有一个“C=C”双键,双键中的一个键成键电子云重叠密度不大而不稳定,容易断裂,与溴原子结合形成了新的化合物,不再存在单独的溴分子。所以,溴水的红棕色消失,可用下式表示其反应:
H H H H
H—C=C—H+Br—BrH—C—C—H
Br Br
在此基础上导出乙烯加H2、HCL、H2O的反应。
在学习乙炔的氧化反应时,可先这样提问:同学们看到过用氧炔焰切割金属吗?氧炔焰为什么能将金属切割下来?随后老师将制好的乙炔点燃要学生观察现象。 分析:乙炔在燃时火焰明亮而带有浓烟,火焰明亮说明乙炔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而形成高温使火焰显得明亮,在氧气中燃烧更为剧烈,氧炔焰温度可达3000℃以上,所以工业上可用氧炔焰来焊接和切割金属。
反应式为2C2H2 + 5O24CO2+ 2H2O(液)+2597.9千焦
得出乙炔与空气或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能被氧化,在适当条件下也能被其他氧化剂氧化。
三、利用同系物的共性鉴别非同系物,利用物质的个性鉴别出不同物质。
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在性质上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用合适的方法鉴别物质是化工行业日常之事,也是技校化工专业学生要学习的基本功。对有机化学入门阶段的学生来说在鉴别有机物这方面主要是简单的烷烃、烯烃、炔烃等的鉴别,但在知识面不能仅限于此,要从扩展的角度出发才能打开学生思路,才能有活力。
例如乙烷与乙烯的鉴别,老师可以演示,将乙烷乙烯二种气体分别通入盛有1-2毫升0.5%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里,可以发现一只试管里的紫红色迅速褪去。论文
分析:乙烷乙烯这两种气体的分子,在碳原子数目上是相同的,但乙烯分子中具有“C=C”双键不稳定,在通常情况下[!]能与溴起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能被氧化剂氧化,高锰酸钾是一种氧化剂,高价的锰得到电子后转为了低价的锰,试管里的溶液不再是原来的高锰酸钾溶液,所以紫红色褪去,而乙烷结构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能被氧化,所以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没有褪去。由此学生知道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否则是乙烷。
又如乙烯和乙炔的鉴别,两种都是不饱和的烃,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都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一个是分子中含“C=C”双键,一个是分子中含“CC”三键,两者因结构不同,性质也有异,乙炔分子中的含碳量高于乙烯分子中的含碳量,所以乙炔在燃烧时因燃烧不完全而产生浓烟现象,乙烯没有,根据这个现象可以定性鉴别出乙烯、乙炔。同样体积乙烯乙炔气体,发生双键断裂、三键断裂与溴起加成反应而达到饱和所需溴的量不同,因此乙烯、乙炔也可用定量法鉴别出来。
通过对上述几种物质的鉴别与分析可以小结为乙烷属于烷烃,其他烷烃的结构与之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乙烯属于烯烃,其同系物结构与之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乙炔属于炔烃,其同系物结构与之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非同系物因结构不同而性质也就有不同。利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就可以鉴别出不同的物质。
四、综合复习小结使知识有机结合成整体。
例如在学习完烷烃、烯烃、炔烃之后,综合小结如下: 1、烷烃的通式是CnH2n+2,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目递增,在常温下由气态、液态到固态。在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在相应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反应,热分解反应和取代反应。烯烃的通式为CnH2n,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目递增,在常温下由气态、液态到固态。在相应条件下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乙烯可作为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农药的原料。炔烃的通式为CnH2n-2,物理性质随分子里碳原子数目而递变,化学性质都能发生氧化、加成、聚合等反应。乙炔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
2、简单烷烃、烯烃、
炔烃的化学鉴别方法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速度区别等
3、甲烷、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甲烷:可用无水乙酸钠和烧碱共熔制取。
加热
CH3COONa + NaOH CH4 + Na2CO3
乙烯:可用浓度为95%以上的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取:
浓H2SO4
CH3CH2OH CH2=CH2 + H2O
170℃
乙炔: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可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得:
CaC2+ 2H2O C2H2 + Ca(OH)2
五、进行必要的考试和分析讲评
2将绘图法延伸到实验实训中
高职药学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实验,如熔点的测定,常压蒸馏及常量蒸馏法测定沸点,乙酰苯胺、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制备都有比较复杂的实验器皿的使用和实验安装程序,学生很难记住。实验班先通过强化各个实验的绘图过程,再结合动手实验,很快就能完成实验。
3结果
为客观评价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和期末成绩分析两种方式。问卷调查在学期考试结束时,对实验班发放自制问卷51份进行教学效果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1份,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表示喜欢绘图法这种学习方式,它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对所绘图片的分组讨论,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学生间相互学习的能力,但也有一些学生认为绘图和讨论会占用一些课余时间。成绩分析期末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及平时成绩3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及实验考试成绩均为百分制,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期末成绩比较见表2。从表2可见,实验班的理论成绩及实验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两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