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宏观经济话题

宏观经济话题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宏观经济话题,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宏观经济话题

篇1

Abstract: Macrocosmic ecosystem was applied which had achieved perfect effects in many man-made lakes. However, due to some disadvantages (e.g. unreasonable waterscape designs), many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reduction of open water area, mosquito breeding, uncontrollable aquatic plants growing, low visibility, and difficult cleaning, have appeared. Functions of microcosmic ecosystem could be enhanced by making flow and aerating which resulted in high water quality when ecological treatment was applied in man-made lakes.

Keywords: Treatment of man-made lakes, Macrocosmic ecosystem, Microcosmic ecosystem, Flow making and aeration

一、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亲水性生活环境成为一大需求,2003年底上海市区住宅景观水水面积就达100万平方米。水景住宅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的显露出来,如补充水源、处理成本、后期管理等。尤其是在人工湖的治理方面,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常有业主因为人工湖水质恶化等问题与物业发生矛盾,甚至诉诸法律,因此人工湖的治理和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

景观水处理现状

目前国内对人工湖的治理主要有采取引水换水、循环过滤、微生物方法、生态净水等方法。引水换水由于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仅适用于小型水体。循环过滤是直接套用泳池净化方式,由于运行费用高和绿藻堵塞等问题出现,这样的系统建成项目大部分闲置,在广东地区很多水域采用过滤方式,由于长时间停用导致投入几百万的设备锈蚀报废。目前国内采用循环过滤、制造活水流和建立生态系统的水处理方式较多,而且被快速推广开。但由于设计不当,也出现很多新的问题。

1.

循环过滤在水处理工艺中通常称之为强制水处理方式。采用循环过滤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1由于过滤系统是非连续工作设备,因没有及时反冲洗,停机超过10天,开机出水有颜色和异味;

1.2景观水域一般都会出现轻度富营养化,水中会出现一定量的藻类,一般过滤器使用8个月以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短流现象,处理效果下降。

1.3过滤器涉及到很多机械、电力等设备,需要专业人员养护管理。一般的物业公司都不具备这个条件,也就是说这样的系统使用寿命小于5年。

1.4循环净化量和循环路线设计不当,导致水处理费用占到物业管理费的1/4甚至1/3以上;

2.建立粗放的生态系统,产生很多负面问题

目前很多地方采用生态方式治理景观水,根据动植物的天然习性来摄食或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并降解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水生生态系统无需专用设备、运行费用低同时具有强化景观的作用。水生生态系统因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最接近自然生态而备受推崇。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大部分设计和使用者都侧重于宏观生态系统,而忽略了微观生态系统,以至于出现滥重水草、漫放水生动物。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处理效果,反而出现很多负面问题。

2.1生态水域成了蚊蝇孳生的温床

水生植物集中的区域往往也是蚊蝇等害虫最集中的区域。由于水生植物的种植影响了水体的流动,很容易形成死水区。而一般只要有50升的死水,蚊子就能产卵。水生植物茎叶之间很容易形成死水区,另外植物对阳光的阻挡,这些阴暗潮湿的死水区就成了蚊蝇滋生的最好场所。

另外也有资料表明,在溶解氧小于2mg/l的静止水域内,很容易吸引蚊蝇等害虫在这些区域内停留、产卵。试验发现清洁的自来水敞口放置(直径200mm,深350mm烧杯),到16天后(水已变浑了)发现有孑孓(即蚊子的幼虫),水体底部溶解氧仅为0.5mg/l。而上下流动的同样水体30天时间内未发现孑孓。

2.2防渗处理的水池很难建立真正的水生植物系统

目前大部分的人工湖由于考虑到防渗等问题,湖底多为硬质底。对于需要泥土才能生长的水生植物而言,其种植、生长都会有诸多限制。首先是必须在硬质湖底内辟出一块区域填上种植土,以便栽种水生植物。种植土一般难以控制,一方面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而另一方面泥土中的营养物质又会对水体产生影响,这就造成了矛盾。一旦没有控制好种植土的量,要么是植物难以正常生长发挥作用,要么是过量的种植土对水体造成了污染。此外,很多水域由于防渗层铺设质量不过关,造成人工湖水流失过快,或管理过程中补水不及时。水生植物因干涸而生长不良甚至枯死,既没有发挥净水作用又破坏观景效果。上海某公园内的水生植物疯长后,反而破坏了景观,而且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再次,不少人工湖内还放养了大量观赏鱼,鱼类对饵料的摄取有一定的量(投加饵料利用率仅为3%),过多的投放反而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但是饵料投放过少,鱼类又会摄食水生植物,因此掌握饵料的投放量十分重要的。

2.3水生植物系统缺乏适宜的管理措施

水生生物对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有着很好的去除作用,但是对于大气中的飘尘、补充水中的悬浮物等的去除效果却不明显,这些污染物沉积在硬质人工湖底,不但影响观感,而且会逐渐减少人工湖的有效容积,影响水体自净功能,因此对于采用宏观生态系统进行治理的人工湖,仍然必须确定周期进行清塘,而这些水生植物又会阻碍清塘的顺利进行,从而增加了清塘的难度。宏观水生生物系统的管理是一项专业的工作,不少人工湖在交由物业公司管理后,由于物业部门没有正确的养护,不能对水质做出有效监控,导致水生动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或是疏于管理(不清除枯烂的水草或死鱼),导致被聚集在生物体内的污染物质重新返回到水体中,造成水体恶化、黑臭等的问题。此外,驳岸处种植水生植物会相应地减少亲水区域,违背了水景住宅的设计初衷,因此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内很难营造出真正的人工湿地。

3.忽略了微观生态系统的功效

3.1概念性的发挥微观生态系统的功效

微生态系统的作用很多设计者都充分的认识到其作用,水体中的微生物是水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污染物通过微生物分解和富集,转化成CO2、N2等和自身生物量,进一步被下一级生物所利用。为了达到建立微生态的目的,很多设计侧重与外来生物源或通过简单水体自然培养来建立微生态。这种做法不但增加运行管理费用和难度,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微生态的净水作用。

3.2由于设计缺陷破坏了微生态系统

目前很多设计采用过滤水处理方式,一方面将水中大量的微生物过滤掉,而且由于防止过滤器堵塞而投加消毒剂,对湖体生态系统进行深度破坏。

三、

生态法水处理设计建议

自然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营造一个清澈、自然的水体景观,不能机械的采用单一的方法,而是要进行综合的考虑,既要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优势,对于超出生态系统自净功能的水域必须进行强制处理。

1.

要控制蚊蝇滋生就必须保证水体流动和一定的溶解氧。消除死水区主要是在人工湖的死角,尤其是在水生植物密集区(水体流动情况很差)设置推流和曝气装置,将死水变成活水。资料表明,当水体流速达到0.09m/s时,溶解氧大于4.5mg/l蚊蝇的幼虫就无法在水中生长,蚊蝇滋生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水草的种植面积要大于水体面积的1/4~1/3才能发挥其净水作用。并放养一定的比例的鱼类和贝类也可控制蚊虫生长。对水生植物的种植和管理要有明确的操作细则,种植区的选择和设计很关键。采取圈养和种植槽措施的,一定要漫水15M以上,而且需要活水流进行交换。

2.

对于采用中水或低于IV级水(地表水标准)作为补充水的景观水,建议增加强制处理措施。在欧美和日本,强制措施一般都采用气浮水处理方式。。气浮法也广泛应用于含藻水处理。含藻水经过滤池处理,只能去除50%,而气浮法却可以彻底除去水体中的85%藻类和悬浮污。另外气浮设备可以间断工作,即开即用。

3. 目前景观水多为封闭性和非流动性的死水特征。水质更容易腐败发臭,而且水藻在静止的水体中也更容易疯长。要净化水体首先需要在水中造流,使死水变为活水,以强化水体的自净作用。对水体充氧、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可以有效地消除水体的缺氧(厌氧)状态,避免黑臭等情况发生。国外有资料报道,当溶解氧含量在4.5mg/l以上时,水体就处于一个良好的好氧环境,不但会激发水中微生态的作用,而且这样的环境可控制蚊蝇滋生。因此在人工湖中合理设置造流流和曝气装置对于水体净化和蚊蝇防治都有着明显的作用。好在国外和国内都有公司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

结论

景观水的水质维持是一项综合技术,采用生态是一种较为自然和谐的方式,贴近生活,也是技术发展的主流。在利用生态系统净水技术时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1. 水生植物合理搭配,建议多采用沉水植物。水生植物的种植比例要达到比例要求,种植区需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减少对水体的干扰。水生动物的放养以贝壳类为主,适当放养鲢鱼、鳙鱼等食藻性鱼类。

2.

强化微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流水不腐”说法,实际就是微生态的作用。强化微生态一般主要是激发水体深层微生物的活性,通常是通过增氧方式提高微生物的代谢和繁殖,同时通过水体的流动及层流交换实现水体的均质平衡。

3.

由于景观水域的设计和外在条件限制,仅靠生态系统很难完成水质保持,因此有必要进行强制处理,剥离水中的污染物。强制措施建议采用气浮法,不仅投资少管理方便,而且不需专业维护。

人工湖的水质保持,管理是管件。污染排放的控制、污物的清理及亲水平台的管理都很重要。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基本都是对微污染源的治理方法。也就是说水处理的功能是有限的,一旦受到污染冲击,系统很长时间才能恢复。除此之外,物业管理部门也可以考虑交由专业公司托管。当然,正确的操作、养护规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Michael K Alexander. New strategie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parthenogenetic chironomid. Jounal of the American 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 1997, 13(2): 189~192

[2] Bay E C. Chironomid (Diptera: Chironomidae) larval occurrence and transport in a municipal water system. J Am Mosq Control Assoc, 1993, 9: 275~284

[3] Martin B Berg. Infestation of enclosed water supplies by chironomids (Diptera: Chironomidae): two case studies. Infestation of Domestic Water Supply, 1994

[4] [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李长生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 Blasco Francois, Weill Alain.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modelling. Paris: Elsevier, 1999

[6] Jorgensen Sven Erik, Mitsch William J.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modelling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New York: Elsevier Scientific Pub. Co., 1983

[7] Costa-Pierce Barry A. Ecological aquaculture: the evolution of the blue revolution. Oxford UK: Blackwell Science, 2002

[8] 董雅文.城市景观生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9] 李升峰,朱继业.城市人居生态环境.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10]

德莱塞特尔·赫伯特,格劳·迪特尔,卢德维格·卡尔.德国生态水景设计.任静,赵黎明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1]

篇2

一、引言

宏观经济环境与微观企业行为是近年来财务会计研究领域一个热门话题,宏观经济与微观企业交互影响密不可分。谈及我国宏观经济,从2010年开始,GDP增长率便持续走低。目前,逐渐在经济学家们之间形成的共识是我国经济将呈现“L型”走势,这意味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将处于一个经济低速增长阶段。为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正置身于经济结构化改革、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大潮中,各个行业、企业都会迎来一系列挑战与变更。21世纪初期,我国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企业财务会计领域也涌现出了一个个热门话题。但是,宏观经济环境已然发生变更,不同的时代背景,企业的行为选择也会发生改变。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对一些经典问题的重新关注与研究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产生不一样的意义。

现金是企业的晴雨表。在微观企业行为中,现金持有行为能够最为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融资和投资行为。我国企业一直具有较高的持现水平,这也使得企业现金持有行为一直是我国财经会计界研究的热点。但是,除了简单地关注企业持现行为,我们还应该结合宏观经济背景进行研究,并探究在不同经济波动时期,企业持现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有何变动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宏观经济增长与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关系,并结合企业现金持有理论对影响企业持现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据此,对我国宏微观研究领域及现金持有理论研究进行补充,并对企业如何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提出一些建议。

二、现金持有基本理论

现金持有基本理论由现金持有动机发展而来。最初现金持有动机由凯恩斯提出(Keynes,1936),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交易性动机指企业持有动机为了日常业务需要,预防性动机表明企业持有现金为了预防意外事件储备现金,投机性动机则是指企业应持有足够的现金以抓住随时可能出现的盈利机会。这三种动机在企业中往往共同存在,难以分割。随着对现金持有行为的研究深入,学术界在此基础上基本形成了权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理论三种企业现金持有理论。

权衡理论认为企业存在最优现金持有水平,取决于现金持有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Kim et al(1998)最早用实证研究证实了该理论,发现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较高、盈余波动大以及资产回报低的公司持有较高的流动性资产。此外,Almeida et al(2004)、Han and Qiu(2007)、Riddick and Whited(2009)、彭桃英和周伟(2006)和连玉君(2011)等学者都发现,外部融资约束、经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未来投资机会等确实影响着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从实证角度证实了权衡理论的存在。

随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发展,Myers(1984)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没有最优现金持有量,现金是留存收益与投资需求之间的缓冲,当企业需要融资时优先选择内部融资,其次是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最后股权融资。Ferreira and Vilela(2004)实证研究发现现金持有水平与企业投资机会、现金流量显著正相关,而与现金替代物总量、财务杠杆比率以及企业规模负相关,验证了优序融资理论。

上述理论都建立在股东和管理者利益一致的前提假设下,Jensen(1986)从“自由现金流”假说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理论。理论认为两权分离、委托关系使得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发生了背离,当管理者手中拥有大量可处置的自由现金流时,他们更可能倾向于对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进行过度投资,这些行为是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或消费更多的额外津贴来增加管理者私人利益的。国内外学者从经营者持股、董事会特征、股权集中度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入手研究了这些因素和现金持有的关系。理论在实证领域也得到了一定支持。

三、宏观经济与现金持有行为

企业现金持有的动机最早来源于宏观经济学。2008年金融危机后,也有研究指出持有较高现金的企业存活率更高。可见,企业现金持有行为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宏观经济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一)融资途径

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货币政策一般而言较为宽松,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降低,能够较为便捷地从外部渠道取得融资。基于现金持有的预防性动机和权衡理论,此时企业持有现金机会成本较高而收益较低,故企业倾向于持有较少现金。同样,宏观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也将从紧,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加剧,外部融资相对较难,企业倾向于保持较高现金持有水平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因此,从融资途径而言,宏观经济通过影响企业融资约束、融资渠道影响企业现金持有水平。

(二)投资途径

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众多行业也将迎来众多投资机会,在面临预期较高投资机会情况下,企业的投机性动机决定企业倾向于持有一部分现金储备以把握未来可能出现的投资机会。从权衡理论角度而言,企业虽然面临较高机会成本,但是现金持有收益也较高,所以企业可能倾向于持有较高现金水平。同样,宏观经济衰退时期,投资机会骤然收缩,企业投资前景不乐观将倾向于用现金把握现有投资机会,从而具有较低持现水平。可见,从投资途径,宏观经济主要通过影响投资机会从而影响企业持现水平。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不同的途径,宏观经济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各有不同,具体影响因素还值得进一步探究。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微观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行为都将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投资者,在对企业进行决策和投资时都应该考虑宏观经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姜国华,饶品贵.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J].会计研究,2011(3):10-21

篇3

宏观经济学,是普通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也是其他经济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重点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精华,并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所学到的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理解实际生活中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和各种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是,由于宏观经济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师教学比较困难,学生学习较为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中的体会,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一、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典型特征及问题

1.宏观经济学的课程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总量(GDP)、三大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和四大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来进行教学的体系。虽然其体系较为清晰,但是,目前国内的宏观经济学的教材大多是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基础上编写的,而宏观经济学的许多规律主要隐藏在大量的数据之中。很多原理在经过归纳总结后,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目前,宏观经济学这门课主要是给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此时的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还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对于这种纯理论性的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课时安排比较紧凑,一般只有40到50课时。而且内容相对较多,再加上学生对西方经济发展本身就缺乏了解,给教学上带来困难。

2.宏观经济学中对不同模型的分析学习,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宏观经济教学基本上是以老师讲授为主,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大都是被动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分析的能力差。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假设、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为我们研究经济问题提供了共同的准则和通用的工具。那么,首先,要求学生要掌握好这些假设和方法,而掌握了这些知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目的就达到了,经济学首先要能够解释经济现象。其次,能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后,还要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对教师而言要做到“对专业中得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而学生也应具备微观经济学的知识以及较高的应用数学能力,同时密切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宏观经济现象,学会对其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目前。在高校中常用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主要如下几种: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等。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到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学生大多数是低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选择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很多学生在接触宏观经济学之前。就已经认为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纯理论课,而且非常枯燥。一些学生是带着厌烦甚至是畏惧心理来上课。因此,第一节课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宏观经济学,也是一门理论和实际联系的相当密切的课程。当前世界经济萧条这一事例,就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案例来启发和带动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学习。

可以给学生介绍经济萧条是由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所导致的,而金融危机又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而直接引起的,通过这种因果关系,在介绍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银行利率的降低或增加对生产者的生产和消费者的消费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美国的次贷危机会导致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什么金融危机会导致经济萧条?经济萧条的实际表现有哪些方面?世界经济萧条对我国的经济有何影响?世界各国采取了哪些宏观经济措施来应对经济萧条,这些宏观经济措施是如何来影响实体经济的?

一年多来。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一直是为世人所关注的话题,因此,一般学生都已或多或少的了解到危机的一些情况,所以,学生对这些问题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有的问题则需要老师引导,有些问题则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给出正确的答案。讲述经济萧条的成因。提出这些问题,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回到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上来。而老师在讲解金融危机的成因和经济萧条的克服方法。以及学生在回答教师的各种提问时,就已经在开始涉及到宏观经济学的课程中的几个基本方面,即一个总量(GDP)、三大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AD-AS模型)和四大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