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57:1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非遗文化创意,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文化创意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化和消费社会的背景中提出并进行的一种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英国根据其国情率先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在《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首次阐释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它是“源于个人创造力和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1]在外延上,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古董市场、工艺品、设计、时装、电影、互动休闲软件、电视广播、音乐、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13个行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门类。继英国之后,这一定义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沿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是最早使用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地区,大陆各地区也根据其自身发展重点的不同,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①虽然各国(地区)界定的名称、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但在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推动、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上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的探讨,使用的是上述英国提出的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3年10月通过,2006年3月生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2]“非遗”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以及节庆,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鉴于上述,我们发现文化创意产业与“非遗”在门类上有部分重叠或交叉。如“非遗”中的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歌舞、戏曲、戏剧、木偶戏、皮影戏等)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音乐”、“表演艺术”重叠,又如“非遗”中的传统手工艺技能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建筑”、“设计”、“工艺品”重叠。而“非遗”中的各种形式的口头表达(语言、民间文学、神话等)则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电影”、“互动休闲软件”、“电视广播”等交叉,即载体不同而传播实质同。换言之,文化创意产业与“非遗”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当前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创意产业发展与如何“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转化为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与“非遗”间关系的探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的互摄关系及转化措施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的东端,高原、沙漠、丘陵、平原等地质环境丰富,境内气候跨寒、温、热带,丰富的地貌、生物资源和多样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五彩斑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纵向发展上来看,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并发展至今的古文明形态。由渔猎采集而入农耕社会,由近代工业化而交叠进入信息化社会,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这份富足而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素材。以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设计为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在两个方面进入设计体系并发挥创意素材的作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形态及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并饱含造物智慧和情感因子,特别是形态丰富的民族民间工艺。以编扎工艺为例,四川的棕编、山东的草编、浙江的竹编以及广东的葵编等精彩纷呈;又如织染,苗族的蜡染、壮族的壮锦、土家织锦以及江苏南通汉族的蓝印花布等争奇斗艳。此外,各地还有民间烧造、服饰、木艺、漆艺、金属工艺等。我们可在产品设计方面发挥创意智慧,将其用于现代的手工艺品、纺织品、电器产品、交通工具、家居与建筑等领域中去,开发出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产品服务体系,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师要把目光转向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上,在充分与当地居民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开发适宜于该地域生活的必需品、流通商品,甚至实施走出去的文化战略,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国际化设计产品。在运作模式上,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民间工艺“造乡运动”,[3]对于当前中国“非遗”中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创意开发,依然具有借鉴意义。这种基于实体的产品设计不仅可以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也在无形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向一种新的转化。除了产品设计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在其他具有传媒性质的设计领域(非物质设计领域)中大展身手。我们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于平面设计、展示设计、电影及视频短片、动画设计、多媒体设计等领域,通过创意加工,为非物质文化素材插上现代技术的载体翅膀,使其获得更有力更全面的传播优势。这必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之外的又一条大道。
21世纪,全球必须面临这样一个新局面:除了使自己的国民经济加入到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进程中来外,更重要的是,也必须使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适应新世纪世界性文化的发展。这就涉及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协调发展的问题。现实情形是,西方国家面对自己创造出来的新物质文明引发的问题措手不及时,更需要面临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协调、避免冲突对立,以使各国家和平共处的问题;一些落后的非西方国家则面临着如何使自己的非物质文化(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以及保存自身非物质文化独特性的问题。因此,中华民族须面临“文化自觉”问题,即如何认识民族自身文化。[4]值得庆幸的是,联合国已将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护提高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同等重要地位上。但现实的情形仍然相当严峻,虽然已有学者专家敏锐地注意到:人类现代的物质文明是以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为代价的,而人类现代的精神文明则是以文化的多样性递减为代价的。但认识民族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既要站在全球化与人类文化的角度,又需要有宏观的文化视野与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还需要大批的人力物力投入。因此,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体系的重建,是一个宏大的文化课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是我们思考和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理与研究、保护和开发、继承与创新的大背景。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年收入
销售成本
运营成本
净收入
实际投资
资本支出
年终现金余额
*投资与收益(如企业已成立请另附已有财务年度的相应财务报表) (单位万元)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年收入
销售成本
运营成本
净收入
实际投资
资本支出
年终现金余额
*开户银行 *简述本期风险投资的数额、退出策略、预计回报数额和时间表?五、资本结构迄今为止有多少资金投入? 您目前正在筹集多少资金? 假如筹集成功,咖啡厅可持续经营多少久? 下一轮投资打算筹集多少? 可以向投资人提供的权益有股权 不确定 *目前资本结构表 股东成份
已投入资金
股权比例
*本期资金到位后的资本结构表 股东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