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5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识字写字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内容,识字教学对于学生打好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字量、字种和分布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10册,总计识字量2614个,略高于《江苏省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2500个。其中一、二年级识字1180个,占总识字量的45.14%。
从上图可以看出,识字量的高峰在二年级。但每篇课文的平均识字量,以三年级第二学期最高,这跟进入三年级后课文篇数减少有关。
每篇课文平均识字10.17个。单篇课文识字数量最少的2个生字(四年级第二学期《古诗二首》)。一年级上册有两篇课文每课4个生字。单篇课文识字量最多的13个字,出现在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
在字种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一、二年级有6个要认和写的字超出3500常用字表和次常用字表的范围,它们是:
嗒咚呱佗菏绮
另有5个带读字也不在3500字表中:
缶笠尧瞅
表面上看,学生认了这些字并没有什么不好。但由于低年级把识字量定在1200个左右,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非常用字挤占了常用字的位置,导致部分常用字没有进入低年级教材。我们的看法是,非常用字可以注音随文认读,没有必要作为生字识写记忆。整个小学阶段的生字都应以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为标准,非常用字可以随文注音认读而不必识记。
二、生字编排方式
这套教材的识字,在低年级采用小集中识字和随课文识字两种方式编排。小集中识字又分成“拼音识字”“读句子 学字词”和“认一认”三种类型。
1.“拼音识字”16课,安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完拼音以后。主要形式是看图识字,读纯拼音儿歌(跟要识的字有关),并出现一些由生字和熟字组成的词语。16课中,只有一课“山 石 田 土”用了象形字。
“拼音识字”教材具有四种功能:(1)借助图画和拼音识字;(2)读纯拼音儿歌巩固拼音,发展儿童语言;(3)适当扩展词汇量;(4)学习写字。但纯拼音儿歌功能比较单一,如果读汉字注音的儿歌,可以兼有认读汉字的功效。
2.“读句子 学字词”安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12课,第二学期4课。这种形式实际上是短文或短小的韵文。如一年级第二册第1课《花》:
春天桃花红,
夏天荷花开,
秋天黄,
冬天腊梅香。
有“春、桃、夏、荷、冬、腊、梅、香”8个注音的生字,要求读写“春、桃、夏、荷、冬、香”6个字。
“读句子 学字词”避免了单打一的识字,在语言环境中看图,识字,学词,学句,功能多样。这些句子意思浅显,理解上没有多大困难,教学重点就放在识字上。
3.“认一认”类识字教材,突出了识字方法。像“合起来”“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体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这种编排方式虽然很多教材都采用了,但重视识字方法,是这套教材的一个特色。
“读一读 认一认”出现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这5课采用短文或儿歌形式,在读中识字。形式有:(1)儿歌识字。如:“你姓什么?我姓胡。/ 什么胡?古月胡。”又如:“双木林,树林的林。/ 三木森,森林的森。”(2)反义词识字。如:“好对坏,内对外,保护对破坏。”(3)归类识字。如:“翠鸟会捉鱼。啄木鸟会捉虫。猫头鹰会捉田鼠。”集中学习几种动物的名称。
(4)字族识字。如“尧――用水浇,用火烧,手儿挠,尾巴翘,日出东方天刚晓,丰衣足食才富饶,左边绞丝弯弯绕,尧多一点就错了。”
三、字的音、形、义
一、二年级课文分成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课外阅读课文三类。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生字注音,课外阅读课文全文注音。三年级以上分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两类,全部采用生字注音。
一、二年级生字在课文后用田字格呈现,标注新的笔画和部首,笔顺比较特殊的字有笔顺分解。三年级以上生字用小方格呈现。各册都附有生字表。
四、识字写字的要求
这套教材是识写一致的,即要认的字就要求会写。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同样有识字要求。但实际编排中,除了要认要写的字,还有一些生字只要求在课文中能认读。如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注音的生字有8个,课后标明要识记和写的字是7个,有1个“弯”字有注音不要求认读和书写。这样的“带读字”在一二年级的课文中大量存在,有的数量还相当多。
在传统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并没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详细的了解,更别提采取有效的方法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了。基于此,小学教师就必须要对二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在全面把握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情况之下,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
一、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加强表演教学实现师生互动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教育要求来进行设计的,但在二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部分晦涩难懂的知识和文章。如果教师只是依据传统教学方法对文章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讲解,不仅不能够使学生快速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同时还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积极性大幅度降低。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角色扮演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并在这过程当中积极的和学生进行相关的沟通交流。
例如,在进行《寒号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同学们知道寒号鸟或者喜鹊吗?”、“有谁见过寒号鸟或者喜鹊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了解的与寒号鸟或者喜鹊有关的小故事。”。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浓烈的兴趣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并简单的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然后,教师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文中出现的不同角色,但是学生分角色带有感情的进行相关对话的阅读,并对不同角色的对话进行揣摩。在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传达的深刻情感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懒惰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想要获得美好的生活,只有依靠不断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的深刻道理。
二、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加强情景教学实现师生互动
情景教学使学生们置身于知识的情景中,使知识更直观、更生活化。对于此教师可以充分的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构建具有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的互动式教学情景,然后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场景当中来进行课文的分析和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
例如:在进行《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傣族地区的学生之外,其他地区的学生并不了解泼水节是怎样的一个特殊活动。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与傣族泼水节有关的动画、图片、影像视频,并让学生详细的对视频或者图片当中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观察,然后让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泼水节。在学生对泼水节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补充学习,从而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
三、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实现师生互动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少,且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无法凭借自己的理解来掌握教师传授的語文知识。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具有趣味性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师首先将层次相同或者相近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的问题思考和交流。这样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理解交流,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快速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也能够充分的借助小组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解决具体的学习问题。
例如,在进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思考“同学们去过野外吗?在野外迷过路吗?”、“当迷路之后,同学们都是怎么做的呢?”等的问题,在让学生在小组当中进行相关的思考和讨论,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对野外迷路之后的各种意见和看法。然后教师再深入的引导学生来进行课文的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到语文课的学习状态。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生活当中常见的趣味性和多样性的问题,学生以此为切入点来进行课文的讨论和分析。这样逐次递进的引导式问题能够使学生掌握课文学习的大方向,同时也能提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整体效果。
伴随着中国教育步伐的加快与推进,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等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与改革,特别是各种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引入,更是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与支撑。作为小学生入门阶段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十分繁重而又艰巨的,下面我们就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二年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环节展开分析与研究。
一、新课改下的小学互动式教学课堂特点
“互动教学法”通过近幾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对调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这种“互动教学法”的应用更是为实现有效课堂的实现提供了保障。我们以全国统编教材下二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来对“互动教学法”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展开研究。
(一)互动教学法下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良好而又有效的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改变传统课堂的机械性与枯燥性,通过一种有效而又活泼的互动手段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汲取与掌握。例如在二年级语文课堂中古诗内容的学习成为了很多小学生学习的“拦路虎”,特别是古诗的理解与掌握更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难点与重点,互动教学下的语文课堂则可以利用其有效互动性,来进行教学的全面革新。我们以《古诗两首》中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在爬山时候的场景来展开分享交流,最终回归到课本中诗人对于庐山瀑布的描述,这种注意力的集中与实践的相互融合不仅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互动式教学法下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作为小学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组成,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对生活知识进行基础掌握,另一方面则是能够最大程度上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此来实现小学生的全方面健康发展。例如在进行《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的讲解中,教师便可以通过互动教学方式来为学生布置舞台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们走向讲台、进行表演与独白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实现,帮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对语言背后的内在含义有所了解和感悟,同时将这种成语的实际应用进行举一反三的运用,强化整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二、互动教学法在二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实践应用
(一)利用学生分组合作的互动教学法
作为互动合作教学法最为常见的一个手段是通过对班级学生的分组展开,语文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数量来进行小组的划分,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将一些需要通过互动来寻求答案的知识点来进行小组内部交流与讨论,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同时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雷锋叔叔》的讲解时候,教师可以鼓励每一个语文学习小组将日常生活中所做过的好事进行分享,通过这种分享互动来帮助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最终将这种情感再导入回课本内容当中。通过这种小组交流不仅会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还会在增进学生情感的同时提升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分角色的语文课堂互动学习法
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后面,通常都会后附一些相关的习题来要求学生展开角色扮演与分角色朗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会忽略这个教学点,久而久之便会导致整个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建议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将这种“分角色”扮演落实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来,以此来实现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开展。例如在进行《坐井观天》这节课讲解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走向讲台来扮演小鸟、青蛙从而对二者的对话背景与含义进行了解,同时正确的对“坐井观天”的内涵进行掌握、熟练应用该成语。除了这种分角色扮演课文以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来增加一些角色,以此来实现对整个文章的扩写、续写。
(三)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导入来实现互动学习
一些生活化的教学示例如果应用得当,同样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进行《风娃娃》这节课的学习中,二年级的语文教师不妨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所能够用到的风能进行阐述,从而来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更好的对课文内容产生理解,以此来实现生活化问题对于整个语文学习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