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0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二地理教学反思,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10-02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的学科,但又十分注重实用,所以我认为,在高效课堂下的地理教学有两个基本要求:创设地理情境和地理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广博、生动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中,从更深广的社会、伦理等层面激活学生的个体意识,引发学生思想、情感、知识上的共震,从而学、乐相生,教、乐共融;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把讲台还给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发言、发挥、发展的平台,给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提供无限的空间,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这两点,对地理竞赛课《设计旅游活动》这一课采取了如下设计。

一、课堂教学策略与设计

本课题目是《设计旅游活动》。该课主要教学目标是激活学生学习、探究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人文的情感,以及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转变学生传统的地理学习方法。我选择此课作为参赛课,是充分考虑该课题所包含内容的生动性、开放性和启发性。在教学设计中,我在每一个要点里设计了学生参与探讨的问题,比如第一个要点―了解旅游者的愿望和能力等。具体设计的思考题是:(1)旅游动机与旅游偏好有何不同?(2)同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化?(3)比较一下父母与自己喜欢的旅游活动有没有区别?为什么?(4)列举你最想去的地方,并谈谈你的理由。(5)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旅游活动的偏好有何不同?

高二(13)班全班48人,按照小组编制,以6人为一小组进行探究,并采用为小组积分的策略让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主动展示自己。小组讨论、发言之后,我及时进行点评,并为优秀小组加分。由于本课题《设计旅游活动》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内涵宽泛,既有开放性和弹性,又能随时收拢话题。所以我认为,按照我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应该能做到收放自如。

二、过程与实效

实际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方面来讲:(1)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利用整体的力量取长补短,拓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帮扶互补中习得知识。(2)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学生都能够很自信地展示,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3)老师的及时点评和肯定,为并且为小组加分,点燃了学生的激情,使课堂生动活泼。从课堂整体结构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问题引领课堂。在课堂中贯穿了大量问题,用问题切入课堂,用问题展开课堂,用问题衍生问题,用问题延伸课堂,用问题总结课堂。可以说,我这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问题教学法,而且我设计的问题大都能够击中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问题的能力层次多,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思考,都能发言,都能展示。(2)以激情点燃课堂。情境式教学是我在本课中用的第二种教学方法。通过举实例的方法,让学生想象自己要去某个地方旅游,把他们带入那个情境中,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动态,甚至于鼓励从事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3)用活动推进课堂。高效课堂强调交流学习、合作学习。这节课我是充分让学生占领讲台,以学定教、以学引教,甚至我是“不教之教”。整节课堂生生、师生良性互动,协同推进。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活课堂,培养了学生主动的探究能力,于“润物细无声”中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课堂反思

篇2

吃透《高考说明》,对高三地理教学起着最为关键性的作用。《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教师还需要根据《高考说明》的题型示例和历年的题型来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题型后学生可以通过题型来了解题目的形式。同时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二、认真分析学情,把握教学起点;严格执行教学“六认真”要求,不断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1.认真分析学情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从生源看,当时我们的学校是定点完中,我们的学生是经过东台中学、安丰中学、三仓中学等星级高中招生完后才招来的,平均排名都在五六千名之后,所以,我们没有尖子生,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面对这样的生源,我们的教学就只有降低难度,放慢速度,稳扎稳打,打牢基础。

2.严格执行教学“六认真”要求,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1)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特别是高三教学更显得尤为重要。

(2)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双基落实

“实践出真知”。教学效果要靠教学实践来检验。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教学案、学生作业以及周练这三个环节,各有所重,又相互联系。

三、调整教学心态,从容应对高三教学

高三教学非常辛苦,又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巨大成绩压力,许多教师可能心情烦躁、心理失衡,对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容易走极端,从而大大降低教学效益。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好教学心态。

1.对新高考方案变化的心态调整

近几年江苏高考方案变化较大,地理学科由强调分数(满分150分)转为要求等级(B级及以上)。2008年高考本科划线对两选修科要求为B、B以上,2009年之后高考本科划线对两选修科要求为B、C即可,进一步弱化了地理分数在高考选拔人才中的要求。地理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认真学习新地理课程标准,研究考试说明,最大限度地保证上线学生的地理等级要求。

2.对新课程教学学情的心态调整

许多高一学生的初中基础都极为薄弱,地理知识基础和地理基本技能非常不理想,学习几乎从零开始。进入高二后选修地理科的学生多数是年级中的文化后进生,学习习惯不良,个别学生甚至学习态度都不端正,使教学难度较大。高三一轮复习应该巩固基础,同时特别注意补弱;二轮专题复习应拓宽深化,夯实基础;三轮复习尤其强调答题方法及规范性教育。

3.对新测试教学考情的心态调整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51-01

学习知识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未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学得非常被动,甚至整天愁眉苦脸没有一点快乐,更有甚者出现“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状况,这样一来不但学生学得非常痛苦,而且老师抓了半天累得要死要活,最终不及格的大有人在。面对惨状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地理教学究竟出了啥问题,使我们的学生如此讨厌地理?思来想去,我认为是学生对地理没有兴趣,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注意对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魅力四射来吸引学生。

我们知道老师应该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更是传播知识的使者,扮演着把人类文明的成果转化为学生乐意接受形式的角色,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而要真正扮演好这一角色完成使命,那前提是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语言是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能否顺利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关键条件之一;2.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于地理教学实践的能力;3.分析和组织地理教材的能力;4.设计和调控教学过程的能力,该能力是地理教师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顺利制定地理教学方案与进行决策的活动方式;5.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得地理知识,形成读图能力掌握编绘常见地理教学挂图的方法;6.速绘、设计和运用地理略图、板画及各种常见地理图表的能力;7.选择、运用和制作地理直观教具的能力,由于地理知识具有较大的时空跨度,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难于直接感知。因此,地理教学离不开地理直观教具的辅助;8.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除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外,地理教师还担负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9.进行地理教学研究的能力。地理教师在从事地理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进行相应的教学研究,发表研究成果,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1]

二、实现地理知识的生活化,学生学了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使学生觉得地理知识非常有用。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特别是它的理科部分和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比如太阳为什么会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在不停地做着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一年中的白昼和黑夜为什么有时长有时短,是因为地球斜着身子绕着太阳公转;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主要是因为太阳七色光谱中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交通信号灯为什么呈红色,因为红光不易散射且穿透力强,使得司机和行人在较远的地带就可看到,从而起到疏散交通的目的;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知识,学生掌握了就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众多现象。在解释这些现象的过程中,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觉得地理知识非常的有用,从而产生探索地理的欲望,进而加倍努力学习地理知识,使得学习地理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许多诗句中包含有趣的地理现象。我们教学中不妨把这些句子引用到课堂上来,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地理之美。

把古诗词名句中所蕴含的地理现象和相关的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比如讲月相:“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上玄月)”,“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满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下玄月)”;讲四季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讲气候垂直分布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地球公转自转时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 讲沧桑之变时用“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吴空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等,都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在高二地理中讲解旅游景观欣赏更可利用此法实现“诗景”结合,达到不在景中胜似景中的效果。讲解桂林山水时可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长江三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果树瀑布“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讲解时再配上适当的图片,最好能体现出诗歌的意境,这样会产生赏心悦目之感。不但掌握了各种景观的欣赏方法,而且充分体会到了大自然和地理之美。

理论和设想固然美好,但现实是残酷的。由于多种原因我们的学生厌学情绪很浓,这也是我的设想付诸实施的最大障碍,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将学习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获得知识探求新知成为学生人生理想的一部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地理教师的十大教学能力及其要求》,作者:袁孝亭,《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77年第05期。

[2]《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作者:陆芷茗,东北师大出版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