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历史知识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2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二历史知识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二历史知识点

篇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若点P(x0,y0)在直线Ax+By+C=0(A,B不同时为0)上,则Ax0+By0+C=0。

2、若点P(x0,y0)不在直线Ax+By+C=0(A,B不同时为0)上,则Ax0+By0+C≠0,此时点P(x0,y0)直线Ax+By+C=0(A,B不同时为0)的距离d=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高二物理知识点归纳1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高二物理知识点归纳21.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6.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0.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1.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高二物理知识点归纳31.1什么是变压器?

答:变压器是借助电磁感应,以相同的频率,在两个或更多的绕组之间,变换交流电压和电流而传输交流电能的一种静止电器。

1.2什么是局部放电?

答:局部放电是指高压电器中的绝缘介质在高压电的作用下,发生在电极之间但未贯通的放电。

1.3局放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发现设备结构和制造工艺的缺陷,例如:绝缘内部局放电场过高,金属部件有尖角;绝缘混入杂质或局部带有缺陷,防止局部放电对绝缘造成损坏。

1.4什么是铁损?

答:变压器的铁损又叫空载损耗,它属于励磁损耗而与负载无关,它不随负载大小而变化,只要加上励磁电压后就存在,它的大小仅随电压波动而略有变化。包括铁心材料的磁滞损耗、涡流损耗以及附加损耗三部分。

1.5什么是铜损?

答:负载损耗又称铜损,它是指在变压器一对绕组中,一个绕组流经额定电流,另一个绕组短路,其他绕组开路时,在额定频率及参考温度下,所汲取的功率。

1.6什么是高压首端?

答:与高压中部出头连接的2至3个饼,及附近的纸板、相间隔板等叫做高压首端(强调电气连接)。

1.7什么是高压首头?

答:普通220kV变压器高压线圈中部出头一直到高压佛手叫做高压首头(强调空间位置)。

1.8什么是主绝缘?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绝缘是指绕组(或引线)对地(如对铁轭及芯柱)、对其他绕组(或引线)之间的绝缘。

它包括:同柱各线圈间绝缘、距铁心柱和铁轭的绝缘、各相之间的绝缘、线圈与油箱的绝缘、引线距接地部分的绝缘、引线与其他线圈的绝缘、分接开关距地或其他线圈的绝缘、异相触头间的绝缘。

1.9什么是纵绝缘?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纵绝缘是指同一绕组上各点(线匝、线饼、层间)之间或其相应引线之间以及分接开关各部分之间的绝缘。

它包括:桶式线圈的层间绝缘、饼式线圈的段间绝缘、导线线匝的匝间绝缘、同线圈引线间的绝缘、分接开关同触头间的绝缘。

1.10高压试验有哪些?分别考核重点是什么?

答:高压试验包含空载试验、负载试验、外施耐压试验、感应耐压试验、局部放电试验、雷电冲击试验。

(1)空载试验主要考核测量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验证变压器铁心设计的计算、工艺制造是否满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要求,检查变压器铁心是否存在缺陷,如局部过热,局部绝缘不良等。

(2)负载试验主要考核产品设计或制造中绕组及载流回路中是否存在缺陷;

(3)外施耐压试验主要考核产品主绝缘电气强度、主绝缘是否合理、绝缘材料有无缺陷、制造工艺是否符合要求;

(4)感应耐压试验主要考核变压器的纵绝缘;

(5)局部放电试验主要考核变压器的整体绝缘性能;

(6)雷电冲击试验主要考核变压器绝缘结构、绝缘质量是否能经受大气放电造成的过电压的冲击。

1.11生产中为什么要注意绝缘件清洁?

答:绝缘件清洁与否对变压器电气强度影响很大,若绝缘件上有粉尘,经过油的冲洗就随油游动起来。因为粉尘中有许多金属粒子,它在电场的作用下,排列成串,形成带电体之间通路(搭桥),从而破坏了绝缘强度,造成放电。电压越高,粉尘游离越严重,越容易放电。

高二物理知识点归纳4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篇3

1、α粒子的散射实验: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前进;

(2)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较大偏转;

(3)极少数α粒子击中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反回;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中心有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带负电的电子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1、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原子核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质子内)质子的质量约等于中子的质量;

2、质子数等于原子的核电荷数(Z);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质量数(A)

三、波尔理论:

1、原子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每个状态原子的能量都是确定的,这些能量值叫做能级;

2、原子从一能级向另一能级跃迁时要吸收或放出光子;

(1)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

(2)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要吸收光子;

(3)吸收或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hγ=E2-E1;

四、天然放射现象 衰变

1、α射线:高速的氦核流,符号:42He;

2、β射线:高速的电子流,符号:0-1e;

3、γ射线:高速的光子流;符号:γ

4、衰变:原子核向外放出α射线、β射线后生成新的原子核,这种现象叫衰变;(衰变前后原子的核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1)α衰变:放出α射线的衰变:ZX=Z-2Y+2He;

(2)β衰变:放出β射线的衰变:AZX=AZ+1Y+0-1e;

五、核反应、核能、裂变、聚变:

1、所有核反应前后都遵守:核电荷数、质量数分别守恒;

(1)卢瑟福发现质子:147N+42He178 O+11H;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94Be+42He126C+10n;

2、核反应放出的能量较核能;

(1)核能与质量间的关系:E=mc2

(2)爱因斯坦的质能亏损方程:E=mc2;

3、重核的裂变:质量较大和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原子弹、核反应堆)

4、轻核的聚变:两个质量较小的核变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氢弹)

高二物理选修3-5知识点

1.黑体

能全部吸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带小孔空腔,可近似地看作黑体,研究黑体辐射的规律是了解一般物体热辐射性质的基础。

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黑体辐射规律如图所示。

3.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说

辐射黑体分子、原子的振动可看做谐振子,这些谐振子可以发射和吸收辐射能,但是这些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谐振子的能量并不像经典物理学所允许的可具有任意值,相应的能量是某一最小能量ε(称为能量子)的整数倍,即ε、1ε、2ε、3ε、……nε,n为正整数,称为量子数。

对于频率为v的谐振子的最小能量为ε=hν。这个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

4.光电效应

a.光电效应

⑴光电效应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所发射的电子叫光电子;光电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⑵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装置:如图。

①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真空管内几乎立刻出现光电子,很快形成光电流。即光电效应是瞬时的,驰豫时间不超过10-9秒。

②当光源频率和外加电压固定时,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饱和光电流”指的是光电流的最大值(亦称饱和值),因为光电流未达到最大值之前,其值大小不仅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还有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有关,只有在光电流达到最大以后,才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③当入射光频率v一定时,光电子定向运动形成的光电流随着正向电压的减小而减小,当正向电压为零时,仍有光电流,只有当电压为某个反向电压值时,其电流才为零,这个反向电压称为遏制电压。这说明光电子动能有一限度,,v光电子最大初速度,实验表明,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无关,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④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形成光电流的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低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无论光强多大,照射时间多长,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如图所示)

b.逸出功

人们知道,金属中原子外层电子的价电子会脱离原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但在温度不高时,电子并不能大量逸出金属表面,这表明金属表面层内存在一种力,阻碍电子的逃逸。电子若能从金属中挣脱出来,必须克服这种阻碍做功。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叫做这种金属的逸出功。几种金属的逸出功和极限频率如下表所示。

c.波动说在光电效应上遇到的困难

波动说认为:光的能量即光的强度是由光波的振幅决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所以波动说对解释光电效应实验规律中的能量与频率的说法都遇到了困难。

d.光子说

⑴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ε=hν.

⑵光子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内容: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为hv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也就是说,频率为v的光是由大量能量为E=hv的能量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能量子后来被称为光子。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在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一部分消耗在电子的逸出功W0,另一部分变为光电子逸出后的动能Ek,即:hv=Ek+W0或Ek=hv-W0.

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光强大,光子数多,释放的光电子也多,所以光电流也大。

电子只要吸收一个光子就可以从金属表面逸出,所以不需要时间的累积。

从光电效应方程中,当初动能为零时,可得极限频率:。

从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hv=Ek+W0,可以看出光电子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为金属的极限频率;

图中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普朗克常量k=h;

图线与纵轴上的截距在数值上等于金属的逸出功:W0=hv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