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4:2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环境污染相关知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区委主要领导强调的“十个全面”和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九个方面要求”精神,结合好省委、省政府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察反馈意见,坚决把污染防治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最紧要的任务。进一步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确保将治污压力传导到每一名干部。
二、整体部署。
坚持全员出动不停歇,挂起“作战图”,排出“时间表”,以必胜的决心迎接困难挑战,全力推进各项任务精准落实,全面改善我区空气质量。
三、细化任务。
加强区片属地责任,严格考核,全面开展扬尘、散煤清理、企业管控、禁烧禁燃、环保夜查、煤改气、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水污染防治等污染防治攻坚工作。
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建筑工地要严格按照“六个百分百”标准进行管控,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每个建筑施工工地都要有村主要干部具体人员分包。对于道路扬尘方面,再次细化网格分包制度,镇村干部每日不间断上路巡查。
洁净取暖推广及散煤清理:散煤清理要坚持常态化管控,目前全镇村已全部实行“煤改气”覆盖,各村由支部书记负总责,大力宣传,积极引导群众安全使用天然气,每日要对辖区内散煤进行排查、清理,每天下午向镇上报清理进度,对于进入辖区内销售散煤的车辆结合工商部门进行劝返,杜绝劣质散煤的使用。
禁烧禁燃工作:坚持“常抓不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保持“全年禁烧、全面禁烧”,实行网格化监管制,镇村干部分地块管控,严格管理,完善禁烧体系建设,制定禁烧奖惩制度,进行大力宣传,各村安排专职巡查员,每日不间断巡查。对于禁限燃放工作,从本月开始,全镇辖区内不得再出现有燃放烟花爆竹的现象,大力宣传上级禁限燃放政策,转换群众传统观念,撇弃陋习,要在全镇上下形成良好的禁燃氛围,镇村要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工作制度,全力做好禁燃工作。
“散乱污”企业管控:持续加大对“散乱污”企业的排查力度,发现一起,取缔一起,坚决做到不增一个“散乱污”企业。坚决取缔淘汰“两断三清”类企业,彻底打消业主不切实际的幻想,坚决做到不让一个“散乱污”企业反弹。严格落实“环保设备洁净运行、生产厂房干净整洁、环评证照手续齐全”三项标准,持续推进标准件企业规范生产、洁净生产。对不符合“三项标准”的企业,坚决做到先停后治,对所查处的问题逐一对照,什么时候整改完成,什么时候解封。尤其是对偷排偷放企业,发现一起,依法处置一起,决不手软留情。
重污染天气及错峰生产管控:在接到上级应急响应的通知后,镇村干部要严格落实工作方案,立即通知相关企业按照上级要求执行应急方案及措施,各应急企业由村干部具体分包负责,在应急响应期间,镇环保所人员,要每日不间断的对应急相关企业巡查,确保全部按要求执行到位。错峰生产企业本镇共涉及一家,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限产、停产,实行错峰生产方案,镇村二级分包干部要不定期督察,全力落实好错峰管控。
环保夜查工作:要坚持每天进行夜查,从涉气企业及施工工地等进行督查,每日要由当日值班领导干部带队,并对辖区内露天烧烤、饭店等进行夜查,确保我镇每个生产企业排污设施正常运行,废气百分百排出,危废台账健全,督促排污设施净化设备定期更换;厂区车间内勤打扫勤清理;无露天焚烧现象,坚决取缔木炭烧烤,要求饭店的抽油烟设施正常运行排污设施定期清洗,全面提高业主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水污染防治:要重点抓好河道环境卫生,涉及沿河村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每天安排专职巡堤员和保洁员进行河道整治工作,发现垃圾禁止垃圾倾倒,做好周围垃圾、杂物、杂草清理及周围养殖业、厂摊的取缔与管控。
四、全力保障。
强化责任,凝聚合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确保“任务到位、项目到位、资金到位、责任到位”。各村负责本辖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镇直各部门充分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相应工作,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保证任务落实,全面搞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初中化学是任何一名初中生初次接触化学知识教育的自然学科。在中学化学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大发展。例如,化学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动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农药和化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药物等等。当然,化学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例如:近代出现的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大气污染、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等等,这些全球性的污染问题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的侵害。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概念的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是利用化学的技术与方法来降低或消除化学产品设计、制造与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使所设计的化学产品或过程更加环境友好,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如何在初中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自然和谐、生动地讲述“绿色化学”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接受绿色化学理念,增强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当代初中化学教师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实施的教育学生有关绿色化学概念的过程。
1.通过化学教材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在遵循《课标》要求的前提下,沪教版化学教材以学习相关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为重点,适当向外延伸,向学生简单介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对自己所处的处境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例如在学习《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时,加入了“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目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如何进行防治等。再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时,加入了“水体污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赤潮”和“水华”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时也介绍了“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方法等,并教会学生净水的方法。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在课堂教学中介绍环保知识,让学生既认识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又认识环境改造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立志为改造环境而刻苦学习化学知识。
2.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实验操作,尽可能减小污染。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创新改进实验,减少环境污染。在分组实验教学中,用绿色化学的思想来指导,更能有效地防止污染。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实施:(1)发展微型实验;(2)改进实验及仪器装置;(3)正确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
2.1设计微型实验,使药品剂量最小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源
微型实验是指用微小量的化学试剂在微型化学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主要特点有:实验仪器小、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所需时间短、携带方便、现象明显、反应容易发生、药品用量小,实验成本低等。目前的初中新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微型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工具。因此,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微型化,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利用微型仪器、尽可能少的试剂进行实验,能减少中间生成物的转移过程和试剂在器皿中的附着量,从而减少实验中的“三废”,真正做到“零排放”。
2.2改进实验及仪器装置
在化学实验时,总伴随着一些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生成,而这些产物中有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程序,从而尽量减少化学试剂和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在现行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指明了药品浓度,有些实验没有指明药品浓度,对许多涉及药品浓度的实验探索和改进,既节约了药品保证实验效果,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2.3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不随意丢弃实验残留物,不随意排放实验尾气,不随意倾倒实验废液。正确处理实验“三废”,避免将学校实验室变成污染源,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燃烧红磷的实验时,由于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对人体有害,可以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或在通风橱中进行,避免对人体的伤害。
在分组化学实验时,对于用剩的药品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对于实验时产生的尾气、液体或固体物质,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不要随意丢弃。有毒的尾气或造成大气污染的尾气,可以用气囊收集起来备用或用能与之反应的溶液将其吸收,以防止污染空气;固体或液体物质都应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垃圾筐或倒入下水道。否则,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会污染环境及地下水。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联系实际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形式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习化学知识应该紧密结合实际,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有以下3种方式。
3.1转题讲座。对教材中讲的少而对环保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针对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造成的,与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可举办〈〈家庭生活与环保污染〉〉讲座,实际研究表明:家庭污染占百分之五九。据有关专家统计,一个人一天平均要制造0.9kg垃圾,5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2--3个一次性饭盒;一个人因洗发、洗澡、洗衣服等等一天平均制造200升废水在污染着河流、大海和土壤。可见环境保护不止是国家、环保部门的事,每个人都应从家庭污染出发保护环境。通过这些信息的介绍,使学生感到自身在制造污染破坏环境,都多么可怕又多么可悲,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化学用品,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而改变生活习惯。
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如今也正在加快发展的步伐,那么实行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因此在发展的同时就更应该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防患于未然。因此在教学中灌输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绿色化学理念,这对学生们用绿色化学的手段实现污染的零排放,对今后的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化学教学中实行绿色化教学的必要性
绿色化学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化学学科重点发展战略,各个国家对绿色化学的研究也愈发热切。目前社会所需要的是更为安全的化学,从而也说明了绿色化学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值得展望的。
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十分迅速,然而国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使得我们国家的环境污染尤为严重。而绿色化学对于环境的保护是非常有效的,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众多环境问题一一显示在人们的面前(如温室效应、酸雨、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那么解决环境污染是当今人们的首要任务。而绿色化学则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污染,对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而进行绿色化学这不仅仅是化学家们的事情,更关乎于在社会中活动中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们,要使人们与大自然和睦相处,那么绿色化学教育在这一块尤为重要。只要广大学生们有了绿色化学的理念,他们就可以以自身的形式去影响家人以及他们周围的人群,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就足以让社会广大群众们受到影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们不仅仅要向学生们传授基本的化学知识,还应当有意识、有目的的向学生们灌输绿色化学的思想,向学生们介绍绿色化学对防止环境污染是起着非常重大的贡献。在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这对学生们建立绿色化理念和环保意识是非常有作用的。
二、实施绿色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探索中学在实施绿色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人设计了相关的访谈提纲,也访谈了几位其它学校的化学老师。
在对几位化学老师进行关于在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访谈记录中发现:1.在问及教师们对绿色化学这一社会热点的看法时,教师大多都认为都对绿色化学的理念了解甚少,并且也很少去主动去了解绿色化学有些教师对绿色化学的内涵不太了解,甚至有的教师认为绿色化学就是环境化学。试想,连教师对绿色化学的知识都相知甚少,又怎么能够向学生们传播更为深刻的绿色化学的相关理念呢?2.在问及教师是否在课堂中重点介绍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时,大多教师认为没必要浪费过多时间去讲解,只有在出现绿色化学相关的中考试题时才会考虑传播关于绿色化学的知识。当然,也有教师想要给学生讲解的,但是由于自身知识的不完善也无法具体地向学生传授有关绿化学的相关知识。3.在问及教师们关于在化学实验时是否有进行尾气处理以及对实验进行改进,教师们在实验中对尾气处理这一知识点是很重视的,但是大多数对实验改进这一块就显得不那么重视了,认为没有什么必要,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做就行了。只有个别的教师存在有改进实验的想法。
由上述可得出,在部分教师们对绿色化学这一知识模块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教师本身所掌握的绿色化学的知识也有限,并且在教学过程主要围绕考试进行,即考试要考哪些知识点我就着重讲哪些知识点,完全没有考虑到培养学生绿色思想这一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们接受绿色化理念的知识太少,不能够形成绿色理念的模式,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的不理解很可能对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有着很大程度的降低。
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
1.将生活实例与绿色化学相联系
化学在实践性和应用性方面是很强大的,化学在无形之中就能够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因为化学非常的贴近生活,那么教师也应该从日常生活的角度上,通过实例来向学生们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比如让学生们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在城市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标志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让学生们了解那些物品可回收哪些物品不可回收,这就加大了社会中物质的可循环利用。
让学生了解在很多餐厅中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是需要消耗大量木材制作而成的,一次性筷子使用的越多这就意味着我们国家的树木就减少的越快,让学生了解不适用一次性筷子是对环境的一种保护,这也灌输了学生关于绿色化学的思想。
2.实验教学中培养绿色化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