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口腔护理的知识点

口腔护理的知识点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1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口腔护理的知识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124—01

外科具备病情危急、进展快等特点,且救治流程较复杂,部分护理人员经验不足,致使实际操作能力、协助能力相对薄弱,难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无法迅速适应角色,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及调节障碍中。因此,实施有效科室教学,促使其掌握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对保证外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其利用图文并重形式将枯燥繁杂信息转变为高度组织性、彩色图片,目标及重点清晰明确,利于理解与记忆,简单有效,是一种实用性思维工具[2]。本研究选取我院46名护理人员外科,探讨思维导图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外科护理人员46名,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3名。对照组男3名,女20名,年龄21~32岁,平均(24.91±2.03)岁。研究组男5名,女18名,年龄22~33岁,平均(25.12±2.10)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教学,以教学大纲为基础讲授专科护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采取思维导图,(1)组建教学小组,参照外科专科特色与工作特征,明确关键词汇,采取图形、线条等将关键词汇以思维导图方式绘制出来,将思维导图与教学教案相融合,思维导图一级主题(即中心词汇)为“外科教学”,二级主题(分支词汇)分别为“系统项目观察"、“基础护理”、“抢救技术及设备”、“专科病情观察”、“考核及反馈”,在应用过程中,综合实际情况,再由二级主题确定三级主题及四级主题;(2)由带教老师介绍外科专科特色及日常护理工作,发放思维导图,讲解思维导图概念,并告知利用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所需达到的目的,使其重视思维导图;(3)结合思维导图,以发散性思维讲授外科护理知识与技能,指导护理人员由二级主题延伸出三级主题,如基础护理方面应包括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有效排痰等,专科病情观察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再由此确定四级主题,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的具体操作内容与技巧,意识变化、瞳孔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预示病情转归情况及应采取的积极措施等;(4)抢救演示:对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使用方法进行讲解、演示,指导正确办助医生完成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操作;(5)定期阶段性评价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注意反馈意见,及时完善并调整教学方案。

1.3观察指标(1)教学成绩。包括基础技能、基础知识、专科技能,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越好。(2)教学满意度,自拟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由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共100分,分值越高越好。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25.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教学成绩研究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专科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教学满意度研究组教学满意度(94.02±5.11)分高于对照组(87.18±4.91)分(P<0.05)。

篇2

基础护理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近些年,随着护理专业各项机制的持续不断完善,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基础护理教学相关工作,但基础护理教学中面临很多问题,如基础护理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复杂、零碎,要求理论联系实践,学生接受能力差,课时量设置相对不足等都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以往的基础护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便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探析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护理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效果。

一、关于微课特点分析

1.微课是一种创新型、高效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自身拥有很多特点。例如,教学时间短,一般情况下,在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基础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录制的视频时间都比较短暂,录制的内容、知识点都是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重要的难以突破的知识点。大多数情况下,微课录制的视频时间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这种教学模式和以往的45分钟教学模式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性,不同的教学方式带来的教学效果也存在很大不同。

2.微课教学内容种类少,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较,微课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主题突出,能够有效满足广大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知识的实际需要。微课所呈现的很多内容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微课内容要比以往教学模式更加精简。

3.资源容量小,微课整体占用资源量一般都比较小。一般情况下,微课视频格式必须是支持在线播放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流媒体格式,广大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方式顺畅地观看视频,学习更多基础护理学知识内容。另外,学生还可以将微课教学资源下载到自身使用的电子终端设备中以备随时学习观看。

4.学习资源结构组成情景化,在使用“微课”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主题突出、明显,保持相对完整性。5.通常情况下,微课教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与学生,尤其微课程研发的主要目的是完成教学内容和达成教学目标。为了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充分使用微课开展各项教学任务,相关教师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微课教学的各种特点,保证微课教学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关于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2016级护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专业课一段时间,在理论知识方面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具备了辨认机体各部位的能力。在技能操作方面,学习过各种铺床法、出入院护理及运送病人法的规范操作,对普通操作流程有初步认识。在情感态度方面,他们动手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欠佳,自主学习意识弱。微课在课前到班级群里,学生学习观看,绝大多数按要求打卡完成观看,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掌握运用程度不够。所以在课中再次播放微课,边观看边引导边训练,在考试前要求学生观看强化训练,达到潜移转化地熟练掌握。

三,微课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实验方法。观察组采用微课教学方法,即进行讲授、演示、分组训练,并辅以微课视频。首先,选择基础护理学中的重难点章节,如口腔护理、导尿术、注射法及静脉输液等临床常用且较难掌握的技能内容,通过搜索、查阅资料制定微课录制计划并完成制作若干个微课视频,视频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要点、操作难点、操作方法演示及注意事项等,时间在5分钟以内,操作视频近远镜头相结合,操作区域清晰可见。基础护理学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至班级QQ群,方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随时随地观看,利用晚自习时间将学生集中到教室观看,通过QQ群与学生交流指导,了解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对微课这种教学方式的感受,及时解决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组织教学、讲授、演示、练习。

2.考核评价方法。两组采用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且临床常用的6项护理操作为口腔护理、留置导尿、药液抽吸、皮内注射、肌内注射及静脉输液。

四,结果

1.两组各项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6项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微课授课相关重点步骤、难点步骤成绩比较。观察组在重难点步骤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五、效果分析

1.关于微课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基础护理学内容一般比较复杂,知识点种类繁多,很多关键、重要的知识点与广大学生操作水平联系非常密切,这就要求更多教师与学生以一种与时俱进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基础护理学教学中。通过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激发广大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知识的兴趣,还能够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另外,基础护理学教师还应该深入、全面了解微课的各方面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应用微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掌握更多基础护理学知识。与此同时,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推动基础护理学教学质量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例如,“口腔护理”,教师应该先对“口腔护理”操作目的、擦洗顺序、操作重难点、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然后再有选择性地使用微课对广大学生进行教学,让更多学生能全面掌握口腔护理的要点,在临床上灵活运用。

2.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基础护理学专业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牵扯部门和人员数量非常多。因此,基础护理学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综合其他各方面因素考虑和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开展教学。除此之外,教师除了讲解基础护理学课本知识之外,还应该讲解其他与基础护理学相关的拓展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广大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常情况下,基础护理学教学时间大概是在90分钟左右,站在教师这个角度来说,在90分钟时间里很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全面的基础护理学知识。因此,在基础护理教学中通过使用微课教学方式,同时充分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在结束基础护理学课程之后去下载“微课”视频资料,利用自身的业余时间反复观看,达到复习、强化训练的目的,调动广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男病人导尿”插管方法,使用生动的动画设计明确消毒区域及操作手法;“女病人留置导尿”,对消毒顺序、插管手法等进行分解录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满足广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实际需要。

3.微课在掌握重点步骤、突破难点步骤中的应用。基础护理学技能教学中包含的知识量及种类非常多。在以往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广大学生进行示范某些操作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基础护理技能操作的重难点。另外,基础护理技能在演示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因观看距离过远而导致无法看清楚,演示操作流程时在重难点步骤停留时间不够等,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及教学需要录制的微课视频,着重突出某一个知识点,远近镜头、快慢镜头相结合并配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加深学生印象,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例如,“肌内注射”,教师可以把“臀大肌位置定位方法”“进针手法”进行详细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制,利用慢镜头将定位手法、进针手法及进针角度等步骤放慢,用鲜明的图形突显定位区域,以加深学生印象,让更多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护理技能中的重难点步骤。

篇3

Application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oral nursing training in Teaching

Huang Yongxian1;Chen Deying2

1.Sichuan health rehabilitation Career Academy 643000;2.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Zigong Sichuan Ziliujing District 643000

[Abstract]Objective: Oral care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after application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Methods: 90 students of grade 2012 nursing class one or two of the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92 students of grade 2012 nursing three or four class 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after class of oral nursing operation assessment using the last lesson, evaluation of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Results: The 2012 level one or two nursing class cooperative learning operation score 86.51 ±7.20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grade 2012 nursing class three or four (84.29±6.20), students on the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random ability,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self-learning ability, high degree of approval. Conclusion: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to improve the skill level and quality, improve students apply knowledge analysis, problem solving, team spirit,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communication ability,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effective measures to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high quality for clinical practical talents.

[Key words]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Oral care;Practical teaching

口腔护理是护理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护理技术。在口腔护理教学中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完成知识目标,但离高职院校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还相差甚远。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等知识目标,还要达到提高其自主学习、人际沟通、健康教育、独立分析、处理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法目标和社会目标,全面提升护理学生综合素质。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故在口腔护理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尝试,教学效果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随机选取了2012级护理一、二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共计90名学生,2012级护理三、四班为对照组,共计92名,两组学生年龄、基础文化、已学过的课程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性(P>0.05),同样安排4节课的实训时间。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分组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5~6人为一组,从中推选出组长,负责整组的监督管理、领导作用,同学轮流承担主持、演示、解说、记录员等角色。

2.2 教学过程

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为主。

2.2.1 课前布置任务 根据发放学习的材料(如操作步骤、评分标准等)和自己搜索口腔护理视频观看操作进行自学预习后,制定出口腔护理的操作流程。

2.2.2 课堂教学 组长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独学情况后,两两对学互相纠错,再群学找出共同存在的疑点、难点,共同讨论达成共识,制定出本组相对最好的操作流程用于操作练习。老师巡回检查,点拨重难点。

2.2.3 操作练习 每组学生根据推选出的操作流程,分别轮流进行操作练习、记录同学存在的问题并纠错等,互相取长补短。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负责组织共同探讨和学习,提出研究解决方案或咨询指导教师,完成目标。任课老师和协带老师巡回指导、答疑。

2.2.4 小组展示 从每组中随机抽取一位同学演示操作,一位同学解说,一位同学记录存在的问题和点评结果。其他组的组员认真观看和记录优缺点,并点评。老师评价各组存在的优缺点及操作的重难点及注意事项。

2.2.5 强化练习 各组再进行强化练习后,利用最后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操作考核。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示教、学生练习及个别指导,最后归纳总结,也是利用最后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操作考核。

2.3 考核方法

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随机请一位同学操作考核,并配备一名解说员,所得成绩代表本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均采用案例进行临床情景模拟考核。

2.4 评价方法

2.4.1 发放调查问卷 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自行设计,主要包括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自学能力、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等方面。共发放90份问卷,回收90份,回收率10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

2.4.2 操作技能考核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情景模拟法在规定时间内以小组代表进行操作考核,均由任课老师按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的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考核。

2.5 统计学方法

选用wpsExcel统计学软件处理各项数据,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实验组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见表1。

3.2 操作考核

两组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在各项测评知识点上基本具有差异性(P

4 讨论

4.1 有效提高技能水平和质量

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口腔护理操作考核来看,实验组的成绩高于对照组,评估、用物准备、操作流程、综合评价、爱伤观念、与病人沟通交流、理论提问都高于对照组。

4.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找到各自的价值和作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另外考核时小组捆绑式考试,一个同学考核的成绩就是全组的成绩,因此,为了达到共同目标,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为了不拖组内成员的后腿,组内成员之间必须自觉学习、互相监督、纠错指导,从而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表1也可以看出88.89%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3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口腔护理操作和考核中,从学生拿到护理病例开始,需要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病例分析讨论,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提出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在教学中,成员要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预演、思维及胆量的训练,这样能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胆量、随机应变能力等。

4.4 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87.78%的同学认为能激发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先自学后对学,互相纠错,再群学对大家存在的问题集中合作讨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创造性学习,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达到了想学、会学、乐学的境界,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2012级护理专业口腔护理实训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模式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操作技能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管理能力,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临床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当然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师生必须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的自学能力强等,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嘉.小组合作学习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营养保健,2014,24(2):793.

[2]展小燕.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内科护理学见习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13:14-15.

[3]李胜玲,穆国霞,吴惠萍.小组合作性学习对护理本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20):1826-1827.

[4]侍东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策略与误区[J].中学生物学,2013,29(1):40-42.

[5]李缇,秦立国.小组合作学习在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13,34:64-6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