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经济管理的概念

经济管理的概念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经济管理的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经济管理的概念

篇1

2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中地域性设计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在设计时必须注重当地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同时融进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以便人们更好的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同时也可以成为园林景观的一大特点,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欢。在已建好的园林当中我们所看到的的景观,景物都融入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都不是单一,孤立的,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因此,在以后更多的园林建设中针对更需要加强地域性设计理念,针对不同背景的地域设计出能体现当地特点以及风俗习惯的的园林景观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设计中体现当地特点的这一理念,让人们眼前一亮,视觉上别有一番风味。

3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创新

篇2

关键词:雨洪利用,可持续发展,绿色街道

Keywords: Rainfall flood u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een street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发展概况

伴随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框架的观念不断加强,甚而比作城市景观的血管,同时提出更高要求。然伴随城市发展和道路的修建,下垫面状况改变,不透水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形势愈加严峻,这使得城市建设者们不得不开始新的探索。1971年,麦克哈格与WMRT合作的伍德兰兹新城规划项目,开始了对以自然方式处理建成区雨水排放方法的有益探索。90年代,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出现,“生态街道设计”“绿色街道设计”等逐渐出现。多年来,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不同规模的雨洪利用研究。这对于走向“可持续”意义重大。

2“绿色街道”的内涵及国外实践经验

“绿色街道”设计内涵:将雨洪管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增添活力;利用街边植被群落降低污染,改善局部小气候,提高空气品质;展示雨水自净自然过程;减少经管道排入自然水体的径流,降低道路对穿越水系或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2.1加拿大温哥华市的绿色街道

温哥华市的Ridgeway连接城市最大公园绿地Central Park与Pacific Spirit Regional Park,并串联沿途公共绿地与开敞空间,其景观策略着重于恢复和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以形成具有生态通廊作用的绿色空间系统,最大程度发挥植物对雨水的收集和净化功能,道路两侧设生态边沟,对减少径流流失和净化污染物起到很大作用。在温哥华,几乎所有滨水区都规划有自行车道,与绿色街道一起形成相互交织的交通网,极大促进交通出行向更环保健康的方式转变。

2.2波特兰市第12大街

该项目将街道雨水管理与利用融入街道景观设计中,成为当地街道新景观的重要元素,截留经雨水管道排入威拉米特河的雨水,将位于人行道和街道侧边石之间的“废地”重新利用起来,借助其中栽种的多种植物,成功收集、滞留、清洁、渗透雨水从而实现可持续管理。整个设计主要为4个植物种植池,雨水经过种植池边沿的30cm的端口进入池中,当种植池雨水饱和无法继续收集,多余雨水即从另一个出口经街道再流入第二个池,直至最后,当第4个种植池也达到饱和时,多余的雨水将流入现有的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2.3NE Siskiyou街道

该项目为街道停车场的一部分,将其改造成两个街道侧边扩展池。普通的街道侧边石通常用于交通防护和保护行人安全,而NE Siskiyou街道的侧边石,它还具有雨水处理的生态功能。遇到暴雨时,水会从一个单元流入另一个单元,形成跌水景观,直到植物和土壤完全吸收水,或者侧边石扩展池达到储水饱和。当出现大暴雨时,多余雨水会从侧边石尾部的另一个出口流出,最后汇入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3“绿色街道”在我国建设情况及改造建议

雨季或暴雨时节,我们常看到城市遭雨水倒灌、道路被雨水淹没,车辆、行人在水中行进艰难,这充分说明我国大多数城市在雨洪管理上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多数城市所宣传的绿色街道还停留在绿化和美化层面,与可持续的街道建设尚有距离。在现有条件下,可从:

1)建“雨水花园”,在发挥传统功能外,使其具有收集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位等功能。

2)改变传统道路模式,抬升标高。现行道路系统中,路面比两侧绿化绿地高,雨水很快流走,并淤塞下水道,但植被浇灌却要依靠自来水,造成浪费。

3)减少城市街道广场中硬地和人工植草,增加以植被群落形式组织的绿地,利用其生态群落效应,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促进大气中水循环,增强蓄水能力。

4)更新市政设施材料,以透水性取代非透水性材料,多用嵌草铺装,提高渗水能力。

5)利用水的形态特征,与其他造景材料结合,创造既富特色又具净化功能的雨水景观。

4结语

“绿色街道”其恢复自然界雨水循环系统,创造可持续的生态景观和街道景观的理念,是人们实现营造健康、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有效途径。在当今全球范围内面临水资源问题情况下,充分节约和利用水资源,使基础设施“绿色”化,是城市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雨洪利用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更是我国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熊广忠 城市道路美学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陈晓彤 传承・整合与嬗变――美国景观设计发展研究 [M] 南京 东南大学

[ 3 ] 李宏 梁献超 刘艳阳 城市雨水利用中的景观营造 [J] 《城市问题》

[4] 陈晓彤 倪兵华 街道景观的“绿色”革命 [J] 《中国园林》2009年第06期

[5] 省略 [z]

篇3

我国作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由于早期对能源的利用率较低,仅以有用为主,造成了能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发新能源、挖掘节电潜力,有效减少电力损耗,早已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1、强化对电力系统的宏观调控

1.1 加强对小火电的管理力度

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拥有众多的小火电机组,这种小火电机组的缺陷就是效率低、能耗大且污染较为严重。例如大型的火电机组的耗煤290至340克/千瓦时,而中小机组则需要耗煤380至500克/千瓦时,而5万千瓦的大型供电机组耗煤为每千瓦时400克。从中可见容量不同的机组间的巨大差异,同时小火电机组向空气中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碳在电力行业的总排放量上所占比例也较大,其污染较为明显。在当今社会逐渐节约化发展的情况下,部分小火电机组已经相继关停,仅有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的狭隘思想,地域保护较强,致使其实施不到位,这明显与国家经济发展相悖。

1.2 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

通常我们将常规能源以外,具有环保、节能、并能够循环再利用的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以及氢能等称之为可再生新能源。针对当前我国的能源发展现状,我国不断增加新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力度,近年来,我国的太阳能与风能发电发展逐渐加快。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还应做好能源发生电网与再生能源电源间的影响,进行有效的管理、技术措施,强化电网调度,以减少新能源的入网后造成的负面影响。

2、促进管理节能力度

电网的优化运行,应当通过分析计算系统关键节点数据技术,并制定优化运行方式,据此进行电网的运行调度。

利用错峰方式进行负荷安排,进一步提升负荷率。负荷率越大的电力系统,供电期的负荷波动也就越小,电能耗损也就越低。因此,应当保证系统内负荷的时间均衡,尤其是针对大型负荷供电区,要尽量采取错峰使用,实现供电时段总体平衡。进一步实现系统负荷的总体平衡,保证电网运行三相、电网运行环节间负荷、变压器等主要等负荷平衡,促使设备与系统维持在经济运行状态,减少设备与电网耗损。

3、降低电网耗损,增加技术改造力度

除去发电机与其动力部分的电力系统,可将其归属为电力网的范畴之内,电力网所涉及的范围囊括了绝大部分电力系统,降低电网耗损有利于达到电力系统节能的目的。可利用高电压等级进行供电,在同等电量的输送情况下,电流越小、电压越高,线损也会越低。为了降低耗损,可进行电网的多环节技术改造。利用多回线路与环形线路供电,缩短线路迂回供电,部分电路在不使用时要断开电源,降低耗损,提升导线的绝缘水平,降低漏电与传输损失。实施无功补偿,利用发电机来提供电力系统无功,或同时采用补偿的方式来补充系统无功需求,并对一般变电站母线进行集中补偿,以提升电力设备利用率。

4、提高对电力变压器的节能的重视程度

合理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尤为重要,一般变压器处于经济运行状态时,其负载率一般保持在60%左右。一旦容量过大,就会出现明显的空载损耗增加;而容量过小,又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加重损耗,不但增加了投资,还影响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选择可调容的变压器,根据负荷大小来调节容量档位,借此实现降低空载耗损。或者选择节能型变压器,利用新型铁心材料,改变传统叠片设计结构,降低噪音与磁阻损耗。虽然该种变压器的一次性价格投入较高,但其经济效益极为明显。

5、节能的其他途径

普及全民节电意识,加强节约用电宣传。并采取管理和技术的相应节电措施,对厂区、宿舍区和住宅等实行单独计量,并针对大范围供电系统采用分表分摊和总表控制等管理措施,以减少由偷漏电而造成的电能浪费。在照明器上采取容器并联,以降低电压与电能损耗。并就此实施负荷终端无功补偿。

对于照明灯的使用过程中,应普及节电装置或节电开关的应用,按照照明工具的具体使用情况,例如:照明亮度要求、时段等适当设置照明开关,避免长时间无间休用电,缩短用电耗损。而公共场所或是室外照明灯采用光电控制或计算机控制自动控制装置,使其既可保证照明设施的正常使用,也能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6、推动新节能技术的积极开发

使用燃料电池,并将其逐渐推广开来,这种燃料电池与一般电池的基本原理大致相同,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它是利用天然气、煤气和氢气等向负极的连续输入来实现的,并且燃料电池可连续输出电能,实现50%的电能转换,起到显著的节能效果。

利用超导技术进行新技术的积极开发,电力超导技术主要利用金属导体电阻的特性,它随着电阻温度降低而逐渐减小,并在其温度处于极低值时,电阻为零,这也就是常说的超导现象。由于超导体具有良好传导性能,一般工程上的输电损失约在10%,为了降低输电损失,可使用超导电缆进行输电供应,这种电缆在电力节能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7、结语

总之,挖掘我国电力系统的节电潜能、将电力系统损耗降至最低,进一步提升供电效能,早已成为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稳步提高的关键。本文笔者主要从降低电力系统能源损耗入手,并就电力系统的技术改造、宏观调控和调度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