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0:02:4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有机化学综述,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锦州油田已开发15年,油井出砂一直是影响油田开发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毕业论文化学防砂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油田开发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2年至2005年期间化学防砂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1992年至1995年,在稀油和稠油区块分别使用以长效黏土稳定剂为主的FSH290l稀油固砂剂和以无机物为主的BG-1高温固砂剂。
(2)1996年至1997年,稠油井化学防砂技术有了新突破,先后开发并研制了含有有机成分的三氧固砂剂、高温泡沫树脂和改性呋喃树脂溶液防砂剂。
(3)1998年至2002年,以具有溶解和溶合作用的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代替长效黏土稳定剂成为稀油井化学防砂技术的主流,以含有水泥添加剂的有机硅固砂剂代替了三氧固砂剂。
(4)2003年至2005年,改性呋喃树脂防砂技术由于有效率较高和有效期较长,医学论文成为化学防砂技术的主流,其余早期的化学防砂技术不再使用,同时LH-1高强度固砂剂防砂技术通过了现场试验。
2 化学防砂技术的应用效果
2.1 FSH-901稀油井固砂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FSH-901固砂剂主要成份为线性的高分子阳离子型聚合物N2胺甲基聚丙烯酰胺,这种聚合物中阳离子与黏土晶格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作用,中和黏土表面的静电荷,消除黏土片层间的排斥力,使黏土呈吸缩状态,阻止黏土膨胀引起砂粒运移。由于与黏土发生交换的阳离子是连接成链状的,可在黏土颗粒表面形成强大的吸附膜,包裹黏土颗粒,使黏土颗粒与泥砂颗粒牢固地黏结在一起,又可防止其他阳离子的侵入和交换,达到固砂和防止油层出砂的目的。
(2)应用效果。1992年至1997年,使用FSH-901稀油井固砂剂总计施工136井次,有效107井次,有效率78.7%。
2.2 BG-1高温固砂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该高温固砂剂是以含钙的无机化合物为主体,加入有机硅化物及分散剂,经密闭表面喷涂工艺处理制得的白色粉末状固体颗粒。在快速搅拌下将该剂分散在水介质中,配制成微碱性的悬浮液,在注汽条件下挤入井内,其中的硅化物在井筒近井地带高温表面发生脱水反应,将地层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固砂的目的。
(2)应用效果。1992年至1995年,使用BG-1高温固砂剂总计施5279井次,有效63井次,有效率79.7%。
2.3 三氧固砂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三氧固砂剂由粉状氢氧化钙、碳酸钙、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分散剂、助乳化剂及其他助剂组成。承载于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上的乙氧基硅烷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分解,乙氧基变为硅醇基,硅醇基与砂粒表面的氢氧基(-OH)之间和硅醇基相互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硅醇基与钙化合物之间也会发生某些反应,其结果是砂粒和钙化合物颗粒之间形成网状结构的有机硅大分子,使松散的砂粒胶结在一起。
(2)应用效果。1996年至1997年,使用三氧固砂剂总计施工98井次,有效81井次,有效率82.7%。
2.4 高温泡沫树脂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当高温可发泡树脂液挤入地层后,一部分树脂液在砂粒之间吸附而形成胶结点,树脂固结后将地层砂固结;进入地层亏空处的另一部分树脂在发泡剂作用下发泡并形成固体泡沫挡砂层,起人工井壁的作用。这一技术是高温树脂固砂与固体泡沫人工井壁防砂的结合。
(2)应用效果。1997年,使用高温泡沫树脂总计施524井次,有效2井次,有效率50%。
2.5 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
(1)防砂机理。氟硼酸可水解产生HF,即BF4+H2O=BF3OH+HFBF3OH阴离子可进一步依次水解成BF2(OH)2-、BF(OH)3-、H3BO3,同时产生HF。各级水解生成的HF与砂岩中的黏土和地层骨架矿物颗粒的反应为HF+A12S2SiO16(OH)2H2SiF6+AIF3+H2O与此同时,羟基氟硼酸和硼酸亦与地层矿物颗粒如高岭石反应,生成硼硅酸盐和硼酸盐。硼硅酸盐可将小片黏土溶合在一起,阻止其分解和运移,使氢氟酸进一步与地层骨架矿物反应。在这些反应中,黏土中的铝生成取决于F-的某种氟铝酸盐络离子而溶解在溶液中。在矿物表面富集了硅和硼,在硅酸盐和硅细粒上则形成非晶质硅和硼硅玻璃的覆盖层,溶合成骨架,使颗粒运移受阻。
(2)应用效果。1998年至2002年,使用氟硼酸综合防砂技术总计施工130井次,有效106井次,有效率81.5%。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八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计划总结
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数学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数学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而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也就成了我们这些身在一线教师长期困惑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分析:
后进生在学习上总的特点是学习态度和习惯不太好,智力一般,学习依赖思想严重,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遇到较难的题便等老师的答案等。具体表现如下:
1、上课精神不集中。
2、练习、作业书写不规范,连简单的符号和数字也写不好。
3、平时不认真审题,读不懂题目的要求。
4、概念公式背不出来。
5、缴交作业不按时或作业没完成。
6、基础知识不扎实。
7、答题速度缓慢。
二、教学常规的落实
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不仅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而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此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后札记,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挑细选。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四、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后进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补差。
5、每单元进行简单测评,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五、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4、要讲究教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八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计划篇二
本学期我所代的八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总体上热爱学习,但方法、效率上存在着不少问题。还有个别学生爱贪玩,打游戏、不做作业、未及时完成任务等现象也会偶尔发生。由于我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问题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控制,没有成为一种势头。我分别对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使他们在数学的各个方面有所转变。下面将培优补差的工作总结一下。
对于全体学生而言,我首先想办法端正学生的态度。我一直强调数学学习主要的问题是计算问题,只要会审题,会书写,难的任务就完成了。平时要在课堂或课后等空闲时间多练、精练,给组长过关。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多做习题,课下要学会自我检查,这样在难的题也会掌握。中午有时会出一些练习题,都只有七、八个小题,一般只用十来分钟就会完成。这样就可检验出当天所学知识是否掌握了。如果这些都能做到,相信他们的数学一定会学好。这样交代清楚要做的任务,他们该知道做什么,心里有底,学习态度上会有保障。总比只讲大道理、学生不知怎么做强一些。另外,我平时还讲一些数学方面的有趣的小故事,学生喜欢听,认为数学很有意思,慢慢地喜欢上了数学。
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我还采用了不少做法。我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也就意味着有五个小组长。这些组长是成绩很好的,他们必须要在我安排每一个任务后找我练习各知识点。实际上这一个学期他们根本就没有在我施压下才完成任务,而是主动提前找我,让我检查他们掌握的情况。我每次都对他们的积极态度给予表扬,这样他们表现得更积极了。在我检查他们的学习时,我往往做得比较灵活。比如检查便变式训练的时候,我把每个题型随机变动一下,看他们能不能反应过来。这样就悄无声息地拔高了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
而在给学困生做思想工作时,我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思想观念上去正确引导他们;从情感上主动与他们沟通;从生活上去关心、照顾他们;在学习上偏爱他们。使差生从心灵深处受到感动。从而使他们更接近你、信任你、听你的话,使他们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摆事实、___理,以理服人,让他们心服口服,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言行,决心悔过。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还有待改进。但我相信只要学校的支持,我的“培优转差”工作一定能越做越好的。
八年级数学培优补差计划篇三
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中,使我认识到培优辅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国家的(范本)栋梁,首先应该重视特优生的培养,使其从小能在好的方面,发展其聪明才智的特长及综合素质的能力,使其从小养成努力学习,群类拔萃,鹤立鸡群,为以后的成就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想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长期性的问题——差生的转化
本学期本人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情况,对个别优生进行培养,发挥优生的所长,并对差生进行教育,提高差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校的要求,有目的,有___地,有内容地开展工作,巩固他们的学习基础,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培优辅差方面做了这些工作:
下面就差生转化工作总结了几点做法:
一、真情化冰法
二、优先提问法
三、优先批改作业法
四、暗示提醒法
五、及时表扬法
以下是我在培优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了解“特优生”的个性和素质
二、发挥“特优生”的作用
三、正确引导“特优生”
四、加强培养“特优生”
同时,我在培优辅差方面还做了这些工作:
1、定期开展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安排好内容。
2、进行分层教学,优生以提高为主,差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还设立培优及辅差部,完成分层练习。
3、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发掘他们的潜力。
4、经常出一些思维性较强的练习和能力型的训练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利用课堂、课间时间进行辅导,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6、经常向优生进行思想教育,找差生谈话,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多,高职有机化学教学水平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为了顺应时展潮流,满足日益严格的化学教学要求,高职有机化学教学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应用现代教学理论转变。其中,现代教学理论指为了设计合理教学情境及满足教学任务需求所建立的系统教育理论,兼具实用性及概括性,特别是概括性,意味着教学理论不局限于某学科,原则上适用于所有学科。有资料表明,现代教学理论以布鲁纳发现教学法、布鲁姆掌握教学模式、加涅指导教学模式、克拉夫基范例教学模式及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模式为代表。鉴于此,本文针对高职有机化学教学应用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有机化学教学应用现代教学理论的优势
(一)突破教学难点
相较于常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教学理论的优势明显,不仅能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心态,提高教学质量,还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依托,制作教学方案,设立教学情境,真实反映教学难点,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教学成果,突破教学难点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枯燥的教学过程增添一丝趣味性,形成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
(二)激发学习热情
有学者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激发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不仅能保证教学质量,还能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同时,相较于常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教学理论的优势明显,紧扣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广泛参与课堂讨论,特别是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兴趣引导作用更为明显。
二、高职有机化学教学应用现代教学理论的措施
(一)营造教学氛围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机化学教师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为切入点,紧扣教学任务,重视化学教学前期准备工作,应用现代教学理论制定教学方案,延伸教学课堂知识范畴,寻找学生情感共鸣点,最大限度激发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摆脱常规教学模式的限制,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化学知识魅力。同时,高职有机化学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详实且趣味性强,教师鼓励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确保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难点。例如:以有机化学《酚的性质》为例,酚与脂肪烯醇结构相似,极易发生互变异构,并且酚类化合物种类复杂,囊括氯酚、萘酚、硝基酚、氨基酚、甲酚及苯酚等,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难度,对于学生记忆力是一种考验。教师可课前鼓励学生提前预习明确教学难点,展示含酚工业废水图片,以“爱丁堡医院李斯特医生与酚的故事”为引导,提出情境问题“对工业含酚废水进行脱酚运用了酚的哪些性质?”,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
(二)丰富教学手段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机化学教师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立足点,紧扣教学任务,将现代教学理论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为枯燥的教学过程增添一丝趣味性及挑战性,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巩固教学成果。同时,为了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采取“阶梯式”提问法,设计符合各阶段问题,促使学习模式由“死记硬背”向“灵活运用”转变。例如:以有机化学《醇与酚》为例,醇是芳香烃、脂环烃及脂肪烃侧链中氢原子被羟基所替代的化合物,与酚均属于烃类含氧衍生物,极易互变异构为酮,无法以稳定状态存在。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醇与酚的化学实验操作视频,详细介绍醇与酚的化学性质,特别是苯酚的化学性质,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少说话”,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深教学印象。此外,课堂提问“贵精不贵多”,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原理,得出实验经验及自身学习感悟。
(三)利用实践运用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机化学教师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以有机化学教材为突破口,紧扣教学任务,应用现代化教学理论开展实践教学,为教学资源分享、教学难点研讨及教学经验交流提供强有力支持,并且利用录制教学视频等手段规范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有助于形成教学资源长效利用平台。同时,逐步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扩大现代教学理论的影响范围,促进有机化学教学科研沟通,弥补常规教学科研模式时间性及地域性的不足。例如:以有机化学《亲电试剂》为例,教师讲解亲电试剂概念及原理后,开展以水为代表的常见亲电试剂化学实验。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多,高职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水平逐步成熟,社会对于高职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如何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做好高职有机化学教学工作,是有机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综述现代教学理论的概念,分析高职有机化学教学应用现代教学理论的优势,提出具体的应用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文文.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现代教学理论的应用[J].职教通讯,2016,(30):48-50.
[2]熊汝琴,罗余红.类比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昭通学院学报,2016,(05):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