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5:5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

篇1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现代化,具有现代化城市标志的建筑物正拔地而起,在彰显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建筑实施的各个方面由于一些客观或是主观的原因使得建筑工程实施现场频繁发生火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财产以及人员伤亡。在本文中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接着提出避免安全隐患的一些对策,以期减少造成的损失。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很多隐患。建筑工程现场除了有不燃难燃的一些建筑材料如钢管、水泥地板外,还有一些易燃的建筑材料如木板、塑料设备、汽油、电器设备等,一般在建筑施工现场所存放的东西杂乱无章,这样就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再加之建筑施工现场搭建的临时建筑物的材料往往用的是彩钢夹泡沫苯板材质,这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材料,这样又增加了其安全隐患的系数,极易导致火灾的发生。(2)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建筑工程工作的性质,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在建筑施工现场有很多的施工人员大多是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消防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意识不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施工现场存在电焊及明火作业,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及安全操作意识,而且一般劳动人员在劳作之后都有吸烟解乏的习惯,吸过的烟头都随处乱扔,这样就有可能导致随意堆放在施工工地现场的木材及苯板等可燃易燃材料失火,必然也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另外,施工管理员只管建筑工程的进度问题,对于消防安全方面也没有过多的关注,缺少相应的安全防范知识及相应的措施,一旦出现火灾将会对人力物力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3)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不够。建筑工程的实施一般是承包制,建设单位将建筑工程的实施权给予了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只注重对工程进度的监督,而忽略了对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的监督。有的建设单位为了从中获取更大利润,将建筑工程的承包权转让给一些没有无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这些施工单位往往将办公室,建筑施工现场以及建筑工人的宿舍连在一起,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也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相应的消防安全教育,这样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就不能够及时的消除,就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4)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违规操作现象。建筑施工人员在使用电焊、气割等从事作业时有时会出现违规作业的现象,施工人员有的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即使有的受过培训,由于建筑施工管理不是那么严格,就有可能导致违规作业现象,加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杂乱无章,电焊迸溅的熔渣有可能碰到一些易燃物就有可能导致火灾。另外施工人员随意拉用电线,不考虑电器设备的功率以及电负荷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火灾。(5)建筑施工现场缺乏相应的消防设施。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一般只注重工程的实施速度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忽略其生产安全。为了减少其相应的开资,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没有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应该设置临时消防给水系统的不设置,而是用生产和生活用水代替消防用水。即使有的施工现场配有消防安全设施,也大都多失去了其效用。还有的施工单位为了防止消防设施丢失就将其上锁,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设施不能够及时的得以利用也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就仅仅成为一个摆设。

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出现以上的安全隐患问题,下面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减少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材料,加之施工人员用的都是跟电有关的机器设备,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发生火灾,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分类存储。对一些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更要进行专门的管理,要登记入册,专人专库管理,在使用时也要严格按照规定定量正确的操作。例如:木工在实施作业以前要检查实施现场是否有易燃物以及电气设备是否安全,在确定没有的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进行实施作业,在完工以后还要对木屑进行安全处理,关闭电源。(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定,施工单位要具备消防安全的资质证书才有资格承包建筑工程。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施工单位有必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一些基本的防火灭火技能培训,使其提高自救的能力。(3)落实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筑工程在实施承包责任制的同时,消防安全方面也要有明确的管理责任机制。建设单位在跟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签订相应的合同时,也要将施工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并对施工单位消防安全问题进行实时的监督检查。施工单位也要将消防安全的责任机制进一步细化,每一个部门都安排专门负责消防安全的人员,这样就会提高个人对消防安全的责任也就会更好提高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4)建筑施工现场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在建筑施工现场要配备齐全相应的消防安全设施,要在每个楼层以及有可能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配有消防栓以及灭火器,并配有明显的标志。设置临时消防给水系统,能够在发生火灾时达到有效控制和扑面初期火灾的要求。要在每个楼层口标有明显的“安全出口”字样,让施工人员熟悉每个消防安全设施的位置以及每个出口,以便能够在发生火灾时及时的自救及逃离现场。杜绝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用房不使用可燃材料,严格管理临时建筑内人员用火用电情况。

3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由于其本身的客观环境,存在大量的易燃可燃物大量存在加之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导致火灾的发生,这就需要对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存放以消除其安全隐患。还有一些主观原因,如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以及缺乏相应的消防安全责任制,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加大对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以减少其安全隐患。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只有加强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才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2011).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篇2

关键词:

建筑;安全消防;监督;奖励;施工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投资规模的逐渐扩大,建筑施工队伍也在持续增多,这就给建筑安全消防生产监管带来了难度。建设工程的安全消防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如此严峻的建筑安全形势,建设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建筑施工的安全消防监管力度,及时督促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隐患,避免安全消防事故的发生。

1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监督与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1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够健全

首先是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普遍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没有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建设单位持迁就态度。其次是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混乱。由于多数企业存在以包代管现象,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进行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在建筑工地的现场,一些易燃可燃的材料以及杂物到处任意堆放,严重影响着影响着消防通道的顺畅,一旦遇到火灾消防车很难接近着火点。材料管理混乱,对一些安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进行检测,最后是内部执法监察和处理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个别公安消防机构和监督执法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影响到消防机构建筑消防管理的实际绩效。有的消防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提出的整改意见。

1.2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单纯消极的监督难以满足行政制度改革的需要,消防机构既要通过惩戒制度制约违纪违法行为,也重视利用各种方法激励机制实现制约和激励之间的平衡。而目前建筑消防管理体制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无法调动消防监督人员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

2.1发挥监督制约的作用

首先是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筑施工单位应该严格对于建设方、施工方以及监管方的责任应该进行明确的划分,把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失控局面的出现。同时也可以将负责人的防火责任与其经济利益相挂钩,建立起有助于调动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积极性,加强消防安全的监督和检查,制定好紧急预警方案。设计单位应根据建筑工程特点,针对消防安全保障措施向建施工单位作出详细说明。监理单位要依法按规监督并消除不安全因素。各责任单位应根据消防安全职责与所属责任部门及特殊工种人员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其次是规划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针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合理划分各作业区,特别是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尽量采用难燃性建筑材料来提高临时建筑的耐火等级且相互间留有必要的防火间距。同时在施工现场还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及必要的消防通讯、报警装置。临时施工现场应该配备应急抢险器材,临时用电坚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为确保防火安全,检查时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尽量将消防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再次提高公安消防机构的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质量,重要的一点是在机构设置上进行改革。一是提高建筑企业管理层对建筑安全消防生产的认识,只有企业领导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的操作人员才能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好的消防操作水平,才会自觉抵制违章作业及冒险施工;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人的行为。要确保证施工的安全,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法人代表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使之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是使施工人员按照程序进行标准化作业,并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消防技术的教育培训,认真学习新的安全消防技术标准,从而采取各种途径保证施工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第三方面是改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任何行业的安全基督方式上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结合。我们可以采用动态跟踪抽查与专人定点负责制相结合的方法,指定一名安监员负责对该工地的平时技术指导及监督现场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的实施。这种一人定点服务的方法,既解决了工地现场安全员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又培养确保了安全检查的公正公平。

2.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激励的方式有多种,物质性激励的作用首先来自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每个人对物质性需求表现出的是主动的力量。公安消防机构应调动成员在精神上、心理上和事业上努力向上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物质性激励的作用。这两种激励方式均属于拉力,而竞争性激励来自于外界压力,行为者被动接受其作用,通常会表现为一种推动力;如果存在不公平竞争则会起到消极作用。首先是要积极推进建筑行业“奖励制度”的建立,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奖励方案,建立不同项目的统一的信息化平台,采取信息化手段记录在建设过程中安全和文明施工情况及不良市场行为,并进行屏蔽。其次是在工程招标和资质年审中进行量化扣分,从建筑市场建立联动处罚机制,对于按违反现行建设工程管理法规及时实施违规行为处罚,确保施工人员时刻牢记安全消防问题,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总之,在建筑工程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利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增加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健全的管理制度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对员工进行激励与鼓励,这样才能保障住户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

作者:吕付思 单位:齐齐哈尔市公安消防支队

参考文献:

[1]司戈.对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的再认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08).

篇3

摘要:近年来,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加大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成本控制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然而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

建筑工程建筑安全消防生产的管理。本文重点论述了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的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消防,施工,管理

我国建设工程投资规模的逐渐扩大,建筑施工队伍也在持续增多,这

就给建筑安全消防生产监管带来了难度。建设工程的安全消防事故造成了

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如此严峻的建筑安全形势,建设主管部门

必须加大建筑施工的安全消防监管力度,及时督促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隐患,

避免安全消防事故的发生。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状况

1.1 首先,建筑施工现场除不燃建筑材料外,还有大量的木材、板材、

毛毡、竹架板、塑料、纸张、稀料、保温材料、安全网、油漆、汽油、电

器、临时板房等易燃易爆品,在一些装修施工现场,有刨花、锯末、木工

板、壁纸、木龙骨、油漆、稀料、油料等易燃易爆品,这些都成为消防安

全安全隐患的因素。

1.2 其实,施工现场大多数劳务人员为农民工或者临时工,没有系统的

学习和培训,疏于管理,缺乏安全施工操作规程、消防安全知识,安全意

识浅薄,以至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违反电器安装和使用的安全规定。随

处吸烟及用火不慎等问题时有发生。加之施工现场临时管、线路繁杂凌乱,

缺乏施工经验,致使险情频繁。这次都成为消防安全隐患的主观因素。

2 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监督与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2.1 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够健全

首先是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普

遍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没有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对建设单位持迁就态度。

其次是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混乱。由于多数企业存在以包代管现

象,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进行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在建筑工地的

现场,一些易燃可燃的材料以及杂物到处任意堆放,严重影响着影响着消

防通道的顺畅,一旦遇到火灾消防车很难接近着火点。材料管理混乱,对

一些安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进行检测,

最后是内部执法监察和处理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个别公安消防机构

和监督执法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影响到消防机构建筑消防管理的实际

绩效。有的消防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提出的整改意见。

2.2 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单纯消极的监督难以满足行政制度改革的需要,消防机构既要通过惩

戒制度制约违纪违法行为,也重视利用各种方法激励机制实现制约和激励

之间的平衡。而目前建筑消防管理体制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缺乏有效

的激励机制,因此,无法调动消防监督人员的积极性。

3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

3.1 发挥监督制约的作用

首先是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筑施工单位应该严格对于建设方、施

工方以及监管方的责任应该进行明确的划分,把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失控

局面的出现。同时也可以将负责人的防火责任与其经济利益相挂钩,建立

起有助于调动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积极性,加强消防安全的监督和检查,

制定好紧急预警方案。设计单位应根据建筑工程特点,针对消防安全保障

措施向建施工单位作出详细说明。监理单位要依法按规监督并消除不安全

因素。各责任单位应根据消防安全职责与所属责任部门及特殊工种人员签

订消防安全责任书。

其次是规划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针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合理划

分各作业区,特别是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尽量采用难燃性建筑材料来提

高临时建筑的耐火等级且相互间留有必要的防火间距。同时在施工现场还

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及必要的消防通讯、报警装置。临时施工现场

应该配备应急抢险器材,临时用电坚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为确保

防火安全,检查时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尽量将消防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再次提高公安消防机构的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质量,重要的一点是在

机构设置上进行改革。一是提高建筑企业管理层对建筑安全消防生产的认

识,只有企业领导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建

筑工程的操作人员才能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好的消防操作水平,才会

自觉抵制违章作业及冒险施工;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人的行为。要确保

证施工的安全,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法人代表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

培训,使之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是使施工人员

按照程序进行标准化作业,并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消防技术的教育培训,认

真学习新的安全消防技术标准,从而采取各种途径保证施工生产标准化、

规范化;第三方面是改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任何行业的安全基督方

式上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结合。 我们可以采用动态跟踪抽查与专人定点

负责制相结合的方法,指定一名安监员负责对该工地的平时技术指导及监

督现场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的实施。这种一人定点服务的方法,既解决了

工地现场安全员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又培养确保了安全检查的公正公平。

3.2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激励的方式有多种,物质性激励的作用首先来自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每个人对物质性需求表现出的是主动的力量。公安消防机构应调动成员在

精神上、心理上和事业上努力向上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物质性激励的作用。

这两种激励方式均属于拉力,而竞争性激励来自于外界压力,行为者被动

接受其作用,通常会表现为一种推动力;如果存在不公平竞争则会起到消

极作用。首先是要积极推进建筑行业“奖励制度”的建立,完善建筑施工

企业的奖励方案,建立不同项目的统一的信息化平台,采取信息化手段记

录在建设过程中安全和文明施工情况及不良市场行为,并进行屏蔽。其次

是在工程招标和资质年审中进行量化扣分,从建筑市场建立联动处罚机制,

对于按违反现行建设工程管理法规及时实施违规行为处罚,确保施工人员

时刻牢记安全消防问题,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总之,在建筑工程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

利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增加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健全的管理制度需要

通过合理的措施对员工进行激励与鼓励,这样才能保障住户的居住环境更

加安全。

参考文献

[1]司戈.对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的再认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

(08).

[2]吉林市火博士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简介[J].消防技术与产品

信息,2003(08).

[3] 陶桦铭,墙新,曾仁书,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和学生职

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4):1-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