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6:3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传统文化常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传统文化符号以各种形式和形态表现在服装当中,使服装散发着民族气息,呈现出民族特色,其体现在服装设计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显性表达,一类为隐性表达[3]。显性表达是将文化的内涵用直观可视的符号表现,如在服装设计中,通过服装的外部结构、款式造型、色彩、装饰等形式表现出来。而在有的服装中我们看不到文化符号的直观存在,却能感觉到服装所散发的民族气息。这种隐性的符号也许不能被人们即刻理解,但通过对服装的穿着方式(休闲、放松、随性等)却能逐渐地体会感悟出来。传统元素即服装上具有传统和民族风格的材料、造型、色彩、图案、款式及工艺等,如范思哲春夏男装上的中国龙,迪奥高级时装中的旗袍造型等,它们对体现服装的风格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典型的中国元素已经成为世界服装设计大师们的创作源泉[4]。
1.1材料
我国传统的服装材料为丝、麻和棉。丝绸织物是我国服装面料的经典品种,主要有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绸、绒十四种,其以高贵华美的风格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到了清朝,我国的丝织物已有云锦、宋式锦、蜀锦、古香缎、织锦缎等许多品种,其中以真丝织成的缎类织物最为富丽,最能显示丝绸平滑、细腻、光亮、柔软的特点,最能表现出其作为服装面料的典雅、高贵的外观[5,6]。2001年“APEC”会议中,各国贵宾身穿的唐装面料就采用了传统的团花织锦缎,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1.2图案
中国传统服装的面料图案包括动物、植物、人物、景观、物品及文字等,形成团花或散花造型。清朝早期的服装面料的纹样多用拱壁、福禄寿喜字、团花、团鹤、万字联、八宝、暗八仙等;后期多用写实纹样,如折枝花、大朵花、缠枝花、云鹤、寿桃、蝴蝶、山水、亭台楼阁、仕女人物等,改团花为六合同春,鹤、鹿、松枝也变化为团花图案,其中有许多吉祥图案[5]。
1.3色彩
东方传统色彩观念源自于特有的东方古典哲学理念,在于超越科学思维体系的对世界更深沉的探索。我国服饰色彩的主流,渊源于传统的五色,是民族传统色彩的继承和发展[7]。我国传统色彩有“正色”与“间色”之分。“正色”即纯色,“间色”即杂色。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骆黄是也。现代服饰的色彩五彩缤纷,通过颜色来表达离不开红、黄、青三种基本色的调配,这三种色称为“原色”,利用三种原色可以调和成各种不同的颜色。我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色彩文化,红色在民间象征吉祥喜庆。我国历来就是对红色有着特殊的感情,红色的婚礼,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春联等。
1.4造型
我国服装的发展如果从《周易•系辞》中所说的:“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的时代算起,已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从保存下来的大量图形及文字资料可发现,中国传统服装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各具特色,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服装造型宽松、采用直线式裁剪以及平面化的结构处理,只是不同时期服装的宽松程度和长短上有所不同,这种服装宽大平直,浑然一体,忽略人的具体形体而突出其精神气质,具有飘逸、动态之美,不强调人体的形态特征,而是用式样、色彩和装饰来区别男女装。这种将人体隐于服饰之中,不造成视觉上的性感刺激的含蓄性装扮,即削减了服装反映人体活动的敏捷性,又弱化了服装表现人体活动的程度,与中国传统礼教所推崇的审美标准和情趣完全吻合[8]。我国传统服装在加工中也很重视细节部位的处理,如采用立领,衣襟为偏襟或对襟式,门襟处用带或盘扣系结,并沿着衣领、门襟、袖口下摆等处作线形装饰等。
2市场调研与分析
2.1商场的选择
调研时间为2011年4月1日~2011年4月7日;调查分三个年龄段:17岁以下、17~40岁、40岁以上。郑州地处中原地带,服装行业发展迅速,此次服装市场调研的选择考虑服装的价格、地理位置和年龄段的不同,选择在以下6个服装商场进行。
2.1.1银基商贸城:位于繁华的市中心,属于中低消费水平的大众服装市场,主营各年龄段服装;
2.1.2中原商贸城:位于中原区,属于中等消费水平的服装市场,经营服装范围是各年龄段服装;
2.1.3人民路丹尼斯:位于管城区,属于中高等消费水平的服装市场,经营服装范围是各年龄段服装;
2.1.4金博大:位于管城区,属于中高等消费水平的服装市场,经营服装范围是各年龄段服装;
2.1.5北京华联:位于二七区,属于中高等消费水平的服装市场,经营服装范围是各年龄段服装;
2.1.6裕达国贸:位于中原区,属于高等消费水平的服装市场,经营服装范围是青少年和中老年服装。
2.2调研元素的选择
结合笔者对近几年服装市场的观察,此次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立领、偏襟、吉祥图案、刺绣、中国红、改良中山装、改良旗袍、剪纸工艺、缀加响片、高腰、汉字、青花瓷、泼墨手法、细密繁花13种元素进行调研,而其在服装中出现则视为该品牌服装应用了传统文化。
2.3调研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研共计6个商场403的品牌,计算得到所选传统元素在各个年龄段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调研服装市场共有品牌403个,除去重复出现的品牌外,其中:17岁以下,25个;17~40岁,225个;40岁以上,153个;由表1可以看出,在17岁以下服装中,所调研的元素总体应用较其他年龄段少,应用最多的传统元素分别是:细密繁花72%、中国红68%、刺绣36%,改良中山装、旗袍、缀加响片、青花瓷、泼墨手法几种元素在17岁以下的服装中几乎没有应用;在17~40岁的服装中应用最多的元素是:立领59.1%、中国红58.2%、吉祥图案56.9%,而应用改良中山装、旗袍、汉字三种元素的较少;在40岁以上的服装中,应用最多的传统元素是:立领65.4%、中国红59.5%和细密繁花53.6%,汉字元素的应用较少。不同年龄段的服装应用的传统元素不尽相同,较年轻的人性格比较活泼,形象阳光,思想不是很成熟,与青花瓷、泼墨手法、中山装和旗袍这种时尚成熟元素不符,从安全健康方面考虑,缀加响片这一元素就不易运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阅历更加丰富,对服装的要求和搭配也开始讲究,传统文化也是经过多年沉淀而成,二者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针对所调研的不同低中高消费市场,从表2可以看出,低、中等消费市场上,立领、中国红、吉祥图案、细密繁花四种元素应用都超过了50%,汉字、改良中山装和旗袍在低等消费市场的应用在10%以下,改良旗袍在中等消费市场的应用在10%以下;中高等消费市场上,立领、中国红和吉祥图案应用超过50%,改良旗袍应用低于10%;高等消费市场上,仅有立领应用超过50%,汉字、泼墨手法、改良中山装和旗袍应用低于10%,其中改良旗袍和汉字元素没有应用。
许多经济学家都预言21世纪的市场竞争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认为商业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就将会失去发展所需的营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市场营销文化,特别是传统思想中以伦理为本位,强调社会需求和集体利益,祟尚道德诚信,在当代市场营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汲取儒家伦理精华,倡导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道德
现代营销道德必然继承和发展传统道德,我国传统道德的根基是儒家伦理。实践证明,儒家伦理核心“仁义礼智信”是当代市场营销之道。(1)树立以“仁”为内核的市场营销理念。子曰:“仁者,爱人。”“敬人者,人恒敬之。”不以仁心对待顾客,顾客何以仁回报?(2)建构以“义”为特征的市场营销准则。儒家伦理强调先利后义、见利思义、以义求利,主张“取之有道”,不发不义之财,不做不义之事。 “义利合一”追求的是企业、顾客、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在当代市场营销中,既要赚钱又要讲友谊,既重经济交流,又重社会效益。(3)建立以“礼”为基础的市场营销规范。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协调人际关系,就不能立身处世。当代商战也应遵守礼,遵守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实现互利双赢。(4)确立以“智”为动力的市场营销策略。儒家伦理认为“智者,才智” 、“待物为智”。强调对万物的认识依赖于智。在当代,在制定营销策略、预测市场需求、开拓国际市场、开展人才竞争等市场营销活动中 ,无处不需“智”。(5)遵循以“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原则。诚实守信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儒家伦理认为“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信则人任焉。”“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以诚为本”是塑造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基石,是企业获得效益、赢得市场的法宝。市场只青睐货真价实、真诚对顾客服务、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和运营者。鄙视那些不诚信行为:产品假冒伪劣、价格欺诈,广告虚假、售后服务质量差。
二、柔性营销超越刚性营销,在营销中要增加品牌的文化含量
商业企业创品牌的途径,一半是增加科技投入,另一半则是增加文化含量。在市场营销史上,以物质为基础的刚性营销曾经起过决定作用,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刚性营销必须要与以文化为基础的柔性营销结合起来,而且柔性营销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接受方式,在品牌的设计上可以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民族心理。如白酒包装可以巧用古人名诗,体现地方特色,集书法、品名、诗词、印章于一体,包装得古老、朴实、浑厚,给人以返朴归真之感,让消费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浓郁的意境和韵味。各地可以利用本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开展经贸活动。如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哈尔滨冰灯节、洛阳牡丹花会、张家界森林节等,通过举办文化经贸节,招商引资,实现经济文化双丰收。“红豆”是江苏红豆集团的服装品牌和企业名称,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特有的情感魅力而吸引着广大消费者。提起它,人们就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孔府家酒是孔圣人的家乡酒,一句广告词“孔府家酒,让人想家”勾起无数人对家的眷恋,对传统文化的回溯追源。
三、弘扬传统优秀文化,随时调整和丰富当代市场营销谋略
在当代市场营销活动中,我们应汲取中庸哲学的精华,随时调整和丰富营销谋略,获得最佳经营效益。第一,实现互利双赢,和谐营销。中国人自古就追求“天人合一”,看重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现阶段有些商业企业仍存在“重市场轻生态”的观念,经销一些不符合国家环境标准的产品,因此,牺牲暂时的经济利益,引导绿色消费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体现。儒家文化价值观是“中庸之道”,反对“过犹不及”,不按规律行事。从市场竞争战略的调整到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的实施,都要求适应、适时、协调与和谐,获得最佳经营效益。在竞争策略方面,贯彻“和为贵”的思想,避开竞争的锋芒,与竞争者互利双赢。“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礼记》记载“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孔子兵法》也主张“上下同欲者胜”。第二、尊重顾客需求,以“人”为本。《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在当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表现为:“顾客需要什么,就卖什么。”“能卖什么,就制造什么。”而不是陈旧的营销方式所表现的那种“能制造什么,就卖什么。”顾客是上帝,以顾客为中心是市场营销的主题。第三、做到“知己知彼”, 求“变”创新。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要先发制人,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把握时机要“疾如风”、“动如雷震。”同时,要勇于求“变”创新,《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行,能因故变化致胜者,谓之神。”经营者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其次,成功的企业家要做到“知己知彼”,正确把握企业内外部信息,才能“百战不殆”。正如《孙子兵法》所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不可取无鬼者,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故之情者也。”
四、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中国的关系营销
从关系而不是其他途径参与社会(包括市场营销活动),是中国人的自然取向,具有必然性,因此中国的市场营销一开始就是关系营销。传统的交易营销,交易双方必须同时从一项交易中得到利益,而关系营销中,并不要求双方在某一项交易中都要得到利益,它要求的是在长期交往中,二者都能得到利益,相互满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缘有缘分与机缘两类。缘分包括亲缘(血姻亲情之缘)、地缘(邻里乡党之缘)、神缘(共同的之缘)、业缘(同行、同学之缘)和物缘(共有的喜好和兴趣之缘)。机缘则涉及同舟、同店、同(考)场、同难等短暂性的社会联系。在5种缘分之中,亲缘是最核心的,外显为家人关系。其他四缘围绕着亲缘,外显为熟人关系。熟人关系之外,便是由机缘决定的生人关系。因此,中国的人际关系呈现出一种“以己为中心”由近及远的“差序格局”,是“以人伦为经,以亲疏为纬“的人际网络。关系营销讲究责任和情义,信任与承诺是关键因素。中国人的承诺是一种文化上的默契,信任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人治,轻法制”观念。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我们看到的是买方“走后门”现象;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中,我们看到的是卖方“走后门”现象。我们也经常听到,跑了一个推销人员,失掉一批客户的事情。一些企业在招募员工时,非常注意侯选者的背景,也是想利用员工已有的关系进行营销。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中国的市场营销活动,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对中国商业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才会有更大的帮助。
中国市场的根本所在是中国的老百姓,根源是生命力极强的传统文化,把握这个“文化”就是把握了重点和契机,丢弃这个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则是舍本逐末的举动。加入WTO后,中国的商业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吸纳现代文化,促进中西文化在交融中升华。我们要以自己特色的文化与精神风貌,走自己营销的路子,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并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吴健安主编:《市场营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甘碧群著:《企业营销道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陈炳富编著:《企业伦理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在家居饰品中传统文化如“福禄寿喜”“八吉祥”等这些具备吉祥寓意的传统造型也应用非常广泛。
很多设计师喜欢借用传统纹样所传达出的吉祥寓意在家居饰品中体现出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表达一种全新的时代感,也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中的带动性。家居装饰花瓶,此设计在结构设计中采用鲤鱼抢珠这一动态造型,加上泛起的浪花形成了一幅吉祥喜庆的画面感。此花瓶在鱼翼、鱼鳞以及浪花的设计中都采用了传统吉祥纹饰卷草作为设计元素。设计师采用鲤鱼作为花瓶的载体,是因为在传统文化中就有着“鲤鱼跃龙门”的吉祥寓意,所以将设计加入具有喜庆、吉祥、希望等寓意的元素,会使得家居装饰品和家居装修更具有文化魅力,从而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
3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其结构、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它所体现的形式更多是一种意向的表现。
例如中国馆,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标志性建筑中国馆“东方之冠”,整体红色的格调,寓意热情开放的中国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它的造型一高一低的交织成体,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解读。它的里面很丰富,是多层次的,外观颜色选为鲜亮的红色,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矗立在广阔的世博园区里非常醒目,外墙颜色选为与故宫外墙的颜色,也是中国的特色。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在建筑上的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赞叹不已,同时吸引了无数人的来到上海参观,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也侧面带动了上海的一部分经济发展。
4在纺织品中也很常见传统文化的应用,融入文化元素的图案与设计题材相结合,将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展现更多的时代感,焕发鲜活的生命力。
现代旗袍设计中,将传统吉祥纹饰、色彩和造型充分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之中,打破了传统旗袍造型单一、拘谨的局限性,为传统文化产品拓展了新的市场,带动了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设计风格。传统的文化在整个设计中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且更好的提升了传统文化在纺织品中体现的商业价值。
5在视觉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就更加广泛。传统文化的设计元素以一种创新的姿态呈现给大众全新的视觉享受。
在2008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设计是运用了传统文字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传统汉字的造型设计,巧妙的与奥林匹克精神相结合,会徽是中国传统印章,成为“肖形印”,同时也正式更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最终表现形式,又与中国书法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又将两者和运动元素相结合,在整个奥林匹克会徽设计史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与创新,体现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字的精美结合,让人体验着浓浓的中国韵味。这些设计都反映出中国元素设计领域的文化灵感,这些元素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上,整个制作,消费以及体验的过程都应该感受得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