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1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篇1

一、两类人的问题

农村里,有两个群体很重要。一个群体就是勤劳致富、善于或者乐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普通群众。

中国有句老话叫“穷则思变”。一个村里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怎么“思”?往哪“变”?这两个问题,就应该是基层干部和农村干部必须考虑的问题。

这几年,在党建引领方面,东河南村的党员和优秀村民先后前往沂南县后峪子村,莱芜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朱彦夫事迹展馆等地参观学习。这样的参观学习,行程不远但是内容丰富,一方面重新感悟红色文化,接受初心洗礼,另一方面对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有了新的认识,为大家解放思想,支持配合镇、村发展和项目实施,争取了群众思想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认同。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带领群众参观了南麻街道刘家沟、许村,以及东里镇本地做的好的村,让大家自觉的拿自己家的环境与参观场景作比较,提高了行动自觉,转变了思想认识,保证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

在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我和西村的村民最近到济宁市任城区跟金乡县考察了葡萄避雨栽培跟设施栽培技术,大家对农业有了新的认识,解放了思想,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路。对下一步村两委实施农业项目,奠定了群众基础。

看得多、见得多,大家的想法自然就多。所谓的穷则思变,“思”出了新想法,“变”出了美好愿景

农村社会另一个重要群体就是老党员、老干部以及宗族长辈。他们对村庄现状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农村社会的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对村民之间的恩怨情仇有特殊的化解方式。作为农村干部,与他们多亲近,能学到他们积累的经验,能更全面的掌握村情民情,通过咱们自己的分析琢磨,权衡利弊,能规避工作中的失误或可能走向的误区。取长补短,多听老人言,才不会吃亏在眼前。

二、落实两项制度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制度。多听取民生民意,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不管大事小情,只要是牵扯到村民的事,根据涉及面大小,需要开党员会的开党员会,需要开村民代表会的开村民代表会,需要开户代表会的开户代表会,需要全体村民决议的就开全体村民大会。让议事程序、议事结果全程透明,接受群众监督,把“四议两公开”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篇2

1研究背景与动机

木芙蓉是人类的宝物,生于自然,回馈自然。花瓣的凋零、枝叶的枯萎,都能引起我们内心的共鸣。中国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木已成为吉祥的化身,凝聚了中国人丰厚的审美意蕴,承载着无数对花由衷的赞美与尊崇,花文化更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凝结体。因此,深入研究与探索花文化是符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语境。

研究范围与限定:花卉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信息传递符号不断被注入民族思想与人文精神,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即中国花卉文化。而关于芙蓉花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第一,芙蓉花直接展现出来的独特姿态,以表大自然之美。第二,古今名人赞花咏花的诗词歌赋。第三,被升华后的芙蓉在民间艺术作品中的文化寓意及内涵。在当代社会,推动芙蓉的拓展性应用与研究具有时代意义。基于此,从艺术学的学科角度,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法,实现芙蓉花的结构转换与诠释,拓展芙蓉花在现代设计中的精神价值及文化内涵。

2研究目的与目标

放飞思想,以全新视角,革旧鼎新,深化与拓展木芙蓉花花文化的内在深刻含义,丰富芙蓉花花文化在建筑表皮设计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类型,从而振兴中华民族传统花文化。

3研究创新点

从木芙蓉的植物属性、文化属性、功能价值、观赏价值、工业用途、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等多领域获取设计灵感,以装饰形态设计的角度来探索木芙蓉花文化对建筑表皮产生的可能性,为建筑表皮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参照线索。

4木芙蓉的装饰形态设计在建筑表皮中的应用

4.1表皮概念

建筑表皮被界定为建筑和外部空间环境交接的界面(屋顶、建筑外立面、门窗等建筑构件),包括界面的视觉形象和构成形态。表皮的特性归纳为:第一,独立性。第二,物理性。第三,延伸性。第四,装饰性。第五,双重性。建筑表皮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随之变换。现代的建筑表皮已有了独立的自身表现力,建筑表皮逐渐成为当代的建筑学概念。

4.2表皮装饰的形式构成

作为建筑表皮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饰形态设计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常见的建筑空间表皮的视觉语汇包括:图形、色彩等所表达出的形象与形态,观念、意义等构成的建筑语汇。

(1)建筑表皮的图案装饰。中国传统建筑表皮的装饰图案丰富多彩,侧重于抽象的表现,多数采用动植物纹样,如兰、梅、松、竹、龙、凤、虎、鹤等。一般出现在传统建筑的屋顶、屋檐,门钮、栏杆上,从而凸显出古人对实用与审美统一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在建筑空间表皮中,图形不但起到了装饰建筑构件的作用,同时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西方建筑表皮中大量采用植物花叶、人物作为设计素材,所不同的是其更侧重于以模仿的方式来作为主要的装饰图案。当下进入信息时代后,中西方文化达到了一个极度的交融。技术的变革使人们感觉到对自身价值的挑战,认为建筑除了在空间功能让人感到舒适外,还要强调建筑给人的心理情感,把忽视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地域文化重新赋予建筑,需更多地关注到人性化设计。于是,建筑表皮设计呈出多元化发展:高技派把技术运用到建筑表皮设计中,形式夸张、;极少主义强调简约、诗意的建构和对材料的重视等。

(2)建筑表皮设计的实际案例。韩国馆以“融合”为主题,将传统符号韩文作为载体融于建筑表皮设计中,表达了对本土文化的独立性追求。墙壁上五颜六色的明快色彩与韩国传统服饰彩缎韩服的上衣颜色相同,表现出韩国的民族文化形象,也表达了韩国人热情奔放和喜欢音乐的性格。韩文构筑的建筑表皮会根据白天与夜晚光线和阴影的不同,创造出不同的纹理,形成不同的光影与视觉效果。波兰馆的建筑表皮是以波兰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作为设计元素,聚焦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城市和乡村的相互影响,传达出人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主体和创造者的信息。俄罗斯国家馆将本国传统建筑形式和民族纹样进行了现代化的抽象,并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兼具现代气息和传统味道的建筑。

4.3木芙蓉装饰形态设计的研究意义

植物在装饰形态设计中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它出现在几乎所有的人们日常生活的装饰中,如服装、陶瓷制品、工艺品、包装、书籍装、室内设计、明间艺术、装饰绘画等等。它的特点是老少咸宜,同时也为各个阶层的人们所喜爱。植物包括各类花卉、草木,其中草本类花卉和植物又是最受欢迎的。它们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其绿色健康的形象更是令人精神愉悦,且其在造型上的适应性、灵活性也是其他类型装饰形态所不能比拟的。

篇3

一、新课程“新”在哪里

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差异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立的个性。教育要尊重学生的这一独特性和具体性的特质。新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给予的教育条件中得到自己人生成长所需要的东西,为他们以后所从事的职业奠定必要的基础。更多的开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考虑,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承认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逐渐开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希贵,他作为北京十一中学的校长,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开设“马术”这一课程,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发挥。

二、新课程与教师的关系

一直以来,课程观念制约着人们对教师的认识,但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首先,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程,教师作为文化的主体,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负。他们应该把新课程中所赋予的新的文化内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组合与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将其不断优化。然后,新课程的理念将会对教师的行为变化提出更多的要求,如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从以前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的“教书匠”转变为符合新时展需要的研究人员,主动建构对文本的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综合性的人文素养、与他人合作相处的能力,不断创新与更新科研意识。在新课程的推动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出现了弱化的趋势,而相应地,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日益突出起来。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的动力与方向,从而使课堂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充实。此外,新课程对教师的评价行为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教师要更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而非只看重结果,如一中学的美术老师针对传统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不足,构建了一个“课堂―课外―期末”三重结构相结合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这就使得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参考并作出更准确的评价,从而弱化当今教学的“率”情怀。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