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2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课外阅读赏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人有两件宝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做不好。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用手和脑。
(一)这是一首儿歌,一共有(
)句话。
(二)填空:
(1)人有两件宝是指(
) 和(
) 。做工靠(
) ,思考靠(
) 。
(2)做事情要用(
) 又用(
) 。这样才能(
) 。
2、
夏天
初夏,石榴花开了。远看,那红色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近看,一朵朵石榴花像一个个小喇叭。淡黄色的花蕊在风中摇动,就像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
1、这段话共有(
)句。
2、用
“_____”划出第2、3句。
3、石榴花在(
) 开放。它的花蕊是(
) 的,
花朵是(
) 的。
4、我喜欢石榴花是因为(
) 。
5、石榴花很多,从(
)、(
)等词可以看出。
3、斧子
老爷爷微笑着说:“孩子,你很诚实。我要把这两把斧子也送给你吧!”孩子说:“老爷爷,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说完,拿着自己的斧子走了。
(1)老爷爷说了(
)句话,孩子说了(
)话。
(2)老爷爷送给孩子两把斧子,他有没有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本文后,我们也要做个(
)的孩子。
4、金鱼
鱼池中的金鱼各种各样,有圆头的,有大眼的,也有尾巴像花朵的。颜色也不少,有金色、黑色、白色,也有白色和金色相间的,很好看。
它们非常活泼,常在水里游,有时互相追逐,有时一起游戏,加上色彩美丽,真令人喜爱。
1、短文有(
)段话。
2、文中的金鱼有(
)种颜色。
3、金鱼的形状有(
)的,有(
)的,也有(
)的。
5、浪花
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瘙痒了我的小脚丫。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他才哗哗地笑着跑回家。
一会儿,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这次它给我捧来了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
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1、短文有(
)段,请标出来。
2、填空。
(
)的步子
(
)的贝壳
(
)的小虾
3、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
)。
6
、两只羊
一天,一只白羊从南面上了独木桥,一只黑羊从北面上了独木桥。他们同时来到桥当中,白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黑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
它们谁也不肯让谁,就打了起来,不一会儿,只听到河里“扑通!扑通!”的响声,它们都掉到河里去了。
1、短文一共有(
)段。第一段有(
)句话。
2、拼读下列音节,并在文中圈出这些词语:
(1)
dú
mù
qiáo
(2)tóng
shí
(3)běi
miàn
(4)xiǎng
shēng
3、填空:
(1)(
) 和(
) 在独木桥的(
) 相遇了。它们都要对方(
) ,让(
) 先走。
(2)两只羊谁也(
) ,就打了起来,结果都(
) 。
(3)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把它写在括号里:(
)——(
)
6、放烟花
大年三十晚上,我和爸爸放烟花。啊,多漂亮的烟花!有的像一顶小雨伞,有的像一朵红色的太阳花,有的像天上那闪闪的星星。
1、这段话有(
)句。
2、第
3句写出了烟花的(
)。
3、也观察过烟花绽开的样子吧!请再写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画
画
星期天下午,我坐在阳台上画画。
我先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片森林。森林碧绿碧绿的,树木长得非常茂密。我又在森林的上方,画上湛蓝的天空。天空中还飘荡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接着,我在森林里画了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很有趣。
最后,我给图画取了个名字:《小鸟的家》。
1、短文一共有(
)
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
)句话。
2、我在白纸上画了(
)
、(
)、(
)和(
)。
3、用“————”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4、照样子写词语:
碧绿碧绿 (
)
(
)
(
)
8、葫芦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
这段有_____句话。
(2)
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
(3)
用“~~~~”画出短文中的感叹句。
9、
喜鹊的新发现
喜鹊在半空中飞着,眼睛只盯住自己的下面。它看见那些蜻蜓、蝴蝶、蜜蜂等小昆虫在低空中飞,便喳喳地叫道:“看来世界上要算我飞得最高了。”
哪知,头上传来鸽子咕咕的歌声,喜鹊吃了一惊!难道上面还有飞鸟?往上一看,一群鸽子在头上盘旋它伸长脖子向上喊道:“鸽兄,看样子天上数你飞得最高了吧?”
“不,不,我飞得不算高,上面还有大雁呢!”鸽子对喜鹊说。喜鹊翘首一望,真的,雁群排着“人”字形,整整齐齐地飞向远方。
“真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啊!”喜鹊感慨地说。
1.
短文有______个自然段。
2.
照样子写词语。
整整齐齐
(
)
(
)
3.
喜鹊先看到蜻蜓、蝴蝶、蜜蜂等小昆虫,它想: (
) .
后来喜鹊看到大雁,它想 :(
) .
10、
小明病了
小明病了,直叫肚子疼。妈妈带他去医院看病。
医生问小明吃了脏东西没有,小明摇摇头。医生看了看他的手,发现他的手很脏,指甲也很长,说:“用脏手拿东西吃会生病的。”
小明记住医生的话,做到经常洗手、剪指甲,成了一个讲卫生的孩子。
1.
短文有_____段,第一段有_____句话,讲小明__________,妈妈带他去_________,第二节讲小明生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明是好孩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春姑娘
太阳公公交给蝴蝶一封信,并告诉蝴蝶:“一定要把信亲手交给春姑娘!”蝴蝶点点头。蝴蝶飞呀飞,脸上挂满了汗珠。
她听说春姑娘就躲在花丛中,可是那么多的花儿,哪一个才是春姑娘呢?她敲开了一个又一个花儿的小门。
玫瑰姐姐说:“蝴蝶妹妹,歇一会儿吧。”蝴蝶摇摇头。蒲公英姑姑说:“孩子,喝一口水吧。”蝴蝶摆摆手。
后来,所有的花儿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大家一起商量好,要帮蝴蝶找春姑娘。他们张开小嘴一起喊:“春姑娘,你在哪里呀——”
1.
短文共有_______自然段。
2.
春姑娘在哪里,蝴蝶找到了吗?
3.
请把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大家
找
帮助
要
蝴蝶
春天
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填上合适的词。
一(
)水
一(
)信
一(
)嘴
一(
)门
一(
)黄叶
一(
)伞
12、
给树治病
一棵老树生了病,有些叶子黄了。
一个医生飞来,落在树上。他用嘴这里敲敲,那里敲敲,找到了生虫子的地方,就啄一个洞。他伸进长舌头,把虫子一个一个地钩出来吃。吃完虫子,张开翅膀飞走了。
老树的病让医生治好了,慢慢地长出新叶子来。
这个医生就是啄木鸟。
1.
本文有几个_____自然段。
2.
填上动词。
(
)舌头
(
)走了
(
)虫子
(
)叶子
13.
柳树
春天到了,柳树枝条上爆出了嫩芽,随风飘荡。
小芳和小军一起到公园里去玩。小军看到柳条很美丽,就随手折了一根,玩了起来。这时,小芳看见了急忙说:“公园里的花木是园丁伯伯辛辛苦苦栽培出来的,是给大家欣赏的。我们要爱护它,不能损害它。”小军听了很惭愧地说:“以后我再也不乱摘花木了。”
1、这篇短文有 (
)
个自然段。
2、本文写发生在(
)和(
)之间的事情。
3、(
)折柳枝,(
)帮助他。(
)惭愧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海马爸爸
海马爸爸和海马妈妈要生孩子了。
海马爸爸腹壁有宽大的育儿袋,海马妈妈把幼卵产在海马爸爸的育儿袋里,幼卵在爸爸的育儿袋里发育,慢慢地长成了小海马。
小海马长大以后,离开爸爸的育儿袋,在五彩缤纷的海底快乐地游玩着。
1、短文共有 (
)
自然段。
第(
)段写海马爸爸妈妈怎样生孩子。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育儿袋(
)地长大(
)的营养
(
)地游玩(
所谓“教材”,指的是国家明文规定必修的教本与读本,当然也包括选修教本及《大纲》所列的课外阅读篇目。特别是《读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因为“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犹如理科的例题。概念明确了,导向就清晰了,加之抓住了“考分”这条筋,运作起来也就比较顺畅。诚然,抓好落实,少不了各种措施的及时“跟进”。譬如,做每周读本札记,课堂配合使用读本中的同类文章,课堂选用读本文章的语基及阅读分析进行小测等等。
二、比较阅读赏析,实现教本与读本的跨连
在戴望舒《雨巷》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选择了与读本中的戴望舒的《寻梦者》进行比较赏析式教学方式,因为这两首诗都可理解为诗人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同时这两首诗都运用象征手法和圆圈式的结构传达作者的人生感受。讲完这两首诗后,为加强学生对象征这种艺术手法的理解,可以布置学生对读本中郑敏的《马》进行阅读赏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教本与读本结合起来,通过比较阅读赏析,让学生将课本中学到的分析鉴赏课文的方法运用到读本的阅读赏析中去,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三、探究人物成因,实现教本与读本的跨连
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之后,不少学生认为像烛之武这种人在先秦很多,不足为奇,他们倒很欣赏那个隐忍不乱、及时撤兵的晋文公。可利用教本课下注释:“即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一句,向读本延伸,晋文公曾经是个无赖贵公子,他后来是怎样成为胸有全局、临危不乱的君王的,可以让学生从读本《重耳之亡》一文中找到答案。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到,没有遭受卫、曹、郑的无礼甚至侮辱性冷遇,没有19年遍尝颠沛流离之苦,就没有《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那位从容镇定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这就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一来,不但扩展了对人物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人生观。这就是在教本里建立形象,再在读本里探究这个形象的原因,从人物的“心路历程”上补充对形象认识的厚度,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感知人性多维,实现教本与读本的跨连
学生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里看到的是他“循循善诱”的一面,学完教本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之后,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孔子》为题练笔,不少学生谈到孔子耐心地引导四位学生各言其志,而不是武断地否定学生的选择,并且客观地评价他们不同的志趣,但是,这是否是孔子的全部呢?或者说,孔子还有哪些性格层面的东西值得关注呢?这样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定还有他人格魅力的另一面。这就把话题自然延伸到读本里去了。
五、把握倾向基调,实现教本与读本的跨连
概括文章重点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基调。通过教本和读本同类作品的对照阅读,可以磨砺辨析和把握要点的眼光。教本中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涉及对都市文化的解读,也涉及对传统文明的评价,可以和读本中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王安忆的《上海的弄堂》对照阅读。三人都面对传统都市文化,但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感情:汪曾祺是在怀旧的无奈中惆怅低徊,从都市胡同里咀嚼北京人的特点;贾平凹面对“废都”古城墙,却昂扬出一种有中国文化魂魄的大气和自豪;王安忆则是从多个角度刻画了托起上海这座城市躯体的无数个弄堂,呈现了上海的历史沧桑。把阅读的视角定位在感情比照上,有所取舍地确定要点,可以比较好地开发出读本的价值来。
六、拓延文章主旨,实现教本与读本的跨连
作者的某一种著作一般有一个基本精神即主旨,教本和读本同时选了里面的几篇文章,也就意味着与这种主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教师在指导阅读时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这就是要立足教本,适当延伸读本。如《庄子》一书,教本选《秋水》,《读本》选《庖丁解牛》,《秋水》的主旨在宣扬事物的相对性,却让我们看到了视野的局限和谦虚的必要,这种作者主观立意和作品客观意义相分离的主旨“分裂”现象,还在《庖丁解牛》中表现出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强化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改革语文教学,积淀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能真正帮助我们的孩子“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因此,我校开展了《加强小班化课外阅读指导,开辟语文大课堂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以小班化语文阅读赏析课为基本点,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面,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框架体,着力研究有效的小班化课外阅读的分级目标,实施途径,推进方法,评价体系等,让孩子用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大舞台,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
1 探索独特新颖的小班阅读方法
小班化阅读的指导,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小班优势,指导什么,怎样指导,我们的老师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1.1 校内指导
我们成立了阅读指导公关小组,针对小班化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型做了尝试和研究。我们把其分为以下几类:读书方法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后叙述课、交流评论课、读书笔记辅导课等。
1.2 分层阅读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精心筹划并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阅读推广的深度、广度、渠道等多个层面进行创新,引领学生的有效阅读,促进他们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成长。
(1)书目推荐有层次。分层推荐,依据低中高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推荐不同类型的读物,比如低年级以童话为主,中年级以优秀校园读物为主,高年级以经典名著和人物传记为主。版本可以为注音版、少儿版、青少版、原著。同时,考虑到读物的可读性。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基础作了纵向分层,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即把学生必读书目作为核心层读物,推荐读、拓展读的书目作为紧密层读物,旨在培养兴趣、鼓励冒尖,以趣味与个性阅读为主的作为松散层读物。(2)读书过程有层次。读书的对象和书目不同,我们把阅读的过程分为几个层次:浏览—通读—精读—研读—疑读—展读。(3)读书反馈有层次。学生读书反馈有很多种,我们也经过了分层,比如年级和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在反馈时按照从低到高的层次:诵读、背诵、表演、写读书心得、分析人物、分析事件、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今天的展示活动,每个年级段的效果反馈的方式也是根据这个层次进行逐层推进的。
1.3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研究式阅读,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即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或参与下,学生围绕某一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研讨,发现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认为小组讨论,是促进中高年级学生形成研究式阅读的好方法。下面就以五年级阅读课外《三国演义》为例,谈一谈小组合作阅读的实施。
(1)小组讨论打开多项信息交流渠道。在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我们给学生一个月的自主阅读时间,给了学生四个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一个议题,利用一周的时间从书本中梳理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学生可以制作成PPT,可以讲故事,可以用表演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
(2)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离不开语言,参与讨论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要透彻理解对方语言的意思,又要及时组织自己的言辞,务求清晰而富有说服力。比如有小组同学针对刘备这个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同学认为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例举其三顾茅庐时,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先后三次亲自前往隆重,他的诚心待人,持之以恒打动了诸葛亮;但是也有同学却说刘备虚情假意,论武艺不比关羽张飞,论谋略更不如诸葛亮,为了网罗人才辅佐自己当皇帝,大打亲情牌、眼泪牌,并例举出赵云救阿斗,刘备摔阿斗是假仁慈,不是堂堂男子汉所为。学生在小组中不仅能摆出自己的观点,而且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具有现场交际特征的语言运用,对学生无疑是最佳的语言训练。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班课外阅读教学中更能体现小组讨论的优势。从学生角度看,每个小组的成员比较适中,不但有利于听取他人意见、向他人学习,更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读《三国演义》,有些小组为了充分地较为全面地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还自发地阅读了《品三国》和《曹操》等书籍,在小组讨论时,他们的观点新颖独到,思维的火花在不断地碰撞,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妙语连珠,他们的创造性诠释让听课教师也叹为观止。从教师角度看,班级中的组数减少,使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对每一个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不仅使学生个体得到语文素养的训练,而且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所以小组阅读的方式为学生形成研究式阅读起了“催化”的作用。
2 维护个性张扬的小班阅读效能
2.1 尊重个性差异
人的先天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做到“因材阅读”。比如,我们在五(3)班做过一次调查,以读《水浒传》为例,阅读调查涉及到 “喜欢读哪个版本(少儿版、青少版、原版)的《水浒传》”“阅读时是否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否能大胆地质疑”“能否对人物形象提出自己创新性的观点和感受”“是否经常和同学进行有意义的争辩”“喜欢哪一种阅读检查方式(朗诵、写读后感、表演课本剧等)”等发现这个班级共有32人,其中3人阅读能力突出(可以阅读原版,有自己独到的观点),14人阅读能力强,13人阅读能力较强,而有2人阅读能力较差(只能阅读少儿版的读物,阅读反馈只选择朗诵片段)。以上的调查给了我们启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阅读,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需求来自己决定阅读书目的版本、感悟和反馈方式。
2.2 倡导个性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的程度(即阅读的深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学习的把握就大。课外阅读如果不加以反思,阅读无非只是一种经历,永远不成为经验,这就是我们平时观察中发现有的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高语文水平却不高的原因。
3 建立科学合理的小班阅读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