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2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畜牧行业发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节粮型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举措,此项举措顺应我国当前粮食缺少现状,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畜牧业自身养殖成本,实现生态性养殖方式。我国作为十几亿的人口大国,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粮食产业及畜牧业的生产经营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节粮型畜牧业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畜牧业精粮、饲料所需资金过大、生产养殖成本过高的问题,提高我国畜牧业总体经济收益。
1发展节约型畜牧业的养殖模式的重要性
1.1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截至2019年底具有人口14.05亿之多,但人均占有可农作土地不足1.2亩。虽然我国近年来粮食产业的发展成效尤为突出,粮食供应问题较为轻松。但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会因各种原因发生流失,双向影响下我国人均资源会越发紧张。因此,我国需要改变人畜共粮的传统养殖方式,中国粮食产业及畜牧业发展将会受到长期阻碍。因此,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也是国家积极响应号召的一项战略性方针。
1.2提升畜牧业经济效益
节粮型畜牧业饲养模式可以有效减少饲料投入,在其运用秸秆利用型养殖、农牧结合型养殖、草地利用型养殖等各类节粮型畜牧业养殖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并且生产经营的产品也贴合与我国经理市场绿色食品的需求,能使畜牧业更好地在经济市场中得以发展。另外,在其使用各种节粮型养殖方式后,所产生的粪便更易于作为肥料投入到种植施肥环节中,从而实现循环利用,资源再生的重要作用,以此促进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畜牧业生产收入[1,2]。
1.3促进环境保护
节能型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将其运用到秸秆利用型、草地利用型、林牧结合型的节粮养殖模式中,可以有效减少我国每年燃烧秸秆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可以有效地对我国草地、树林进行管理、保护,防止各类病害影响我国草地及林木,实现经济收益与环境收益的双重效应[3]。以此为我国各类资源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推进作用。
2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分类
2.1秸秆利用模式
秸秆利用型养殖模式是通过粉碎农作物秸秆,再加工以青贮饲用、微贮饲用、氨化处理等方式,将其秸秆处理为可饲材料,喂养草食性牲畜。此种养殖模式可以将每年大量的秸秆转化为营养性饲料,一方面提高了垃圾资源的运用程度,又与我国循环性经济发展相互契合[4]。秸秆利用型养殖模式推动了草食性畜牧业生产企业的发展,降低了粮食的使用量。可加强畜牧业的经济收入,并且大量减少我国每年燃烧秸秆形成的空气污染。我国每年个别省份产出的十几亿吨秸秆能完全填补畜牧业粮食消耗过大的实质性问题,推动节粮型畜牧业快速发展。
2.2草地利用型
我国草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40%左右,是重要的动物食物供给。畜牧业通过全放牧、半放牧的养殖方式减少粮食消耗,以此达到节粮型畜牧业的养殖方式。但我国大部分地区草地的使用权限并不明确,普遍存在过度放牧现象。在加之无人管理,病害破坏、人为破坏情况十分恶劣。导致草地资源利用不当,畜草不均的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5]。因此,我国需要针对畜草不均的问题展开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在明确草地使用权的同时加大对使用者的职责担当,让其负责起草地保护工作的同时还应通过补种、划分等手段进行草地建设,确保草地利用节粮型畜牧业可以得到有效充沛的发展。
2.3农牧结合型
农牧结合型养殖方式大体是指针对我国种植产业的现状,把饲料型农作物在其种植业的占比提高。将传统的种植结构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两类种植单元改革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作物的种植模式。并且根据当地畜牧业的相应需求,逐步扩大饲草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实行田、草轮流播种的方式对其进行种植。以此达成农牧结合型养殖方式,发展我国节粮型畜牧业的模式多元化。
2.4林牧结合型
畜牧业可根据自身所在地区的树林情况进行勘察分析,在树木相对稀疏宜于放牧的地方通过与相关林业部分进行沟通,对其牧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收集,避免大量森林牧草的浪费。并且通过对此类地区进行牧草种植、保护的方法,提升牧草的年产量,以此做到循环利用的经济效益。
2.5酒糟运用型
现代化工业中造酒厂所产生的各类酒糟对于畜牧业来说具有巨大的饲用价值。酒糟是用淀粉或糖质原材料经由发酵加工而形成的工业副产品,不管是啤酒酒糟还是普通酒糟都可作为饲料原料进行牲畜养殖。如啤酒酒糟中粗蛋白质为30%左右,粗纤维为17%左右,脂肪含量大概为8%。畜牧业可以通过大量的酒厂工业副产品,即各类酒糟作为节能型饲料的制备原材。可以降低粮食消耗能力,增强经济效益,还可以提升自身产品质量。
3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3.1执行力度不强
我国大力推动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以来,各地畜牧业在积极响应的同时也在加强自身向节粮型战略目标发展,但部分地区还存在认知不到位的情况。因其我国粮食问题在经由种植业不断创新发展下还并未有所展现,我国部分农民、养殖企业对粮食问题认知不清。另外,在传统不吃粮食不养膘的养殖思想下,部分养殖业还是以大量精粮作为主要饲料进行喂养。导致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在部分地区虽有所认知,但并未形成普及。
3.2饲料制备方法落后
在我国推广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模式以来,畜牧产业逐渐受到此类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对节粮型饲料的制备还停留在剪短、粉碎甚至不给予加工,对青贮技术、微贮技术、黄贮技术等现代化饲料饲草制备技术的引用在我国不足40%,造成大量浪费的同时,还严重影响改善自然环境及循环性经济的发展。
4节粮型畜牧业发展措施
4.1创立科学的养殖模式及饲草制备方法
在畜牧业展开节粮型养殖模式时,应根据养殖品种、产业规模、生产目标等实质性需求,选择养殖模式及制备方法。如在我国东北地区大规模养殖肉羊家畜,可以选用秸秆利用型养殖模式,因其北方大量秸秆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其收购价格及拥有量足以满足畜牧业所需,另外,在东北地区冬季偏冷利于饲草储存,可选择大规模的青贮技术制备草料。
4.2加大宣传力度及扶持政策
基于人们对农副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加大,畜牧农场主也加大了农场的投入力度,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扩大了畜牧养殖企业的规模,取得了规模效应。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农畜产品的质量。
1.2小型养殖企业的成本偏高
尽管各地的政策都加大了对农副产品的扶持力度,也加大了对农户的补贴力度,但是由于受到地理和用地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土地租金成本还是偏高。由于生产的产品在交通运输方面的要求很高,所以交通运输成本也偏高。再加上在畜牧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及后期的销售费用,小企业因为缺乏规模经营,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成本投入。
1.3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生产工艺
小型畜牧企业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畜禽品种和生产地址的选择,以及生产过程中都缺乏科学性的理论,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在市场营销方面,缺乏对产品市场的了解和开拓,这就导致了生产质量的下降和盲目性投资的产生。另一方面,很多农场主不懂得饲养动物的习性,对动物的生活环境没有改善,在建立猪圈等牲畜集聚场所时,缺乏对通风和湿度的考虑和相关的消毒措施,使得传染性疾病很容易被传播[1]。
1.4对疾病的防控工作不到位
由于我国畜牧企业在选址和建造养殖场时对湿度和通风方面都欠考虑,因此很容易滋生疾病。然而小型畜牧养殖场因为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没有建立起适当的疾病防控体系,在疫情发生时,也没有应对机制,这导致小型农场主的风险大大增加。
2制约小型畜牧养殖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发展小型畜牧企业是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本质要求。然而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我国小型畜牧养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总会遇到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养殖者思想观念落后
受到落后的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有些养殖者没有在思想上转变其农场的生产方式,还是传统的靠天养殖观念来指导他们的生产。生产过程粗放,科技含量和商品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2.2资金严重短缺
(1)由于畜牧业本身的时效性和季节性因素较强,资金投入的收益时间较长且不明显,再加上农业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很大,因而很难在社会上吸收投资。(2)畜牧养殖业因为风险大,所以在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对小型企业的规模等门槛都比较高,使农民在畜牧生产中缺乏后劲,常常遇到有钱建养殖场而无钱养殖的现象。再加上由于农民的生产方式粗放,应对风险的能力差,在农畜产品养殖的过程中缺乏动力。(3)对农牧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不大,没有搭建运行良好的信息网络平台,信息分享和综合分析处理能力较差;缺乏对畜禽疫病监测、诊断、防治机制,兽医卫生监督体系滞后[2]。
2.3规模化水平比较低
受到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养殖方式的制约,同时受到传统的养殖思想的桎梏,农民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普遍具有保守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规模经营理念不完善,规模效应不明显。
3小型畜牧养殖企业的发展前景
(1)加强农户间的合作,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模式。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养殖业的发展需求,在应对风险和降低成本方面,传统的独家单干的生产模式已经显示出了它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小型养殖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引进新的管理机制,通过入股联合社等方式,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从而不断降低生产原料和设备购制的成本,提高生产水平,加强风险抵御能力,保证农产品附加值和质量。(2)继续加强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向畜牧养殖企业投入。同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性贷款在发展农畜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可支配资金的水平和数量,促进小型畜牧企业的生态化建设,保障产品的质量。(3)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三农为中心,加快农村道路建设、通信网络建设,加大对疾病监控网络建设的投入,确保大型疾病信息的共享能力和联合应对重大疫病的防疫机制。要加大农村兽医站的建设力度,完善相关设备,培养相关的检测和防疫人员,提高疾病的检测和控制能力。(4)引入科学管理理念,从禽兽产品的挑选和饲养加工到销售形成一套完整和有机的产业链,优化饲养工艺,提高生产的效率和附加值[3]。
1.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环境条件分析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各种畜禽的生长发育,具有发展畜牧业优越的自然条件。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资源逐步开发利用,我市以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共有3758家,乳制品皮革制品等产品畅销英、法、新加坡、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我市外向型经济虽然有一定基础,但远远不能满足对外开放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我们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勇气,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怕亏本、怕有风险,还存在经验不足、信息不足等实际问题。二是出口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重轻工、轻农付产品,在农付产品出口中忽视了畜牧业的出口创汇。三是外贸出口的加工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素质不高,适应不了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经济的需要,畜产品缺乏竞争力。鉴于上述情况,今后发展外向型畜牧经济的指导思想应是:以建设和开发本地资源、加快出口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深加工、精加工为手段,大力发展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通过积累资金、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跻身于国际经济大循环。
2.进行分类指导,实行区域化、专业化和基地化
发展外向型畜牧业要从实际出发,走多层次、多渠道发展道路,根据不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分类指导。
2.1西北部山区:以发展牛、羊、兔为主,包括文、泰、永等县的全部或大部和苍、平、瑞、匝、乐等小部份地区共216乡6个镇。这些地区要有计划地引进优良牧草,改良草山,提高载畜量;要引进优良畜种进行改良,逐步建成名符其实的牛、羊、免商品基地。
2.2中部丘陵山地:发展猪、禽、兔区。包括乐、匝、永、市郊、瑞、平、苍等七县的中部地区,计107个乡、4个镇,在巩固平、瑞、欧、鹿母猪基地基础上,扩大规模经营,有计划地引进良种公猪,开展二元三元经济杂交,提高瘦肉率,力争建成一批供港活猪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家禽业和长毛兔、肉用兔为中心的小家畜商品基地。
2.3东南沿海平原:发展猪、奶牛、禽区、包括市郊、欧、乐、永、瑞、平、苍等七个县(区市)靠近东南沿海和三江流域的部分地区计134个乡,17个镇,重点为稳定生猪生产数量,尽快提高质量,大力发展奶牛和家禽业,进一步巩固奶牛、家禽商品猪基地,保证城镇居民肉食和出口创汇的需要。
2.4东南沿海岛屿区:包括洞、瑞、平等三个县在海面上的200多个岛屿群,重点发展经济动物,在大力发展水貂、貉等皮毛动物外,积极发展养猪、羊、禽生产,此外充分利用海产品及下脚料加工,以弥补平原地区发展猪禽业的蛋白质饲料。
3.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的主要内容
3.1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展羽绒生产,加速羽绒制品创汇能力,为了有效地提高羽绒的品质和产量,大力推广活拔鹅、鸭毛绒的技术,我们设想,用三、五年时间,全市推广活拔羽绒鹅、鸭10万只或更多一些是完全可能的,这样年产值可达800万元,创汇350万元。所以抓紧开发水禽活拔羽绒这一项目迫在眉捷。
3.2狠抓山羊板皮基地建设。我市发展山羊的有利条件很多,文成、泰顺、永加三县历来是全省有名的山羊板皮基地,其次是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可利用的草山约有300余万亩;第三是文成、永加、泰顺的山羊个体较大,种质较好,通过选育、改良有可能成为我省的山羊新品种。《九五》期间,我市规划发展山羊20万头,年收购山羊板皮10万余张,加工成初级制品,可创汇250余万元,通过深加工、精加工,,其创汇率还可成倍增加。
3.3建立水貂、貉等经济动物繁殊基地,发展裘皮业。我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光照强度长,适合水貂生长发育,所生产的貂皮毛绒短、平、齐,板皮轻柔、价格比外地高10%左右,是全省主要貂皮生产基地,洞头县是我市水貂生产主要基地,其次是市郊、永加、平阳县也有饲养。洞头县自1972年发展水貂业以来,共售貂皮2.7万张,创值达189万元。1987年饲养种水貂3400头,至1990年已达到9000头,这样可取皮1.5万张,每年创汇达40万元。
3.4大力发展珍禽业。珍禽已成为一项新兴饲养业。但货源奇缺,所以,发展珍禽业,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业,目前我市在龙湾区已办了七彩山鸡珍禽场,苍南龙湾龙镇办了肉鸽场,我们建议列入市出口创汇“星火计划”,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珍禽场的饲养积极性。
3.5奶牛是我市传统的创汇项目,要下大力气努力发展。当前,温州市奶牛饲养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奶牛的饲养量和奶产量都在下降,我们认为解决奶牛发展间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奶牛基地应逐步由平原向半山区转移;二是组织各级奶牛协会,加强对奶牛户领导,同时代表奶牛户利益与奶厂协商提出合理的鲜奶价格政策;三是加强管理,不断改良和更新品种,提高奶产量;四是制订优惠政策,为养奶牛户提供贴息贷款;五是提倡各乳品厂的横向联系,在条件成熟时成立牛奶公司,克服乳品厂之间互不协调现象。
4.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4.1建立一个产、供、销一条龙,贸工牡一体化的服务总公司。任务是负责协调部门的关系;疏通上下左右流通渠道;传递商品、外贸出口信息;制订外贸出口计划;落实基地建设任务;组织种苗、物资供应和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工作。把有关部门如轻工、粮食、农牧、商业、土畜产、供销等单位组织在服务总公司周围,实行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计划,统一行动,切实把我市外向型畜牧业经济抓好。
4.2建立完整的饲料生产、加工、利用服务体系。①种植饲料:我市的饲料70%左右依赖于外地大调大运,今后要自力更生解决饲料,就应立足于“种”。利用冬闲田大种牧草。②加工饲料(配、混合饲料)。今后,凡是外向型畜牧业的基地县、区、乡(镇)都应兴建或扩建全价饲料加工厂,实行科学配方、科学饲养。③我市可以利用的300多万亩草山草坡基本上没有开发利用,今后可以先抓点、搞示范、成功一片搞一片。
4.3要在“种”字上下功夫。根据温州实际,首先要建好市家禽祖代良种繁育场,各县建立父母代种禽场,乡、村兴办商品场,建立完整的四级良种繁育体系;奶牛、菜牛的良种繁育基地,可以在现有家畜良种推广站的基础上,逐步配套完善;市农科所的种猪场要认真繁育四大瘦肉型良种猪,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各级良种繁育基地的种畜、禽场都要定期更新换代,不断选育和引进生长速度快,料肉、料质比高、种性强的新品种。
4.4努力提高科学养畜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可以不定期举办技术讲座,专题讨论会、咨询服务、现场会或印刷简明扼要的小册子、技术资料等形式提高饲养户的科学技术水平;市级必须创办一所畜牧兽医技术学校,培训乡来乡去,村来村去的初级畜牧兽医员。县(市、区)可以根据生产需要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