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2: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篇1

初中生是所有青少年中最为特殊的群体。因为初中阶段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少年和成年人的交界处。刚从父母的宠爱中挣脱出的初中生还未处于思想的独立期,有着叛逆的想法,却缺少可以支撑的能力和思维,这样很多初中生走上了歧路。这些问题乍看可能是叛逆的表现,但深层次的是心理问题出现的征兆,严重了会导致初中生自残、自杀,甚至伤害别人,走上不良的道路,影响自己的人生轨迹。那么,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都有哪些?导致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都有哪些?作为初中生的教育者和监护人应该如何引导初中生?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家长的期望、老师的教导、优秀同学的对比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几种思绪纷扰着初中生的大脑,让初中生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压力。

2.人际关系不和谐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娇生惯养,未经历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处,更不懂与人的相处之道。等他们进入学校和其他学生相处时,就产生了一定的问题,使他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压力,从而产生了心理问题。

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和教师对初中生的期望过高,而且往往将成绩作为评价初中生的唯一标准,偏爱一些学习好、在班里担任一定职务、性格外向的初中生,使一些不是表现很突出的初中生变得非常不自信,进而对心理产生了影响。

4.独立意识增强

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开始养成,这使他们在很多时候会对家长、老师的话语和思想干预产生抵触心情。这样会使得初中生开始产生叛逆心理,此时如果不进行正常的疏导,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5.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初中生刚开始萌生男女意识和对异性的好感,但由于此时的心理还处于稚嫩期,尚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性成熟,因此造成心理上的障碍。

二、初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初中生正处于对新事物的好奇期,容易标新立异,教师往往以顺从为优秀,以逆反为差,这样使得初中生对自身认识不足,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家长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认识淡薄或者欠缺

在家长眼里,初中生还是小孩子的代名词,往往不将初中生当做独立的个体,抹杀初中生的独立思想和自身看法,对初中生的思想表现冷淡,没有正确认识到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样长期忽视会导致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

3.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初中生的影响

由于初中生还处于心理建设和人格塑造的阶段,周围的事物对初中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会影响初中生对人生和各类事物的看法。而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这些现象在冥冥中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容易导致初中生出现心理方面的偏差。

三、如何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

1.教师和学校应开设心理课程,对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

学校应开设具有趣味性、行为化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课程,让初中生从兴趣着手,以兴趣引导初中生,让初中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同时要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坚决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而且要对初中生的状况进行各个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治疗。

2.鼓励初中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要让初中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初中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初中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初中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初中生可以直接与老师面谈,解开心理的难题,也可以通过信件、电话等匿名方式对教师进行传达,教师可利用报纸、黑板报等媒介对初中生进行解答。

4.创造宽松、轻快的社会环境

总的来说,小部分的影响没有大社会的影响来得深刻,作为关注初中生心理的每一位成员应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社会环境,让社会中的每一个初中生都感觉到人生的美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初中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宋强,孙新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尝试.心理健康教育,2010(12):34-35.

篇2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当前,我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大约有15%的初中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做出逆反和偏激行为。一些学生由于受家庭、学校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应引起教师的关注。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俞国良曾说过: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发展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是祖国最有力的后备军,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其心理发展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社会和时展的内在需要。

2.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过渡时期,尚未成熟。初中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可塑性非常强,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引导,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指明方向。

因此,教师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利用案例进行教学。

思想品德教材包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这些案例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素材。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找对案例切入点,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例如,教师可提供以下案例:初中生李某学习努力,原本成绩很好,但进入初中后,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害怕同学超越自己,也害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盼的目光,这给他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导致成绩一日不如一日。这样,学生就能深刻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思想品德案例,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排解心理压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2.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虽然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可用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制订教学计划,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随意使用案例,否则就会导致案例与教学脱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篇3

前言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在内部环境,个人对此怀有良好的安全感,在外部环境,能够凭借社会认可的方式有效适应。在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就心理健康而言,尚未达到心理健康所设定的标准,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及完善的辨别能力,往往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处于个人人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而又特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心理认知逐步走向成熟,心理发育速度增快,开启了向幼稚迈向成熟的征程。在这一成长阶段,初中生极易出现矛盾的心理状态,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予以学生适当的辅导和帮助,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效避免负面心理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开展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涵盖了多方面内容,不单纯指心理引导,对于身体健康也具有积极作用。学生的人格在初中阶段初步形成,尚处于初始阶段,对于未来发展,拥有自身看法及见解,通过采取科学适宜的心理健康引导,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若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达不到相应标准,则可能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当今时代已迈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资讯呈爆炸性的增长态势,而信息资讯的质量良莠不齐,其中夹杂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要素。青少年缺乏良好的辨别及筛选能力,负面新闻或不良信息可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二)受学校教育的影响。纵观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相关体制尚不完善,与要求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尚存一定差距。不少学校将重点放在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并取得理想的升学率上,在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上存在不足之处,容易导致初中生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三)受专业教师的影响。在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若缺乏专业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引导,则难以取得力量的教育效果。若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将自身主观情绪和看法融入其中,会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在本专业领域逐步深入,教学能力逐步增强,但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仍较为匮乏。

(四)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少初中生之所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原因便是家庭教育因素。部分家长事业繁忙,对学生缺乏关注,和孩子缺乏良好的沟通,使得学生未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容易孳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另外,受教育水平的影响,部分家长所采取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效应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信息,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长期处于这一环境下,会对学生思想认知及价值观念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鉴于这一实际情况,我国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督导职能,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室,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引导。

(二)科学调整学校管理方式。学校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场地,在校园内度过的时间相对较长。为此,学校要明确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职能,推进传统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位,改变以往片面关注分数的传统观念,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学生成长发展中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要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学校要注重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力度,并给予学生高品质的教育培训及实践指导,完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条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