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1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篇1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等级式、扁平式教学管理结构,是长期以来高中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学生处于教学管理金字塔的最底层,其兴趣和要求常常不受重视。教学的高级管理者与基础管理者、教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相对僵硬的状态。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也习惯了各自为政、不过多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教育界一致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思维完善,也是优化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鉴于此,高中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正视学生个体差异,以平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其次,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要尊重学生情感和心里需求,尊重学生人格,不以权压人、以威欺人,允许学生犯错,不歧视每一个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具体到教学管理中,教师不但要能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其帮助还要有度,如学生能自己完成的任务或学生通过努力去完成且对学生有所帮助的任务,教师就不要插手;学生力所不及或根本就没有想到、无从下手的地方,教师要适时引导,确保学生能在教师帮助下提高自我认知和监控能力。

篇2

二、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特点

语文作为操作性很强的科目之一,必须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文学习能力,用实践活动强化语文学习,这在教学方法上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能只是局限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要尽可能地把学生带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接触到真实的语文材料———生活,多与生活接触,参与实践,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反过来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一本教材作为唯一学习来源,对现如今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适用,在开放性教学中,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封闭式教学模式,以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展开学习,真正地在开放式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促使家庭、学校、社会的语文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增添三者之间的语文环境氛围。教师创造情景式教学对现在的教学课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也需要创设情景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语言性的描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再创想象,达到的效果一定很好。生活化语文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时,就为学习语文知识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收获的知识会更加丰富、学习技巧也会显得更加灵活。学生在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一定是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会自主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以亲身经历形成成长中的情感价值观,这些都是和生活密不可分的。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特点来看,我们要尊重将知识带入实际生活这条规律,从规律中寻找生活化气息,使课堂不再枯燥。

三、语文教学生活化实例分析

篇3

1.传统文化熏陶和意志品质培养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经典。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古典文化作品来感受中华民族古代文人墨客的高尚情怀与情操。首先,在古代文化经典和学习中,领略古人在政治、伦理、哲学和教育方面的思想。如在教《论语》时,让学生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懂得为人处事应心胸坦荡不计个人得失;教《孟子》时让学生领悟“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标准。其次,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古典诗歌,在传统文化熏陶教育中也可将其奉为典范。如笔者教《离骚》,让学生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呼告中感受那份心系庶民百姓的情怀;教《短歌行》,让学生从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中明白人生苦短,应珍惜时光,奋发向上。

2.情感的陶冶

健全的人格培养需要丰富的情感和善良的心灵,人文教育则是需要具体的情感体验来锻炼。语文教师在教授这些课文时,需要将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其在品读这篇篇佳作时,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碰撞。如在教巴金的《小狗包弟》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巴金先生和妻子萧珊生死与共的真挚情感和那个特殊时代给他们造成的伤痛,再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反复品读小狗包弟在与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细节描写,与作者进行近距离的对话,从而让作者对已逝的小狗的思念和追悔之情,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怀恋和亏欠之情,一直渗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二、以学生为中心,内化人文精神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各种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去,力求将人文精神内化到学生的内心。

1.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是“教”与“学”互动性最强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用主体参与的思想去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摒弃传统乏味、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营造文本情境,让学生亲身体味和感受文本,从而身临其境地走进课文。如在教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节选)时,教师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类,分组排练话剧,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片段表演。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感受到了哈姆莱特这个悲剧王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背离的亲情和无望的爱情,重整乾坤的责任与薄弱的意志;弑兄、娶嫂、篡位的克劳狄斯的阴险狠毒残暴;同样为复仇而丧生的雷欧提斯的感性和冲动。

2.对话式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也必不可少。对话式教学要求教师要从不同的学生基础出发,发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把学生看成是共同研究问题的对象,一起探讨问题,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参与教学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如在教《雷雨》这部作品时,对蘩漪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因为传统的看法是蘩漪身上更多体现的是非理性、恶魔性和破坏性,所以这个形象也被多数学生认为是可憎的;但也有一些学生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大胆表白说蘩漪是很值得同情的,她的追求是正常且合乎人性的,她身上其实有着追求幸福、敢于叛逆的美好一面,只是迫于不合时宜的外在环境压力,才导致这种家庭悲剧的发生。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质

教师人文素质的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师,他们从事教学工作的过程,都是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教育活动。所以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1.加强阅读和写作素养

语文教师要从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抽出时间来进行阅读和写作。只有阅读的视野宽广了,才能更强烈地感受到同一类型作品中的人文气息。比如在《祝福》一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祥林嫂死亡的原因,要让学生了解鲁迅思想的伟大与深刻,本身就必须大量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深入了解一代文豪闪现着锐利锋芒的思想火花;从《狂人日记》鲁迅那惊天动地———“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呐喊声中深刻地了解旧社会就是一个“吃人”的社会,鲁迅先生就是以教育好下一代,重塑新一代的民族性格来实现对这个民族未来与命运的终极关怀;从《示众》中那“竭力伸长了脖子”“嘴张得很大”的“鉴赏”杀人场面的看客中看到了传统文化势力在国人心中是多么的根深蒂固,对国人的摧残是多么惨无人道。了解作者熟悉作者之后再进行其作品的教学,就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将作品丰富的思想灵动地传递给学生。

2.由教学者变成指导者

如果教师一味扮演知识的传教者,那无疑将遏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更应该是“促进者”“协助者”,而不仅仅是“教学者”。教师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自身品格修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以及思想,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惑,不仅要当学生的老师,也要当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生活中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只有语文教师与学生在生活当中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