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0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32-01

新课改视域下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承担着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对学生的情感调动和审美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多媒体技术能够整合音乐教材,把教材中所需要的资料,通过有声语言或者可视画面为开放音乐课堂打开了新视野,激活了课堂氛围,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喜欢音乐的兴趣。

1 多媒体技术是导入新课的金钥匙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的成功与否,与课前导入有很大的关系。趣味性的导入,能够引领学生以愉悦的身心轻松地进入新授课的学习情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置身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情感和思想得到美的熏陶。多媒体技术能够运用播放软件使绚丽多彩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乐,为音乐教学注入新鲜的元素,从而使音乐教学声情并茂,丰富了课堂情感,使音乐教学的特点得到极大的张扬和发挥。例如,在音乐欣赏课《春节序曲》的教学导入中,笔者先用VCD播放歌曲《好日子》中的一段,让学生的身心完全放松下来,融入到欢乐的节日气氛当中。随即问:“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喜庆的气氛?”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自然进入了本课的学习。再如,在《欧洲漫游》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欧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欧洲风情的图片,并配有描写欧洲风情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观看和感受欧洲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对漫游欧洲充满无限的憧憬,此时进入新授课,真是水到渠成,非常契合学生的心理。又如,在《保卫黄河》的教学导入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与黄河相关的视频资料,以此进入新课,为学生学习音乐铺垫情感。

2 多媒体技术是促进有效教学生成的助推器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要求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实现有效课堂教学。但是,如果仅凭借传统教学手段远远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无法整合课堂教学资源。而信息技术能使音乐课堂中教学变得生动有效,学生兴趣浓厚。例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用脚踏琴伴奏,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学唱,歌曲也许会唱了,但是给学生留下的影响和记忆却是单一的。因为,教师给学生的是听觉感官的刺激,而在视觉刺激、情感体验方面由于手段的单一无法给予满足。此时,如果教师播放《风云儿女》或者其他以抗战题材的影视资料作为烘托气氛的课件,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歌词,进而引发学生对全国人民艰苦奋战,不屈不挠的英勇气概的赞美之情。又如,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笔者曾经在不同的班级分别采取磁带录音和多媒体进行授课,结果前者调动了60%的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感,而后者能够调动90%。显然,多媒体技术能够刺激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轻松、自觉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当中,使课堂效果得到很好呈现。

篇2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概念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能力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能够为学习者营造全方位的音乐学习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其强大的技术容量、兼容互性等特点,可以将知识点用更为生动的图文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现代音乐教学倡导让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依靠多媒体技术这种强大的传播功能,引导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双重感知音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同时接受刺激,让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课堂中CAl技术的引用,使原本纯粹文字化的知识转化成形声并茂、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很容易融入教学内容,感受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特殊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得音乐的意境表现更加准确,易于被人接受。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知识的重新整合

在中学音乐教学阶段,教材内容的选取都有着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并非文字描述所能准确传达,结合多媒体的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这些内容能够得以生动地呈现出来。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由于教学器材的局限性,很多知识点的讲授很受限制,无法一一展开,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依靠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开放性,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充分搜集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素材,为音乐课服务,在讲授的时候一一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理解感知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重新整合网络提供的素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堂音乐课上,要教学生《春天来了》,在上课前,首先通过网络准备了几张跟内容相关的图片,上课时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对比图片,提供各自的想法,重构歌曲所要表现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对于歌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然后,根据歌曲的意境及歌词内容选择了语文学科中的画面和课文,再配上《春天来了》的音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景中,从而用优美的声音来表现春天,同时在网上选择一些关于春天的美术作品、学生的作文习作及一些关于春天的动画,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进行了重新建构,形成了关于春天的各种知识的联系,能准、广、快地把握春天的艺术形象,完成自我教学的目的。

2.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首优秀的歌曲作品,不单是音符的组合,也是乐思的集中表现。音乐教学的本身不仅仅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形成创造性思维。中学生对纯文字的感知能力不足,却对色彩和声音异常敏感,他们对于艺术形象的把握,更多依赖一系列优美的画面和一段动听的旋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中学生的这方面特点,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还需要用多媒体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他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快慢、顿连、忧喜等等,在进行想象和加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激发音乐创作的热情。

3.利用多媒体可开展个别化音乐教学

篇3

一节课能否成功,导入环节是关键。一个新内容如何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取决于教师对于导入环节的设计。利用多媒体导入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这种直观动态的设计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学习歌曲《梦之船》一课时,我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组梦幻般的画面,并将这组图画串联成一个故事。最后一张画面是朦胧而美丽的湖,湖对面是童话王国的城堡,教师提问:“我们要到达湖对面的城堡,需要什么?”学生回答:“船!”我点头,点击电脑后湖面上飘来一只“梦之船”。此刻,歌曲《梦之船》响起,师生在刚刚创设的童话情境里倾听歌曲,新的内容由此展开。多媒体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学生视觉上有了美感和享受,而且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发散了思维,学生容易接受,也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为下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二、应用于“感受与鉴赏”教学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它集中体现了音乐审美最基本的特征和主要途径。欣赏课多以听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听赏作品,然后对该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交流。教材上的有些内容并不完全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仅靠听难免显得空洞和抽象了些。因此,多媒体的运用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例如,小学六年级教材中第六单元的《京调》,整个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国粹京剧而展开的。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没接触过京剧,对京剧的了解甚少。如何让学生静下心来倾听和跟唱京剧的选段,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挑战。我运用了多媒体直观欣赏的方法,学生们边看京剧表演者的动作、表情边听演唱,比听录音机丰富又有趣;让学生观看了京剧的五种脸谱和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比如“生”角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典型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容易接受,丰富的教学形式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下再来观看和听赏,我发现学生们在听的时候也随音乐哼唱起来,欣赏与跟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就完成了。而此刻,课堂气氛浓厚,对于内容的继续展开和发散也都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课堂学习成了一种享受。

三、应用于“表现与创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