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多媒体设计基础,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课堂早已不局限于简单的讲和听,多媒体教学渐渐取代了单一的课堂。如今,基于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软件的多媒体课件被广泛的应用,其中,Authorware虽然相比之下现在的使用者较少,但其独特的流程图编程和强大的互动功能仍受大众所认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Authorware是由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一种专用于多媒体制作的软件,它的最早版本出现于1987年。其独特的流程图编程方式、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以及基于图标的设计方式使多媒体开发变得不再困难。Authorware就此成为世界公认的领先的开发因特网和教学应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被誉为“多媒体大师”,且随着之后的版本不断更新,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至今已更新到Authorware7.0。
二、总体框架
《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课件基本功能模块主要分为其他模块和课程模块两大部分,每个模块由若干子模块所组成,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课程模块即课件的主体部分,其中包括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条知识点,和相关的图片、动画等元素。课程模块按照章进行分组,每一章又分为若干个小节,每一小节根据具体内容包含若干页。每一页中,用颜色和字号来突出重点知识点和专业名词。本模块通过合理、清晰的布局,帮助学生加深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理解。其他模块主要包含视频播放器、游戏部分和实验仿真部分。其中,游戏部分可以让师生在学习之余有适当的放松;视频播放器包含本课程所涉及的机械结构的运动动画,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原理;实验仿真部分通过程序模拟出了齿轮范成实验和减速器拆装实验,令师生可以随时进行实验,加深理解。这三者都是独立的exe文件,靠Authorware自带的计算图标嵌入到多媒体课件之中。
三、多媒体课件的编译过程
下面以《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页(1-1-1)为例,讲述多媒体课件的具体编译过程。(1)插入一个显示图标,命名为“bj”。为这个显示图标插入准备好的背景图片,并其大小适应全屏。这个显示图标在之后的每一页中都要用做背景,直接复制粘贴即可。(2)插入一个显示图标,命名为“1”。插入文本框“§1-1运动副及其分类”并置于页面最上方的中间,设置字体为“宋体”,字号为“36”;插入另一个文本框“一、自由度、约束”.(3)插入一个等待图标,将属性中的“单击鼠标”、“按任意键”选中,将“显示图标”取消选中,这样可以在单击鼠标或者按任意键的时候才继续播放课件。(4)插入一个显示图标,命名为“2”,插入文本框“自由度构件间的独立相对运动”,并将“自由度”三个字的颜色设置为蓝色,以突出专业名词。再插入一张相关图片作为教学辅助,帮助理解。(5)复制步骤(3)中的等待图标(6)同上步骤交替插入显示图标和等待图标,直到当前页面合理的放置了相关的教学内容。(7)插入一个擦除图标,并在属性中设置“被擦除的图标”,将当前页面中除了“bj”以外的所有显示图标都选中,以防止在页面跳转时出现差错。(8)插入一个导航图标,选择属性中的“类型”为“跳到页”,设置“目的地”为“任意位置”,在“页”中选中“1-1-2”。
四、结语
通过实际教学验证,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机械设计基础中有非常多的优点:Authorware的生动性,可以让很多枯燥乏味的问题变得生动有趣;Authorware;的交互性,可以很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学者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在课件中加入很多课外知识,更好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带动学生对于课堂的期待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Authorware可以将抽象的教育内容具象出来,将复杂的编写过程简化起来,它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套图文并茂的有声教材,这正好符合面向全体、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先进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
参考文献:
[1]云红艳,杨厚俊,赵志刚,杜祥军,李琳.基于Authorware实现的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仿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
[2]赖育庭,陈涛威,陶雄武,陈鹏杰.基于Authorware的调度员多媒体学习开发平台[J].通信电源技术.2016,33(2):121-1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55-01
0 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在《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达到这门课在学生的知识架构中应起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1 多媒体技术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1 《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经笔者大量调研发现,传统教学方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上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学方法陈旧,手段落后。②课程内容不能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③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率。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胜任高效率的要求。④传统的教学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⑤教学手段的单一化致使教学乏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与学习效果差。⑥在黑板上“开机器”,不能使学生对本课的有关概念、原理等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没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步入”机械的殿堂。
1.2 多媒体技术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我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使用了自制课件、放映录像等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总结这些实践结果,反映多媒体教学有以下优势:
1.2.1 多媒体技术进入《机械设计基础》课堂,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针对该课的实践性强、与工程现场结合紧密的特点,展示课程内容中较复杂的机器结构,使学生能轻松认识一些常见机器的结构原理,以及一些学生初次接触感觉陌生难懂的名词术语。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观看单缸内燃机的结构及其动作演示,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就看懂单缸内燃机的结构原理、组成部分,认识机器特征,并进而理解由单缸内燃机引入的零件、构件、机构、机器、机械等概念。
1.2.2 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即时演示功能,能明确诠释某些抽象的结论,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时,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各种铰链四杆机构的形式及其动作,再以一个四边长度确定的铰链四杆机构为例,通过其机架分别为最短杆、最短杆的相邻杆、最短杆的对面杆时的动画演示,就能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并记住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其判别方法。
1.2.3 多媒体课件可将授课中不易理解和难以看清的部分,多遍重复观察,彻底弄清机器的结构原理,动作过程等。
1.2.4 有利于开发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对大量具体多媒体信息的观察、分析,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进程,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知识,也培养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了智力。
1.2.5 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使原本学生感觉沉闷、枯燥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显得生动起来,学生愿学、乐学,提高了授课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生动的声音、形象直观的画面、表现手法的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
1.2.6 多媒体进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的课堂,还可实现一般情况下很难开展的交互式教学。例如,在设计轴系时,我们可用轴系组装仿真软件,模仿真正的轴系安装过程:用鼠标点击拖动零件进行仿真安装,选择的零件及安装步骤正确时才能安装,并说明正确的理由;错误时不能安装,并给出错误的原因。
1.2.7 现代工业发展很快,课本内容经常不能及时反映一些最新的工业发展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获得最新的信息,将其制作成多媒体素材,用在课件上或用投影等多媒体设施在课堂上做以介绍,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内容总有新意,学生所学知识与时代同步。
2 《机械设计基础》课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内容前后联系不是很大,这样,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的操作上就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各章节或者某个具体问题的需要来引入一段录像或用一个课件甚至几个图片都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几种方式可以灵活使用。
2.1 录像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手段一般称之为电化教学,即用电视录像进行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我们安排了绪论中的内容以这种方式进行。通过录像中对历史的浓缩,对当前机械业的展示及对机械业未来的发展展望,让学生对整个机械行业的历史及其发展有个生动形象的简单认识。
2.2 图片模型辅助教学模式 此模式主要是利用教学模型、图片、图表、幻灯片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其教学设施简单,如挂图、幻灯机、视频平台等。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中机构的组成、动作原理等内容的教学所采用的一种简捷方式。它可以根据教师教学安排,随时出现在课堂中需要的环节。这种方式虽有一定的直观性,但不够生动,难以表达动态过程。
2.3 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 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是我校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构成也并不复杂:一台多媒体投影仪,一台笔记本计算机,一台视频平台及扩音设备等,即构成一个理想的多媒体投影教室。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方便地随时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说明一个问题或整个章节,可将电视、图片、幻灯教学集中到以计算机技术为平台中心、课件为主要方式的教学中。
如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为《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显示了巨大的优势。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课堂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质量,让学生轻松步入机械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44-03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工科院校本科生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很强,所以在教学中常用到实物和模型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由于教学模型大小不一,过大的模型,上课携带不方便,过小的模型,学生看不清楚。教师只靠一支笔、一张嘴和少量的辅助教具进行教学,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大部分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观察、创造、审美的能力,对优化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的直观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理论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大部分学生往往感到难于理解、难于记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通过多媒体技术,利用动画模拟它们的复杂变化过程,或将微细结构局部放大等,在直观和抽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能将静态图形动态化,变无声为有声,能够演示或跟踪机械的运动过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多媒体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研究发现,人们获得知识的80%是通过视觉从外部得来的,但仅仅有图像并不够,还应有语言和文字的说明以及其他的感观刺激因素,才能将内涵抽象出来以便于记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从不同的侧面,以图文声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趣味,便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3.多媒体的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并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使学习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可以激励学生的想象力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4.多媒体的真实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位优秀的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头脑中产生画面,只有少数感性知识丰富的学生才能领悟,而多媒体技术可以非常容易的做到这点。例如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凸轮机构运动规律动态模拟化,把工作原理和运动过程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问题,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的指导思想是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已自行开发出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合理。教学内容既要完整、准确,又要便于学生理解。必须明确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各章节内容要注重前后的逻辑性,有主有次,要重点突出,不要被细节所累。例如齿轮传动这一章内容较多,可归纳为概述、失效形式、受力分析、设计准则、强度计算几大部分。概述中的内容以动态链接的方式,连接到新的幻灯片,并用动画模拟齿轮的运动。齿轮失效形式要展现失效产生的原因,可采取的措施,以及真实的失效图片。受力分析中要表达齿轮受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动画表达法向力分解的过程。对抽象的问题,难于理解的内容以动画表达出来,学生更易理解,这样制作的课件教学效果更好。
2.重视脚本的编写。编辑脚本是制作课件的直接基础。要认真分析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认真思考如何利用CAI技术有效地组织教学。对制作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划分,具体到每一屏的显示内容、画面设计、表现形式以及按钮的操作控制等都要一一罗列清楚。通过实践,认为编写脚本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内容精练、准确,尽量用简洁的语言、公式、图形来表达知识点,避免长篇大论的内容呈现和叙述,更不能机械地演示书本内容。②文字图形化,以突出教学的视觉效果。如螺纹的形成过程、键联接的装拆、减速器的装拆过程等。必要时还可用图形变化代替文字叙述,例如讲述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特点时,可以通过螺旋传动的变形来说明蜗杆蜗轮齿面间的相对运动类似于螺旋传动,因而可直接应用螺旋传动的某些结论来分析传动效率、自锁条件等。这样既可缩短学时,又使讲课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③图面布局要合理、美观,嵌套内容,可另开窗口显示,使层次清晰,重点突出。④图形、文字、符号要规范。
3.制作、收集大量的教学素材。合适的教学素材能使课件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素材可以包括知识点素材、图片素材、动画素材、视频素材、虚拟模型素材、标准数据与表格素材等。素材的获得可通过自行制作、购买以及网络下载等多种方式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