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多媒体技术的利与弊

多媒体技术的利与弊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07 16:28: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多媒体技术的利与弊,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1.准确还原实验过程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准确还原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完整的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并验证实验结果。

例如:在讲解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发生脱水反应的时候,由于条件不同,反应类型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具体如下:

2C2H5OH[浓硫酸催化170度]CH2=CH2+H2O(消去反应)

2C2H5OH[浓硫酸催化140度]C2H5OC2H5+H2O(取代反应)

现实中,如果实验条件不能精确控制的话,实验现象就很难观察得到。可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精确还原实验过程,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内容。

2.提供感性资料,抽象内容具体化

化学教学中难免会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分子、原子、离子这些构成物质的微粒。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出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动画,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微观世界,大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3.超强的纠错能力

化学教学中有一些比较危险的实验,如涉及到爆炸、腐蚀的内容,如果仅仅依靠演示实验,费时费力不说,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就会铸成大错,而现实中错误的操作导致的结果是没有机会纠正的。化学实验中关于错误操作的后果,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强调,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掌握。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错误操作,可以精确到每一个实验步骤,不但能将出现错误的原因解释清楚,而且可以创设特殊情境,加深学生对错误原因的理解,从而有效地避免这些错误的出现。

例如:在讲解“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稀释浓硫酸需要将浓硫酸缓慢加入到水中”这一知识点,可以模拟加水到浓硫酸中的结果:酸液四溅,所到之处一阵“青烟”,水泥地板被腐蚀,课桌表面碳化,甚至毁容等。这样,相信不会有学生敢犯错了。

4.增加课堂容量

进入复习阶段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往往会因为信息量太大导致学生只能盲目地跟着教师的节奏走,自己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思维空间,教师也很难在计划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如果通过增加课时来复习的话,则教学失去了系统性,不便讲解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

例如:在复习金属、酸、碱、盐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分属不同章节,而且重难点较多,涉及金属活动性、酸、碱、盐特性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像、声音可以将内容条理化,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误区

1.以模拟代替实验

因为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模拟化学实验,所以不少教师图方便,不但演示实验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就连学生实验也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实验课完全成了“多媒体技术演示课”,完全忽略了化学的学科性质――以实验为基础。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才能理解并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也唯有动手,才能培养其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运用多媒体技术越多越好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时尚,所以运用的多媒体技术越多越好”,不少教师是这样理解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为了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而频频使用多媒体技术”,这样最终导致学生错误地理解成上多媒体课就是“放松放松”,或者“看看短片”。一方面,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起初带给学生的新鲜感逐渐消失之后,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注意力分散,不经意间就忽略掉了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也会迷失在热热闹闹的课堂上,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篇2

中学历史由于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多、人物多、时间地点多等等,内容比较琐碎,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当中合理的用运,可以通过语章、图像、文本及视频资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了解所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但凡事都有其两方面性,本文就以中学历史为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利与弊。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有利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日常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让学生从原来的“听之学之”,转变为现在的探究性、主动性去学的态度,使历史教育超越了课本学习的本身,可见其有利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新颖的教学方式,浓厚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一直在提倡教学改革,就是要将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的云山雾罩的,学生在台下听的稀里糊涂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项。在历史教育中,将与课本教材有关的声音、图像、视频及影视资料,添加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看、听、说等多种感官的直接接触中,准备理解所学的历史事件、人物、要点及其相关的内容延伸。如在《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这一部分中,对于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和地点等内容,学生了解的有些模糊,在这堂课上师生共同观看了纪录片《丝绸之路》的片断,从文字讲解与画面结果的观看中,让学生更轻松的了解到了丝绸之路的路线和途径的地点,更准确的掌握了本节学习的要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直观的教学方式,详实的历史资料,增强学生荣辱观教育

中国的历史是一条长河,既有古代的五千年灿烂文明,也有近代中国的光荣与屈辱的过往。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分辨是非,明知荣辱的观点和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课本教材的重点内容,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荣辱观培养。如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让学生观看了同名电影,从影片中学生能够近距离的触摸和学习那段历史,是非黑白学生自然就能够分得很清楚了,比死记硬背学习的效率要增加很多陪,并且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荣辱观教育,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3.开放的教学方式,互动式的学习,增强学生探究性学习历史的态度

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增加了网络应用,使历史教学提高到了另一个高度。将原本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到教学中的图像和文字的认知和观看,添加了相关知识的查阅和拓展学习的资料支持,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的进一步学习。并且在课堂中增加的师生互动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主动的去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改变了原来被动式学习历史的态度。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弊端

多媒体技术参与到中学历史教育中,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我们看到其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一些弊端。

1.多媒体技术代替了教材,过分的依赖,一时发现技术故障影响正常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推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进步,优化了教学质量,但在这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许多班级都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了原来的教材授课,使原本只是辅助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改变了原本的初衷。而多媒体在日常的运行和维护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一旦发生技术故障,或者技术性错误,就会致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影响了课程进度。

2.直观的画面播放,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过程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往往每一步细节都会以精美的画面,或者丰富的视频资料应用,所有的疑问和难题都会层层解开,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只是顺应的学习,忽略了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

3.注意力的转移,没有做好与课本相结合的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好多老师都会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精美的课件制作和讲解下,往往会忽视了课本教材的应用,让学生在从多媒体画面上获得感官上的享受外,而没有记住书上的内容,忽略了记下重点笔记,改变了原来学习的目的,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62-01

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十分的看重,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帮助其实现现代化教学。很多学校对于教育设备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加大,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在课堂中的应用已经十分的广泛。多媒体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将声像、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组合起来。而且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得原本死板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使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也因此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同时也掀起了教学领域的一次新的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束缚,为教育领域增加了新的生命力。

一、应用多媒体进行原子物理教学的优势

原子物理是物理专业相邻近的一门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阐述原子的结构,原子的运动规律以及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量子力学的关键思想,为学生后期学习量子力度奠定基础。原子物理是普通物理与量子物理教学的转折点。对于学生而言,原子物理的学习有着一定难度。所以应当如何帮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原子物理知识,已经渐渐成为原子物理教师教学的重点、难点。多媒体技术在原子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对此不良现状进行有效的改善。但是新的教学技术、必定会产生新的教学方法,这对于原子物理教师以及学习的学生本身就是一次挑战,也是教育领域发展的一次契机,下面就阐述原子物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优点[1]。

(一)丰富课堂内容,增强课堂效率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都希望能够通过很少的时间花费较少的精力去掌握新的知识,也就是应用最短的时间去接收新的知识,并且全部的领会。对于原子物理教学而言,很多高校开展的课时有限,基本上都是一学期四十八课时。本文以某个高校为例,原子物理教学选用的是褚圣麟著作的《原子物理学》为教学教材,全书分为十一章,那么,相对而言每一章教学内容应用的时间为四个学时,存在着教学内容繁多但是教学时间明显不足的茅盾。在原子物理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十分复杂的图形,例如:原子光谱、动态的效果外力磁场对原子作用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板书和图形的描画,不仅花费很长的时间,还不能够产生动态的教学成效,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非常复杂的原子物理知识转变为动态化的教学课件,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内容,还有效的节约了课堂时间,增强了课堂效率。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状态

虽然,很多院校选用的教材都十分的经典,也都适用于学生的原子物理教学。但是,对于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也就是教材中的一些知识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原子物理是一门研究微观物质的课程,其研究的对象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到的。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目前最热门的研究课题,寻找“上帝的粒子”对其进行讲解就具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可以帮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当前原子物理发展应用的手段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很有帮助。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原子物理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它如同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作用,下面就分析利用多媒体技术践行原子物理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原子物理教学,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知识的理解是需要时间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原子物理教学,教师不容易掌握课堂教学节奏,在原子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原子物理的理论知识只是存在一定的认同感,但是还不能进一步思考,教师就已经步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原子物理教学十分容易走入“填鸭式”教育的误区。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有很多的优点,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起了巨大的冲击,为教育领域的改革增加了新的动力。原子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一定要正确的看待优点和缺点,发挥优点克服缺点,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全面的展现,促进我国高校原子物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