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移动通信案例

移动通信案例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47:4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移动通信案例,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移动通信案例

篇1

一、成立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安全领导机构

(一)安全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安全工作具体分工及责任

1.活动安全工作总负责人:桑旻明

职责:统筹安排活动全过程的所有安全事宜,做好计划,及时调整解决安全隐患。

2.学生活动安全、纪律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职责:负责本年级组、本班学生入场及离场秩序,组织学生有序文明观看节目,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有序离场并组织学生排队上下楼,防止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学生带凳子上下楼时不伤害其他同学,不损坏楼道墙壁。

3.饮水安全:谢杏珠 各班班主任

职责:活动当天供应桶装水,并监督学生合理打水。

4.突发与伤害事故处理:各班班主任

职责:遇到突发安全事件,及时做好协调处理,遇较大事故立即报告校长,并上报教育局。

6.校门口安全:朱平平 陈贵林

职责:负责封闭校门,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家长进学校必须有学生认领方可进入,禁止小商贩进入校园。

7.活动场地安全巡逻:张杏红

职责:活动开展期间在校园内巡视,发现可疑或闹事人员,立即采取制止、劝其离校或上报派出所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二、安全注意事项

1.6月1日上午8:00安全领导机构成员全体到位,排查安全隐患,活动期间随时提高安全警惕。

2.班主任要提前了解班上特异体质和特殊疾病的学生,进行特殊照顾。

3.5月31日各班开班会,专门安排活动安全事宜,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并要求学生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4.任何学生“六一”庆祝期间不准私自或随家长离校。

三、安全应急方案:

1.配齐配足人员,确保校门外的申通无阻,确保任何无关人员及车辆不能进入学校。

2.严格实行准入和准出盘查,凡因节目道具需要进入学校的家长,需持参与证进入学校,凡进入学校的家长需佩戴口罩,节目表演结束后,学生正常进入教室上课,正常放学。如有特殊情况确需离校的,班主任需送至大门处,学生方可离校。

3.加强活动管理,活动现场各点均安排教师值勤管理学生,确保学生活动安全,禁止学生追赶打闹和乱扔果皮纸屑。

4.表演台四周安排专人负责,防止学生跌倒摔伤。

5.安排两名校医随时在医务室守护,负责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四、事故应急处理

1.活动期间如发生突况,由安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在场所有班主任及跟班教师要管理好学生,稳定情绪,注意避免随意奔跑,互相冲撞拥挤。

篇2

2月14日,中国移动在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表示,将携手英国沃达丰、美国VerizonWireles加入LTE长期演进技术的测试。

LTE技术是由爱立信、北电网络和诺基亚西门子、华为等世界主要电信设备生产商开发的技术,是近两年来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被通俗地称为3.9G,具有100Mbps(Mbps是电信部门衡量网络带宽的单位)的数据下载能力,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目前,移动无线技术的演进路径主要有3条:一是WCDMA和TD-SCDMA,最后演进到LTE技术;二是CDMA2000;三是WiMAX。其中,LTE拥有最多的支持者,WiMAX次之。

谁掌握了标准,就意味着谁率先掌控了未来的4G市场。而深藏其中的利害关系是,4G电信设备与服务潜在的巨大市场,可能会让目前3G技术市场相形见绌。

在这一场争夺未来4G市场的关键战役中,哪一阵营会成为独领的幸运儿呢?

全球移动业博弈4G

现在,随着消费者对更高速度手机数据服务(尤其是视频)的需求越来越高,手机网络运营商也在寻求各种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数据接收速度,责任在肩的电信公司和新进入市场的机会主义者也都开始准备采用一种4G标准。

2008年1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与Verizon Wireless一起,表态支持LTE标准。而英国沃达丰、日本NTT DoCoMo等世界的最主要电信运营商已经决定采用LTE技术。在中国市场,大唐电信和爱立信还于今年1月成立了LTE联合研究中心进行研发,而中兴通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也不甘示弱地进行TD-LTE研发。

就在LIE阵营马不停蹄地进行研发的同时,以美国第三大电信公司Sprint Nextel和日本KDDI等为首的WiMAX阵营也不甘落后,它们公开承诺将在今年大规模推出基于WiMAX技术的无线宽带网络。据悉,WiMAX技术最初是由美国芯片制造商英特尔、摩托罗拉和韩国三星在内的一些公司推荐的。

据了解,正在进行中的WiMAX试验与运用估计有300项――很多是在新兴市场进行的。其中约有120项是为移动电话运用设计的。通过无线连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取代宽带连接。在巴塞罗那展会上,《IT时代周刊》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主要电信基础设施销售商都在展示自己的WiMAX套装,包括建立网络所需的“基站”和“终端用户”装置,如手机、移动网络装置WiMAXPC卡和USB调制解调器。只要插入笔记本电脑,就能让笔记本电脑以宽带速度无线接入互联网。

英特尔销售与营销集团总经理马宏升(音译)在展会上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WiMAX来说,今年是重要的一年,因为第一个真正的产品将上市。”马宏升是支持公司推出WiMAX产品的英特尔高管。

起初,WiMAX得到了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国际标准机构的支持,但在去年10月份得到了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为全球电信业设定标准的机构从可。得到国际电信联盟的认可可谓意义重大,因为这样才能确保WiMAX成为除LTE和UMB之外的另一种可行的选择(WiMAX源自于电脑业而非电信行业)。

UMB(超移动宽带)是另一种“4G”标准,主要由美国移动电话芯片制造商高通力推,迄今为止尚未吸引到太多的支持者。

互相竞争的4G标准,各自的支持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大打口水仗――尤其是在运用不同的4G技术会有哪些相对低成本和优势方面。

据了解,WiMAX的关键优势是它已经为运用做好了准备,而即便是最热心的LTE支持者也承认,LTE技术在2009年底前无法投入商业运用。这虽然会使一些电信运营商获得抢占市场的优势,但是在本行业领先的电讯设备制造商中,所有的企业都在竞相筹备LTE设备。多数企业既支持WiMAX,也支持LTE技术。而包括阿尔卡特朗讯和北电网络在内的几家公司则一直在巴塞罗那展示LTE系统。

高通标准可能出局

在3大阵营主导的标准争夺战中,高通力挺的第四代(4G)无线技术UMB(超移动宽带)可能出局,因为LTE技术已经走在了它的前面。

目前,全球3c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分为3大派别,分别是欧洲的3GSM协会和美国高通主导的CDG(世界CDMA发展集团)阵营以及WiMAX阵营。各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比较有趣的争执常常发生在运营商选择何种技术标准方面。总体而言,近年GSM阵营的发展占据主流,而CDMA受限于全球漫游,作为有限。

其中,世界CDMA发展集团最近的一次大“哗变”发生在2005年底,澳大利亚运营商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放弃了CDMA网络,转而使用WCDMA网络,这让CDG阵营非常难堪。紧接着,和黄在澳大利亚收购的移动运营商Orange则干脆于2006年8月底关闭了CDMA网络,和记澳洲电讯为关闭网络及转移用户不惜支出3.079亿澳元。

在这场争夺战中,LTE技术赢得了目前的胜利,几乎所有的主流运营商都选择了LTE,比如日本NTT DoCoMo,而高通的UMB超宽带技术则罕有问津。

调研机构ABI表示,高通第四代(4G)无线技术UMB(超移动宽带)商用后可能不会得到大规模采用。UMB虽然声称将于2009年商用,但目前没有任何一家运营商表示愿测试该项技术。事实上,UMB的市场需求几乎为零。相比之下,ABI认为,LTE将成为4G标准。去年11月,LTE已经得到了GSM联盟的支持。另据调研机构Juniper预计,到2012年,LTE全球用户数量将达到2400万。

早在2007年10月,爱立信在北京国际通信设备展上就作了LTE公开演示,下行速率达144Mbps,上行速率达到了24Mbps。今年1月30日,爱立信再次宣布其首次在同一基站平台上成功演示了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模式的LTE技术。据爱立信副总裁兼无线产品业务部负责人艾华信介绍:“在所有的移动频谱中,成对频谱占90%以上,非成对频谱只占不到10%。我们现在演示证明,LTE可在同一基站平台上用于成对频谱和非成对频谱。这表明,仅有非成对频谱的运营商也能使用LTE技术。”

紧接着,2007年12月诺基亚西门子宣布完成了在城市环境中的LTE多用户野外试 验,下行速率达到173Mbps,证明未来的LTE网络能够在现有的基站上运行,运营商无需架设新的天线。

据中国普天3G产品部技术总监杨晓军介绍:“普天作为TD-SCDMA的四大系统厂商之一,从2005年底就启动了针对该技术标准的跟踪研究。目前,普天已经完成了关键的技术预研,并开始进行样机的研发。同时普天电展开了LTE后续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

《IT时代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众多设备制造商现在都相继宣布支持LTE发展,如华为将于2009年在全球开始部署LTE商用网络,北电则计划于2008年推出LTE相关产品以满足在20lO年前后大规模部署LTE网络的需要,NEC也预计LTE有关服务将于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推出等。

而现在,中国移动这个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也宣布加入这一阵营,无疑给LTE阵营更添加了巨大的信心。

前景乐观但非唯一

LTE虽然拥有很多4G标准的核心应用技术,但由于国际电联没有正式确定4G技术标准,所以现在的LTE都运行在3G频谱上,因而被业界定位为“3.9G”。但是由于LTE的大致商用时间被业界认定在2010年左右,距离4G标准的公布时间最近,因而LTE也最为业界看好,被看作是未来的“准4G”技术标准。

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Research近期发表的研究报告称,2012年全球LTE服务用户将达到2400万。根据市场需求状况,使用该技术提供的商业化服务最早在2011年便可面世。

不过,LTE也并非没有竞争压力。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电信事业部分析师罗静表示:“LTE前景相对乐观,但绝非唯一。从LTE阵营、UMB阵营和WiMAX区别看,三者后向兼容性发展不同。UMB是3G标准中CDMA2000的演进版本,因此在标准中继承了部分原来CDMA系统的技术,相对而言后向兼容性较强。而LTE与WiMAX刚刚起步,谁在业务和应用层面领先,谁就会得到运营商的大力支持。”

可见,在技术的传承性上LTE并不占绝对优势,目前WiMAX可谓是LTE最有力的竞争者。之所以WiMAX相对于LTE更有挑战性,是因为WiMAX所提交的标准方案与LTE一样也是采用TDD的模式,在频谱分配及设备方面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和具有很多类似的技术,这无疑为LTE的商业化道路增加了变数。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52-02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应用,掌握使用有关的CASE工具对信息系统进行建模,从而掌握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构架、工作步骤和基本过程,具有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和实施等实际问题初步能力[1-3]。本课程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主流分析与设计技术方法与手段,是我们主要的教学目的。

一、目前存在问题

1.学生缺乏兴趣。由于所授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因此很多同学的开发能力有所欠缺,开发能力水平不足就引起对分析与设计的理解不足,使得许多同学对本课程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对课程失去兴趣。

2.教材缺乏实践内容。目前教材上选择比较困难,有详细完整的案例不太多,很多教材上的例子都比较乱,不便于系统讲学和学生自学。

3.教学方法乏味。本课程共有36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每周上3学时理论,隔周上3学时实践。在理论课教学中只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不便于学生理解与参与,学生无法融入课堂。

4.实验内容不太明确。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选用Ration Rose的CASE工具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但在《软件工程》课程上又使用VISIO工具来进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我们的课程与《软件工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与实践》一起以学生小组(5~6人)的形式完成一个课程大作业(一个中小型信息系统项目分析设计与开发,将三门课程的知识以分析与设计文档、开发软件产品、项目管理文档的形式),以期望学生团结、协作,完成软件开发应用的目的。但是学生小组人数比较多,部分同学不积极参与,主要工作全部集中在某一个同学身上等诸多因素,使实施效果未达预期。

二、以案例驱动带动课程教学改革

文献[5-8]从不同方面对本课程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全面改革,整个过程以实际案例来进行驱动,从而促进本课程教学上能够得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员。

本课程主要是希望以一个实际案例来驱进课程改革,案例来自于一个实际项目。整个实施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整个流程需要二次的课程实施,进行迭代改革。通过改革整个流程来对课程进行改革,从而达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1.使用主流的分析与设计工具,确定教学内容。我们深入软件企业,了解公司目前所用的主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和工具。并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发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上应该学习什么内容,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大致上教学内容定位于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侧重于UML的使用,与《软件工程》课程尽可能内容上交叉,并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侧重于面向过程分析与设计)完全区别开来,并将运用一个具体的实际案例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着重讲授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几全阶段,以用例图、顺序图、活动图、类图等模型为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个大型的案例贯穿其中,通过例子就能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然后在实验课上进一步实践应用,以所学到技能来完成课程大作业。课程大作业以答辩的方式进行检查,学生各组互相评价,得到大作业得分,激发学生完成作业动力。

2.教材选取。教学内容能包含更多的实用知识,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大多没有运用一个完整案例来进行整个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使学生学习起来较难应用其知识,我们将仔细选择一本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采用文献[4]作为主要参考资料。除了教材内容,我们将我们实际的案例进行补充,作为教学主线融合到教材中,使其成为实例,让学生更好掌握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辩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角色模拟实验教学。通过对国内相关院校的调查,对本课程的实验环节设置总体分为两种方式:(1)分散式实验教学,实验时间分散于整个学期;(2)集中实验教学,即在理论课结束以后,集中时间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5]。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在实验教学环节也安排实际案例来进行,使得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并配合其他课程,以2~3人为一组来完成一个课程大作业,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课程大作业明确各人任务,以答辩的方式进行检查,同时考察协作与互;学生各组互相评价,得到大作业得分,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

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平时每次的实验以2课时的实验量来实际案例作为参考完成,然后以2~3人为一组完成一个课程大作业,大作业在第2周就开始进行,分散到各周完成各阶段工作,在课程大作业中每个学生都担任各自的角色(可能需要身兼几职),分为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几个角色。我们将课程大作业分为四个主要阶段(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各个阶段需要各组学生提交结果,即需求分析文档(用例图、详细用例说明)、系统分析文档(使用顺序图、活动图等)、系统设计文档(使用类图、对象图等)和系统实现源码。分阶段对学生在小组的工作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追踪每个学生的表现,尽可能避免个别学生不参与完成大作业。

大作业完成后采用小组答辩的方法来进行评价结果,使用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方向来进行评价得分,最后评分列为总成绩。

5.考试改革。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如果将理论考试成绩占非常大的比例并不特别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准备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传统考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大作业与小作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笔试占总成绩的50%,大作业(含文档资料、PPT和答辩)占40%,平时(含小作业)占10%。在考核中,注重综合素质的测评,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三、结语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实际工作前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必须使用丰富的案例、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比较有效地掌握核心知识。目前仍然需要老师继续完善课程的教学体系,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改革方案,完善各个教学环节,从而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下一步我们将考虑如何把案例更好地融合到本课程的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康仲远.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5.

[2]贾厚光,彭峥.信息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及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0):114-117.

[3]安利平,仝凌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设计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10):70-73.

[4]王欣.UML系统建模及系统分析与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5]景丽.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探究[J].计算机教育,2011,(6):48-5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