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医院行业前景分析

医院行业前景分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0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医院行业前景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医院行业前景分析

篇1

The role and market prospects of the independent medical laboratories / ZHANG Wan, CAO Yongtong,WANG Yunting// Chinese Hospitals. -2015,19(8):27-28

【Key words】clinical medical examination, the third party laboratories, independent medical laboratories, the service mode of medical laboratories

【Abstract】The independent medical laboratories has been entered in China for decades. With the deepening of healthcare reform and the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competition system,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With the start point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3rd party laborator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China, the service mode and market effectare discussed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future are also analyzed.Author’s address:China 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No.2, Yinghua East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100029,PRC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又称独立实验室,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技术和方法,针对人体标本进行医学检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的非政府专业性检验机构,它具有检测效率高、费用低及专一性强等特点;独立实验室利用现有的服务模式进行资源共享,以实现医院、患者和社会多方面共同获益的目标[1]。

1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产生、服务模式及市场作用

1.1 第三方医学机构产生背景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政府为了减轻不断攀升的医疗费用给社会带来的负担,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医疗开支”的想法,医疗体制的一系列改革把市场内竞争机制引入到医疗行业的发展中,为第三方检验提供了机遇,一些小的独立专业性实验室不断出现[2]。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及计算机水平的逐步提高,带动了检验医学的发展。实验室越来越自动化,检测水平高质量及低耗材,医学独立实验室真正开始发展起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兼并和重组,跨地区、跨国界的独立实验室应运而生。总体而言,独立实验室的专业减少了中小医院机构的经营成本,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有助于优化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这已成为发达国家临床医学检验的主要方向。国外独立实验室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在医学检验市场所占比重相对较多,美国约占30%-40%,欧洲和日韩占50%-70%[1,3-4]。

为了更合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临床检验效率,2009年原卫生部出台了《医学检验所标准(试行)》,独立实验室正式进入医疗机构,为独立实验室在全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13年10月,国务院继续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诊断中心和影像中心,肯定了第三方医学检验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为其快速发展扫清了障碍[5]。

1.2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服务模式及市场作用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医学独立实验室——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最早获得《医疗执业许可证》并进入市场的独立医学检验机构。目前中国从事第三方医学诊断的实验室约有110家,但大部分规模较小。金域、迪安、杭州艾迪康和高新达安(达安基因投资)是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比70%左右,并且这4家企业均为连锁化经营综合型诊断服务模式。而北京永瀚星港、北京迪诺、杭州致远、国立柏林等企业虽然市场份额占比较少,但凭借特色专项诊断服务也占据着一定的市场地位,医学独立实验室呈现蓬勃发展趋势[6]。

独立实验室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面向三甲医院互助协同服务模式;面向社区主动快速服务模式;面向县市乡服务一体化检验模式。其服务对象不同,但工作流程大体相似(图1)。与三甲医院互助可以提高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的关注及认可度,弥补自身不足;面向社区的主动快速模式可以对社区医疗提供资源及技术支持,及时解决常规医疗中需要完成的检测项目,节省医疗费用开支,提升社区医疗水平,为社区医疗服务提供保障;面向县(市)乡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可以带动县(市)乡医疗机构在检验资源方面的相互支持和调配,提高区域整体检测水平,降低国家投入,将医改政策深入基层。这三种服务模式能够有效优化现有的医疗资源,弥补医院检测机构的不足,可促进检验行业健康发展[7]。

2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发展前景分析

2.1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特点及存在意义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市场化的竞争体制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特点[6-7]:(1)实现标本快速中转服务。独立实验室作为标本接受的中转站,不仅可以直接接收大型医疗机构的标本,利用自身实验室设备、技术及工作人员出具相应报告,还可以将标本转运至其它医疗机构检测,这种第三方的中转检测任务已成为其日常业务之一。中转的目的往往是将同类检测集中到最有能力的检测机构,降低检测费用,提高利用率。(2)大样本集中处理,检测项目,种类试剂采购及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独立实验室的出现是对大型医院检验科室的有益补充。通过样本中转实现集中检测,在节省费用的同时便于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降低错误率,有利于主管部门对检测结果统一质量控制和管理。(3)检测设备高端先进,质量控制精准。独立实验室虽然在我国形成较晚,但发展之初就与国际接轨,且多数集中在沿海及一线城市,致力于提供高品质、规范化服务,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参与建设规划,引用设备先进,严格培训工作人员,高新聘请经验丰富的医学检验专家,确保了独立实验室检测质量的准确及有效性。(4)医学互联网技术跟进,实时跟踪标本传输,数据录入,结果查询及保存。目前加入医联体的各单位已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建立HIS、LIS等信息系统[8-9],使得医院与第三方检验机构之间实现对接,减少因手工录入产生的错误,方便临床医生和患者及时查询关于检测方面的信息,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2.2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第三方检验医学机构随着社会前进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而出现。独立实验室提供的检验服务可以使患者就近享受高质量的检验诊断服务,减少重复检查费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经济压力;同时,众多的检测项目弥补了中小型医院检测项目的不足,也是对大型医院的有益补充。随着医改不断深入及社会逐步发展,控制医疗费用无序增长仍然是首要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引入市场竞争已经成为重要的政策手段。政府积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为独立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长此以往,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势必会获得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及更充足的资金支持[10-11]。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为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帮助,但同时也不能忽略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社会认可度低。独立实验室在我国存在及发展仅有数十年时间,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患者普遍更愿意相信大型公立医院检验结果,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是独立实验室与医院合作、为患者服务的基础,加入全国质量控制体系并取得认可是建立信任的前提条件。2014年3-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派协和医院检验科对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共38所医学独立实验室进行抽样调查,6家通过了IOS15189认证,4家通过了CAP认可,2家通过了ISO17025认可,1家通过了ISO9000认可,1家通过了ISO13485认可,尚有23家实验室未进行认可,1家未填写[8,12]。诚信度是发展根基,独立实验室应该积极参加国家或省级的能力验证。除此之外,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参加实验室比对,组织检验人员参加培训及学习,使用各种方法确保检验过程及结果的准确及稳定性,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其次,独立实验室目前处于发展初步阶段,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建立有序的市场管理体制,已有的独立实验室服务未能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地域性差异及地域性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业务推广。再次,检验人员的结构和素质差别明显。受中国医生多点执业机制的限制,有资质医生往往更倾向于在大型医疗机构工作,导致可调配到第三方检查机构的医生更加稀少[13-16]。独立实验室不仅仅是一个提供数据的部门,还需要检验师与医师的对话,对疾病做出相应分析。独立实验室的发展必然要求医学检验人员进行结构和素质的调整,分出不同层次的岗位责任,适应集中检验的需求[17]。

参考文献

[1] 程敬伟,傅谭娉,孟群,等.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发展现状及服务模式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1):1-4.

[2] 秦勇,于洁,高毅华.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发展前景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2(12):20-22.[3] 陈吉力.基层医院检验科与第三方医学实验室[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1):43-46.

[4] 张译,王菁.美国现代医学实验室发展趋势及启示[J].医院院长论坛,2009(2):58-62.

[ 5 ] 宫芳芳,王承馨,李颖丽,等.大型公立医院创建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可行性研究[J].中国医院,2014,18(6):28-29.

[ 6 ] 黄梦桃,沈振芳. 浅析新医改给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带来发展机遇[ J ] .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20(1):62-64.

[7] 傅谭娉,孟群,胡建平,等.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符合性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5):7-9.[ 8 ] 马毅, 闫碧如. 医学实验室在I S O 1 5 1 8 9 认可过程中的几点启示[ J ] .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17(4):270-272.

[ 9 ] 陈平, 何剑虎, 杨大干. 医院和委托实验室间的检验数据共享方案研究[ J ] .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66-67.

[ 1 0 ] 熊怀民, 蒋廷旺, 周金保, 等. 区域性临床检验服务集约化的实践[ J ]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1):92.

[11] 陈建波,梁耀铭,胡朝晖,等.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及其在医疗市场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1):679-680.

[12] 宋超,张伟民.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现存问题与监管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l(1):58-59.

[13] 吴鹏,李艳,陈进,等.重视医学独立实验室给医院检验科带来的挑战和机遇[J].现代检验医学.2007,22(5):71-72.

篇2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是建立在融资租赁基础上的一种金融服务形式。租赁公司按照医院选定的医疗设备和设备公司,购置医疗设备租给医院使用,同时和医院签定租赁合同,医院按时支付租金即可使用设备。

一、医院利用融资租赁的优势

在欧美,医疗机构广范采用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这种方式。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通过服务于大中小型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帮助发生资金困难的医疗机构,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去购置新的医疗设备,从而提高医疗的服务质量,增加医院的业务收入。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有以下几方面独特优势:

1.融资租赁符合国家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要求

在许多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已经成为第二大筹资渠道,除了银行信贷,融资租赁成为各行各业的融资方式。资本市场主要有四大筹资方式,包括信贷、证券、租赁、信托。为了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我国也不得不加大力度发展融资租赁。对医院而言,采用融资租赁,既达到了融资的目的,又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符合国家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要求,非常值得推广。

2.融资租赁丰富了医院的筹资方式

在传统情况下,医院的筹资渠道非常单一,基本上依靠银行信贷,但取得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在通货膨胀高居不下的目前,我国采取了紧缩政策。医院想通过信贷融资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在这种情况下,融资租赁为医院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增强了筹资能力。

3.融资租赁租金支付方式灵活,可缓解医院资金压力

如果要购买医疗设备,医院一般采取全额支付的方式去购买。而采用租赁的支付方式则比较自由。医院可以按照自己现金流量来灵活安排,比如可以按月支付、按年支付等等。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其在设备上的资金压力。

二、国内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发展状况

在我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规模很小,还远不能满足医疗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还处于初级阶段,租赁方式单一

租赁行业进入我国时间短,起步层面低,整体上的租赁公司商业运作能力还需要提高和经营理念和层次还有待提高。我国的医院大部分是事业单位,长期受政府观念影响,没有从企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由于医院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对该方式的接受还需要有个过程,所以说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市场尚处于待开发状态。但我国个别企业已经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融资,但使用的是简单租赁方式,形式单一,还是发达国家在初级阶段使用的方式。而发达国家目前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将融资租赁和资产证券化结合起来,产生了大量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2.政府立法、监管不完善,政策扶持不到位

一方面,我国融资租赁法律法规不完善,与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是缺乏。近些年各种负面现象也层出不穷,如医院无故不缴租,欠租少租,出承人在面临医院拖欠租金时,却找不到法律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这导致了融资租赁市场的无秩序,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对融资租赁业缺乏必要的税收、信贷、保险支持,没有配套的优惠政策。

3.融资租赁公司进入医疗设备行业门槛过高

有政府相关部门由于对融资租赁不了解,还没有认识到这种新融资形式的优势。所以,就出现了人为设置门槛,限制医疗机构采有这种方式融资。这样的限制使得很多没有办理过医疗企业经营许可证的租赁公司暗处经营此种业务。这些情况一旦出现,会对医疗行业有很大的负面冲击。

三、发展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相关建议

1.降低融资租赁企业进入门槛

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制定宏观政策,还要制定合理的准入制度和监管制度。在准入方面,政府要把医疗设备行业和其他行业的融资租赁当成同一行业来对待,不必增加像许可证之类的限制。过高的门槛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助长打球的行为。

2.出台融资租赁法,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在融资租赁方面,目前的法律法规还非常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出台融资租赁法,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医院才能顺利租到需要的产品,解决自身医疗设备更新困难等问题。当然,光有相关法律的出台还不够,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还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在融资租赁发展初期,都有政府的大力扶持。这些支持包括各种税收优惠、信贷支持、财政补贴等等。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业,这些优惠政策更是必要的。

3.努力完善与融资租赁相关的配套设施,丰富租赁形式。

目前我国境内的中资机构融资租赁产品,特别是银行所属融资租赁机构采用的产品,是标准的简单金融租赁。因此,要努力完善与融资租赁有关的配套设施,只有当金融市场发展成熟以后,融资租赁才能真正被医疗设备行业大量采用,形式也会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孙志敏.对医院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探讨.现代企业教育, 2007,5.

[2]郑艳珠.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前景展望.中国医学装备, 2009,6.

[3]潘天珏,罗文婷.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湖南农机,2010,3.

篇3

医生搞发明创造是不是不务正业?医院建“医工理贸结合试验基地”,自主研发医疗设备,是不是偏离本行?

55岁的乔铁用近10年的创新实践给出了答案:医生搞发明是符合鼓励自主创新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分内事。他带领团队设计生产出中国第一批自主品牌的医用内镜。为带动更多的中国医生和医院加入发明创造行列,他组建了全国唯一的“医工理贸结合试验基地”,力争设计生产出更多中国品牌的医疗器械。

乔铁脑中的发明火花,燃于2004年。那时他已是国内知名的肝胆肠外科专家,担任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一次,在给一位病人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时,他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这个手术的相关操作工具和技术指南在国外50多年前就有了。

“这让我大受刺激。”乔铁回忆说,“我当时想,中国的医生,不能只做西方医疗技术的操作和使用者。”

但乔铁很快发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在中国,医院里除了医生、护士、病人、病房是“国产”的以外,其余大多是进口的。尤其是高端医疗设备,80%以上依赖跨国公司,相关技术和标准都来源于“复制”。

“这意味着去医院看病的老百姓的血汗钱和国家的医保投入,有一大部分进了跨国公司的腰包。如果不进行源头上的自主创新,中国的医生只能算是跨国公司的‘打工仔’。”乔铁说。

“医生要在源头上进行发明创新,医疗工具是突破口。因为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附和取决于工具的创新。医疗行业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只有在一线做手术的医生,才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工具。所以医生搞发明,创造自主品牌,责无旁贷。”乔铁对自己的想法信心满满。

乔铁想要探索的“源头创新”之路,就是希望中国医生能够改变跨国公司“在国外技术创新、在中国生产制造”的现状。

刚开始,乔铁在医院提出研发自主品牌医疗设备的方案被大家否决了。同事们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人甚至说:“医生给病人看好病就行了,搞发明是不务正业,医院不是医疗器械公司,要什么工具,去买就行了。”

面对质疑,乔铁没有气馁。他选择从自己熟悉的医用内镜入手,以申请专利为突破口,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想法。

“专利布局是发明创新的制高点。如果你不先抢占,就会被别人占领。国外在医学的很多领域都筑起了专利壁垒,如医用软镜领域几乎被奥林巴斯的专利垄断了。”乔铁解释说。

从此,乔铁不再满足于仅仅遵循国外的“标准”去做手术,每次手术后,他都认真思索改进手术工具。走到哪儿,他都带着一支笔和一个本子,把零散的创新思路写下来。

有一天,在去机场的路上,乔铁反复思量着某项内镜的设计细节。突然,思维仿佛太阳黑子般爆发,“一下子全都想明白了”,他抓过身边的笔和本,画出设计草图,并标注好各种数据及文字说明。这项用一个小时完成设计的“带把手的胆囊管镜”,一字未改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核,获得了发明专利。

就这样,乔铁从手术中感悟工具该怎样改进,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医用内镜的专利设计和申报。三通道胆道镜、超声胆囊镜、三维立体胆囊镜……一项项更贴近临床的系列胆囊镜设计诞生了。他获得的专利越来越多,此前反对的人渐渐也支持他了。

2005年,乔铁担任了医院院长。他在院内成立了研发团队和专利申请团队。每当有了新想法,团队分工合作,效率大大提高。高峰时,他们每天获得一项专利,最多时一天获批54项专利。

人类发明创造,有想法不难,难的是把想法转化成专利,更难的是把专利转化为产品。

2008年10月,乔铁带领番禺第二人民医院和广州市番禺胆囊病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医工理贸结合试验基地”,着手进行专利技术的产品转化,开发CHiAO品牌系列医用内镜。

实践再一次证明了乔铁当初专利布局的长远眼光。2008年,乔铁在深圳参加医疗器械世界博览会,花3000元约德国医用内镜的生产商代表吃15分钟工作餐,被对方拒绝了。到了2011年,当医院拥有600多项专利时,德国的生产商主动上门考察,还签订了合作生产协议。从此,CHiAO系列医用内镜“中国下单、德国生产”变成了现实。目前,5套专利内镜设备已顺利通过国家质量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在国家指定医疗机构完成了临床试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到医院考察时,见到CHiAO系列医用内镜,评价这些设备源自中国、世界领先。

友情链接